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德语培训中心     Fahrschule Rainer     
显示结果从 1 到 10 共计 15 条

混合查看

上一文章 上一文章   下一文章 下一文章
  1. #1
    版主 小学二年级 此帖已删 的头像
    注册日期
    2006-12-31
    住址
    Wien
    文章
    2,532
    Thanks
    0
    Thanked 1 Time in 1 Post
    声望力
    21

    预设 回复: 摒除历史经验主义,看看哪些公理只不过是伪事实-----连载

    希望能更具体了解中国城市发展不同于西方的特点!


    PI = 3.123456789....

  2. #2
    高级会员 高中二年级
    注册日期
    2006-12-29
    文章
    7,376
    Thanks
    0
    Thanked 2 Times in 1 Post
    声望力
    26

    预设 有无13,14世纪的转折?

    Mark Elvin 于1973年提出了‘14世纪转折点的理论’认为在14世界的磨歌时候,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发生了变化(或者说是长期运作的因果方式发生了改变),从而导致了中古经济活力的消失。

    Elvin的这个著名观点并不是其个人见解,而是过去很长一个时期内国际中国研究的主流见解。例如日本学者赙仪零诗认14世纪前,中国的省查历史走在世界前头的,而到了15,16世纪,却变成了落后国家;在例如漆侠认为宋代中国经济居于世界最前列,但在外族的统治下,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逆转,因此14世纪后,中国社会的发展是逐渐的缓慢的逆向发展。

    总结一下国际上主流的观点:

    第一,在南宋末年与明朝初年之间,中国社会经济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

    第二,这个变化的结果,使得此后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律,与此前的时期相比,出现了重大差
    异,因此形成‘转折’。

    第三,这个转折的结果就是中国的社会经济变化方式由以前的‘唐宋变革’转变为‘明清停
    滞’。

    以上转折论近年来受到了若干挑战。首先,韩儒林,师道纲等元史学者提出:元代并不是一个‘黑暗的时代’,相反,在元代,中国的经济在唐宋发展基础上继续上升,‘有长足进步’(见元朝史)。

    其次,林金树,杨国桢,陈志平等明清史学者也反对将明初划入这个‘转折’时期。他们认为明代初期的几十年,是一个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阶段。(见林金树《明初吴中地区社会经济状况初探》,杨国桢和陈志平《明史新编》)

    再次,郭文涛等农史学者认为元代与宋代一同构建了中国‘南方农业突飞猛进’的阶段,而明清则是中国传统农业‘纵深发展’,从而‘达到顶峰’的阶段,因此元代以及其前后几十年并不存在‘转折’。(郭文涛《中国农业科技发展史略》)

    最后,从最新的一些关于唐宋和明清的研究成果来看,至少就江南地区而言,以往盛行的若干重要理论,如‘唐宋变革’和‘明清停滞’,并不符合历史实际。既然没有唐宋变革和明清停滞,那么以其为根基的14世纪转折也就无从谈起。

    因此,尽管至今为止尚未见有专门的著作对此‘转折’问题进行系统和全面的分析,但是近年来的许多研究成果,从不同的角度上对‘转折论’提出了有力挑战。从此意义上讲,‘转折’论尽管在今天依旧占据主导地位,但是这种地位已经开始动摇了。

    总之,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看,宋末至明初中国主要经济发展地区,江南地区的农业的发展,与唐代宋代,以至明代清代,都是朝着一个方向发展的。因此是性质相同的发展。只不过是在发展的速度上稍有放缓。但是这可以用发展的周期性来解释,而不应该视为重大转折。

    或者说这一时期的农业发展,显然只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中间阶段而已。在此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在江南农业中,13,14世纪的确出现了如肝重要的变化,但是并不是出现了可以称之为‘转折’的那种重大变化。因此13,14世纪转折的说法是不符合中国历史的实际的。

主题讯息

目前查看此主题的会员

目前有1位用户正在查看此主题。(0 位会员和 1 游客)

发文规则

  • 不可以发表新主题
  • 不可以发表回复
  • 不可以上传附件
  • 不可以编辑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