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再看王喜主演的港剧《追魂交易》。其实一早就看过了,而且看了很多边,不过大抵是最近闲得很,所以再次把老片子翻出来打发时间。
一遍遍的听片子的主题曲《灰色恐怖》——
黑 又有多黑
原來未必將天空都薰黑
當 白也消失
無人良善到永遠也不顧現實
心 沒有規則
隨著目的只好輾轉反側
當 白也溝黑
善與惡的身份怎可一口証實
誰都跟我 彷似敵對
原本卻是 天生一對
誰不是永遠賣力地進取
獨自在路上寄居
鬥下去是那樣疲累
根本 你或我 也在這灰色國度
怎分得到 你信那一套
怎判斷那個算作最黑
或是白得恐怖
旋轉於這交錯得馬路
今天 你或我
對或錯 投誰懷抱
怎估得到無人能奉告
緊張的你 任一股焦燥
從眼內流露
誰要做你第一位被告
無阻我去路
回想我们一路走来,幼稚园,小学,中学,直到大学,课本中,读物里,老师的教诲中大致都是些非黑即白的东西。于是,我们渐渐形成了这样的世界观:这是一个黑白分明的,是非明辨的世界,我们养成了爱憎分明的心性。
然后我们进入了社会,我们困惑,苦恼,因为这是一个完全不同于我们想象或者超出我们认知能力的世界;我们分不清到底什么是黑,哪个是白,于是乎,我们四处碰壁撞得头破血流。
最后终于明白,这不是一个黑白占主导的世界,而是一个灰色的世界,没有哪个人天生就是黑色,也不可能存在白色的天使,大家都是灰色的,是会因势利导而变化的灰色,时而变成白的,时而又变成黑的。
最主要的,这些变化除了由个人的主观所决定,往往也由各种客观因素共同作用而结果。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你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下了飞机打车去某处,一上车就和司机开始攀谈,一路下来两个人越谈越投机,到了地方,计价器显示180块。司机跟你说你给我100就好了,而你直接给了200说不用找了。为什么会这样?如果你再打一次车走这段距离可能你会发现只要120就够了,明明是那个司机在谈话中知道你是外地人带你绕远,那么这个司机一定是黑色的了?不尽然。试想如果你按照司机说的给100块,那岂不是对方还赔了20块?问题就在这里。起初他发现你是外地人确实想带你绕远这是人性决定的,但是一路下来你们越谈越投机,到了最后对方也觉得不好意思黑你,所以只要你100,良心发现,那岂不又变成白色了?所以我说他是灰色的。
所以请不要先入为主的把某人,某事定义为黑色或者白色,因为他们其实是灰色的。至于会变成黑色或者白色,其实只要你了解人性,掌握好为人处世的艺术,你就可以把黑色变成白色,这才是最高的境界,反之你也可能把白色变成黑色哦。
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