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少丞:人才回收
中国教育在线教师招聘频道  2009-06-24  嵇少丞 


2009年4月3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在神洲速览版发表了 “研发技术获突破,易拉罐实现中国造”的报道。文章说,“日前,位于重庆市西彭的西南铝业公司传出喜讯——制罐材料研发取得突破,已具备量产能力,铝制易拉罐从此实现中国造。 铝制易拉罐在我国每年用量高达数百亿个。别看它貌不惊人,但由于我国一直无法拿出薄而强度高的合格铝材,只能依赖进口。此次西南铝造出的易拉罐厚度仅0.27毫米,还不及3根头发丝的平均直径。西南铝业经过20多年的不懈追赶,终于造出达到国际标准的易拉罐。从此,国内易拉罐用户的成本有望降低三成以上。专家认为,这让我国跻身世界高质量铝板带加工的国家”。
  2008年4月29日中国科协发布的《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截至2005年底,中国当前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经达到4246万,略高于美国的4200万,低于欧盟的5400万。研发人员总数达150万人年,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我国科技人力资源中本科层次的约为1406万人,专科层次的约为2505万人,研究生层次约为121万人。现在是2009年了,中国的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肯定又要比2005年时更多了。
  据说, 现在中国每年毕业的博士生数量世界第一, 中国大学教授总数世界第一。中国既然有这么多的科技人才,那么怎么连铝制易拉罐这样简单的东西在2009年以前还做不出来呢?如果真是这样的话,痛心啊!这是中国科学技术界的悲哀!中国大学的悲哀!都说中国人聪明、勤奋,那么为什么科学技术的许多方面还这么落后?我们中国体制内的知识分子还有什么理由说“我们不缺人才”, 我们不需要大海归?在科学技术方面,从来就是质量而不是数量说了算。由此可见,从海外引进掌握核心科学技术的高级人才完全是必需的。
  -再说,从海外引进人才其实是回收人才,是中国民族储于海外的人才, 是中国请西方国家代为培养的、事实证明有真才实学的人才,现在该是他们回归祖国的时候了,所以他们是人才“回家”、“回国”,是回归的人才。出国一百多年的香港都回归了,出国20多年的学子当然更可以回归了。

来源: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