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革命又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简称文革,是一场开始于196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的重大政治运动,现在被广泛认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至今最动荡不安的灾难性阶段,常常被称为“十年动乱”或“十年浩劫”。部分左翼人士,尤其毛派则认为,文革是“一个普遍解放的时刻”,是反官僚化和等级化的产物,是平民的“黄金十年”。[1]
文革的指导思想来源于毛泽东提出的“四个存在”理论,即“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这个历史阶段中,始终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存在着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进行颠覆和侵略的威胁。”在此基础上,毛泽东发展出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文革自1966年开始,结束时间则存在争议。官方认为到1976年毛泽东去世和四人帮的被捕后被宣布“胜利结束”(1978年宪法《序言》:“第一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胜利结束,使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国外研究者则普遍认为[谁?],1969年的中共九大早已宣布了文革的胜利结束。
文化大革命的指导思想和政治成果均在1981年6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一致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被正式否定,决议认为毛泽东应负上责任。该决议的正式表述是:“‘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