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德语培训中心     Fahrschule Rainer     
显示结果从 1 到 9 共计 9 条
  1. #1
    高级会员 幼儿园小班 空空然 的头像
    注册日期
    2009-07-10
    住址
    Graz
    文章
    902
    Thanks
    0
    Thanked 3 Times in 3 Posts
    声望力
    17

    预设 鲁迅更断言:“汉字不死,中国必亡。”

    某网上小说节选

    其实从清末到五四前后,到现在近1年多年的时间里,无数人就“传统和现代化”的关系吵闹不休,这个问题很宏观,涉及的面也非常广,几乎涉及到每一个领域。

    具体到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宏观到国家命运和国家的政治制度设计。

    包括汉字是否有必要存在,这个我们现在看来很可笑的问题,就是在这个主题下,最明显也最尖锐的一个问题。

    就在不远的过去,废除汉字几乎成了定案。

    不是几乎,是已经成了定案,上世纪50年代,中国大陆国务院就通过决议,确定废除汉字目标,走汉字拉丁化拼音化道路,先简化汉字,从用拼音给汉字注音入手过度,实现汉字拼音化拉丁化,实现废除汉字目标。

    废除汉字这一目标,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还赫然印在我们的语文课本前言里。

    只不过,废除汉字虽然已经定案,并上升到了国家政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决议,和近百年的分歧和争吵,已经被现实证明是个天大地笑料。

    虽然废除汉字的言论不久的过去还印在课本前言里,但普通老百姓对语文课本里这一行字根本熟视无睹,连想都不会去想这句话的意图是什么,这句话也就自然而然地死在课本里了,对普通老百姓来说,这个主意连笑料都谈不上,因为一点都不好笑。

    这些主意都是精英和知识分子地自说自话而已。

    其实所谓传统和现代化。包括废除汉字这个被老百姓熟视无睹。而被许多精英知识分子争吵不休地问题。所有地焦点都集中在一点。那就是就是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谁更先进谁更有价值地问题。是否定中华文化彻底西化。还是继承中华文化大体。去伪存真。对西方文化兼容并蓄有选择地吸收地问题。

    这一问题争论地一个心理和时代背景是。清朝政府地没落。和外国地枪炮。彻底把脆弱地中国士大夫和精英们地心理防线击垮。他们在思考中国地未来和前途如此惶急地时刻。他们在那种刻骨地心理怨恨中。想出来地解决办法就是全盘否定中华文化。另起炉灶。

    到底。就是我们这个民族地自信。彻底被当时西方地枪炮击垮了。

    废除汉字论是代表。也最容易被普通老百姓了解。知名地否定汉字地人物里有三位。

    赞成汉字拼音化和拉丁化。也是因为他和一些追随赞成。废除汉字地目标才得以形成国策而写进课本。

    我党曾经的总书记瞿秋白说得更狠,他说:“汉字真正是世界上最龌龊最恶劣最混蛋的中世纪地茅坑。”

    鲁迅更断言:“汉字不死,中国必亡。”

    否定一种文化,没有比否定他的文字更彻底的。

    随着中国的革命取得的胜利,否定中国文化的声音也取得了胜利。

    不光是,国名党一样否定中华文化,胡适就是否定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代表。

    对中国文化的反思与争论,比较激烈的开端,是从清末两个几乎生于同时的福建人开始,一个是严复,一个是辜鸿铭。

    严复是考科举考了很多次也没考上,估计心里十分来气,后来进了一个船务学校,船务学校也是当时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地一些人提倡兴办,后来严复留洋2年,回来之后,开始极力宣扬西方文化,包括西方民主政治制度。

    有意思的是,祖籍同为福建,生于马来西亚,9岁就去欧洲生活和留学,27岁回国,在西方呆了18年,有13个博士学位,精通9国语言的辜鸿铭,却是当时最有名地维护宣扬中华文化和传统皇权体制的人。

    第一个把论语翻译介绍给西方地人就是辜鸿铭,在当时的西方,最著名地中国人就是他。

    但他却因为强力维护中华文化和皇权,成了当时人们的笑料,是当时臭名昭著地封建卫道士和遗老遗少。

    他有一个老婆,还娶了一房小妾,满清倒台,受蔡元培邀请,在北京大学教书的时候,几乎所有人的辫子都剪掉了,只有他不肯剪,他的学生经常嘲笑他的辫子,但他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里的辫子才是无形的。”

    他只是用不剪辫子来表达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骄傲。

    他在北京大学教英国文学,在给学生们讲英文诗歌的时候,他说“我们为什么要学英文诗呢?那是因为要你们学好英文后,把我们中国人做人的道理,温柔敦厚的诗教,去晓喻那些四夷之邦。”

    他认为西方以技术和物质为中心,崇尚征服的文化是粗鄙和野蛮的,只有知性的直接晓喻心灵的中华文化才是高贵的。

    西方文化的展最终结果对这个世界的危害将是致命的,最后,来收拾这个危局的,必将是中华文化。

    辜鸿铭几乎被人嘲笑了1年,他的话,在1C0年后,有些人才慢慢认识到

    多么有远见卓识,他的内心多么强大。

    研究辜鸿铭,在近几年,已经是显学。

    在那样一个几乎所有中国人心理防线都被西方的枪炮打垮了的时代,辜鸿铭的这种声音显得很孤单和不合时宜,所有他地行为也显得另类和怪异。

    但也只有他最被当时的西方人尊重,当时西方流传一句话,去中国可以不看故宫三殿,但不能不看辜鸿铭。

    当时,托尔斯泰和毛姆等西方许多政客,尤其是思想家、作家,名流,到中国来,都想拜访辜鸿铭。

    英国著名的作家毛姆来中国的时候,想见辜鸿铭,托人写信给辜鸿铭,请他来会面,辜鸿铭根本没露面,毛姆只得亲自到辜鸿铭家去找,见面了,辜鸿铭还给了毛姆一顿说:你的同胞以为,中国人不是苦力就是买办,只要一招手,我们非来不可。把毛姆说得无比尴尬不知所措。

    上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把对中华文化地否定和毁灭,推向了极致。

    物极必返,中国人的迷失和回归在近200年的漫长痛苦中,一直到现在,这个问题还在悲哀的继续。

    不过,一些基本的问题已经成了常识,比如取消汉字,就成了一个可笑的常识性错误。

    汉字难学和不好信息化的实用主义观点,早就没有市场。

    事实证明,汉字信息化的便捷并不比拼音文字差,很多地方,还更加准确和方便,反而,拼音输入阻碍了表达的丰富性。

    汉字形体的优美,丰富地表意功能,和汉字蕴含的巨大信息量也被研究证实,拼音文字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

    这样的研究和证明,实际上还是一种实用主义心理在作怪,本质上还是因为民族文化自信的缺失在做怪。

    一个民族的子民,在认同自己的文化上,心理竟然这么脆弱,而中华文化在包括自己子孙在内的那种举世声讨下,随着时间的推移,照样越来越有魅力,只能证明这个文化是多么强大。

    这种5000年地强大而神秘的存在,就像一座巍然不动的大山,耸立在那里,听任着人们的议论和现。



    只不过,从文学角度,从上世纪80年代的所谓思想解放开始,中国作家直接就成了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传播工具,所谓的思想解放,只不过又回到了五四时期,捡拾这前人地牙慧,甚至比五四时期还要差许多,五四时期虽然否定传统文化的声音占了上风,但那是特殊历史时期,而且即使就是那个时候,各种不同的声音也还存在,而上世纪80年代几乎就是一面倒地全盘移植西方意识形态。

    其结果就是,在80年代地最后一年,爆了一次举世皆知的没有目标没有方向地运动。


    即使没有那次镇压,即使那次运动成功了,中国地命运也难说得很。

    而且,那次运动把当时正在讨论的非常有希望在人大通过的《新闻法》和正在进行的政治改革给打断了。

    此后20年,中国经济快速展,物质空前丰富,钱包越来越鼓,但人们的心灵却也空前的荒芜和空虚,到现在,简直就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一个群魔乱舞的心灵荒原。


    一次没有找到自己源头的所谓思想解放,对社会的推动既然没什么贡献,当代文学的僵死和没落当然也就理所当然。


  2. #2
    版主 幼儿园小班
    注册日期
    2007-01-02
    文章
    791
    Thanks
    0
    Thanked 1 Time in 1 Post
    声望力
    19

    预设 回复: 鲁迅更断言:“汉字不死,中国必亡。”

    没有汉字,中国早就亡了..........

  3. #3
    高级会员 幼儿园小班 空空然 的头像
    注册日期
    2009-07-10
    住址
    Graz
    文章
    902
    Thanks
    0
    Thanked 3 Times in 3 Posts
    声望力
    17

    预设 回复: 鲁迅更断言:“汉字不死,中国必亡。”

    引用 作者: 羽龙 查看文章
    没有汉字,中国早就亡了..........
    对! 没有汉字,中国早分裂成许多小国家了,像欧洲一样。

  4. #4
    高级会员 小学二年级 ifewig 的头像
    注册日期
    2006-12-30
    住址
    在痴情海畔的完美岛上,一个叫|"永远在一起"的幸福谷
    文章
    2,538
    Thanks
    2
    Thanked 10 Times in 10 Posts
    声望力
    21

    预设 回复: 鲁迅更断言:“汉字不死,中国必亡。”

    在这里真的不敢说真心话,因为知道,红卫兵们马上就要蜂拥而上了。

    先声明一下哦,我没有说关于汉字的问题哦。

    我先过来顶顶楼主,说真的,欧盟一堆小国真没什么不好,如果等美国俄罗斯也都化成小国,这个世界倒太平和谐了,或者大家都像加拿大那样也不错。还有印度韩国也要再小一点。

    不过,话说回来,影响人们思维更加显著的不只是语言,还有信仰和所谓的文化形态。
    此篇文章于 09-11-26 01:12 被 ifewig 编辑。
    如果,所有的愿望都能实现……

  5. #5
    高级会员 新生儿
    注册日期
    2009-09-27
    文章
    216
    Thanks
    1
    Thanked 0 Times in 0 Posts
    声望力
    17

    预设 回复: 鲁迅更断言:“汉字不死,中国必亡。”

    中国不太一样,中国历史上之所以可以统一,因为中国实在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几乎每年都有大灾难,而且这种灾难不是局限于一个地方,而是大范围的,而且真的资源不是很丰富,压根不像欧洲人那么幸福。所以需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要是中国在那时候分裂了。。。。呵呵,我们早死光光了

  6. #6
    版主 小学二年级 此帖已删 的头像
    注册日期
    2006-12-31
    住址
    Wien
    文章
    2,532
    Thanks
    0
    Thanked 1 Time in 1 Post
    声望力
    21

    预设 回复: 鲁迅更断言:“汉字不死,中国必亡。”

    引用 作者: 黄帝内经 查看文章
    中国不太一样,中国历史上之所以可以统一,因为中国实在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几乎每年都有大灾难,而且这种灾难不是局限于一个地方,而是大范围的,而且真的资源不是很丰富,压根不像欧洲人那么幸福。所以需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要是中国在那时候分裂了。。。。呵呵,我们早死光光了

    你指的是自然灾害及瘟疫吗?
    历史上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好像就是以死光而告终的。


    PI = 3.123456789....

  7. #7
    高级会员 新生儿
    注册日期
    2009-09-27
    文章
    216
    Thanks
    1
    Thanked 0 Times in 0 Posts
    声望力
    17

    预设 回复: 鲁迅更断言:“汉字不死,中国必亡。”

    引用 作者: 此帖已删 查看文章
    你指的是自然灾害及瘟疫吗?
    历史上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好像就是以死光而告终的。
    愿闻其详。。。。哪国历史?

  8. #8
    高级会员 幼儿园小班 空空然 的头像
    注册日期
    2009-07-10
    住址
    Graz
    文章
    902
    Thanks
    0
    Thanked 3 Times in 3 Posts
    声望力
    17

    预设 回复: 鲁迅更断言:“汉字不死,中国必亡。”

    引用 作者: 黄帝内经 查看文章
    中国不太一样,中国历史上之所以可以统一,因为中国实在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
    不对吧?! 如果是那样“我们早死光光了”, 人丁兴旺的中国,那么多人口,不能说上天没给中国一个好地方吧?

  9. #9
    高级会员 新生儿
    注册日期
    2009-09-27
    文章
    216
    Thanks
    1
    Thanked 0 Times in 0 Posts
    声望力
    17

    预设 回复: 鲁迅更断言:“汉字不死,中国必亡。”

    。。。。那个中国是个多灾的观点其实不是我的,我不记得是从钱穆的国史大纲上看到的,还是黄仁宇的什么大历史不会萎缩上看到的。。反正不是我的。。。。我看那些历史研究的书都是好多年前的事了,现在也找不到出处了。。。

    比较一下印度啊,南美洲,美国中国的土地确实很贫瘠的。。。

主题讯息

目前查看此主题的会员

目前有1位用户正在查看此主题。(0 位会员和 1 游客)

发文规则

  • 不可以发表新主题
  • 不可以发表回复
  • 不可以上传附件
  • 不可以编辑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