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推荐一本书:少林揭密
前些时候,读了一本米国人写的回忆录,名叫“米国少林”AMERICAN SHAOLIN,作者80年代末独自一人到少林寺学武艺,跟武僧们斯混在一起,写了这段真实经历。因为俺夏天刚刚去过少林寺旅游,所以虽然书中所说之事与 俺浮光略影的所见所闻时空不同,可是读书之际,还是有身临其境之感。
作者在拖拉机进城后不久只身来到东土学武,那时电影少林寺已经红过,少林寺也因此开始中兴。当时还是外汇券盛行和高音喇叭播放革命劲曲的时代,东 土人对洋人既充满猜忌,有一心羡慕,少林武校的伟光正干部一方面很抓德育,一方面也猛抓经济,少林寺已经开始走向商业化。作者来寻求东方传统文明的时候, 年轻的少林武僧却幻想着过西方人的生活。作者在陌生的文化和政治环境下,经历了一段坎坷的心路历程。
作者也很详细描述了他习武的经历。一开始,他学习少林武术,从基础的小红拳开始。他放假期间回米国老家的酒吧看了看酒鬼打架,望着那些大块头们,忽然意识到学习杂技式的武术很难在短期取得实战效果,于是又拜了一位少林武校的师父学习散打。
入门不久,就纷纷有人要来跟他切磋。他知道这是东土人喜欢教训洋人,章显民族神威。作者虽然功夫不深,但是身高腿长,当自尊心受辱时,奋起反击, 居然把武校的教练踢翻在地。还有一次,一位天津来的武师带着自己的徒弟,在少林寺附近的餐馆看到他们师徒,就过来挑战,要跟少林武僧切磋。师傅让半路出家 的洋徒弟对付天津武师,几招下来,把天津武师打得满脸是血。天津武师大喊“犯规”,说是他戴眼镜,讲好了不许打脸!还有一次有人带着徒弟找作者比武,这回 师傅心疼他,决定亲自出马。他的少林师傅虽然年纪不大,可是照理应是位功夫很深的练家子。没想到交战之后,由于穿的是东土薄底皮鞋,鞋底摩擦力不够,一腿 伸出去,脚下打滑,摔倒在地,对方也跟着倒下,两人纠缠在一起,对方却倒在他师傅的上面,头顶着他师傅的腰。由于这不是正式比赛,没有裁判叫停,结果师傅 被对方压在下面猛劲地打屁股,自己的却够不着对方,毫无还手之力,直到被众人拉开。师傅强颜欢笑,请求“再比”,对方连连道歉,嘻笑而去。
这些比武切磋,跟电影和小说里的中华神功,真有天壤之别。
作者还对少林武僧们进行了近距离的观察。那些练铁功夫的人,据他的观察,运气之类,大概是心里效果,更主要的,还是不断捶打,让自己变的皮糙肉 厚。他后来已经能看出来哪些人练铁功,他们究竟练的是铁头,还是铁砂掌。练铁头功的人,脑袋上经常有大旮瘩,说话往往结巴,大概是砖头给砸的。练铁掌的 人,指头短错,而且一个手比另一个手大,这显然是他们只注重练一只手。有位在少林武校做勤杂工的老头,其实是一位隐而不露的民间武师。作者注意到他的一只 胳膊比另一只粗,一打听,果然他练了铁臂功。由于不想说话结巴,也不想变成畸形人,当老人要主动教他铁功夫时,他选择了铁臂功,不断地捶练自己的一只小 臂。后来,武僧用棍子打他胳膊,棍子居然裂为两截。当然,少林寺用的棍子也是特殊制成的,虽然打到身上还是很疼,但是比其它的棍子要更容易裂开,而且声音 清脆,有一定的视觉和听觉效果。
最绝门的当然是铁档功,有位不住在少林,但是跟少林武校有表演合作关系的汉子,练的就是铁裆功。一脚踢到他的裆部,这家伙不仅纹丝不动,踢的人还会觉得脚疼。作者发现,因为这铁裆,不少女子对此人甚感兴趣。他在乡村开了几所武校,所到之处,都有二奶三奶抱着孩子恭候。
作者弄清了铁裆的秘密。一位曾经跟这位铁裆师傅出国表演的武僧说,他们住在一间房间内,每天早晨,这家伙都要早早起来,掏出那话,用手辟啪捶打无 数次。由此练出禁打能力。铁裆师傅后来带着作者去他老家周游,也想他显示了练功的秘诀,包括用把大石头碾子系在那话,托着走。真到表演时,其实还要有另外 的防护措施,用橡皮膏把那话固定住,避免晃动,然后才能放心地请观众来踢一脚。铁裆师傅愿意倾心传授这一绝活给这位国际友人,要价是两千米刀(这是外汇券 时代)。作者哪里敢学,连说谢谢,知难而退,只是留下了照片,跟着书一起发表了。
作者学习散打之后,还参加了一次东土人自己主办的“国际”比赛。作者意识到,东土喜欢看到洋人热爱中华文化之类的让自我感觉很好的美好现像。所 以,这次比赛也邀请他这个初出茅庐的洋学徒上阵。但是少林寺代表团虽然拉他去比赛,却不把他算做少林寺的人,而是要他代表米国。他自己就胡编了一个米国普 林斯顿代表队的名号,由礼仪小姐举着这样的牌子,雄赳赳地入场了。他这个组有四个选手,日本和韩国选手被淘汰,他跟武汉体院的一位专业散打冠军交手,居然 也能支撑下来,最后算是勇夺亚军。这对东土人来说,也是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作者观察到,武汉的散打运动员,全身心投入散打,而少林寺在这方面并没有那么专一。少林武术,有自己的特色和目的,比如他们学武术是为了开武馆或 者加入武术表演团,靠这个吃饭,而不是参加运动会。这跟散打运动员照着比赛规则,天天练习散打,是不同的。同理,如果是规定的武术表演项目,也是城市体育 系统内的专业武术队有优势。
前些时候,释永信说少林寺不参加奥运武术表演,各中道理,看过这本书,就能体会出来了。少林寺的人,如果顶着这么响亮的名头参加规则化的武术比赛,会成为人人要打倒的目标,而他们其实并没有得冠军的实力,到头来,只会被笑话,没有任何赚头。
作者当年也拜了少林公司大老伴释永信为师,当然,他们其实只是见了短短的一面,他要奉上见面礼。给了钱之后,释永信亲切接见几分钟,就算收了个洋徒弟了。
少林武校的师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被香港导演看中,成为武打明星。但是作者除了见过有个别人偶而做了几天群众武打演员赚了几百块钱之外,再也没有出 现第二个李连杰。另外一个出路就是办武校,更远大的理想是到国外开武馆。当然,对多数孩子来说,能留在少林武校,进入少林武术表演团,是他们最现实的目标 了。
作者自己后来也中断了习武。他的体会是,武术这东西,一开始学了几招之后,好象进步很大,但是再学下去,努力和成绩就不成比例了,永远会有比你强的人,而且在现代社会,学武看来解决不了就业问题,他又不能去武术表演团杂耍卖艺。
他学武术的初衷是不受欺负,敢跟人打架。到了东土,他真的有机会狠狠踢过东土的武师,后来呢,他说,打了几次之后,他就仿佛走出了这种境界,再也没有这种一定要跟人动手比试高低的欲望了。所以,很遗憾,俺们在书中看不到他学武之后返回堪萨斯跟米国大块头交手的故事。
但是,少林武术的面纱,被这位米国作者揭开了。







回复时引用此篇文章



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