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德语培训中心     Fahrschule Rainer     
显示结果从 1 到 2 共计 2 条
  1. #1
    高级会员 幼儿园小班 防盗锁阿强 的头像
    注册日期
    2010-05-12
    住址
    奥地利,维也纳
    文章
    619
    Thanks
    35
    Thanked 8 Times in 8 Posts
    声望力
    16

    预设 在四九城长大的娃——给北京人的

    新闻说宣武区今年要有6万人迁出宣武,奔向京郊…… 我不敢骂国家,不敢骂政府,不敢骂党,我只想对拆迁的那帮人说句“你妈x!!!”
    6万是个什么概念?刚刚百度一下,08年末,宣武区常住人口50来万,还包括12万外地的,…… 如果有一天咱不是北京人了,那咋办?

    想跟哥们儿喝个酒,他从亦庄过来,他从海淀过来,他从通州来,他从大兴来,他从房山来,他从燕郊来,喝多了打车回家的钱都能去趟河北了…… 想去工体看场球,球完了一高兴一狂欢,地铁都没末班车了…… 想去单位上个班儿,光坐车就得仨小时,早晚高峰都得挤成照片……
    想去趟原来住的胡同看看,等走到那儿的时候,发现一帮外地人在你原来住的地儿盖起的别墅里骂着北京这儿不好那儿不好呢……想跟别人问个路,他用不知道哪儿的外地口音跟你指挥呢…… 越想越你妈来气,TMD。

    北京真的变了,拆迁下的京城,正被一种诡异的气氛所笼罩。爷们儿打小在胡同住了十多年,很舍不得胡同消失,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或者说,一条胡同拥有一种神。什么神?那就是咱北京人的精气神儿。拆迁后的北京会是个什么样儿呢?前儿跟哥们儿喝酒,讨论了一番,想象了一下:

    西城区的都搬到回龙观去,剩下的是专坑老外的后海酒吧…… 东城区的都搬到天通苑去,剩下的是专供大官儿的景山后街……宣武区的都搬到亦庄城去,剩下的是专蒙游人的东琉璃厂…… 崇文区的都搬到大兴区去,剩下的是专坑外地的红桥市场…… 等那时候,北京会成为外地人发家致富的宝地,当然也会成为北京人回忆童年的伤城。

    到那时候,想逮个蛐蛐得去趟自然博物馆,想看个胡同得去历史博物馆,想听场京剧得去音乐博物馆,想喝瓶啤酒得去灯红酒绿的酒吧,想吃碗卤煮得去外地人开的削面馆,想侃会儿大山得去个人少的地儿因为那儿没人管…… 活在北京,真TM可悲!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发展轨迹,不是说你TM把四九城儿拆得跟狗啃的似的就是我们北京的轨迹。内城里寸土寸金,当规划者们认为只有用钱把老北京轰出北京的时候,北京才按照你们的想法发展了?你们TM才高兴?

    规划者们也抓住了北京人的心,下岗的下岗,呆着的呆着,没钱的没钱,有钱的也就是个最普通的老百姓,拖家带口,每平米5万,搁谁谁都得搬。可是,对外地人来说钱能买下高兴,高兴买不来回忆。

    难道说拆迁轰人就是北京发现最好的妙策?把城四区给了一边满地捡金子一边随地吐口水的外地逼们发家致富,真正的北京人躲到郊区,想去趟陶然亭得仨小时,想去趟天坛得半天儿,想去趟单位报销个药费就跟你妈出国似的。

    其实,老百姓说不了什么,做的也只能是拿钱走人,你不搬直接交给单位收拾你,你受得了吗?!我们心里不高兴,凭TM什么东城西城崇文宣武给了低素质的外地逼经商,我们去了通州大兴?凭TM什么外地逼经着商,嫖着娼还说北京这不好那不好?凭TM什么陪伴大半生的大杂院儿说推就推?嗨……当老北京都从四九城儿搬迁的那一刻,就是北京文化倒塌的那一刻。在菜市口听着外地话,您咯应不咯应? 在东四看一群南蛮子住着四合院儿,您羡慕不羡慕?在西单看着外地的卖着炒肝儿,您还有没有心情吃?在永外听着一群人不伦不类的“丫”的用法,您冒火不冒火?

    为什么北京只有拆迁才能适应经济建设的发展,为什么五湖四海都来北京建设却要以搬迁为代价?盲目的轰走老北京,只会让北京越来越没有北京的味道,对了,什么是北京的味道?

    06年高考作文时北京的符号?难道说,外地人在北京疯狂买房,而老北京无奈搬迁就是北京的符号?如果有一天,我们离开了北京,不是我们舍得,而是这里已经面目全非,已经不值得留恋。北京不是鸟巢水立方,而是先农坛体育馆;北京不是国家大剧院,而是以前都会去的中山公园音乐堂;北京不是CCTV大裤衩,而是整点报时的电报大楼;北京不是CBD的高楼林立,而是小时候住的胡同四合院;北京不是八通线,四号线,五号线,更不是快速公交,是又慢又颠但从不堵车的红白公共汽车,是那个28直把自行车,是早上出门就能遇到的豆浆油条煎饼摊儿;北京不是路上形色匆匆的上班族,是搬个小凳在胡同里下棋聊天的老人们;北京不是3,4万一平米的商品房,是那个住着10几户的大杂院;北京不是欢乐谷嘉年华,是小时候都会去的香山公园、中山公园;北京不是3D IMAX,是胜利红楼地质那如同上课铃一般的开场铃声;北京不是拿着山寨手机放着网络歌曲,是左手收音机里响着的京剧和右手提了着的鸟笼子;北京不是崇文门儿、前门儿、永定门儿,北京是东便门儿,西便门儿和广渠门儿;北京不是首都博物馆,是老舍故居。

    以前可以做在教室里听着电报大楼对表,现在只能看看手机上冰冷的数字。 以前走路怕树上的毛毛虫掉下来,现在走路怕高楼上的坠物。以前放了学了可以胡同里的小伙伴一块玩,现在不知道住了12年的邻居长什么样。以前吃着自己家院儿里种的石榴,现在吃什么都怕中毒。

    北京城里住的不是北京人,北京人不知道去了哪儿。 四九城儿里最后的一些老北京,终于被迁出了北京,北京完成了国有化,而我们彻底没了家乡,当外地人想念家乡的时候,还能坐火车飞机动车回家乡,感受家乡的气息,而我们身处北京却不知道家乡在哪儿……
    北京的回忆没有了,文化没有了,精神没有了,留下的只是建筑,一些在任何城市都可以有的建筑。北京没有了,以后这里只有一个名字,就是首都……



  2. #2
    高级会员 幼儿园小班 防盗锁阿强 的头像
    注册日期
    2010-05-12
    住址
    奥地利,维也纳
    文章
    619
    Thanks
    35
    Thanked 8 Times in 8 Posts
    声望力
    16

    预设 回复: 在四九城长大的娃——给北京人的

    中共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形容国家发展道路时说,“鞋子合不合脚穿着才知道”。中国网民在微博上纷纷就此发表评论。
    在腾讯微博上,网友“叶海波”说,“一国人民连说话都缺乏自由,谈鞋子合脚是不是过于奢侈了。”
    在新浪微博上,网友“郑现莉”表示,“鞋子是否合适,当然只有脚知道。既如此,那就应该让所有脚站出来公开自由地发表对鞋子的感言。不能只让一部分觉得合适的脚说话,而压制屏蔽另一些脚的发言权。如此才能得到鞋子是否合适的准确完整的信息,并据以对鞋子进行改革。否则,一片表面的赞扬声中必然让其他的脚受尽委屈。”
    另一位署名“云卷云舒随风意”的网友说,“道理非常正确。所以我在商店买鞋的时候,必然会试着穿一下,如果不合适,即刻放弃,丝毫不会去管这双鞋子叫什么牌子。如果要固守某个牌子,鞋子要合脚比较难。你说是不?”
    而网友“我卖糕的2012”留言说,“某男子脚下的鞋子不合脚,准备换,它们说你一个人不能代表人民,人民觉得这个鞋子很合适。他说,那全民公决下吧,看看大家对鞋子有什么感受。因为这句话,他被判刑了。”
    “鞋子不合脚怎么办?”
    署名“施济”的网友则认为,“不合脚的鞋子,还要坚持穿,这才是最痛苦的。”
    至于网友“梧桐老廖”更批评说,“你让你的家属在那边穿合脚舒适的好鞋子,却强迫我们穿不合脚的破鞋。”。
    一位网友“天黑不白”则提出问题说,“可是他怎么知道:这个国家的人民觉得鞋子合适呢?”
    至于署名“林朝海”的网友也提出了他的疑问,“弱弱的提问下,这鞋子我不合脚怎么办?是给我换鞋子,还是削我的脚?”
    网友“窈窕老淑女”则问道,“想穿一下新鞋试一试?看看合不合脚?反正全国人民觉得现在的鞋子很咯脚。”



主题讯息

目前查看此主题的会员

目前有1位用户正在查看此主题。(0 位会员和 1 游客)

发文规则

  • 不可以发表新主题
  • 不可以发表回复
  • 不可以上传附件
  • 不可以编辑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