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网讯)香港文汇网报道,昨日,谷歌搜索在中国的新家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Logo右下方没有了“谷歌”二字,取而代之的是“中国”二字。但新名“存活”不足一日,4月4日记者发现,登陆“www.google.com.hk”首页,在“google”Logo右下方又换回了“谷歌”二字。对此变化,Google中国目前尚未置评。
谷歌首页3日正式更名“Google中国”,媒体普遍认为,Google在中国使用了整整4年的“谷歌”二字将成为历史。
2006年4月12日,Google全球总裁施密特亲自来华,宣布Google在中国的名字将改为“谷歌”。
去年12月,谷歌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业务总经理刘允曾表示,“我们不是Google China,而是Google in China。”
谷歌退守香港,攻的狡诈,应的智慧
谷歌在中国大陆市场条件谈判的角力, 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一个单纯的商业公司的商业行为,因为其自身秉赋的价值以及牵涉到的舆论信息的服务领域行业特性,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已经超出了单纯的商业纠纷事件本身。也正是如此,谷歌在中国大陆最后的命运颇受外界关注。谷歌中国问题最后怎么样收场,的确挑战双方的智慧。日前确切的信息表明,谷歌已经退守香港,而香港也高调宣示,尊重言论讯息自由,接受不被审查、过滤的谷歌。此种结局,看似轻描淡写、毫不经意,实则体现了退场中双方智慧的较量。而且这种结局,尽管是暂时的,但对双方的负面影响确实是已经降低到了最低限度,充分体现了挑战者的细腻、狡诈,也体现了应战者的大气和智慧。
谷歌退守香港为什么说是智慧的收场?这是因为如果谷歌完全退出中国,注定会是双输的结局,而且对彼此的伤害将无法找到合适的停损点。如果说,谷歌一开始在中国大陆的声称不接受中国政府提出的有害信息过滤的要求,而宁愿退出中国的较劲,是第一回合的话,那么,谷歌第一回合本来目的是想借由美国作为后盾,挑起西方从言论信息和民主自由等意识形态方面对中国的不满,从而从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孤立中国,对中国政府施加压力,迫使中国在这一问题上全部或部分让步,期颐获得民主价值的捍卫和推行者的龙头,又能获得庞大的中国商业利益。从这个角度看,谷歌第一回合总体是惨败的。因为谷歌低估了北京政府捍卫自己政治改革和民主进步固有节奏的决心和智慧,而高估了自己在中国市场深耕、推广的程度取得的成效。是在错误的时间,不知己,也不知彼的情况下,做了一次堂吉呵德式的挑战。因为谷歌经营中国市场,尽管有技术方面的巨大优势,但在推广方面,并没有足够的耐心和能力让中国网民认识到谷歌搜索与中国大陆本土搜索引擎究竟有什么不同和习惯使用谷歌搜索。因为如此,而认识到谷歌搜索的优势的,多是一些专业人士,数量之小,从意识形态方面形不成支持谷歌的舆论氛围,从商业目的来说,也没有让中国大陆网民体会到不得不使用谷歌那种强烈需要欲望。而谷歌所占市场份额和其技术和投入也远远不相称。此时对抗中国只能是有自寻死路的悲壮,而没有扬长避短的智慧和耐心。至于企图借此炒作,扩大成一场,言论自由、民主、人权的中美的对立,因为选择的是美国各个方面都最低潮的时期,平衡下来,这场角力,没有开始就差不多已经结束。谷歌第一回合唯一的收获,就是用巨额的资金,做了一个有足够轰动效应的品牌广告,中国以国家的意志,成功阻挡了西方价值观念第一波的冲击,让自己在按照节奏和世界接轨方面赢得了更充裕的时间,有了更加多的谈判的筹码。
从双方的具体损益分析,第一回合,谷歌没有占到便宜。如果中国损害的是形象,那么谷歌失去的是市场。但如果谷歌完全退出中国大陆,谷歌想要再重返中国市场,难度就更大。一方面是中国适应了没有谷歌的搜索服务之后,就更加想不起谷歌存在与不存在的价值和需要来。而且搜索技术方面,中国大陆本土的搜索服务商,也在飞速提升自己的技术。一旦谷歌再失去技术的优势,那就更没有竞争的优势。从这个方面说,谷歌完全退出中国无论是从其秉持的价值理念还是商业都是完全的失败,而且之后更难有翻身的机会。对于中国政府来说,如果谷歌完全退出中国,尽管可以公开宣示,中国政府不在乎,也可以自我安慰说这不过是一种纯粹的商业行为,不会影响中美关系和外商等等。但是,一个完全退出中国市场的谷歌,可能对中国的攻击更加肆无忌惮,对中国意识形态方面的负面操弄会更加卖力,对中国经济、政治、外交等综合形象的影响,就不会有一个可以预知的停损点。谷歌做万恶哦一个特殊的商业公司,却要北京以一个国家的形象、利益等为代价与其谈判、对抗,对谷歌来说,胜败都不过是众多跨国公司的兴衰成败而已,而北京却要应付由此带来的麻烦,即便是大胜,如果持续冲突、纠缠下去,精力等各方面的浪费太多,也不能算全赢。
所以,综上所述,谷歌退守香港,是双方智慧较量后的最佳结局,是一个双方默契的彼此都有尊严和体面的收场。谷歌退守香港,第一,他是向中国政府挑战,看看香港”一国两制”的真实性。如果谷歌退守香港被否定,谷歌对中国的攻击会有新的火药和力量--香港如果不能接受谷歌,那么,谷歌就会向世界宣布:香港的”一国两制”的虚伪、作假;如果北京能够默认香港按照自己的法律,允许停留香港,那么谷歌就算没有完全退出中国,就保留了中国网民中谷歌粉丝对谷歌的继续联系,也在中国留下一个进退自如的桥头堡,一旦条件许可--自己悄悄做部分让步,那么就很轻易再次全面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商业方面的损失会减到最小。如果这是第二个回合的话,谷歌以攻为守的出招,比第一回合聪明很多,而且很可能会如愿以偿。如果说谷歌第二回合出招出的刁钻、聪明的话,那么北京政府的应对也显得大气、智慧。谷歌退守香港后,香港高调发出支持也接受不被审查、过滤的谷歌留在香港,反映速度之快、表现之高调,都是在向世人宣示,香港不但在经济上是”一国两制”,在民主、人权和言论自由上也是”一国两制”。这不但是给世界看的,也是给澳门和台湾看的。其次,香港也同样属于中国,谷歌留在香港,就等于还没有完全退出中国,中国的形象也有了一个明确的止损点。最后,谷歌从商业方面看,他要想继续重返中国大陆,必须在香港这段时间内闭门静思,在了解北京的决心和办事智慧之后,也得作出智慧的决定--比如接受北京要求的阶段性、选择性的要求,在意识形态和商业利益方面有一个适合中国现状的这种、调和。就不能再肆无忌惮地攻击中国大陆,以保留再次全面进入大陆市场的香火之情(按毕殿龙搜索参看《奥巴马政府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中美之间的蜜月期会多久?》)
总之,谷歌的退场双方都得到了自己想要,可以说是颇具智慧的双赢。但这并不是真正的结束,而只是一个新的开始。双方都退后一步,如果彼此能够寻找到合作的智慧和感觉到彼此善意和诚意的话,就是再寻找进一步全面合作的新契机;如果彼此都失去耐心,过低估计别人,过高估计自己的话,那就是像两个拳手退后一步再积蓄更大的攻击力量。谷歌不幸的是,即便对谷歌最好的状况是美国想借以支持,用以发招孤立北京,但也不能赤裸裸跳到前台来,这注定谷歌和北京的对抗不是一个重量级、没有胜利希望的角力,除非谷歌要向世界证明自己完全不是一家商业公司。中国也不可以低估谷歌被逼入穷巷后的困兽之斗--从外交部等发言部门不得不频繁面对谷歌问题向外说明的情况看,就足以证明,谷歌问题处理不好,肯定不会仅仅是个商业的纠纷问题。第二个回合,既然大家都站位在彼此都能够感到安全、尊严的位置,重新了解对方之后,彼此伸出善意之手,才是大家最终的双赢。之前,因为谷歌不仅仅是个谷歌,所以,什么事情还都可能发生。
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