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方都市报》昨日报道,这几天来,厦门百万市民在传同一短信,内容照录如下:“翔鹭集团合资已在海沧区动工投资(苯)项目,这种巨毒化工品一旦生产,意味着厦门全岛放了一颗原子弹,厦门人民以后的生活将在白血病、畸形儿中度过(原文如此)。我们要生活、我们要健康!国际组织规定这类项目要在距离城市一百公里以外开发,我们厦门距此项目才十六公里啊!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见短信后群发给厦门所有朋友!”括号中文字为媒体报道时注释,不看这两处简单的文字,这一短信的内容“不足为外人道也”,但在厦门市民,却是心照不宣。
  
  现在的厦门,PX至少是一个扭曲的符号,一个人人都知道,一个人人都说不清的斯芬克斯符号。满城尽是短信飞,以对抗预料中“满城尽是臭气飘”的前景,厦门市民似乎找到了一个“起而行”的方法,找到了一个与风车作战的理想战场——厦门上空,堂吉诃德轻舞飞扬。至少,PX是扭曲了的信任,PX是扭曲了的传播,真实因为享受着谣言的待遇,信任与传播在对抗中成为玩世不恭的艺术。此刻,谁在安静?短信在游行,那么现实呢?
  
  “说PX你可能不清楚,但是2005年11月吉林双苯厂爆炸事件你一定记忆犹新,PX就是二甲苯,属危险化学品和高致癌物,对胎儿有极高的致畸率。而PX项目就位于人群密集的厦门海沧区。”这就是中科院院士赵玉芬的解释,在今年3月的“两会”上,以她为代表的105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出了“关于厦门海沧PX项目迁址建议的提案”,认为“离居民区仅1.5公里的PX项目存在泄漏或爆炸隐患,厦门百万人口面临危险,必须紧急叫停项目并迁址”。而与此相对应的,厦门市委书记何立峰曾召开小型会议,要求“统一思想认识,委员提他们的,我们不理睬,要抓紧速度干”,厦门市委还拟“组团上京汇报,要把其他化工项目也批下来,看谁还再提”(据5月26日《瞭望东方周报》)。
  
  立场其实都简单:专家与市民从环保的角度,尽最大的安全保障去想:“再好的环保措施,安全性也仍存在隐患,对此,我们根本不能用爆炸或泄漏的可能性来衡量,因为一旦发生危机,后果不堪想象,损失不是多少个亿的GDP能弥补的”;而主导地方经济发展的地方政府却从既定的事实出发,除了“年增800亿元GDP”外,确信单个项目环保措施到位甚至“高于国家标准的要求”后,环保风险可以承担,政府就会在环保与发展中间尽最小现实损失的可能去做。
  
  越是简单,却越没有调和的共同,分歧就成为静止的对立。近乎冷幽默式地沉默着愤怒,冷静着分裂。于是刊登了《厦门,一座岛城的化工阴影》的《凤凰周刊》被收缴,讨论这一事件比较集中的论坛“厦门小鱼论坛”被关闭,“手续完备,没有停建问题”的PX项目也仅差最后一个生产事实的确认,但这一事实的代价却在不确定中要等着某一个时间来追认——我们不愿意看见,这一片最优秀的土地,可能毁于这一代的狂热。还有谁,能比厦门市民更能享受到厦门的发展?又还有谁,比厦门市民与厦门的环境更为血脉相依?他们以拒绝这一事实的既成,驱赶生活的恐惧,那么就当地政府而言,谁又有要以对抗方式非完成不可的事?
  
  费尔巴哈一百多年前说过:我们会再次笃信宗教,政治会成为我们的宗教。那么,我们需要反省狂热的GDP是否已成为我们的政治宗教?非要有一种代价的话,我们希望是可能承受的;非要有一种试验的话,我们希望是可能改正的。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33535
CAS号 106-42-3
中文名称 1,4-二甲苯
英文名称 1,4-xylene;p-xylene
别 名 对二甲苯
分子式 C8H10;C6H4(CH3)2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甲苯的气味
分子量 106.17 蒸汽压 1.16kPa/25℃ 闪点:25℃
熔 点 13.3℃ 沸点:138.4℃ 溶解性 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
密 度 相对密度(水=1)0.86;相对密度(空气=1)3.66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 主要用途 作为合成聚酯纤维、树脂、涂料、染料和农药等的原料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二甲苯对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较高浓度核武器中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充血、头晕、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意识模糊、步态蹒跚。重者可有躁动、抽搐或昏迷,有的有癔病样发作。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有神经衰弱综合征,女工有月经异常,工人常发生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LD505000mg/kg(大鼠经口);LC5019747mg/kg,4小时(大鼠吸入)
刺激性:人经眼:200ppm,引起刺激。家兔经皮:500mg(24小时),中度刺激。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家兔吸入5000mg/m3,8小时/天,55天,导致眼刺激,衰竭,共济失调,RBC和WBC数稍下降,骨髓增生并有3%~4%的巨核细胞。
致突变性:细胞遗传渖分析:啤酒酵母菌1mmol/管。
生殖毒性: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DL0):19mg/m3,24小时(孕9~14天用药),引起肌肉骨骼发育异常。


污染来源:二甲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有机合成、合成橡胶、油漆和染料、合成纤维、石油加工、制药、纤维素等生产工厂的废水废气,以及生产设备不密封和车间通风换气,是环境中二甲苯的主要来源。运输、贮存过程中的翻车、泄漏,火灾也会造成意外污染事故。

代谢和降解:在人和动物体内,吸入的二甲苯除3%~6%被直接呼出外,二甲苯的三种异构体都有代谢为相应的苯甲酸(60%的邻-二甲苯、80%~90%的间、对-二甲苯),然后这些酸与葡萄糖醛酸和甘氨酸起反应。在这个过程中,大量邻-苯甲酸与葡萄粮醛酸结合,而对-苯甲酸必乎完全与甘氨酸结合生成相应的甲基马尿酸而排出体外。与此同时,可能少量形成相应的二甲苯酚(酚类)与氢化2-甲基-3-羟基苯甲酸(2%以下)。



残留与蓄积:在职业性接触中,二甲苯主要经呼吸道进入身体。对全部二甲苯的异构体而言,由肺吸收其蒸气的情况相同,总量达60%~70%,在整个的接触时期中,这个吸收量比较恒定。二甲苯溶液可经完整皮肤以平均吸收率为2.25µg/(cm3·min)(范围0.7~4.3µg/(cm3·min))被吸收,二甲苯蒸气的经皮吸收与直接接触液体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二甲苯的鲍留和蓄积并不严重,上面我们已经说过进入人体的二甲苯,可以在人体的NADP(转酶II)和NAD(转酶I)存在下生成甲基苯甲酸,然后与甘氨酸结合形成甲基马尿酸在18小时内几乎全部排出体外。即使是吸入后残留在肺部的3%~6%的二甲苯,也在接触后的3小时内(半衰期为0.5~1小时)全部被呼出体外。评价接触二甲苯的残留试验,主要是测定尿内甲基马尿酸的含量,也有人建议测定咱出气体中或血液中二甲苯的含量,但后者的结果往往并不准确。由于甲基马尿酸并不天然存在于尿中,又由于它几乎是全部滞留的二甲苯代谢物,因而测定它的存在是最好的二甲苯接触试验的确证。二甲苯能相当持久地存在于饮水中。自来水中二甲苯的浓度为5mg/L时,其气味强度相当于5级,二甲苯的特有气味则要过7至8天才能消失;气味强度为3级时则需4至5天。河水中二甲苯的气味保持的时间较短,这与起始浓度的高低有关,一般可保留3至5天。



迁移转化:二甲苯主要由原油在石油化工过程中制造,它广泛用于颜料、油漆等的稀释剂,印刷、橡胶、皮革工业的溶剂。作为清洁剂和去油污剂,航空燃料的一种成分,化学工厂和合成纤维工业的原材料和中间物质,以及织物的纸张的涂料和浸渍料。二甲苯可通过机械排风和通风设备排入大气而造成污染。一座精炼油厂排放入大气的二甲苯高达13.18~1145g/h,二甲苯可随其生产和使用单位所排入的废水进入水体,生产1吨二甲苯,一般排出含二甲苯300~1000mg/L的废水2立方米。由于二甲苯在水溶液中挥发的趋势较强,因此可以认为其在地表水中不是持久性的污染物。二甲苯在环境中也可以生物降解,但这种过程的速度比挥发过程的速率低得多。挥发到空中的二甲苯也可能被光解,这是它的主要迁移转化过程。
二甲苯由呼气和代谢物从人体排出的速度很快,在接触停止18小时内几乎全部排出体外,二甲苯能相当持久的存在于饮水中。由于二甲苯在水溶液中挥发性较强,因此,可以认为其在地表水中不是持久性污染物。二甲苯在环境中也可以生物降解和化学降解,但其速度比挥发低得多,挥发到空气中的二甲苯可被光解。可与氧化剂反应,高浓度气体与空气混合发生爆炸。二甲苯有中等程度的燃烧危险。由于其蒸气比空气重,燃烧时火焰沿地面扩散。二甲苯易挥发,发生事故现场会弥漫着二甲苯的特殊芳香味,倾泄入水中的二甲苯可漂浮在水面上,或呈油状物分布在水面,可造成鱼类和水生生物的死亡。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至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气体检测管法;便携式气相色谱法;水质检测管法
快速检测管法《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技术》万本太主编
气体速测管(北京劳保所产品、德国德尔格公司产品)


4.实验室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 来源 类别
气相色谱法 GB11890-89 水质
气相色谱法 GB/T14677-93 空气
无泵型采样气相色谱法 WS/T153-1999 作业场所空气
气相色谱法 《固体废弃物试验与分析评价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 固体废弃物
色谱/质谱法 美国EPA524.2方法 水质



5.环境标准:
中国(TJ36-79)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100mg/m3(二甲苯)
中国(TJ36-79) 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0.30mg/m3(一次值、二甲苯)
中国(GB16297-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二甲苯) ①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
70(表2);90(表1)
②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
二级1.0~10(表2);1.2~12(表1)
三级1.5~15(表2);1.8~18(表1)
③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1.2mg/m3(表2);1.5mg/m3(表1)
中国(待颁布) 饮用水源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0.5mg/L(二甲苯)
中国(GHZB1-1999)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III类水域特定值) 0.5mg/L(二甲苯)
中国(GB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一级:0.4mg/L
二级:0.6mg/L
三级:1.0mg/L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抑制蒸发。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迅速将被二甲苯污染的土壤收集起来,转移到安全地带。对污染地带沿地面加强通风,蒸发残液,排除蒸气。迅速筑坝,切断受污染水体的流动,并用围栏等限制水面二甲苯的扩散。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较高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