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德语培训中心     Fahrschule Rainer     
显示结果从 1 到 9 共计 9 条

混合查看

上一文章 上一文章   下一文章 下一文章
  1. #1
    论坛管理员 高中二年级 outuo 的头像
    注册日期
    2006-12-29
    住址
    Vienna, Austria
    年龄
    43
    文章
    7,072
    Thanks
    8
    Thanked 15 Times in 14 Posts
    文章
    3
    声望力
    10

    预设 千万不要把牛奶、酸奶当好东西了

    蔬菜而非牛奶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段并不新鲜的新闻:科学家终于找到牛奶致癌的确实证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最近的研究发现雌性激素、雄性激素和胰岛素的生长因子就是牛奶内的主要致癌物质。

    加拿大的肿瘤专家建议:除了那些发展中国家的儿童和营养不良的成人,一般人并不需要喝太多牛奶。我把该新闻转发给一些朋友看。过了两天,我问一位女孩看了新闻没有,她说新闻太长了,没空看,但表示她早就听说了牛奶不好。我想测试一下人们对牛奶的认识,遂问:“你知道奶牛为什么会一直产奶?”她的回答很典型:“不常产奶能叫奶牛吗?”我问:“请问你是否常产奶呢?”“怎么可能?”我笑了,说:“人是只有怀了小孩才会产奶的。但牛跟人一样都是哺乳动物。哺乳的意思就是为了哺育下一代才有乳汁。所以奶牛一直产奶只有一个原因……”

    “不停地怀孕生小牛?”她吐吐舌头,说:“怎么可能呢?”我说:“确实是这样的。但并不是所有奶牛在任何时候都能怀上孕。现代农场的解决方法是给奶牛打高剂量的荷尔蒙,让其不自然泌乳——那段新闻所说的各种激素就是这样来的。

    现代奶牛从两岁开始就有九个月的时间用於怀孕。小牛出生後就会被关进小木箱里,喂以毫无营养的饲料,不能动弹,以保证人们餐桌上小牛肉的精瘦嫩滑。而牛妈妈就被千方百计挤出一头小牛所需的十倍以上的奶量。所以超过三分之一的奶牛都患有乳腺炎……”“好恐怖,请你别再说了!” 其实我也觉得很恐怖,更不愿意想一下。但问题是,不提不想并不能让这种情况消失。我常想起BBC制作的一个畜牧业的专辑:奶牛在镜头前走过,一步三跛,好像所有关节里都埋了一根针。我想,人们即使是心如铁石,认为那些动物如何受苦跟自己毫无关系,但希望自己能从这些病态的牛只体内吸收到什么营养和健康,那已非缘木求鱼,而是饮鸠止渴了。当然,在商业广告中,你会被告知饮鸠的各种好处。

    许多人认为牛奶能补钙,但众多实验和数据显示,牛奶内含含有钙,但人体是很难吸收的。喝牛奶,往往还会让体内的钙质流失得更快。其实许多蔬菜的钙含量比牛奶高得多,如黄花菜、萝卜缨、苋菜、雪里蕻、荠菜、香菜(芫荽)。

    不必等春暖花开,就从现在开始,让我们更关心蔬菜和粮食吧!



    牛奶的谎言在中国还要维持多久



    牛奶危害健康,是当代世界新营养学的共识。然而,尽管国际上关于牛奶的研究文献多得汗牛充栋,中国民众却一无所知。牛奶的真实面目至今迷雾缭绕。应该说,信息技术已非常发达的今天,中国人得悉事实的真相是并不困难的,但真相一旦伤及势力强大的利益集团,问题则绝非简单。

    2006年底,有一个叫林光常的台湾人在电视上公布了牛奶的危害。林光常先生妙语连珠,影响不小。一时间,沈阳、长沙等地的牛奶销售量直线跌落。据说沈阳地区每天销量骤减80吨。

    近年来,中国奶业旋风飙升,异常火暴,蒙牛液体奶销量雄冠世界第一,一举盖过已萎靡不振的西方奶业。这无疑依赖于“一袋牛奶振兴一个民族”的神话。林光常却将神话捅穿了一个窟窿。

    一场护卫神话的保卫战在全国骤然间打响。电视、报纸、互联网对林光常群起而攻。十五个营养学、食品学和预防医学领域的权威专家披挂上阵,联名撰文严斥牛奶有害之说。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发展中心宣布“牛奶致癌论”属于谬论。中国奶业协会牵头组织召开“牛奶研讨会”,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在北京齐聚一堂,怒讨“牛奶有害论”。与会专家怒不可遏,声称要与林光常当面辩论。

    可是,没有一个专家真的与林光常当面舌战。林光常的声音被封杀。电视屏幕再也没有林光常的身影。林光常2007年4月24日的反驳文章发不出来,无人知晓。不久到处传言林光常是骗子、假博士。

    林光常是什么人物无关紧要,但是对于他说的一句真话,举国如此一片恐慌,确实滑稽可笑。林光常不过是个传话筒子——把某些人认为应该传封锁的信息传给了中国人。专家们如此愤慨要进行辩论,为什么不找“牛奶有害论”的真正创说者坎贝尔博士对阵,只要驳倒有“当代营养学界的爱因斯坦”之称的坎贝尔,推翻西方各国科研机构关于牛奶的研究文献及结论,即可以扬名天下,又可让全世界都相信喝奶有理,岂怕伊利、蒙牛、三鹿没人喝!













    T.柯林.坎贝尔博士:美国康奈尔大学终身教授、被誉为“世界营养学界爱因斯坦。



    牛奶致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大肠癌等系列癌症

    近三十年来,营养学有突破性进展,关于牛奶的研究已累积大量文献,下面我信手拈几则关于牛奶致癌的研究报告。

    2004年,瑞典卡洛林斯卡研究完成了一项牛奶与癌症的研究,研究证明,大量饮用牛奶导致妇女患卵巢癌。他们对61084名年龄在38岁至76岁的妇女跟踪13年调查,确诊爱喝牛奶的266名妇女患卵巢癌,125名尚未确诊。每天饮用4次以上奶制品的妇女,卵巢癌的发病率比每天喝2次的妇女高出一倍。

    哈佛大学医学院、牛津大学和台湾医科大学的科学家联合研究发现,牛奶中的激素物质IGF-I加速和加强了氯化钾离子在细胞壁之间的交换,导致人类卵巢癌细胞的繁殖和宫颈癌细胞的加速生长。

    2004年10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一篇牛奶致女性乳腺癌的研究报告。丹麦的研究人员对117000名妇女调查发现,牛奶对乳腺癌的促发有很大影响。研究人员认为,近50年来全世界乳腺癌发病率的大幅提高与人们饮食结构中牛奶及奶制品消费增加密切相关。研究人员认为,大量饮用牛奶会增加人体中类胰岛素一号增长因子(IGF-I)的水平,已经有多项研究表明,几乎每一种癌症都与IGF-I有关联,IGF-I是一种促使癌细胞生长和繁殖的关键性因素。

    美国费城的研究人员通过近10年的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奶制品会增加男性患前列腺癌的危险。

    美国波士顿一研究小组对20885例美国男性医师进行了长达11年的随访调查,食用奶制品的男性,有1012例男性患前列腺癌。统计分析发现,每天从奶制品摄入600毫克钙的男性血浆中维生素D3浓度显著降低,发生前列腺癌的危险大幅上升。

    日本厚生劳动省近日发布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与几乎不食用乳制品的男性相比,经常食用牛奶、酸奶等乳制品的男性患前列腺癌风险会高出60%左右。研究结果表明,饮用牛奶最多的调查对象患前列腺癌的风险是几乎不饮用牛奶的调查对象的1.53倍,而且饮用量越多,患癌风险越高;食用酸奶最多的调查对象患前列腺癌风险是几乎不食用酸奶的调查对象的1.52倍。

    好了,用不着过多罗列了。在此,我很乐意讲一个牛奶致癌的有趣故事与读者分享。英国地质化学家简·普兰特五十岁的时候患乳腺癌,虽然经过无数次治疗,十年间癌症总是不断回来与她作伴。当第五次复发的时候,一个半个鸡蛋大小的硬块长在她的脖子上,医生说她只有几个月的生命了。绝望而又坚强的普兰特教授不再相信医生,相信医生也没有用,人家已判了她的死刑。她靠自己拯救自己,她阅读最新的医学论文,得知素食可以抗癌。她回想起三十年前到过中国,那时中国农村妇女不喝牛奶而几乎没有人患乳腺癌,从而得到启发,戒掉每天必吃的两盒酸奶,出乎她的意料之外,脖子上的肿瘤在六个星期之后奇迹般的消失了。普兰特教授是英国地质局的首席科学家,同事们目睹了她反复患病到痊愈的曲折过程。当同事们的亲朋好友患了癌症的时候,都纷纷来向她求援。普兰特教授通过改变患者的饮食和生活方式,使六十多位癌症患者得到了痊愈。为什么素食和戒掉牛奶就能够治愈癌症?普兰特教授下功夫进行研究,她得出结论牛奶中的IGF-1(类胰岛素一号增长因子)导致女性易患乳腺癌,男性易患前列腺癌。IGF-1是牛奶中本身含有的致癌激素,但是在以前自然产出的牛奶中含量较低。自从人们用激素催发母牛大量产奶,牛奶中的IGF1含量就增加了数倍至数十倍,牛奶致癌的危险当然就很厉害了。她认为牛奶的危害比香烟还严重。

    善良而乐于助人的普兰特教授为了帮助更多的人远离牛奶的危害,放下自己的研究课题,特意写了两本书《健康掌握在你自己手中》、《牛奶与乳腺癌教程》,还创办了宣传网站,网址是:www.janeplant.com,懂英文而兴趣的朋友可以上网浏览。

    美国著名医学教授新谷宏实(美籍日本人)经过四十多年的行医实践,以医疗实证为依据,充分证明牛奶会导致妇女乳腺癌。他发现每一例乳腺癌患者都是爱喝牛奶的女人。新谷宏实教授在当代医学史上有突出贡献,他创造了医治无数癌症,而没有一例复发的医疗奇迹。他有什么法宝能够使每一个接受治疗的患者不再复发呢?他在《不生病的生活》中告诉人们,他的法宝就是在患者作了肿瘤切除术之后,至少五年禁食牛奶和肉鱼蛋。

    牛奶为何会导致多种肿瘤病变?美国康奈尔大学终身教授坎贝尔是癌病学的研究权威,特别在致癌学研究领域有非常突出的贡献,曾被美国癌症研究所授予“终生研究成就奖”。他的研究给人们找到了答案。坎贝尔证实牛奶中的蛋白质是一种非常强的促癌剂,其致癌能力甚至超过化学物质。他说:

    “在控制癌症发病方面,营养比化学致癌物甚至比极强的致癌物的影响更大。……哪些蛋白质有比较强的促癌效果呢?一个是酪蛋白,这种蛋白质占牛奶蛋白组成的87%。这种蛋白质促进各阶段的癌症。”

    “高酪蛋白(牛奶中的主要蛋白质)膳食使更多的致癌物进入细胞,使更多危险的致癌物衍生物结合在DNA上,引起更多的突变反应,使得细胞突变为原癌细胞的可能性增大,这些细胞一旦激活,就会形成更多的肿瘤。”

    牛奶致少年儿童I型糖尿病

    牛奶不但能使成年人患II型糖尿病,还可能使孩子患I型糖尿病。限于篇幅本来不想谈这个问题,但喝牛奶的孩子太多,I型糖尿病终身难治,一个孩子一旦变成 I型糖尿病人,在他以后的生命中,不得不依赖外源的胰岛素注射,太可怕了。因此不能不谈。牛奶是如何使儿童患I型糖尿病的?坎贝尔在《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中作过论述,我把论述摘录如下:

    “在I型糖尿病中,免疫系统攻击产生胰岛素的胰腺细胞。这种破坏性的、无法治愈的疾病主要发生在儿童之中。它给年轻的父母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艰难的经历。但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这种疾病和我们的膳食有关系,特别是我们每天摄入的奶制品。牛奶中的蛋白质诱导I型糖尿病的发生,很早就见著于文献。其过程很可能是这样的:

    婴儿接受母乳喂养的时间不长就开始喂以牛奶蛋白质,很有可能是婴儿配方奶中的牛奶蛋白质。

    牛奶进入小肠后,被分解成氨基酸碎片。

    对于某些婴儿来讲,牛奶不能完全被消化,于是这种原初蛋白质的氨基酸小链或片断就存留在小肠当中。

    这种没有完全被消化的蛋白质片段被吸收进了血液。

    免疫系统识别了这些片段,将它们作为外来的入侵者,并开始破坏它们。

    不幸的是,这些蛋白质片段和产生胰岛素的胰腺细胞完全相同。

    免疫系统丧失了识别牛奶蛋白质片段和胰腺细胞的能力,并开始攻击两者,导致儿童的胰岛素生成功能的破坏。

    在12个国家的14岁以下儿童中,牛奶摄入量与I型糖尿病发病关系的调查发现,两者之间存在非常好的线性关系。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牛奶摄入量越多,I型糖尿病患病率越高,在芬兰,I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是日本的36倍。同时,牛奶的平均摄入量芬兰也是最高的,但在日本这一数值是非常低的。”

    针对牛奶危害儿童健康问题,1994年美国儿科协会强烈建议:如果家族成员糖尿病比较常见的话,那么这个家庭中出生的婴儿最好两年内不要服用任何牛奶。

    在此我要特别强调指出,牛奶除了导致癌症和糖尿病外,还会导致其他一系列慢性疾病。坎贝尔说:“科学证据确凿无疑,研究结论令人震惊:动物蛋白,尤其是占牛奶蛋白87%的酪蛋白,能显著增加癌症、心脏病、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病、肾结石、骨质疏松症、高血压,自内障和老年痴呆症等的患病几率。”

    牛奶危害健康是许多人难以接受的事实。奶农,奶场主,奶制品企业的员工,牛奶是他们的饭碗;奶品制造商,奶品销售商,奶品包装商,牛奶是他们的摇钱树。他们又怎么能面对这样的现实呢。

    我也不希望这是事实。可是令人沮丧得很,迄今为止,世界上没有一例科研成果能够证明牛奶没有危害。

    谈到牛奶的无情现实,坎贝尔说:“我本人是在奶牛场长大的,是喝牛奶、吃牛肉长大的,我很不愿意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否定牛奶牛肉。但是我必须要告诉大家,这是事实。”

    牛奶越喝越缺钙

    这个问题可以讲两点。

    (一)牛奶含钙并不高。100克牛奶之中含钙110豪克,而100克海带钙含高达1177毫克,钙含量比牛奶高出11倍。许多蔬菜的钙含量远远高于牛奶。例如,芝麻的含钙量比牛奶高过9倍,蕨菜的钙含量比牛奶高8倍,豆腐、大头菜、小白菜、油莱、苋菜的含钙量比牛奶高1.5至3倍。在蔬菜中,红萝卜的含钙量算是比较低的了,但100红萝卜也有33毫克钙,比牛奶的钙少不了多少。随便挑一种绿叶蔬菜,钙含量都不会低于牛奶。只要吃蔬菜就不会缺钙。

    如果小孩面前有西瓜和芝麻,小孩肯定挑西瓜,因为西瓜比芝麻大。人们选食物补钙,假如面前有海带、豆腐、牛奶,人们很可能径直选牛奶,而不知道选择价廉物美、含钙丰富的豆腐海带。是人们智商不如孩子吗?不是,是人们误信一句每天都在重复的谎言“牛奶补钙”。

    (二)喝牛奶反而会缺钙。例如,人均喝牛奶最多的四个国家——美国、芬兰、丹麦、瑞典,缺钙最严重。在这些国家发生骨折的人比比皆是。喝牛奶最厉害的美国妇女平均三人之中就有一人患骨质疏松症。

    不喝牛奶的民族反而不缺钙。西方科学家在非洲调查,发现非洲斑图妇女从来不喝牛奶,钙质的获取完全来自蔬菜。斑图妇女一生当中平均生育10个子女,每个孩子都哺乳一年以上,母亲们以乳汁哺育小孩,每天消耗大量的钙,但斑图妇女并没有缺钙。

    三十年前中国人很少喝牛奶,特别是农村人口从来不喝牛奶,而缺钙的情况闻所未闻。八十岁的老农民能挑很重的担子,腰膀硬朗,骨硬牙坚。

    从上述事实可知,正常饮食五谷蔬菜的人根本不会缺钙,但是,一旦喝牛奶或吃肉食,就可能出现缺钙。因为喝牛奶或吃肉食,人的体液、血液变酸性,呈碱性的钙元素便从骨头里溶出来,以中和酸性,钙完成使命后,变成废物从尿道排出来。钙这样流失了。牛奶喝得越多,酸性体质越严重,钙流失就越厉害。可见,越喝牛奶越缺钙。

    牛奶连牛都不能喝

    牛奶连牛都不能喝,这句话似乎说得太过分。但是在中国而言,这句话绝对不会错。在西方国家的市场上有大量鲜奶,乳汁浓郁,没有掺水,走近牛奶就能闻到飘逸的天然奶香。如果说这样鲜奶牛不能喝,肯定是不对的。然而,中国的奶品市场哪里有这样的鲜奶呢?中国市场的奶全部都是加工奶,而加工奶品确实牛都不能喝,甚至会把牛毒死。

    爱丁堡的约翰·汤姆森曾用孪生小牛作试验,一只喂鲜奶,另一只喂加过工的奶,吃鲜奶的小牛生长健康,吃加工奶的小牛在60天内死亡。试验重复了很多次,都是同一样的结果。

    国际知名营养学家雷蒙德·弗郎西斯在《选择健康》中说:“用生牛奶喂的小牛犊会保持健康,但是,用加热杀菌过的牛奶喂养的小牛犊通常在八个星期之内就会死掉”。

    著名医学家新谷弘实在《不生病的活法》中指出:“如果用市面上销售的牛奶代替母牛的乳汁来哺育小牛,那么小牛四五十天就有可能死掉”。

    科学家研究认为,加工奶经过均质化工艺和高温灭菌处理,乳脂和生物酶被破坏,并变成了有害物质。这样的奶实际是一种“变质物”。牛吃了吸收不到营养,并会慢性中毒,不久就会死亡。

    科学研究一再证明,任何食品加工越深,危害就越严重。例如大米、小麦、甘蔗原本是很好的营养食品,但经过多道工艺加工成精大米、精面粉、精白糖之后,就对人体健康非常不利了,甚至会致人糖尿病。又如,植物种子(如花生、大豆)的脂肪是人体非常需要的营养,但如果将植物种子中的脂肪用压榨法榨出来,脂肪就变成严重有害健康的食物了。因此各国政府建议人们每天吃加工油不得超过25克,无论是从动物、植物里加工出来的油都是一样。

    食物保持天然状态越完整,营养就越丰富,而对食物作任何加工都是对营养的破坏,甚至会把好的食物变为毒物。最好的牛奶无疑是那种加工少、没有掺入饮用水和化学物质、保持天然原状态、溢出天然奶香的制品。

    中国奶业的奶制品的加工已严重背离食品应尽力保持天然营养的原则。奶制品的加工程度实在令人不安。走进超市就会明白一切。“蒙牛纯牛奶”含蛋白质2.9 克,是市场上含蛋白质最高的唯一品种。蒙牛牌其它品种的奶制品含蛋白质一般只有1克,其他品牌的奶制品含量恐怕更低。我不得不为之称奇,历来被人们视为含蛋白质高因而营养高的牛奶,其营养价值竟然低于白菜。白菜含蛋白质1.5克,比含蛋白质只有1克的牛奶高50%的营养,并且白菜的钙含量也比牛奶高。喝牛奶不如吃白菜。

    再看看奶品中的化学物质。据厂商在包装上赫然明示的就有二十多种:阿斯巴甜、氨赛蜜、库拉索凝胶、FOS|、IMO、卡拉胶、柠檬酸、柠檬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单硬脂酸甘油酯、三聚磷酸钠、纽红、红曲红、苯丙氨酸、活性益生元、低聚糖、乳化剂、水分保持剂、增稠剂、酸度调节剂、日落黄、香精等等。如此之多的人造化学物质,真的能吃吗?

    现在据奶品厂商宣称他们的牛奶经过1100道工序。难怪市场上奶制品五花八门:高维高锌奶,高纤高铁奶,高铁高钙奶,高钙高锌奶,高锌高纤奶,“特仑苏奶”,“双蛋白奶”、“舒化奶”,“双核奶”,“儿童奶”,“老人奶”,“女人高钙奶”。即使是能吃的好东西,经过如此折腾,还能吃吗?!

    2006年6月蒙牛乳业与中国奶业协会、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部际协调小组办公室、国家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共同发起公益一个行动:“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

    即便牛奶没有危害,喝一斤市场出售的牛奶,仅能获取5克蛋白质,岂不把人饿死,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违抗自然遭天谴

    大自然创造万物与生命。每一种有生命的物种都有天然的生存法则,如果违反,必然衰亡。

    各种天然动物都按照自然律进行饮食和生活,所以能够精力充沛地活着,活到自然死亡。人的自然生命可以活到120至180岁,但是,人总是自作聪明违反自然规则,因而人总是过早死亡,没有活到自然天年。

    所有的哺乳动物都产奶。每种动物的乳汁都是专门用于哺育自己的新生后代,没有一种动物过了哺乳期之后继续饮食乳汁,更没有一种成年动物要喝另外一种动物的奶。

    人类婴儿长到两三岁时就应当彻底断奶。母亲停止分泌乳汁和婴儿体内的乳酶彻底消失的生理变化,精确地发生在同一时期,足见这是大自然的安排,是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则。然而,不少人偏偏要违抗自然,并荒唐地要喝另外一种动物(牛或羊)的奶。因而这些人遭到天谴。

    由于人的肠胃里缺少乳酶,喝下牛奶之后的结果是:不能消化,牛奶的蛋白质残留在人的器官内,成为病菌绝佳的繁殖场所,由这个原因所引起的消化不良症状,严重的话甚至会剥夺婴幼儿的生命。牛奶蛋白质在人体内的代谢紊乱,常常引起湿疹、哮喘等过敏性的疾病。更为严重的是,引发可怕的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病。

    牛奶中存在的一种天然激素IGF-1,是大自然赐给小牛崽的特殊礼物,很利于小牛崽快速成长而又不影响小牛崽的健康,但是人吃到这种激素就会贻害无穷:早熟,笨脑,短寿,促发各种癌症。请看下面的分述:

    (一)性早熟。喝奶越严重,孩子越早熟。小女孩五六岁就来月经,小男孩的鸡鸡却很小很小。据重庆晚报报道:市儿童医院性早熟门诊1990年代初,每年收治性早熟患儿二三十例,到1998年约300例,2004年达到1000多例,2007年将接近2000例。

    (二)笨脑。国际著名脑开发专家七田真先生在《从胎内开始的育儿》中说:牛奶不仅会对身体,并且还会对大脑起到坏的影响。生下来的孩子,或是弱智,或是自闭,或是不会说话,大部分来自于这样的原因:怀孕中的母亲自以为是为了孩子好,而拼命地喝牛奶。

    美国鲍尔曼博士1980年发表论文《牛奶与思维障碍》,介绍了牛奶对5位精神病人的损害案例。患者多年来意识错乱,情感冷漠,记忆减退,心理效率低,思维偏执,体力下降,易疲劳,其中两人被迫住院治疗。但一旦停食牛奶后,四人痊愈,一人病情好转。

    (三)缩短生命。天然激素IGF-1刺激细胞分裂繁殖,无疑将使细胞提前衰老死亡。虽然天然激素IGF-1可以使孩子长得高一点,高2至3厘米,但是,这是用生命作出的交换。

    (四)激发癌细胞。牛奶的天然激素IGF-1 可以刺激所有癌细胞活跃生长与繁殖,几乎与每一种癌症都有关联。科学家研究认为,人类直接由牛奶中吸入激素IGF-1后,从此体内各种细胞自行生产IGF-1激素,这对人类来说是一个可怕的后果。

    牛奶中的乳糖也有力证明牛奶不适宜人类。人类的体内有五千多种不同的活性酶,几乎可以消化所有食物中的糖分,但是,人体却唯独缺少乳糖酶,不能消化牛奶中的乳糖。许多人一喝牛奶就呕吐,腹泻,消化道发病。我的一位朋友的女儿长期患肠道疾病,粪便连绵,到几个大医院求诊无效,但停食牛奶之后,很快痊愈。

    附言:

    关于牛奶危害健康的观点,早就有权威的文献。我看过的两本书中讲得很详细、很有说服力。我早就不喝牛奶了,只喝豆浆,身体更好了。

    这两本书是:一、《中国健康调查报告——膳食与疾病关系的惊人发现》(美国坎贝尔博士著,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即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和美国康奈尔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研究的巅峰之作)。二、《洪昭光“健康圣经”大覆》(上海中医学大学教授潘朝曦著,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问题在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和对主流“权威”的卫护,使这些书及其科学研究成果的传播受到压制。科学问题可以争论。我相信,谎言终究掩盖不了事实真相的。——王荣钧

  2. #2
    高级会员 新生儿
    注册日期
    2008-12-16
    文章
    304
    Thanks
    0
    Thanked 6 Times in 6 Posts
    声望力
    17

    预设 回复: 千万不要把牛奶、酸奶当好东西了

    晕,以后早饭都不知道吃什么了

  3. #3
    高级会员 新生儿
    注册日期
    2010-03-03
    文章
    160
    Thanks
    0
    Thanked 3 Times in 3 Posts
    声望力
    16

    预设 回复: 千万不要把牛奶、酸奶当好东西了

    真吓人,我最爱喝牛奶酸奶了,恐怖!
    男生理发,5欧元一人。电话:068110739925 http://www.outuo.net/vbulletin/showthread.php?t=52633
    所以目前只接受普通男生短发理发业务,要求造型的完美主义者就免了http://www.outuo.net/vbulletin/showthread.php?t=52634

  4. #4
    高级会员 幼儿园中班
    注册日期
    2007-04-17
    文章
    1,323
    Thanks
    11
    Thanked 4 Times in 4 Posts
    声望力
    20

    预设 回复: 千万不要把牛奶、酸奶当好东西了

    出来个人说说啊,每天喝牛奶一杯有没有益处.
    文盲真痛苦,被舆论牵着走.

  5. #5
    高级会员 幼儿园中班
    注册日期
    2007-04-17
    文章
    1,323
    Thanks
    11
    Thanked 4 Times in 4 Posts
    声望力
    20

    预设 回复: 千万不要把牛奶、酸奶当好东西了

    潘朝曦:养生是与非


      SMG《七分之一》4月28日播出本期人物:《潘朝曦:养生是与非》,以下为节目实录:
      【片花1】
      (解说)
      挑战权威他为何作惊人之语
      (访谈)
      他犯了一个非常哲学上的错误,我认为非常浅层次的哲学错误。
      (解说)
      养生之道究竟孰是孰非
      (访谈)
      运动也好,饮食也好,要把握一个最适当的一个度
      (解说)
      《1/7》本期人物:《潘朝曦:养生是与非》
      【正片(上)】
      (字幕)
      2008年4月19日下午1点30分
      上海岳阳医院
      (画面描述:低机位游走,楼梯,候诊区,诊断室,穿过拥挤的病人,定在潘朝曦会诊。)
      (解说)
      2008年4月19日,在岳阳医院拥挤的会诊室里,我们见到了中医学家--潘朝曦,桌上码放得整整齐齐的《洪昭光"健康圣经"大颠覆》,正是让 潘朝曦如今遭受各方热议的焦点所在。
      (访谈小特技,左右上)
      潘:我是/用我大量的举证希望,能够有越来越多人能够从中发现里面的道理。如果我讲的道理是不正确的,/我也希望人家来讲,但是最起码我自己认 为我是用事实来说话的。
      (解说)
      其实,潘昭曦与洪昭光并没有私人恩怨,甚至互不相识。那么,这场关于养生的是非之争是从何而来呢?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两位主角。
      (黑转)
      (解说+特技)
      洪昭光,69岁,北京安贞医院心脑血管疾病专家。他提出了“轻轻松松一百岁”的口号,养生书《登上健康快车》在短短三个月内就畅销百万册。他提 出的一系列养生要诀甚至被誉为"健康圣经"。
      潘朝曦,59岁,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上海名医特诊部特邀专家,出身于中医世家。今年年初,潘朝曦出版了《洪昭光"健康圣经"大颠覆》,高调挑 战洪昭光流行五六年之久的部分健康理论。
      特技+音效:洪昭光网页:"如果你牛奶不喝,酸奶、豆浆也不喝,那很简单,你就等死吧!"
      (访谈)
      答:牛奶是补钙,/但是/很多/中国人/是缺少乳糖酶的,就是吃了牛奶以后不能消化。/外国人生孩子可以喝冷水,中国人体质就不行,你不要盲目 地把别人能做的事情就不加区别地搬过来。
      (解说+广告)
      牛奶究竟适合不适合中国人?这个问题曾经引发过不少争议,主流医学观点始终认为,牛奶可以补钙,可以防止骨质疏松,更能促进长高。而潘朝曦教授 认为,由于在很多中国人的体内,分解牛奶的乳糖酶不足,所以这些人群想要补钙的话,其实还有很多其他选择,并不是非牛奶不行。
      (访谈)
      答:蔬菜当中就是花菜,我们所说的西兰花也好,白的花菜也好含钙量很好。然后就是豆制品一类的东西,黄豆含钙比较高。其次鱼虾含钙量很高,非常 非常高,是牛奶的几十倍。
      记者:所以是可选择的很多很多。
      答:选择的多得很/补钙还有一个问题要晒太阳。
      洪昭光影像资料:五分钟,早上五分钟,下午五分钟,这两个五分钟啊,能把所有病都解决了。
      (访谈)
      答:运动可以促进肌肉的发达,促进肌体的发育,促进心肌的有力,能够长得健壮,生命能够调节人身上的血液循环,运动这是有功用的。但是我们这种 调整,不能无限制地应用。/美国有很多老人他们崇信生命在于体育运动,就是早上拼命跑,跑了以后心机梗死了,为什么?老人心脏已经处于一种衰老 状态了,你拼命耗氧那不行的,那负荷不了。
      记者:那您鼓励生命在于不运动吗?
      答:也不是说生命在于不运动,生命不能说在于不在于运动,生命不光是运动也好,饮食也好,要把握一个最适当的一个度,就是从哲学上讲要有一个 度。
      [解说]
      在这本惹人眼球的书中,潘朝曦主要是对洪昭光的一部分观点进行了矫正,指出了洪教授建议的养生方式对部分人群并不适用,不能盲目推崇。但不可否 认的是,在书中,潘朝曦的不少表达也有"挑字眼"之嫌。因此,这本以质疑为旗号的书一经推出,也遭遇到了不少反质疑。
      (特技镜头)
      Google检索潘朝曦质疑
      网页
      压暗打字幕
      质疑(红大)潘朝曦
      (解说)[网友争议换配音]
      "这只是潘朝曦的一种自我炒作,借名人以出名之举。"
      (访谈)
      记者:有人说你这个书是不是也是想用他的名字来出名?
      答:你既然造了这么大影响出来了,/那么为什么不能用你的名字写书。
      (特技镜头)
      Google检索潘朝曦质疑
      网页
      黑掉打字幕
      质疑(红大)潘朝曦
      (解说)[网友争议换配音]
      "两位专家就养生问题开始"争辩",但从我看来,这就是在抬杠。"
      (访谈)
      记者:很多人说你是有点抬杠
      答:并不是和他论战。可能我是以洪昭光这个题目展开,我把这个东西说透,说得全面。/恒变不居实际上是轰击洪昭光一个主要的东西,他就是居,他 就是不变,我就是变,不变不行,此一时彼一时/你不变是不对的,年龄不同,时间不同,性别不同,环境不同我们都要变。那么洪昭光告诉我们是不变,他违背了 哲学这么一个基本的定律。
      记者:你觉得洪教授的讲法太以偏概全了,太绝对了。
      答:他犯了一个非常哲学上的错误,我认为非常浅层次的哲学错误,为什么说呢?/我们说一杯茶能喝吗?有人说不能喝,有人说能喝,那么我就告诉你 道理,什么样情况能喝,什么情况不能喝。
      记者:您的观点就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答:这是一个规律。/不能90岁的人拿去和20岁的小年轻一起去做事情,一样去跑,一样去吃一样的饭。
      (解说)
      潘朝曦认为,因人而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中庸和谐的朴素辩证法才是中医的精髓。因此,他希望能纠正一些目前对于养生方式比较绝对的说法。


      【片花2】
      (解说)
      鱼龙混杂养生书市场亟待规范
      (访谈:故意弄一些玄的东西来吸引你老百姓,如果老百姓上当,那你真的上当了)
      (解说)
      养生之道漫天飞,我们究竟应该相信谁?
      (访谈:时时刻刻都要考虑到变化,把它讲死就不对)
      稍后请继续收看《潘朝曦:养生是与非》
      【正片(下)】
      (字幕)
      上海名医特诊部2008年4月19日下午3点
      (解说)
      周六下午,是潘朝曦每周一次的专家门诊时间,只挂20个号,往往早上9点之前就已经排满,还有十多个病人只能等着加号的机会。
      (画面描述:同景别近景,俯机位)
      (实况)
      胖女人:尿感症状基本好了,好许多了。
      老太太:我肾脏里面的囊肿,我怕会冲破。
      皮衣男:就是这里疼,慢慢这里也疼。
      潘:看看舌头,瘦女人吐舌头
      (黑转)
      (解说)
      潘朝曦,1949年出生于江苏连云港的一个中医世家,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至今已有三十五年的从医经历,目前是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 上世纪90年初,潘朝曦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养生方面的书籍《中国药膳食谱》。也从那个时候起,他开始关注不断升温的中国养生书市场。
      (访谈交错剪辑)
      记者:那个时候你知道市场上养生的书多不多?
      答:那时候不多,很少。
      记者:那您是什么时候发现这个养生书现在市场这么大的?
      答:发现养生书大大概是应该是六七年前就发现了。/市场/鱼龙混杂,这是第一,第二个迎合一些我们文化水平低的人,或者一些市民阶层一种需要, 不科学不严谨甚至瞎说。
      记者:那现在您观察下来红的是谁的书呢?
      答:过去卖得比较热的就是《刘太医养生》
      (解说)
      从2006年开始,有一套《刘太医系列》书籍逐渐走红了起来,不仅名列北京图书大厦生活类书籍销售第一,还登上了当当网图书畅销榜。这套书的作 者是一对父子:刘弘章和刘浡,他们自称是明朝太医刘纯的后裔,而且父子俩都拥有"博士"头衔,获得过世界大奖。
      (105资料)
      刘弘章:有人说我吃肉块行不行?肉块不好。为什么呢?/我问他,你胃是肉,牛排也是肉,肉和肉相碰,谁吃谁?
      (白闪)
      一定采用心疗、食疗、体疗,不要依靠药物。
      (白闪)
      高血压、糖尿病,其实这些问题完全可以自己解决,用不着找医生。
      (喝牛筋汤观点展示)
      (访谈)
      问:那"刘太医"系列您看过吗?
      答:"刘太医"根本就是假的,教人家喝牛筋汤。我告诉你牛筋汤是高蛋白,胶质蛋白,有的人身上是需要蛋白的,蛋白质过剩的人吃了以后肚子要涨 的,不能消化的。你整天脑肥肠满、肚子很大的人不能吃的,如果营养不良的人可能吃一点可以的,他人人都喝牛筋汤,中医哪家有这个理论?这个明显错的,稍微 懂一点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饮食厚味是不适合人身体的。
      (解说)
      事实上,由于非法行医,刘弘章曾经多次被天津市塘沽区卫生局处罚过,但他的书却依旧在热卖。也是在2006年,台湾地区一个名叫林光常的人也红 了起来,他写的养生书《无毒一身轻》也一度大卖。
      (105资料)
      林光常:当我们吃的肉越多,蛋越多,/那么我们体内产生的酸性的物质就越多,酸性的物质越多,骨头里面流出来的碱性的钙就越多,/结果钙还没有 补到,原有的钙已经流失掉了。
      (访谈)
      记者:你觉得林光常写的有道理吗?
      答:林光常书翻了一下,我觉得这个是一个外行写养生,他不懂得医,最起码的医学的一些常识都不懂,他把事情讲得那么绝对,不对的。
      (解说)
      2007年9月,林光常因涉嫌欺诈患者、学历造假而被台湾检察部门起诉,目前仍在接受调查。
      答:现在这些人胆大了,有的属于票友,他们是赶这个热。/他自己一点没有畏惧,一点没有一种学术上的非常严谨的态度,就是任意发挥。/我在里面 也不想攻击一大片,我只是说很多书讲得非常非常不准确。/有点故意要吸引老百姓的眼球,故意弄一些玄的东西来吸引你老百姓,如果老百姓上当,那你真的上当 了。
      (解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越来越关注,"养生书"已成为当前最为畅销、品种最多的图书种类之一。有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关于养生保健类的 图书现已超过一万种,其中多数是近两年出版的新书,其中鱼龙混杂、奇谈怪论甚多。2 008年初,新闻出版总署表示,基于当前"养生书"市场的泛滥,将根据作者身份、出版社资格,研究建立一套市场准入制度。
      (访谈)
      记者:那市场上这么多的养生书,一万多种,您觉得这些养生书/共性的毛病是什么呢?
      答:共性的毛病,你讲得不准确,乱讲,鱼龙混杂,这是第一,第二个/迎合一种老百姓非常非常急切,并且希望能够通过简单的办法,通过我们买一本 书,就能够省下看病的钞票,这种非常实用主义的心态。/中国老百姓不要说中医基本知识不知道,西医知识也普及得不够,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有一种养生的急 切的需求,生活好了我们都想长寿,要活得好一点,这种情况下就不少人就出笼了。
      字幕:2008年4月19日晚上7点
      潘朝曦的家
      (实况)
      潘:地瓜干,花生,杂粮。
      (解说)
      这顿晚饭,这个中医世家吃得很简单,这样清淡的饮食,几乎是潘家每晚的固定食谱。
      (实况)
      潘:今天就烧这个杂粮稀饭,这个也可以叫"五粮液",/五种粮食组成的稀饭,另一种解释。/主要是哪些谷物?其中有小麦,大米,黄豆,花生,玉 米,或者高粱等等,赤豆,这煮出来很香的。/这个里面还可以加菜,加得稠一点,这就是我们的生活。
      (访谈)
      记者:跟我们说说您平时的养生之道,您生活当中怎么养生?
      答:尽量能够回归自然。/我告诉你,杂粮最好。/除了杂粮以外就是海产品藻类。
      记者:您生活中都是吃杂粮吗?
      答:杂粮基本上都吃。/杂粮的外壳不仅含有钙,含有多种元素,但是这个杂粮也必须是天然的,另外尽量买一些无磷蔬菜,现在菜场也有卖的。
      /另外我们尽量少吃这种改良类食品,比如西瓜,我很喜欢吃的,西瓜的含糖量可能一片是过去的4倍到5倍,为什么?/糖含量过高绝对对人没有好 处,过去的西瓜酸酸的有一种香味,它里面含有果酸,含有很多维生素,现在糖含量高了,它没有了。
      (解说)
      潘朝曦认为,清淡饮食,愉悦心情,道法自然。在养生之道这个浩大的命题中,还是有着每一个人都可以遵循的规律。
      (访谈)
      答:有几大规律你必须掌握。/第一个养生必须做到顺应自然,第一什么叫顺应自然?/一顺应自然的节律,天有寒有热,春夏秋冬的变化。/人也要有 这个规律,春天应该怎么样,秋天应该怎么样,夏天应该怎么样。/第二条就是横变不拘,时时刻刻都要考虑到变化,把它讲死就不对,违背了哲学上面一个智慧。 第三个就是中道。是终点吗?不对,是正好,这是中国的哲学的智慧。什么叫中呢?假如说我问你吃饭多少?我告诉你不多也不少最好。/第四个就是和道,就是和 谐,承认差异,承认各种矛盾,各种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但是这几种东西必须要共同地和谐地处在一起,和谐相处。

  6. #6
    高级会员 幼儿园中班
    注册日期
    2007-04-17
    文章
    1,323
    Thanks
    11
    Thanked 4 Times in 4 Posts
    声望力
    20

    预设 回复: 千万不要把牛奶、酸奶当好东西了

    还有兴趣了解真理的看看这个贴子(其实都是别人的真理)
    http://www.hairway.org/show.aspx?id=825&cid=76

  7. #7
    高级会员 幼儿园小班 stefanieaa 的头像
    注册日期
    2007-05-09
    文章
    632
    Thanks
    1
    Thanked 1 Time in 1 Post
    声望力
    19

    预设 回复: 千万不要把牛奶、酸奶当好东西了

    LZ不要乱转载了,植物中的钙质含量不但低,而且草酸会结合钙和其他矿物质,影响其吸收。
    奶制品毫无疑问的是食物钙的主要来源,每天摄取一些奶制品是需要的,一些奶酪或者是一杯
    牛奶对骨骼是有帮助的。的确90%以上的亚洲人有乳糖不耐症,但是却不意味着一定会拉肚子,
    钙质不被吸收,首先乳糖不耐症的程度不一,即使有不消化吸收的症状,也可以选取没有乳糖的牛奶和奶制品。
    还有那个林光常,他被封杀的原因是因为他所谓的“健康真理”让癌症病人因为勿信他的一些谬论失去了就医的最佳时机死了,所以被告了。
    不要把一些细小的点无限的夸大,真正的科学是辨证的,无论是天然的水果蔬菜,还是蛋肉类,都可能存在安全的隐患。选择正确的食物,搭配合理才是王道。
    人体没那么脆弱,本身也有自己的解毒机制,只是不要盲目地追崇极端的东西,适度为好。

    (ps:请大家看看,其实所有的研究报告出来的结果,调查对象的食用量明显过高)
    此篇文章于 10-05-10 19:13 被 stefanieaa 编辑。
    即使有天脸上的皱纹能夹死苍蝇,心里的纹路也要连成美丽的风景!

  8. #8
    版主 幼儿园小班
    注册日期
    2007-01-02
    文章
    791
    Thanks
    0
    Thanked 1 Time in 1 Post
    声望力
    19

    预设 回复: 千万不要把牛奶、酸奶当好东西了

    支持楼上的,然后食物的摄取都是适度为好,过多或者过少都是不健康的,全面鼓吹牛奶的功效和完全否定牛奶都是错误的,我个人的养生观念是规律饮食,全面摄取............

  9. #9
    版主 硕士一年级 heavywind 的头像
    注册日期
    2006-12-29
    文章
    10,875
    Thanks
    0
    Thanked 0 Times in 0 Posts
    声望力
    29

    预设 回复: 千万不要把牛奶、酸奶当好东西了

    杯具啊。。。。。。。。。。。。。。。。。。。

    T. Colin Campel写的China Study(原帖中的说的调查)。。。。。。。。。。。。。。。。。。。。。。。。。。

    竟然被个SB扭曲成这个样子。。。。。。。。。。。。。。。。。。。。。。

    首先,含钙量和可吸收钙量是tmd两个概念,别偷换概念出来害人!!!!钙片才100多毫克(不同牌子含量不一样)。

    另外,雌激素的摄入增多是因为-------肉!!!!!!!!!跟牛奶有个蛋关系。。。。。。。。。。

    还装B的拿出什么IGF-1等词来吓人。。。。。。杯具啊。。。。。。。IGF-1通过啥Receptor作用?细胞内Signal transduction是怎么传导的?最后怎么作用于染色体上面的Promotor的?

    杯具啊。。。。。。。。杯具啊。。。。。。。。

    PS. 写这文章的SB估计是FLG的吧。
    医学毕业后。。。法医再毕业。。。。其实哥的理想是当一名出色的杀手。。。。收钱的那种。。。。

主题讯息

目前查看此主题的会员

目前有1位用户正在查看此主题。(0 位会员和 1 游客)

发文规则

  • 不可以发表新主题
  • 不可以发表回复
  • 不可以上传附件
  • 不可以编辑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