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区言文选
http://www.achina.at/hom/hom-quyan/q00ml.htm
作者:胡祖庶
现代汉语词典对权力的解释是:一 . 政治上的强制力量,如国家权力;二 . 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如行使大会主席的权力。近代社会学创始人之一的韦伯 Max Weber 在《经济与社会》一书中给权力下的定义是: “权力乃一个人或一些人在社会关系中可以排除抗拒阻力以贯彻其意志的各种机会——而不论机会的基础是什么。”然而,权力尤其公共权力演变到今天,它不仅是 一个机会,还是一个可以创造“租金”让人寻租的资产。这种权力寻租的现象在许多贪污腐败的专制社会尤为普遍。
在一般人眼里,权力形成国家权力即政治上的强制力量后,其威力巨大无比,几乎是不可抗拒、不可摧毁的力量。立法、行政、司法、军 队、警察、法庭、监狱、媒体等这些维护国家权力的国家机器功能犹如人生活中的陷阱,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掉入其中。在民主社会里由于权力是人民授予的并受到制 约和监督,掉入陷阱的人还有可能爬出来;在专制社会里由于权力过于集中而不受监督控制,掉入陷阱的人则会被封阱,欲出无望,只能寄希望有外力来相救。
长期以来,由于中东阿拉伯国家都实行专制统治,中东老百姓大多信仰伊斯兰宗教,又有石油的丰厚收入养活日益增多的人口,因此人们认为除了少数极端恐怖主义分子之外,阿拉伯人民都安于现状,政治觉悟并不高,不太可能对自由和民主有强烈的诉求。可是,就像 1989 年在社会主义阵营许多国家发生的情况一样, 21 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开始之际,在世上没有一个人预知和察觉之下在中东北非的突尼斯突然爆发了一场反专制、反腐败、要自由、要民主的茉莉花革命。这场茉莉花革 命的星星之火一下子呈燎原之势,蔓延到中东其他国家。
埃及穆巴拉克独裁政府成为第二个政权被推翻后,笔者与一位在德工作的尼日利亚裔土木工程师讨论还有哪些中东国家的独裁政权可能下 台。他预测可能还有三、四个政权会被推翻,但特别强调利比亚卡扎菲政权是个例外,因为卡扎菲 2008 年被 200 位非洲国王与酋长尊为“国王之王”,而且他政权的统治坚如磐石,老百姓即使想推翻它也不可能做得到。确实是, 42 年前卡扎菲在 1969 年的一次政变中推翻了国王伊德里斯一世后,就一直靠其铁腕统治和日益完善的专制国家机器 保持其利比亚最高领导人的地位。
1975 年他开始发表阐述他关于伊斯兰社会主义政治理想的“绿书”,随后于 1977 年将利比亚共和国改称为阿拉伯利比亚社会主义人民直接民主共和国。 1978 年开始他对邻国乍得长达 9 年的四次入侵干预。
80 年代初期他涉嫌支持恐怖组织, 1986 年他的特工参与了一起发生在德国柏林的迪斯科厅爆炸事件,导致里根政府对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和第二大城班加西进行了一次突袭轰炸。 1999 年他承认并愿意为 1988 年造成 270 人死亡的泛美航空飞机洛克比空难负责,并交出了涉案分子,为联合国解除对利比亚的制裁奠定了基础。 2003 年卡扎菲政权放弃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向联合国交出所购得的研制核武器的器材和原料。从此与西方关系开始缓和,英国首相布莱尔与德国总理施罗德于 2004 年先后访问了他。之后不断有西方和亚洲企业到利比亚进行投资,尤其参与开采当地的石油矿藏。(如最近揭露的加拿大石油公司 Suncor Energy 通过英国中间商向卡扎菲家族行贿,付出 10 亿美元的权力租借费以获得进一步发展一些利比亚现有油田和勘探利比亚近海油矿的权利以及加拿大 SNC-Lavalin Group Inc. 工程公司为了争得给利比亚建造一条地下“伟人人造河”的项目,便悄悄地在的黎波里帮这个警察国家建造一座价值 2.75 亿美元的监狱。) 2008 年美国国务卿赖斯为了改善美利关系和加强反盖达基地组织联盟也访问了利比亚。
由于人口只有 600 多万,又是十大产油国之一,利比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居非洲国家前四名,接近 12000 美元。卡扎菲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建立了一支规模比军队还强大的忠于他的民兵队伍。国家安全机构还付出大笔费用收集民间“敌情”,利比亚十分之一以上的人 口都愿意为安全机构提供情报。 2006 年卡扎菲在庆祝 37 周年夺权胜利之际还呼吁群众将他的政敌都杀掉。在如此强大的国家机器面前,利比亚任何反抗政府专制独裁的力量显得多么微不足道,不堪一击。
谁能想到就是如此坚如磐石的卡扎菲专制政权在原来手无寸铁的利比亚人民起来响应茉莉花革命之后便摇摇欲坠、大厦将倾!这是世上没有 一个人想得到的。 1989 年与 2011 年人民群众自发联合起来反专制、反腐败、要自由、要民主的抗争证明了人类历史朝自由民主的文明发展走向是不可阻挡的。自由和民主是世界各国人民进入文明时 代的强烈诉求,也是人类集体无意识里两个典型的政治理想诉求原型 archetype 。这两个原型在专制高压统治下可能会处于休眠状态,一旦激醒并得以释放其动力,它们犹如火山下的熔岩,不管如何在火山口封堵也阻止不了它们的爆发。于是, 我们看到,尽管卡扎菲儿子赛伊夫威胁如果利比亚爆发内战,国家将“血流成河”,或者卡扎菲本人在麦克风威吓道,“我们将在适当时机打开军械库,让所有利比亚人和部族都武装起来,使利比亚染红如火一般!”、“我们将战斗到最后一人!”,利比亚反独裁抗议者丝毫不惧,也不向外国求援,不畏牺牲地一步一步向卡扎菲困守的的黎波里挺进。人们已看到他的权力正在溃失:在利比亚历史巨轮向前滚动下,利比亚的军官士兵、部长官员、外交高官和部族首领一个个毅然倒戈起义。
突尼斯、埃及、巴林、利比亚等国近些年都是中东经济发展较好的国家,每年 GDP 都有 5% 以上的持续增长。这些专制统治的社会表面上显得很稳定,但实际上社会分配不公、贪污成风、裙带盛行、官吏横暴、冤案频频、言论扭曲。面对这种种潜在危机, 专制者自恃掌控强大的国家机器而拒绝实施改革。另一方面,这些专制者普遍患有自恋情结 narcissism complex ,过分高估自己的能力、自己的正确性和所掌握的国家镇压机器,低估人民的勇气、智慧和力量。他们另一个较突出的心理特征就是他们都具有很强的自欺或自欺欺 人 self-deception 的自我心理保护机制。在这种自欺欺人的心态影响下便容易把各种问题的存在“合理化” rationalization ,又把群众的自发抗议归咎于外来势力的渗透。 1989 年有昂纳克、齐奥塞斯库、日夫科夫的例子,今有本·阿里、穆巴拉克、卡扎菲的例子。人们都看到,这些独裁者的狂妄自大和变态心理如何惊人地相似,其应对手段除了最后挣扎的程度有所不同之外亦如出一辙。
其实,没有哪一国的人民不懂得只有社会保持稳定、人人才能安家乐业的道理。一个良好的社会制度本身应该是具有稳定性、也是具有提供 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的。如果一个社会制度必须投入巨大的资源和人力来从事所谓的“维稳”工作的话,那证明这个制度已经失去了正常的保证社会稳定的效能,其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不言而喻。不管东方西方、北半球南半球,没有哪个国家的人民愚昧无知到不希望稳定;人们从历史也知道,从来都是官逼民反,而不是民众无端造反。卡扎菲镇压性的“维稳”实质上只是为了维护其政权的稳定,因而其结果最终只会造成社会更大的不稳。现代文明社会有各阶层、各团体、各个人的不同利益诉求。唯有建立一个自由、民主、法治以及能不断自我更新调整的社会制度才能较好地回应这种利益的多元诉求。从近期中东局势的发展来看,人们可以相信会有更多的国家即将迈上人类文明发展的康庄大道。
2011-3-2 于德国法兰克福
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