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意思
其实日本女人VS中国女人是个满有意思的题目 我是学理科的 对于两个事物地比较 数学上的方法是 首先要建立前提 说白了就是可比性 就像在平面几何里 你想证明两个直线平行 前提最起码是 在同一平面内吧 这就是可比性 那么日本女人VS中国女人的前提是什么 是我们的观察对象是两个国家的女性整体 而不考虑个体的因素 如果我说日本女人强于中国女人 难道日本没有潘金莲 中国没有恒少君 所以不设置这么一个前提 就没法玩了吧
好了 前提有了接下来是条件 两条平行直线的条件是什么 唉 对了 两条直线永不相交 那么日本女人VS中国女人的条件是什么 我们想想看 造成民族性格的因素也就是条件有哪些? 答: 1. 文化 2.历史 3.经济 就像两条直线 直线两条一样 如果我们能够证明这3个条件同时符合即支持我的观点的时候 你服不服我 当然做人要谦虚 那好 我这最起码也是一家之言吧
写到这里你是不是会想 怎么这么啰嗦 半天也不知道我的观点是什么 唉 我发现有些人就是不能静下心来看一下别人到底写的是什么 想表达什么意思 随便看上几眼就胡乱给人下定义 然后加几句自以为是的话 再好为人师一番 这病就得给你改过来 我的观点就是放最后了 让你不知道我想说什么 逼你看完 当然你要是假聪明到直接去看我的结尾 然后就出来胡乱发言 针对地根本不是我本意的话 那贫道不跟你玩了
还要说明的是 下边只是分析了中国女性和日本女性性格的形成 所叙述的内容 不涉及对与错 不过是事实而以 为什么有此提醒 因为怕某些没有分析能力的人 觉得我在不注重女性 我就傻眼了 唉 看来还是给聪明人写东西轻松些 不用解释提醒那么多
1.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百家争鸣 商鞅变法和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使以后几千年的中国思想意识形态实质上是 外儒内法 那么体现到古代女性的身上就是 外儒表现在 在家从父 出嫁从夫 夫死从子以及德、容、言、工的三从四德 内法表现在对女性人格的打压 比如女性不能和男性一样读书 甚至肉体的摧残 比如三寸金莲等等 作为性格较男性柔软的中国女性 几乎没有任何反抗地接受了自己的社会角色 成为了形式上受剥削受 精神上受压迫的群体 讲到这里你说那时的中国男性能不觉得中国女人好么(那时的) 就算现在的中国男人想想那时祖先们的幸福时光也不能自以得神往吧 更别说那时还可以三妻四妾了 哈哈 直到整个20世纪 新文化运动的出现 五四运动的兴起 封建王朝的结束 还有文化大革命 每次都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彻底的颠覆 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外国的男女平等甚或女权主义思想的来袭 先来说说男女平等与女权主义 站在男人的角度其实也没什么不好 如果真正的男女平等了 男人们也不用累了 所有的事情你A我A不就完了 问题没那么简单 受了上千年封建思想的影响 加上百年男女平等的影响 中国女性有点进退失据了 呵呵 这里得仔细分析一下了 先分析一下人性 你有没有发现 你往往愿意接受对你有利的事情与思想 而不愿意接受那些对你没有利的事情与思想 甚至在同一件事情上 你往往会接受好的一面 不愿意接受坏的一面 如果你认可我 那么我们可以交流了 有趣的事情出现了 受千年传统思想影响表现为 女性认为 男性为女性付出是应该的天经地义的 因为古来如此(此处肯定有女生看后会想 那古代的女性还想夫教子 付出很多呢 注意我虽然没有提女性的付出 但是并不代表我不同情女性 但我不得不重申 我讲的不是你是我非的问题 我讲的是中国女性性格的演绎) 如果你不赞同我这一说法 那我也可以换一总说法退一步说 女性会不会认为男性如果全身心的为你付出所有最起码是无可非议的呢 你一定同意这个说法了 好了 那这个思想的反面是什么 反面就是如果中国男性像古代男性那样提供给女性所有的生活资料 女性是不是要像中国古代女性一样让男性满意呢 好的 有趣的事情还没有完 在对男女平等思想的接受上中国女性也只接受了一半吧 现在是男女平等的社会 女性可以独立于男人 那么男人如果独立于女性(懂我意思么 就是说 他们没有女性心里预期的那种付出) 中国女性还是会觉得不自在吧 所以说这个100年里 中国女性即没有完全摒弃旧的思想文化 也没有完全接受新的 而不管哪个只要你完全接受一个 中国男性都是可以接受的 而女性往往是 对女性有利的时候想想旧的文化或新的思想 对自己不利的时候想想旧的思想和新的文化 唉 进退失据啊 说穿了就是不够潇洒
你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 我始终在谈中国女性 为什么没有一点日本女性 难道我认为日本女性好么 呵呵 你听过100童男 100童女的故事么 你去过日本的京都 见过那里的唐朝建筑么 日本文化根本就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翻版 而且日本没有中国近100年来的文化断层 所以他们的女性你知道是什么思想了 那男人们又会如何觉得他们呢
先写到这里了 2.历史 3.经济 不打算一起写上去了 免得没有人看岂不尴尬 如果你有反应 我有兴趣 我就再写上 好在你现在知道我的观点了







回复时引用此篇文章
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