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vip.book.sina.com.cn/book/index_37495.html
在此缅怀,影响了几代人的大师.
http://vip.book.sina.com.cn/book/index_37495.html
在此缅怀,影响了几代人的大师.
有个问题:留德十年怎么能留出个国学大师?难道德国导师更会国学?另外老先生的主要研究领域是梵文,为什么要称研究古印度文的大师为国学大师?国学从何而来?印度从来也不属于中国啊?!
Da duo shu da shi dou shi 30-40 nian dai zai de guo xue xi de. Na shi de guo xue shu shi jie ling xian!
TY
这很正常,出了国大家才意识到自己是中国人(在国内可能还局限在地域省市方面的思考),学了鸟语才更意识到中文汉语的博大精深,了解了他国历史文化背景的同时更容易燃烧向西方介绍东方的想法、冲动与激情,因为沟通交流原本就是个双向的过程。
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跳出局外,在国外学的无非是些他们理清文化背景的思路和方法,必须结合自己的研究观点,通过自己的思维逻辑进行加工整理。大师大师,如果大脑只是导师的跑马场,自然成就不了大师。
研究梵文,无非是入手文化历史背景的一个突破口,仿佛小说主线一般。早在东晋南北朝时中国就已深受佛教影响,其中,公元五百多年开始,梁武帝更是对佛教大力宣传极为推崇。其举国大力修建庙宇等事大家自然耳熟能详。所以研究国学,不单单可以单纯的比较中国的文化体系(比如佛教、道教、儒家思想横向比较),更可以跨国,结合印度文化体系,纵向比较分析。当然,这只是宗教体系里同源的两大流派,有能力者,更可以结合伊斯兰教和欧美宗教一起追本溯源,研究对比,但难度之大,不言而喻。
季羡林老先生的作品可惜至今未曾拜读过,只是结合自己的逻辑经历体会聊表下下意见。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踢远的意思
agree!!! do anyone like philosophy?
hen xiang he da jia, te bie shi you xue wen de ban zhu , tao lun zhe xue, haha
目前有1位用户正在查看此主题。(0 位会员和 1 游客)
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