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德语培训中心     Fahrschule Rainer     
显示结果从 1 到 2 共计 2 条
  1. #1
    版主 硕士一年级 heavywind 的头像
    注册日期
    2006-12-29
    文章
    10,875
    Thanks
    0
    Thanked 0 Times in 0 Posts
    声望力
    29

    预设 国外车商看好中国 戴•克集团北京扩厂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市场对汽车的需求也日益增多,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销售市场。与此同时,众多的国外汽车制造商也将目光聚焦在这 片肥沃的土地,纷纷在此投资办厂。对此,全球顶尖制造商戴姆勒•克莱斯勒集团(以下简称戴•克)自然不甘落后,最近又打算在北京郊区办厂,投产奔驰系列轿 车以及克莱斯勒家庭轿车。

    据戴•克公司介绍,对北京郊区建厂的投产是戴•克集团中国扩产11.9亿美元计划中的一部分。 “我们正在不断扩大中国地区的建厂,并真诚的希望能与中国客户建立长期而稳定的贸易往来。目前双方正在洽谈,计划合作生产一款道奇系列的低成本车型。”, 戴•克首席执行官Dieter Zetche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

    年消化700万台汽车的中国市场,目前已经成为仅次 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汽车销售市场。此前,通用、大众、丰田以及其他大型汽车制造商陆续登陆中国,戴•克的脚步要稍慢一些。中国市场的汽车销量已呈双位数增 长态势,出于环保的考虑,政府已出台了一系列针对豪华车型的新税法。当前,国外汽车制造商在中国市场面临的最大挑战,无外乎政府关于“至少40%的汽车质 量不合格”的声明。对此,Zetche表示,戴•克汽车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但他同时承认自己也不敢保证立见成效。

    据公司介绍,戴•克计划在中国投产的车型包括奔驰E系列、克莱斯勒300C以及三菱运动多功能车型,预计新车厂年产量在300,000台左右。与通用等其他制造商不同,戴•克即将在北京投产的车型并不是专为中国消费者设计,而是沿袭戴•克品牌国外销售的设计风格。

    至于新投产车型的售价问题,戴•克公司并没有透漏。不过,从合资一方戴•克方面负责人Gunter Butschek口中,我们得知,公司会于近期在中国进行一场声势浩大的克莱斯勒品牌广告宣传活动。“我们坚信数日之后,克莱斯勒品牌一定会被更多的中国 消费者所熟知”,他说。

    相关链接

    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是美国第三大汽车工业公司,创立于1925年创始人名叫沃尔特·克莱斯勒。该公司在全世界许多国家设有子公司,是一个跨国汽车公司。公司总部设在美国底特律。

    1924年沃尔特·克莱斯勒离开通用汽车公司进入威廉斯·欧夫兰公司,开始生产克莱斯勒牌汽车。1925年他买下破产的马克斯维尔公司组建自己的公司。凭借自己的技术和财力,他先后买下道奇、布立格和普利茅斯公司,逐渐发展成为美国第三大汽车公司。

    随着经营的扩大,克莱斯勒开始向海外扩张,先后在澳大利亚、法国、英国、巴西建厂和收买当地汽车公司股权,购买了意大利的马沙拉蒂公司和兰伯基尼公司,从 而使公司成为一个跨国汽车公司。在30年代它的黄金时期,曾一度超过福特公司。本世纪70年代,公司因管理不善濒于倒闭,著名企业家李·雅柯卡接管该公 司。雅柯卡上任后大胆启用新人,裁减员工,争取政府资助,并把主要精力投入市场调研和产品开发上,并在产品广告上出奇制胜。在80年代初,克莱斯勒又奇迹 般地活了过来,继续排在世界前5名汽车大公司 行列。

    进入90年代,因日本汽车公司的进攻,克莱斯勒再次陷入困境, 它在汽车公司排名中一降再降,甚至降到日产美国分公司(美国市场)之下。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有道奇、顺风、克莱斯勒轿车部以及道奇载 重车、零部件部等。现行汽车新产品则有“行可达”轻型货车、“太阳舞”轿车以及“幽灵”和“道奇600”、“顺风快帆船”等汽车产品。

    第六届北京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将展出在中国首次亮相的奔驰新款C级车,此车为全面革新的新车型,于今年5月刚在欧洲上市。同时精心挑选S、E、M级各款奔驰车型与中国的观众见面。除此之外,还将展出共轨型CDI发动机。

  2. #2
    高级会员 新生儿
    注册日期
    2007-01-01
    文章
    113
    Thanks
    0
    Thanked 0 Times in 0 Posts
    声望力
    19

    预设 回复: 国外车商看好中国 戴•克集团北京扩厂

    30年代的时候,老福特固步自封,依然死守着T型车不放,导致了福特公司的衰落,就是在那时候福特被通用和克莱斯勒超过的,直到二战后,小福特接管公司才从新振作,雇佣了包括后来越战时著名的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在内的一大批天才。但是进入60年代以后,日本汽车业从战后复苏开始进入美国市场开始,福特又面临困境,同时内斗不休,最后导致了李,艾柯卡被福特解雇,但他改到克莱斯勒以后继续发挥他在营销上的天赋,对克莱斯勒的复苏起了重大作用,但也不得不提到80年代美国贸易保护,促进日元升值带来的效果。但那时日产和丰田已经在美国西海岸扎下了根,以后不断扩张,到90年代后贸易保护开始失效,日本汽车更是大步前进。克莱斯勒不断亏损,最有被戴姆勒收购。
    一直认为戴姆勒收购克莱斯勒是个错误。

主题讯息

目前查看此主题的会员

目前有1位用户正在查看此主题。(0 位会员和 1 游客)

发文规则

  • 不可以发表新主题
  • 不可以发表回复
  • 不可以上传附件
  • 不可以编辑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