新竹中学学生潘世
由
于 15-01-27 17:10 发布 (301 查看)
【记者张筠青/新竹报导】世界人权宣言第26条规定,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巴基斯坦少女马拉拉即因倡言女子受教育权,获得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为呼应「联合国国际儿童日」,日前新竹中学学生潘世延参加「良心觉醒国际论坛」,特别以马拉拉为例,认为唯有透过教育,儿童才可以学习到必须具备的知识;透过教育,儿童才能在认识各种领域之后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路。
教育乃百年大计,潘世延指出,如果教育出了差错,一定要赶紧做修正,台湾的教育存在很大的问题,就是整体思维的问题。潘世延分享自己在小学六年级曾经到美国留学的经验,在学校期间每天都有两场单纯为阅读的课程,学校鼓励学生透过学习与阅读,找寻自己的兴趣所在;但是当他回到台湾,就读国中一年级时,面临的却是学校只注重考试,以及同学之间互相竞争的风气,他觉得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下受到了限制。
虽然将美国的制度直接放在台湾不适合,但是潘世延认为,台湾的教育正在将儿童同质化,教育并没有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特色、了解自己之后决定自己想要的未来,不只是学校,还有家长、媒体,不断的让一些刻版印象流传,每一位儿童都被要求要考到好学校当医生,或者是读理工到园区上班。潘世延看到自己在语资班的同学想要读文科,却被父母逼迫,转到了第三类组,让他考医学院。潘世延感叹,这样的教育不但遗失了每位儿童独特的特性,更抹灭他们的天分。
潘世延自信的表示,自己身为文组的学生,并不会比理组的学生差,他也不认为出社会后会比理组的学生更难找到稳定的工作,因为他相信只要选择了一条自己喜欢的路,在自己心甘情愿的努力下,就可以成为那个领域中的佼佼者;潘世延并呼吁如果儿童不喜欢读书,而喜欢技职或者艺术类,就应该让他朝着这样的方向前进,而不是硬将儿童拉往其他方向。
潘世延最后提到他有一个梦想:「有一天世界上的儿童都被赋予所有机会找寻自己的兴趣,每一位儿童都朝着自己向往的方向前进,活出属于自己的人生。」他认为这个梦想看似过于理想,但却是如此单纯。他希望从现在开始,大人们让孩童走他们选择的道路,陪伴他们面对来自他人批评,不时提醒他们要找回自己,他相信他的梦想可以在不久的将来成真。
良心时代运动发起人、太极门掌门人洪道子博士表示,当忙着培育孩子未来竞争力的同时,有远见的父母与教育主事者所要思考的是竞争力背后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如何能超越竞争形势,促进全人类的共利与共荣?「良心觉醒国际论坛」,凝聚关键人物的影响力,为儿童、为国家、为世人、为世界提供宝贵的良心建言,以智慧创造光明愿景。
![]()
图说:新竹中学潘世延同学相信,只要是选择了一条自己喜欢的路,在自己心甘情愿的努力下,就有可能成为那领域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