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德语培训中心     Fahrschule Rainer     
显示结果从 1 到 2 共计 2 条

查看主题

上一文章 上一文章   下一文章 下一文章
  1. #2
    开❤之锁,求心身之 和谐 新生儿 Harmonie 的头像
    注册日期
    2009-03-01
    文章
    174
    Thanks
    5
    Thanked 5 Times in 4 Posts
    声望力
    17

    预设 回复: 现代人如何因对健康新杀手. . . . . .

    新思惟:「人性面」比考绩更重要
    心苦,造成的身心疾病,显然已成为现代社会最可怕的敌人。一位出版社负责人谈到花费心血栽培的主管,到公司二十年,体重整整多了五十公斤,就像吹气球。「明明知道他有问题,但他就是不去就医求助,」语气中夹杂着忧虑。
    为了不让问题恶化,已有愈来愈多企业开始引进「EAP员工协助方案」,照顾员工心理健康。它们委托专门协助企业员工的顾问公司或心理咨商诊所,或是内置专业心理师,鼓励职场员工前往咨询或咨商,并适时给予心理辅导。

    企业也要思考重新形塑企业文化。将人才当成重要「资本」,文化大学心理辅导学系助理教授洪瑞斌认为,不论是委托顾问公司或心理诊所驻诊,都是外来制度和系统,需要和企业文化相融合。      
    关键在于落实对员工的关怀,改变企业的精神和文化,或是引入跟本来的文化相契合的措施。如摆脱责任制,对工时设限,宁愿多用点人力,人才和企业才能同时走得长远。
    潘建志也提醒,企业文化必须要更重视人性面,而不是一味追求赚钱和考绩。
    但更关键的是,个人的态度也要寻求转变。虽然随着心身症就医率不断成长,显示国人对心身症的态度愈来愈开放,也愈来愈愿意寻求帮助。但研究显示仍有七至八成已出现心身症的人,以为「自己可以解决」。
    即使是专业医疗人员也是如此。一位医师谈到他的工作压力大到从拉肚子到心悸、胸闷,眼睛因自体免疫出现肌肉发炎肥厚。但唯有对外发出求救讯号,才有可能出现转机。

    曾经是一家上市建设公司董事长的林宏益(化名),因为经营不善及环境冲击,一夕之间垮台,让他陷入忧郁谷底。
    经过医学治疗,他不但重新再站起来,也学会「与忧郁症共事」。

    人人都是守门人
    面对压力时代,人人都可以充当「守门人」。全国自杀防治中心设计出「心情温度计」,但是守门人概念很重要。「因为有些心身症病人不一定会主动出来求助,」中心主任李明滨鼓励,除要常自我测验,还要观察身边的亲朋好友或同事,做到「一问、二应、三转介」。
    给予主动关怀并倾听、接纳支持不责备、必要时陪伴并寻求医疗资源。

    不论对企业或政府而言,心身症将是继续追求成长的最大挑战。 WHO统计,北美地区因压力所付出的代价每年超过两千亿美元,英国、荷兰等国每年因工作压力造成的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一%。
    相对于美国就业者每年工时一千九百一十一小时,台湾却是两千零七十四小时,显然须承受更高的身心成本。
    高耗能的成长,换来高耗能的人民。但对个人和家庭而言,身心健康却是无法替代的核心。
    此篇文章于 12-03-26 11:18 被 Harmonie 编辑。
    心理疗法可从根本上培养一种好心态,法从心生,心净则身净。心理医生(含医疗保险)、生活、社会问题辅导咨询。 Mag. Zikes-预约06608127276(德英文)01-9072014(中文/录音)

主题讯息

目前查看此主题的会员

目前有1位用户正在查看此主题。(0 位会员和 1 游客)

发文规则

  • 不可以发表新主题
  • 不可以发表回复
  • 不可以上传附件
  • 不可以编辑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