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德语培训中心     Fahrschule Rainer     
显示结果从 1 到 6 共计 6 条

混合查看

上一文章 上一文章   下一文章 下一文章
  1. #1
    高级会员 幼儿园小班 空空然 的头像
    注册日期
    2009-07-10
    住址
    Graz
    文章
    902
    Thanks
    0
    Thanked 3 Times in 3 Posts
    声望力
    17

    预设 全球在变冷 进入冰河期 也许

    近些年来,随着全球气温的异常变化,全球变暖的学说可以说是路人皆知,在这样的背景下,还有一种完全相反的观点:全球气温并不会持续变暖,而是将进入变冷期。


    从科学家打赌说起
    据俄罗斯新闻网援引英国《卫报》报道,主要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情况的两名俄罗斯科学家坚持认为,全球变暖的说法过于夸张,今后10年全球气候将变冷。

    俄罗斯科学院太阳地球物理研究所(伊尔库茨克市)研究员弗拉基米尔.巴什基尔采夫和加琳娜.马什尼奇认为,对地球气候影响最大的是太阳系活动的变化,而不是温室气体的排放,地球变暖和回冷是对太阳黑子数量和大小变化的反应。由于今后数十年太阳将进入活动消极期,地球温度将会随之下降。


    大部分气象学家不同意这种观点,其中包括正在为日本横滨市“地球模拟器”超级计算机项目工作的英国气象专家詹姆斯.安南博士。他与俄罗斯科学家正式打赌。安南博士曾向美国气象学教授理查德.林森发起挑战,后者同样认为人类活动并未对气候产生强烈的影响,今后20年地球温度将会下降。与此同时,英国环境保护运动积极推动者、《卫报》观察家乔治.蒙比奥特在BBC广播节目中,向全球变暖问题专家迈伦.埃贝尔发起挑战。

    全球冷暖之争是一场长期的科学争论
    20世纪70年代初就曾经出现过的气候“变冷说”。1971年丹斯加德(Dansgaard)等人发表的格陵兰冰芯氧同位素谱分析成果表明,地球气候有10万年轨道周期变化,其中9万年为冷期,1万年为暖期。按此规律推算,目前气候的暖期已接近尾声,气候“变冷说”一度成为主流。日本气象厅朝仓正在1973年3月3日的《东洋经济周刊》上撰文预言,地球将于21世纪进入“第四小冰期”。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环境研究所布赖森(Bryson)也认为,地球目前正在非常缓慢地进入另一个大冰河期。当时的“变暖说”以大气热污染为依据,代表人物有前苏联列宁格勒地球物理观象总台布迪柯、列宁格勒大学施涅特尼柯夫和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环境保护厅的彼得森。几十年后的现在,他们的理论成为了主流。

    媒体多次披露,对于气候冷暖变迁这一全球重大问题的预测,科学界可谓出尔反尔。20世纪70年代,一批欧美的著名学者曾聚会于美国布朗大学,专门召开了一次“当前的间冰期何时结束和如何结束”的研讨会。学者们举出实例证明,目前的地球气温已经在开始下降,从暖到冷的变化很快,如果人类不加以干涉,当前的暖期将会较快结束,可以预期不出几千年,也许只有几百年,全球冰期以及相应的环境变迁就会来临。出于对所面临威胁的忧虑,会议的两位发起者甚至还向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写信发出警报。这种“冰期将临”的观点一直持续了20年。直到了20世纪90年代,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暖才成为国际社会的热点。

    不过,不同的声音仍然不绝于耳。2004年有媒体披露美国国防部秘密报告称,到2020年,欧洲沿海城市将被上升的海平面所淹没,英国气候将象西伯利亚一样寒冷干燥。亚洲和北美洲的年平均温度将下降达2.8摄氏度,北欧下降3.3摄氏度。

    科学的不确定性:科学争论中的数学模拟漏洞
    现在对全球增暖最主要的依据就是IPCC的一些报告。在IPCC报告里面各种因子造成的辐射强迫一览表中,列举了温室气体、平流层臭氧、对流层臭氧、硫化物、矿物燃料产生的有机碳气溶胶、矿物燃料产生的烟尘气溶胶、火山、太阳共8种因子。而云层厚度、潮汐强弱、深海强震的多寡等对气候变化有重大影响的因子却都没有给予考虑。
    在美国,从科学界来讲,还有相当一部分有影响的科学家不同意全球增暖是温室气体造成的。

    周光召院士指出,最近地球上气候的波动很大,二氧化碳含量却一直在上升,可见全球气温变化并不完全取决于二氧化碳含量。另外从历史上看,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因素很多,有人为因素,也有自然因素。现在的变化是否完全来自人为产生的温室气体,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近140年全球平均温度变化和我国近120年的平均温度变化表明,1890~1924年是低温期,1925~1946年是高温期,1947~1976(在中国为1986年)年是低温期,1977~2000年为高温期。温室效应无法解释其中的两个低温期的产生原因。

    提出温室效应的美国科学家季林(Keeling),在2000年又提出潮汐气候效应。季林认为,地球、月亮和太阳相对位置的变化会引起潮汐强度的逐渐变化,其周期为1800年。潮汐大时,有更多来自海洋深处的冷水被带到海面。这些冷水可以冷却海洋上的空气;潮汐小时,海洋深处的冷水很难被带到海面,世界就变得暖和。据季林的计算,大约在1425年即小冰期的末期,潮汐达到了最大值,从那以后逐渐减弱,直到3100年潮汐又达到最大值。这个周期是过去1万年气候变迁的主要动力。这个效应使地球的温暖期从小冰期末期一直持续到24世纪。(潮汐有13.6天、27.21天、27.55天、29.53天、2.2年、11年、22年、55年、60.6年、220年、1800年和5000年的强弱变化周期。)

    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发生后,异常寒流突袭全球。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巨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20年。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也与这一时期没有发生巨大的海震有关。(巨震指赤道两侧各40o范围内的8.5级和大于8.5级的海震。)

    我们发现,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18次。在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6次,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1次,在1946~1977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及其边界发生11次,在1978~2003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0次,在2004~2005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2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开始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预测显示,2000~2035年应该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和低温期。(“拉马德雷”是一种高空气压流,亦称太平洋十年涛动,分别以“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 20 年至 30 年。从拉马德雷暖位相转到冷位相,飓风为高活动期,从拉马德雷冷位相转到暖位相,飓风转入低活动期。1995-2020年是拉马德雷从暖位相转入冷位相,飓风活动正进入高活动期。)
    据美国国防部秘密报告预测, 由于全球变暖,到2020年欧洲沿海城市将被上升的海平面所淹没,英国气候将像西伯利亚一样寒冷干燥。这看似对立的两种现象共存正是物极必反的辩证规律。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地壳的重力均衡,引起加载的海洋地壳均衡下沉(如同轮船加载,吃水线加深一样),由此而引发的深海强震和海啸又将迫使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从而将会引发全球变冷。这就是大自然的自调节作用。

    综上所述,IPCC的报告中没有考虑云层厚度、潮汐强弱、深海强震的多寡等对气候变化有重大影响因子的数学气候模拟,其可靠性应当受到质疑。


    全球变暖理论的局限性及其危害
    在中国,主张全球温度将变冷的声音非常微弱,与主张全球变暖的主流派不成比例,即使偶尔出现一点客观报道,也会被淹没在一片全球变暖的喧嚣之中。问题在于,中国人感兴趣的是研究结果,而不是研究过程。这恰恰是中国长期科技落后的原因: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给出一个一成不变的永久性真理,一切都在伴随时间、地点、条件而变化,一切都需要人们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历来判定是非。单凭科普知识,无法评论科学界的争论,人们需要掌握评价科学争论的基本方法:理论与实践的符合程度。认真研究科学发展的历史,可以使我们能够认清人类的弱点和偏见。

    周期性是我们认识世界和科学实践的主要依据。人类活动不能改变自然规律,只能起加速或减缓作用。有人夸张地认为,全球将进入6000万年前的大温暖期,这是误解,人类还没有这么大的加速能力。
    近期研究表明,流感大流行有六大特征: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前一年或前两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中国强沙尘暴年;前后一年或当年为中国东北地区冷夏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严重低温冷害年);当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年;当年为太阳黑子谷年或峰年,或其前后一年。 1889~1890年、1900年、1918~1919年、1957~1958年、1968~1969年和1977年的流感暴发都满足这6大条件,同时,在1890年以来,满足这6大条件的只有以上6次暴发。
    按照全球变暖说,准60年周期的全球拉马德雷冷位相低温期不再出现,今后禽流感不会在人类世界暴发。肯定地说,这种预测有极大的危险性。在地球进入30年冷周期的预测上,美国国防部的秘密报告与部分中国气象学家的观点是一致的,至少到2020年,低温和禽流感就会再度光顾人类世界。

  2. #2
    高级会员 新生儿
    注册日期
    2008-08-25
    文章
    257
    Thanks
    3
    Thanked 2 Times in 2 Posts
    声望力
    18

    预设 回复: 全球在变冷 进入冰河期 也许

    原文作者为:杨学祥 ,教授。男,1947年10月生,山东黄县人。1982年2月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曾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已退休。该文是科学网一篇讨论文章,原文题目《对2008年初冻害的争论:变暖还是变冷?》

    文中所指周光召院士是中国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学家,被誉为“两弹一星元勋”,著有《极化粒子反应的相对理论》、《膺轴矢流部分守恒》、《静质量为零的极化核子的反应》等论文八十余篇。 他发表此观点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情,而且当时全球变暖的研究刚刚开始。

    本文作者所列参考文献:
    1.李钊。变暖还是变冷?“拉尼娜”扰乱2008。人民网。2008041709:49 来源:《科技日报》。http://env.people.com.cn/GB/7132160.html
    2.杨学祥。地球已开始进入变冷周期。 2004-5-27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176
    3.杨学祥。全球变暖还是变冷。科技潮,2006,(9):20-22http://www.bestinfo.net.cn/wcm/bjkw/ztrd/ztrd_wz.jsp?art_id=39833&mag_id=153&year=2006&issue=9
    4.杨学祥. 给“全球变暖说”泼点冷水. 2006-8-29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10199
    5.李崇银,潘锋。李崇银:关注全球环境变化。中国科学院网站。2005722 http://www.cas.cn/html/Dir/2005/07/22/1840.htm
    6.周光召. 若干基础科学的发展趋势. 科学. 1996, 48(5): 4~7
    7.丁一汇,张锦,徐影,宋亚芳。气候系统的演变及其预测。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27,31,70。
    8.Charles D. Keeling and Timothy P. Whorf. The 1800-year oceanic tidal cycle: A possible cause of rapid climate change [J]. PNAS, 2000, 97(8): 3814-3819
    9.杨冬红,杨学祥.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巨震是调节气候恒温器理论的检验[J]. 西北地震学报. 2005, 27(1): 96
    10.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1226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11.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2006281):95-96
    12.杨学祥. 20079-12月强潮汐预警:拉尼娜发生的可能性增大. 2007-7-31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13940
    13.杨学祥. 2007年拉尼娜事件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秋汛、冻害、流感. 2007-9-1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14215
    14.杨学祥. 拉尼娜形成与地震火山活动:暖冬冷冬有争议. 2007-11-6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14716
    15.杨学祥. 盘点2007年强潮汐预警:干旱、拉尼娜、地震、严寒、流感. 2008-1-3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15156
    16.杨冬红 , 杨学祥. 潮汐和地震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J].沙漠与绿洲气象。200714):5-12
    17.杨学祥. 2008年自然状况展望:气候变化持续异常. 刊发时间:2008-01-07 11:43:07 光明网-光明观察。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1/07/content_719991.htm
    18.杨学祥.以厄尔尼诺开始,以拉尼娜告终:2007年为最热年? 2007-1-2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11716
    19.黄恒。2007年可能有史以来最热2007010207:46 来源:北京日报。http://news.sohu.com/20070102/n247392004.shtml
    20.杨学祥. 全球持续变暖预测的第三次修正:2008年气温将微降. 2008-1-7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15193
    21.杨学祥. 从灾害中学习灾害:今年的拉尼娜为什么如此猖狂? 2008-2-1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15358
    22.责编:刘金兰。现在进入“冷位相”时期。2008-1-26 925 湖南在线. 文萃。 http://wencui.hnol.net/ArticleContent/20081/200812693625651044691.html
    23.杨学祥。气候变化周期与拉马德雷现象。上传日期:2004-7-21上海环境热线.绿色论坛。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43717.htm
    24.杨学祥. 20077-8月弱潮汐预警及9-12月强潮汐预警. 2007-2-17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12255
    25.杨学祥. 20079-12月强潮汐预警:拉尼娜发生的可能性增大. 2007-7-31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13940
    26.杨学祥,杨冬红. 2007年下半年灾害频繁:拉尼娜和强震为何姗姗来迟? 2007-7-4上海环境热线.绿色论坛。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7/200711583.htm
    27.杨学祥. 2007年下半年多震和2008年初寒流:温室效应遭遇寒流袭击. 2008-1-31上海环境热线.绿色论坛。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8/200812180.htm
    28.杨学祥. 200710月强潮汐预警:警惕强震后拉尼娜由弱到强. 2007-9-13上海环境热线.绿色论坛。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7/200711797.htm
    29.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1226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30.杨学祥. 历史教训: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全球气候异常的最强信号. 2008-01-31 光明网-光明观察。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ent_730230.htm
    31.杨学祥. 正视变冷:2008年全球平均气温可能将略低于去年. 2008-4-6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16081
    32.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文汇报。科技文摘专刊(第683期)。200832第五版。http://whb.news365.com.cn/kjwz/20080...02_1777631.htm
    33.杨学祥. 割断历史:气象学家只认识“坏女孩”不认识其“母亲”. 2008-2-22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15477
    34.杨冬红,杨学祥。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沙漠与绿洲气象。200713):1-8
    35.杨学祥. 禽流感是世界头号威胁:关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灾害链. 2007-10-17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14547

    个人认为该题目可以引发大家进行广泛讨论,不过文章学术价值不高。


    Work like you don't need the money,
    love like you've never been hurt,
    and dance like you do when nobody's watching!
    绿化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Green City,Enjoy Life!

  3. #3
    高级会员 幼儿园小班 空空然 的头像
    注册日期
    2009-07-10
    住址
    Graz
    文章
    902
    Thanks
    0
    Thanked 3 Times in 3 Posts
    声望力
    17

    预设 回复: 全球在变冷 进入冰河期 也许

    我不认识杨学祥, 我知道持这种观点的也许是非主流,但很多严肃的科学家这么认为。

    人类活动和全球变化的关系现在国内炒的很热,继去年北师大成立了专门的研究中心,今年清华也弄了这个,都是徐冠华在挂名。

    我个人认为冰川期可能真的要来了,这个太阳周期太不一般了,好几年了,太阳黑子都没了,自然现象是我们人类无法改变的

  4. #4
    高级会员 小学二年级 ifewig 的头像
    注册日期
    2006-12-30
    住址
    在痴情海畔的完美岛上,一个叫|"永远在一起"的幸福谷
    文章
    2,538
    Thanks
    2
    Thanked 10 Times in 10 Posts
    声望力
    21

    预设 回复: 全球在变冷 进入冰河期 也许

    飘过……

    寒带气候会让我们的身材更加高大吗?

    最近,欧托网又重新开始荟萃各种高手专家了。

    喜欢这个版块,希望各专家给我恶补常识。我争取顶我喜欢的帖子。
    如果,所有的愿望都能实现……

  5. #5
    高级会员 幼儿园小班 空空然 的头像
    注册日期
    2009-07-10
    住址
    Graz
    文章
    902
    Thanks
    0
    Thanked 3 Times in 3 Posts
    声望力
    17

    预设 回复: 全球在变冷 进入冰河期 也许


    欧洲第一次进入冰川时代只用了6个月

    北京时间11与17日消息,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根据一项新的研究发现,温暖而阳光明媚的欧洲最近一次进入冰川时代只用了短短6个月的时间。而此前的研究认为,近1.3万年前的最后一个冰川时代历时大约10年时间才驾临欧洲。现在看来,冰川时代当时的发展速度竟然是此前预计的20倍!

      在好莱坞著名灾难片《后天》呈现的景象中,北半球被突然减速的湾流冰冻,整个过程中,北极冰向南延伸了数百英里。此项研究负责人、地质学教授威廉·帕特森表示:“对于生活在当时的生物来说,整件事情实在是太突然了。形象地说,似乎有人在短短几个月之内将英国搬到北极。”

  6. #6
    高级会员 幼儿园小班 空空然 的头像
    注册日期
    2009-07-10
    住址
    Graz
    文章
    902
    Thanks
    0
    Thanked 3 Times in 3 Posts
    声望力
    17

    预设 回复: 全球在变冷 进入冰河期 也许

    这个冬天,漫天大雪, 翻出自己半年前的帖子,自己顶!

主题讯息

目前查看此主题的会员

目前有1位用户正在查看此主题。(0 位会员和 1 游客)

相似的主题

  1. 纪念我死去的爱情I-----------★★★ 精华帖 ★★★
    由全全平平论坛中同城交友、聚会、运动
    回复: 128
    最后发表: 16-02-22, 16:03
  2. 12星座解析
    由sopor aetern论坛中谈天说地灌水版
    回复: 3
    最后发表: 09-06-22, 01:36
  3. [转载] 一份发生在西安交大的爱情故事,不会再有重复。
    由alvin论坛中同城交友、聚会、运动
    回复: 1
    最后发表: 09-02-01, 13:54
  4. 梅塞德斯奔驰也许会控告中国的克隆SMART
    由内拉祖里论坛中生活百科
    回复: 4
    最后发表: 07-08-30, 16:40
  5. 牛角上的血滴(喜欢Jordan的必看)
    由草地五次论坛中同城交友、聚会、运动
    回复: 11
    最后发表: 07-06-09, 12:14

发文规则

  • 不可以发表新主题
  • 不可以发表回复
  • 不可以上传附件
  • 不可以编辑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