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德语培训中心     Fahrschule Rainer     
显示结果从 1 到 4 共计 4 条

主题: 第50届IMO

  1. #1
    高级会员 新生儿 alvin 的头像
    注册日期
    2008-05-10
    文章
    429
    Thanks
    1
    Thanked 1 Time in 1 Post
    声望力
    18

    预设 第50届IMO

    第50届IMO
    2009年7月10至22日在德国的不莱梅进行。
    代表中国参赛的6名队员全部获得金牌,蝉联团体总分第一名。
    第一天
    1.
    n 是一个正整数,设 a[1],a[2],...,a[k] (k≥2) 是 k 个不同的属于 {1,2,...,n} 的正整数,满足 n 整除 a(a[i+1]-1) 对任意 i=1,2,...,k-1 成立。
    证明:n 不整除 a[k](a[1]-1)。
    2.
    设三角形 ABC 的外心为 O 。点 P,Q 分别是线段 CA,AB 上的点。设 K,L,M 分别是线段 BP,CQ,PQ 的中点。
    如果直线 PQ 与 三角形 KLM 的外接圆相切,证明 OP=OQ 。
    3.
    设 s[1],s[2],s[3],...... 是一个严格单调递增的正整数数列,满足其子数列 s[s[1]],s[s[2]],s[s[3]],...... 和 s[s[1]+1],s[s[2]+1],s[s[3]+1],...... 都是等差数列。
    证明数列s[1],s[2],s[3],......也是一个等差数列。

    第二天
    4.
    在三角形 ABC 中, AB=AC , ∠CAB 和 ∠CBA 的角平分线分别交 BC,AC 于点 D,E 。
    设 K 是三角形 ACD 的内心, ∠BEK=45° ,求 ∠BAC 。
    5.
    求所有正整数集到正整数集的映射 f ,满足对任意正整数 a,b ,
    存在一个非退化的三角形其三边长为 a,f(b),f(b+f(a)-1) 。
    6.
    设 a[1],...,a[n] 是 n 个互不相同的正整数, M 是一个不包含 s=a[1]+a[2]+...+a[n] 的 n-1 元正整数集。
    一只蚱蜢在实轴上跳跃,它从 0 点开始,向右跳跃 n 次,其长度为 a[1],a[2],...,a[n] 的一个排列。
    证明:存在一种跳法,使得蚱蜢不落在任何一个 M 中的点上。

  2. #2
    高级会员 新生儿 alvin 的头像
    注册日期
    2008-05-10
    文章
    429
    Thanks
    1
    Thanked 1 Time in 1 Post
    声望力
    18

    预设 回复: 第50届IMO

    1. 证明:反证法,反设 n|a[k](a[1]-1)
    引理:n|a(b-1) n|b(c-1) => n|ab(c-1)-(c-1)a(b-1)=a(c-1)
    因此,只要考虑k=2的情形就足够了,n|a[1](a[2]-1) n|a[2](a[1]-1) =>n|a[1](a[2]-1)-a[2](a[1]-1)=a[1]-a[2],这和a[1],a[2]是不同的属于 {1,2,...,n}的正整数矛盾。
    ------------------------------------------------------------------------
    2. 证明:延长 OP 交 ABC 外接圆于 P1,P2,延长 OQ 交 ABC 外接圆于 Q1,Q2,不失一般性可以假设 P1,Q1 分别是离 P,Q 较近的交点。
    PQ于KLM外接圆相切 => 角LKM = 角LMP = 角QPA 和 角KLM = 角KMQ = 角PQA => APQ 与MKL相似 => AP/AQ = MK/ML = QB/PC => AP*PC = AQ*BQ。由于 PP1*PP2 =AP*PC 和 QQ1*QQ2 = AQ*QB,所以 PP1*PP2 = QQ1*QQ2。而 PP1+PP2 与 QQ1+QQ2 都等于ABC 外接圆直径,于是 PP1 = QQ1,从而 OP = OQ
    -----------------------------------------------------------------------
    3. 证明:首先 s[k+1]-s[k] 是有界的,有下届由 s[k] 严格单调递增显然,加入没有上界,那么 s[s[k+1]]-s[s[k]] >= s[k+1]-s[k] 也无上界,和 s[s[k]] 是等差数列矛盾。
    另一方面,s[s[k]] 和 s[s[k]+1]这两个等差数列的公差相等,否则如果前者公差较大,当k足够大可以推出 s[s[k] >s[s[k]+1],如果后者公差较大,则可以推出 s[s[k]+1] >s[s[k+1]],与s[k]的严格单调性矛盾。因此,我们进一步可以得到 s[s[k]+1]-s[s[k]] 是常数。
    现在假设 s[m+1]-s[m] = a 和 s[n+1]-s[n] = b 分别是 s[k+1]-s[k] 的最大最小值,那么a >= b 而且
    s[s[m+1]]-s[s[m]]= (s[s[m+1]] -s[s[m+1]-1]) + (s[s[m+1]-1] - s[s[m+1]-2]) + ... +(s[s[m]+1] - s[s[m]]) >= (a-1)b + (s[s[m]+1] - s[s[m]])
    s[s[n+1]]-s[s[n]]= (s[s[n+1]] -s[s[n+1]-1]) + (s[s[n+1]-1] - s[s[n+1]-2]) + ... +(s[s[n]+1] - s[s[n]]) <= (b-1)a + (s[s[m]+1] - s[s[m]])
    由s[s[m+1]]-s[s[m]]= s[s[n+1]]-s[s[n]] 和 (s[s[m]+1] - s[s[m]]) = (s[s[n]+1] - s[s[n]])我们可以推出 (b-1)a >= (a-1)b,从而 b >= a,这说明 a = b,也就是s[k]是等差数列
    --------------------------------------------------
    4. 证明:假如 BE 与 CA 垂直,那么容易得出 ABC 是等边三角形,从而 角CAB = 60度。
    假如 BE 与 CA不垂直,那么假设 ABC 的内心为 I(BE 与 AD 的交点),作 IF 垂直于AC。可以得到 F 与 E不重合,而由对称性可知 角IFK = 角IDK = 45度,从而 角IFK = 角IEK,因此 I, K, F, E 四点共圆,因此CK*CI = CF*CE = CD*CE。这等价于 CK/CD = CE/CI。而 CI是角平分线,因此 三角形CKD 与 三角形 CEI相似,所以 角CIE = 角 CDK = 45 度。从而可以得出 三角形ABC 的两个底角等于 45度,而 角CAB 等于90度。
    -----------------------------------------------------
    5. 证明:存在非退化的三角形三边长为 a, f(b), 和 f(b+f(a)-1) 等价于
    a+f(b) >= f(b+f(a)-1)+1 ... (1)
    a+f(b+f(a)-1) >= f(b)+1 ... (2)
    f(b)+f(b+f(a)-1) >= a+1 ... (3)
    在 (1) (2) 中让 a = 1 可以得到 1+f(b) >= f(b+f(1)-1)+1 和 f(b+f(1)-1)+1 >= 1+f(b),也就是说
    f(b) = f(b+f(1)-1) ... (4)
    假如 f(1) > 1,那么从这个条件我们可以得出f(n) 是有界的,上界为 f(1), f(2), ... f(f(1)-1) 中的最大值,在 (3) 中让 a 足够大可以得出矛盾。因此f(1)=1。
    接下来让 b = 1,和前面类似,从 (1) (3) 可以得到 f(f(a)) = a。进一步,从这个条件我们可以得出 f(n) 是双射以及对于任意 n > 1 都有 f(n) != 1。
    由(1) 可以推出 k(a-1)+f(b) >= (k-1)(a-1)+f(b+f(a)-1) >= ... >=f(b+k(f(a)-1)),因此,我们可以推出 对于任意的 n <= (k+1)(f(a)-1),都有 f(n) <=max{f(1), f(2), ... , f(f(a)-1)} + k(a-1),假如 f(a) > a的话,会导致k足够大的时候像集比原像集小,和 f 是双射矛盾。从 f(a) <= a 和 f 是双射可以推出 f(a) = a。
    --------------------------------------------------------
    6. 证明:为了方便我们把M里的点称为陷阱。用归纳法,n = 1, 2的时候显然。
    下面假设命题对任意 n < k 成立,我们考虑 n = k 的情形。先考虑所有步长从小到大排列,不妨设 a1 < a2 < ... < an。从原点开始往正方向数,考虑第一次所经过的陷阱个数超过步数的那一步,不妨设为第 i 步。
    假如 i = n,那么考虑两种情况,假如 s-an 不在 M 里,那么对于前 n-1 步用归纳假设即可。否则,除了 s-an 以外,还有 n-2陷阱,我们考虑把a1, a2, ... , an-1 中的某一个放在最后一步,而把 an 放在倒数第二步。由于 s-an-aj不可能是大于等于 s-an 的数,而 s-aj 不可能是小于等于 s-an 的数,我们可以得出存在一个 aj,使得 s-aj 和s-an-aj 都不是陷阱。而从我们对于 i 的选取方法我们知道 [s-an, s] 这个区间里至少有两个陷阱,于是这时候再对前 n-2 步在[0, s-an-aj] 区间里用归纳假设即可。
    i = 1的情况也是类似的。
    下面假设 i < n,我们考虑前 i-1个陷阱,和前面的讨论类似,存在前 i 步的一种排列,使得避开了前 i-1 个陷阱,而且最后两步至少覆盖了这 i-1个陷阱中的两个。因此我们可以知道除了第 i-1 步和第 i 步之外,其他的 i-2 步都不会踩到后面 n-i 个陷阱。
    假如第 i-1 步没有踩到陷阱,那么我们可以对最后的 n-i+1 步(也就是包括第 i 步)利用归纳假设,由于调整后第 i 步的步长不可能变小,所以调整后同样不会踩到前面的 i-1 个陷阱。
    假如第 i-1 步踩到了陷阱,那么说明前 i-1 个陷阱都在第 i-1 步之前。因此,我们不妨假设第 i-1 步比第 i步长,否则我们可以交换第 i 步和第 i-1 步,这样不影响前面 i-1 个陷阱,而第 i-1 步最坏情况下也只是和原来一样踩到后 n-i个陷阱中的某个。这样一来第 i 步是后 n-i+2 步中最短的,而第 i-2 步次短,由于第 i-1步踩到了陷阱,我们可以和前面类似的讨论,把后n-i-1 个步长中的某个和第 i-1 步交换,使得第 i-1 步不会踩到陷阱,由于原来的 i-1步步长次短,这样调整不会影响前 i-1个陷阱。这时我们再对后面的 n-i 步用归纳假设就行了。

  3. #3
    高级会员 新生儿
    注册日期
    2008-12-26
    文章
    122
    Thanks
    0
    Thanked 1 Time in 1 Post
    声望力
    17

    预设 回复: 第50届IMO

    似乎数论的题少了,几何题目多了? 呵呵

  4. #4
    版主 小学二年级 此帖已删 的头像
    注册日期
    2006-12-31
    住址
    Wien
    文章
    2,532
    Thanks
    0
    Thanked 1 Time in 1 Post
    声望力
    21

    预设 回复: 第50届IMO

    不错


    PI = 3.123456789....

主题讯息

目前查看此主题的会员

目前有1位用户正在查看此主题。(0 位会员和 1 游客)

发文规则

  • 不可以发表新主题
  • 不可以发表回复
  • 不可以上传附件
  • 不可以编辑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