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压力论
‘人口压力’论,是中外学界盛行的又一种重要观点。许多学者都相信明清(特别是清代)江南人口过度增长,使得人均耕地大幅下降,从而导致劳动边际产量递减,出现经济‘内卷化’。但是如果对江南人口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在明清时期,江南人口增长不仅相当缓慢,而且还有逐渐减缓的趋势。例如,在明代人口最多的1620年至清代人口最多的1850年的二百年中,江南人口平均的年增长率仅仅是千分之三左右。而各个方面的情况来看,江南经济平均年增长率在千分之三以上是毫无疑问的。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人口增长速度,因此人口增长并委托住经济增长的后腿,也不会导致经济‘内卷化’。 由此而言,从人口史的视角来看明清江南经济状况,就可以推翻过去的共识。
这里需要说明的。
内卷化与劳动边际产量递减是指,由于在农业社会人们用来创造价值的唯一主要资源就是土地,而且土地属于有限的资源。另外当时人们所能够使用的主要劳动力也仅限于人力和畜力。
不论是人力还是畜力都属于需要消耗劳动产量的劳动力。这样劳动力的最大值(人口)和生产中投入的资源(土地)以及劳动产出(总的产出减去消耗)是成一个函数的。
当人口数量达到某一个峰值时,劳动的产出便不再增加,进而递减。
另外由于资源(土地)是有限的,所以当人口无限增长时,最终会导致出现多余劳动力,即便勉强把这些劳动力全部投入生产中,也同样造成人均生产力水平下降(此时这种劳动力成为单纯的消耗者)
综合以上两点,米国加州大学经济历史学家philip Huang提出了一个‘Involution’的概念,中文成为内卷化或者过密化。
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