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中国 :哥伦布被“中国”逼着去找中国?
十五、十六世纪那会儿,本来世界各国还都老牛拉破车过日子,偏偏西欧各国“不按规矩出牌”,他们把拉车的老牛,“文艺复兴”成彪悍的骏马,准备满世界去溜达了!
至于去哪里,在当时已经不是问题了:去中国呀!那时候,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早就用一本《马可•波罗游记》把欧洲人集体忽悠瘸了。
1271年,17岁的马可•波罗跟老爹和叔叔去了中国,在大元帝国做了17年外籍高官(那时候真开放啊!老外都可以在中国做官呵呵)。今天看来,《马可•波罗游记》就是一本关于中国的商务、旅游广告宣传脚本。那些关于中国的描述文字,刚好可以概括成一句广告语:淘宝就到中国淘,中国遍地都是宝!
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
即使是要去中国,本来也轮不到哥伦布出场。伟大的丝绸之路开通一千五百多年了——去中国的路怎么走,欧洲人都知道!尽管丝绸之路陆路太遥远,且匪患不绝,但海路也有啊!来自中国的商船经过南中国海、印度洋就到了阿拉伯海,接下来在波斯湾或红海北部登陆后,货物只需在一段不太长的陆地上“倒几脚”,也就到地中海岸边。接下来,只需一个“长传”,就可以送到西欧本土任何一个地方。
古代的商人是这么走的,郑和下西洋也是这么走的。即使在今天,这条路也是最快捷、最经济的航线(苏伊士运河把那段陆地贯通了)。可是那时候,欧洲人却一直试图寻找新航道,难道欧洲人是大傻瓜?欧洲人不是能打吗?大不了在阿拉伯海岸线上搞几个“保税区”(过去叫殖民港口呵呵)就是了!
问题就出在这儿!不是欧洲人不就够聪明,而是欧洲人没那个胆儿!自打公元五世纪起,地中海对岸那片天地忽然改姓“伊斯兰”了,连基督教的圣地耶路撒冷也不能幸免。公元711年,伊斯兰军队跨过直布罗陀海峡,占领西班牙伊利比亚半岛,并一度进入法国地界。开始欧洲人不服气,就和阿拉伯人叮叮当当地干上了。一场十字军东征(1096—1291),8次大规模战争,打了近两百年。欧洲人胜少负多,最终不得不退回本土守老家。
1299年,正当伊斯兰地区内部纷争不断,军事实力开始削弱的时候,中东地区忽然又冒出一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土耳其人大举收复伊斯兰失地,并开始向欧洲人地盘进攻。先是灭了东罗马帝国,接着相继占领北非和巴尔干半岛和周边地区——伊斯兰大旗几度在维也纳城外迎风飘扬,搅得欧洲人心惶惶!
土耳其大军大战君士坦丁堡
鼎盛时期的奥斯曼土耳其是一个人口3000多万,领土面积500多万平方公里的超级大国,比西欧任何一个国家都大。今天的匈牙利、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希腊、叙利亚、埃及、利比亚、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等国,都曾被划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版图(见图)。
土耳其人控制了欧亚海陆贸易通道,堂而皇之地做起了东方贸易的总代理。欧洲人只能干二三级批发,还必须支付高额关税,才能拿到中国的商品。欧洲人的脖子被卡住了,打又打不过,只能琢磨如何绕过这堵“伊斯兰”墙了!
土耳其,土耳其(来自英语Turkey的音译),听着挺神秘的,咱们叫一声它的小名“突厥”就好懂了。没错,他们就是来自中国古代大西北的突厥人。“突厥”一词,中国隋唐时期的《周书》、《北齐书》等均有记载。
突厥原是匈奴人的一个分支。汉朝时中国政府变被动为主动,多次对匈奴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导致匈奴产生分裂:一部分南下归汉,一部分留在原地,一部分开始了漫长的西迁。西迁的匈奴是第一批让欧洲人闻风丧胆的东方人,他们在公元五世纪把欧洲搅了个地覆天翻(详见《中国人曾让欧洲人割地赔款?! 》)。中原北方的匈奴暂时偃旗息鼓,突厥人则由配角升格为主角,与中原和好不定,争斗不休。
公元552年,突厥汗国在新疆阿尔泰地区建国并创立了突厥文字。期间“西破囐哒,东走契丹,北并契骨,威服塞外诸国。”(《隋书•突厥传》)。公元583(隋朝),突厥汗国分裂为东西二部。公元615年,突厥兵在雁门为围了隋炀帝,制造了震惊中原的“雁门事变”。若非隋朝嫁过去的义城公主说情,隋炀帝怕是小命儿难保!
隋朝匆匆谢幕了,突厥问题只好由强大的唐朝来解决了。公元629年,唐军大败东突厥,东突厥名存实亡。公元659 年唐军再败西突厥于双河(新疆博乐),西突厥被投降。
突厥问题似乎摆平了了,没想到一次意外却改写了历史。
公元8世纪时,大食国(首都在巴格达)高举伊斯兰旗帜挥兵东进,接连灭了布哈尔、撒马尔罕和花剌子模等国。帕米尔高原一战,大食军被唐军揍了一闷棍,只好缩了回去。尽管唐军是胜了,但在怛罗斯一战中吃过一次败仗。一部分突厥人加入了大食军队,并接受了伊斯兰教,很快成为大食军的中坚力量。
约公元970年,突厥的一支“塞尔柱(突厥人同波斯人的混血)”人进入巴格达,控制了大食政权。1242年,塞尔柱帝国与蒙古交战屡屡失利。塞尔柱帝国和拜占庭相邻的一个突厥人小部落乘机发展壮大。1299年,该部落首领奥斯曼称爱米尔(地方行政长官),1300年自称苏丹(意为“尊贵的”)。一个新的突厥强国就这么突然横亘在欧洲的人的面前。
突厥人和匈奴人能在西方重新崛起,靠的都是发挥游牧民族的骑射特长。突厥人则更是从伊斯兰教中获取了巨大精神力量。历任土耳其皇帝都以默罕默德代理人和继承者自居。1453年,土耳其国王把首都迁到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就将其更名为伊斯坦布尔(意为伊斯兰的城市)。土耳其军队发动战争,也以传播伊斯兰教福音为宗旨。一支抱着实现世界大同革命信念的军队,是非常可怕的!反过来,匈奴人只会打野蛮和暴力牌,他们的崛起也就注定是短命的。
默罕默德用他的宗教,将中东地区变成了一块滚烫的铁板,欧洲人再也不敢踩上一脚了。而突厥人的崛起,再次让欧洲人望而生畏。严格地说,突厥人在西迁过程中,已经演变成一个新的民族,只不过和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都属突厥语系,还讲着突厥语罢了。正是这些来自中国的突厥后裔,最终逼着欧洲人寻找通向中国的新航路。从某种意义上说,哥伦布的发现之旅被系上上了两个中国结——哥伦布被“中国”逼着去找中国!
后记
现在轮到哥伦布上场踢球了!
有一句话形容得非常好:“哥伦布梦见美洲,上帝便把海水变成新大陆。”欧洲人为寻找新航道冥思苦想,思路也就难免跑偏了。而哥伦布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先被别人忽悠,又开始自我忽悠的。
哥伦布曾在1474年当面请教过佛罗伦萨(意大利)著名的天文学家和地理学家保罗·托斯堪尼里,两人一直保持着书信来往。托斯堪尼里告诉哥伦布:从葡萄牙里斯本向西航行去日本的航程并不十分遥远。托斯堪尼里还做了“精确”的推算:从里斯本到日本只需航行不到1万公里,而日本海岸离中国的东海岸,也只有约2000公里。
哥伦布手里读了这封信如获至宝,他结合一些当时的天文和地理书籍,自我忽悠出更短的一个更“精确”的推断:从加那利群岛出发向西航行4500—5000公里的路程,就可以到达日本。按照托勒密对地球周长的来推算,欧洲和日本的海洋宽度,可能还不到3000海里呢!所以,向西航行去亚洲不但不是华山一条路,还是最短的航路!这正是——“一个极大的错误,导致了一次极其伟大的发现。”
贪婪的哥伦布带着一份精心炮制的计划书上路了,第一站是去忽悠葡萄牙国王茹安二世,结果也是挨了“当头一棒”。葡萄牙国王不是对他的计划不敢兴趣,而是无法满足哥伦布的狮盆大口。你跟哥伦布讲什么为国家做贡献可不好使。他的计划就是一个风险投资计划,费用你国王来出,失败了由你来埋单;成功了,发现或者夺得的土地必须由哥伦布来当头,一切商品,不论是珍珠或宝石,黄金或白银,香料或其他货物……他都要按照十分之一的比例分成!
葡萄牙没戏,他就去忽悠西班牙!那时候的西班牙国王是赫赫有名的伊莎贝拉女王。这女人非同寻常,她和今天美洲南北对抗,甚至和2009年墨西哥H1NI流感爆发,都有直接和间接的关系(请看《一个神秘女人让墨西哥和南美被世界隔离! 》)。尽管伊莎贝拉对哥伦布的计划很感兴趣,但她也讨厌哥伦布的贪婪。不过,反反复复就纠缠了四年后,她终于想明白了:先和你签协议,以后怎么办还不是我说了算?
就在哥伦布失望地踏上去忽悠法国国王的旅途中,他被伊莎贝拉派人追了回来,哥伦布终于成功了!
接下来的结果地球人都知道了。只是可怜的哥伦布,一直到死都认为自己到了印度,坚信他看到土族是印度人。直到另一个探险家,意大利佛罗伦萨人亚美利加•维斯布齐(Amerigo Vespucci)紧步哥伦布的后尘去了,才指出那里不是印度,而是一片新的大陆!1507年,德国地理学家沃尔德塞姆勒(Waldsee-muller)把在地图美洲大陆上标上了Americo(Amerigo的英语写法)。从此,这片大陆就叫美洲了!
哥伦布成功的背后,除了突厥人的恐吓和哥伦布的贪婪,剩下的就是忽悠,和接着忽悠!伟大的定义也因此可以叫忽悠,接着忽悠!如果你只会忽悠,那你只能成为赵本山。能把忽悠进行到底,伟大的哥伦布就是你了!
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