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京育心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 刘晓祯




中国作为礼仪之邦,过去经常强调男人要“温良恭俭让”,但是现代心理学证明,男性适当攻击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
关于男性强烈的攻击性,有以下资料支持:刑事统计数据证明,进行暴力犯罪的绝大多数是男人,因为袭击、抢劫、谋杀、殴打致死、勒索、绑架和身体伤害主要都是由男人做的。唯一的例外是虐待和杀害儿童。“被判谋杀和殴打他人致死的人中只有百分之十四至十七(数据因国家和年代不同而有所浮动)是女人,大约占总的刑事统计数据中这类案件的百分之十到二十,所有囚犯中女性只占百分之三到五。”德国科学家克里斯蒂安娜•施美尔证实道。
看完上述资料,您是否会把男性攻击性和不好的事联系起来?的确,男性的攻击性发展到极端,是会出现像犯罪这样的“不好的事”,但在日常生活中,适度的攻击却有着另一番含义。
首先,男性适当攻击有利于他们发展自己的控制性,他们通过攻击发展自己的权利欲和自我价值感。我们经常看到小男孩打架得胜后雄赳赳的可爱气概,那就是他们在学习怎样在男性社会中生存并且取胜;如果小男孩打架失败了,那他们会因为自己一直在反抗别的孩子的拳头而自豪。对于男人,社会就是战场,能在战场中敢作敢为,是他们发展自己的有用感、自我价值的好方法。古代希腊培养男孩的方法就是让他们从小参加摔跤训练,长大后到军队里打仗,他们认为从小培养男孩的勇敢和权力欲,能够使男孩长大后成为良好的战士,为国家效力。如果男孩从小怕这怕那,不敢这不敢那,那往往会在小朋友间受欺负,并被称为“胆小鬼”,这几乎是对男人的最大诬蔑。
其次,攻击使男人觉得自己像个男人,尤其是在女人眼里。因为大多数男人天性比较主动,他们主动出击、维护权益,通过这些行为使自己能“站得起来”,或者叫做“什么也不怕”。比如男孩子在青春期相约打群架,看谁敢骂敢打,在这种看似冒险的举动里,就是男孩子觉得自己是男人、敢作敢为的形成过程;而且,如果正巧有哪个男孩喜欢的女孩在旁边观战,那男孩往往会打得特别卖力,以讨得女孩的青睐。更有甚者,在欧洲的骑士时代,男人为争夺心爱的女孩打架,往往会发展为你死我活的争斗,男人们只有更强悍、更勇敢,才能获得女人的芳心。当然,这些只是例子,并不是要鼓励男人违法或者不守纪律。
第三,男人之间攻击往往是“不打不相识”,攻击完并不记仇,反倒成为肝胆相照的好朋友。因为男人视对方的攻击性为“好男儿”的标志,尽管互相攻击,却对对方越来越充满认可和欣赏,打完架一起喝顿酒,成为今生一道好朋友。这里面比较鲜活的例子是《水浒传》,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大多是血性男儿,他们的入伙过程就是相互间猛烈的战斗,最后心服口服入伙。在现代社会,男人间的躯体暴力需要受到法律的抑制,但男人心中的攻击性还是崇拜着另一些也具有“血性”的男人,在单位里往往是争得越激烈,过后做朋友越铁。而且,男人之间的争斗还是就事论事的,对另一方做的事情的攻击并不代表对其人的否定,在这样的前提下,男人之间的争斗和攻击才成为过后互相认可的前提。
第四,在现代社会,男人的攻击性很大程度上被升华,成为在业务上的竞争和共同进步;那些升华失败的男人则承担着巨大的社会压力和心理压力。其实,男人的竞争本身就具有攻击的特点,尤其是在男人“超过别人”的心理背后,隐藏着“我要把你们其他男人都比下去,唯我独尊”的倾向,是想要通过业务努力和竞争来当“山大王”,让别的男人听命于自己,这本身就是对其他男性的攻击。这种攻击是被男性社会普遍认可的,甚至被推崇和敬仰,被认为有能力。相反,一些性格发展存在问题的男人在社会竞争中无奈的被甩下,遭受男性社会的白眼和冷落,陷于痛苦不能自拔,他们不能升华的心理能量有时候就变成神经症症状,折磨他们自己,也折磨他们身边的人。
第五,男人的攻击性经常导致他们的领导欲。与女人相比,男人更善于决策和作判断,更具有整体和全局意识,更乐于在事业上拼命,这些特点使他们中很多人更喜欢领导别人,让别人听自己的,并从中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当将军除了代表事业有成以外,还代表着领导欲和支配欲,代表着称王称霸的豪壮气概。很多男孩从小很爱看军事片和战争节目,自己揣度仗的打法和战略,还喜欢拿着木棍做金箍棒,到处模拟着打打杀杀,劫贫济富,这都是男孩在逐渐训练自己的组织领导才干和运用策略的能力。他们可以通过领导别人释放自己心中的情绪,尤其是释放攻击性,从而使自己保持一种高自我效能感。
第六,男人的攻击性需要女人欣赏而不是被女人磨灭。在我们的文化中,传统的女人就应该相夫教子,就应该温存体贴,如果女人也按照父母对待自己那种娇惯的方法来对待男人,往往会导致男人消泯了斗志。在当代青年人中流行的“大男孩”受宠现象,也是这个原因,男孩过分女性化,导致很多男孩长大了也不能撑起一片天。古代甚至把这种现象归因于“红颜祸水”,比如认为是杨玉环教坏了唐明皇,等等,其实并不是仅仅如此。男人如果过分认同情爱和感情,就容易与内心中向往的女性过分认同,这种过度认同甚至会影响到男人的事业,甚至古代的国家。这种现象决不是像有些人说的就是女人的错,而是男性的角色认同出现了危机,被女人“吞噬”了。而解决这种现象的办法并不是过分苛求女人,而是男人怎样自己处理自己对于女人的依赖性,怎样自己处理事业和感情的关系,以避免自己被吞没和同化。
第七,从生物学角度看,攻击本来就是人类的本能,男性自然也不例外。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经指出,人类有两种基本的本能:攻击和性。其中攻击作为死本能,具有一定的破坏性。而且,攻击本能与生俱来,是人具有的生物性的本能之一。我们可以在动物界观察到,在一群动物里,总是那些更强壮、更富有攻击性的公动物,最终可以得到更多的母动物,在人类早期也有相似的现象。随着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男人的攻击性逐渐受到约束,这也导致了一些心理问题,弗洛伊德把这种现象看作是文明的进步压抑了人的本性,并且提出正是这种现象导致了神经症和心理问题的发生。
那么,我们需要怎样对待男人的攻击性?
首先,男人的攻击性需要一个“容器”,需要被接纳。如果一个社会过分压抑男人的攻击性,往往会造成男性的衰落和奶油小生的增加;而只有社会文化接纳男人可以适当的攻击,才能塑造男人更加伟岸健康的性格。这个“容器”,往大里说是社会文化的接纳,往小里说是女人的接纳。一个不能接纳男人攻击的民族,社会里的男人就倾向于女性化;一个过分女性化的民族,在世界上很难争取到自己的权益。所以,这不仅是一个男人是否要攻击的问题,还是关乎民族命运和发展的大问题。另一方面,女人要接纳男人有点攻击性,因为男人和女人是两个物种,女人不能拿要求女人的办法去对待父亲、丈夫、儿子,而是要把他们当作男人看待,让他们经历风雨和挫折,形成坚忍不拔的顽强性格。
其次,本文需要澄清的是,男人要适当攻击并不等同于说男人要违法要犯罪,恰恰相反,只有男人在社会上有正常的发泄攻击的渠道,男人因攻击导致的违法犯罪现象才会减少。比如,公司里的发泄室就公开允许人们在里面对着沙袋拳打脚踢,这就是释放攻击压力的好方法;再比如,在体育运动搞得比较好的地方,社会的风气也更刚健。怎样在社会生活中给男人更多的情绪出口?怎样使男人的攻击性走向健康的轨道?这些,都是社会提出给我们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