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德语培训中心     Fahrschule Rainer     
显示结果从 1 到 4 共计 4 条
  1. #1
    论坛管理员 高中二年级 outuo 的头像
    注册日期
    2006-12-29
    住址
    Vienna, Austria
    年龄
    43
    文章
    7,072
    Thanks
    8
    Thanked 15 Times in 14 Posts
    文章
    3
    声望力
    10

    预设 浙大一海归博士跳楼自杀 敲响学术环境的警钟

    2009年9月17日凌晨,浙江大学的涂序新博士从顶楼11层纵身跃下。这位32岁的海归,今年6月才从美国芝加哥市回国。死者留下6页遗书。遗书里,他没有责怪任何人,却留下这样一段话:“国内学术圈的现实:残酷、无信、无情。虽然因我的自以为是而忽视。”网络盛传浙大曾给他口头承诺,却未能履行。(浙大一名海归博士跳楼自杀10月22日《华商报》)

    这位海归博士为什么要自杀?一时成为议论的焦点。有评论说:

    不必讳言,当下高校早已不是象牙塔,一样充满腐败、丑闻、逐利和纷争。如今,学有所成的涂博士以他的自杀将这些弊端再次 置于公众焦点,引发新一轮的舆论讨伐:涂序新放弃美国的机会,却遭到不公正待遇,被活活逼死,天理何存?如此质问有些偏激,但无论浙大如何辩解,他们都难 辞其咎。报道说得很明白,涂序新的工资不高,住房、女儿上幼儿园等难以解决,焦头烂额,以及被称为直接导致他自杀的职称问题,却也无不指向浙大管理体制上 的种种缺陷。

    【新民来论】9月17日,在浙江大学任讲师的海归博士涂序新留下6页遗书后跳楼自杀,遗言中说:“在此时刻,我认为当初的决定下得是草率的,事后的发展 完全没有预计,感谢一些朋友事前的忠告。国内学术圈的现实:残酷、无信、无情。虽然因我的自以为是而忽视。”在跳楼前6天,他刚还提交了申报副教授职称的 相关材料。网络盛传浙大曾经给该博士口头承诺,但却未能履行。(《华商报》10月22日)

      单从这位海归博士的简历和个人的简单介绍中看,无疑是一位优秀人才,然而这样一位海归优秀人才却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这样的悲剧 不能不让人悲痛和反思,究竟是什么原因逼死了这位海归博士?究竟现实给了这位海归博士压力?为什么海归博士等优秀人才成为高危人群?

      事实上海归博士自杀又在理解之内,因为前段时间就已经有报告称我国自杀人群以青年人为主,主要原因在于青年人的经济压力和学习压力过重。而导致 海归博士自杀首先压力也应该来自经济压力,就是高房价。杭州商品房价格在2万元/平方米左右,而一个海归博士的工资只有4000元左右,除去房租只剩 2000元。换言之,这位海归博士就算不吃不喝,要想在杭州买上一套属于自己的90平方米的房屋,需要90年的时间,实际上就是这辈子都买不上房子,这样 的压力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何况是一个社会和家庭期望极高的海归博士。如果说前段时间的深圳报告称高房价只是逼走优秀人才,那么现在海归博 士自杀可以说高房价已经不只是逼走优秀人才,而是逼死优秀人才。

      其次,国内高校的学术环境是逼死海归博士的又一个原因。先不说副教授职称评定与海归博士自杀有没有直接原因,但是就从海归博士的遗言来看,国内 科研项目的招标体制等学术环境与其自杀有关。这位海归博士之所以放弃美国的舒适生活回到国内,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国内大学对他做出某种承诺,就是回国后 提供科研项目,但遗言中的“无信、无情”两词就说明回国后,国内大学并没有履行原先承诺,没有提供科研项目,因为国内的科研项目基本上是大学领导、博导、 硕导、教授的专利,根本轮不到一个刚刚海归的博士。然而一个海归博士在工资收入不高的情况下,要想迅速买房、改善生活,只能寻求科研项目获得科研资金,当 科研项目之路断了之后,只能选择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

      海归博士自杀虽然只是个例,但是道出了我国数百万留学生不愿回国的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国内的生活压力比外国大,学术环境不如国外公平、公正。 而海归博士以自杀方式结束年轻的生命和遗言内容的实质性含义,就是他后悔没有继续留在国外,后悔选择回国发展。如果我们今天不重视一位海归博士的自杀,也 许明天没有更多的海归博士自杀,但是回国的留学博士将越来越少,甚至是没有留学博士回国。

    陶短房在东方早报发出《勿把海归跳楼的个例普遍化》,提出:“诚如某些人所指出的,国内的人才环境、学术氛围,的确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这些问题对“海归”存在,对其他人才同样存在,甚至,出于“外来和尚 好念经”的思维定式,“海归”们碰到的麻烦,通常要比国内同行少得多。别的不说,“1311”给予“海归”的特殊政策倾斜,国内同等人才就只有眼热的分。 可见,将涂博士的不幸完全归咎于社会不公,是没有多少说服力的。

    以涂博士的不幸广而化之,推出“海归都不行”的结论,进而主张对他们关上大门,就更缺乏依据了。母校北京外国语大学从创办至今,差不多每一位师长都可算“海归”,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不仅交出了令人赞叹的工作、学术答卷,也留下了不平凡的 人生轨迹。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如何能以孤证、孤例,就将“海归”从整体上一棍子打倒呢?”

    也言之有理,但学术环境存在问题,也并非是要有许多人因而自杀才严重,而自杀也称得上是敲了一次警钟。

    相关链接

    浙大一名海归博士跳楼自杀

    涂序新为什么跳楼?揭秘涂序新自杀原因杭州日报 - ‎6小时前‎

    涂序新为什么要自杀(组图)杭州日报 - ‎11小时前

    海归博士回国三月后自杀 遗书称国内学术圈无信杭州日报 - ‎21小时前‎



    海归博士死于大学的“大师梦”----  在高校的“大师情结”之下,几乎所有的资源都朝少数的“大师级”人物集中,普通的教师,只有跟在“大师们”、“准大师们”之后打工,卖苦力,拿着糊口的 工资。学术的理想和激情,在不能自主的科研中,渐渐丧失,所能生出的“理想”就是,有一天媳妇熬成婆,挤入“大师”队伍,然后拥有学术资源的配置权,再让 一帮年轻人干活,自己坐享其成。也有的年轻人接受不了现实,比如这位博士,发出“残酷、无信、无情”之叹,做出极端之举。(作者熊丙奇 来源: 新京报2009-10-23 0358)  

    刘洪波:海归博士为何回国三月后自杀?凤凰网 2009年10月23日 08:00来源:‎新闻晨报

    李妍:浙大海归之死背后的学术信仰断裂 凤凰网 2009年10月23日08:22---的确,当下国内高校的高度行政化、学术圈子化,足以让一个长期接受国外自由、独立学术氛围熏陶的海归深感水土不服。

    夏余才:海归博士自杀源于学术圈忧人现实 9月17日,在浙江大学任讲师的一名海归博士留下6页遗书后跳楼自杀。《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曾经做过一次海外留学与归国人员现状的大调查,其结果显示,不回国的留学生最大的顾虑是感觉时下国内是“人情社会… 凤凰网 2009年10月23日08:22

    红网

    陶短房:勿把海归跳楼的个例普遍化 今年9月17日凌晨2点,从美国芝加哥市“海归”的青年才俊、今年6月才作为“1311”人才引进计划的一部分,被浙大引进的博士涂序新跳楼自杀,年仅32岁。以涂博士的不幸广而化之,推出“海归都不行”的结论… (凤凰网 2009年10月23日08:22重庆时报)

  2. #2
    论坛管理员 高中二年级 outuo 的头像
    注册日期
    2006-12-29
    住址
    Vienna, Austria
    年龄
    43
    文章
    7,072
    Thanks
    8
    Thanked 15 Times in 14 Posts
    文章
    3
    声望力
    10

    预设 回复: 浙大一海归博士跳楼自杀 敲响学术环境的警钟

    前段时间浙大跳楼的讲师,当年是清华水利年级第一。西北大学全奖。四年Ph.D毕业,2年博后。六篇google学术收录文章,三篇SCI。到浙大以后,一个月2000块...

  3. #3
    高级会员 幼儿园小班 空空然 的头像
    注册日期
    2009-07-10
    住址
    Graz
    文章
    902
    Thanks
    0
    Thanked 3 Times in 3 Posts
    声望力
    17

    预设 回复: 浙大一海归博士跳楼自杀 敲响学术环境的警钟

    32岁了, 才3篇SCI (在什么影响因子的杂志上? 是否3篇文章都是第一作者?),这个水平在国内肯定没竞争力,没戏,就凭这个还想当副教授?太小看浙大了吧?

  4. #4
    高级会员 幼儿园小班 空空然 的头像
    注册日期
    2009-07-10
    住址
    Graz
    文章
    902
    Thanks
    0
    Thanked 3 Times in 3 Posts
    声望力
    17

    预设 回复: 浙大一海归博士跳楼自杀 敲响学术环境的警钟

    从教师到付教授是有过程的,就算是申请评审也是需要一定时间的,3个月肯定不够,这事好像不能怪浙大吧?

    回国之前应该知道杭州的房价吧?

主题讯息

目前查看此主题的会员

目前有1位用户正在查看此主题。(0 位会员和 1 游客)

发文规则

  • 不可以发表新主题
  • 不可以发表回复
  • 不可以上传附件
  • 不可以编辑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