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巴黎机场变成“ 大画廊 ”
视觉交流设计师 - 李晓雯
撰文:杜虹
摄影:胡可
- 南方都市报2006年10月31日
人物时代
看上去,李晓雯更像一个时装设计师或者舞蹈演员。长长衣摆的上衣和宽松的长裤,随着她走动就会轻轻摆动,一派轻松自然又显示出一种个性;她喜欢做一些幅度很大的手势,手臂波动的感觉就像是在跳舞。
实际上她是巴黎机场VI的设计师,看上去纤弱,设计风格却不失大气。明明是很恬静的性格,严格控制自己说话的语速和分贝,却会偶尔在看到大师的作品时激动地想落泪。
编年史
1975年出生,1987年随家人来深圳定居。
1997年毕业于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系。
2002年留学巴黎,就读法国知名的设计学院ECOLE D’ ART MARYSE ELOY,师从设计大师Jean Widmer。
2004年,获得国际香水瓶设计大赛学生组二等奖。
2005年,开始进行巴黎机场VI设计。
1. 将“ 李氏自信”打包带去巴黎
坊间流传一种说法:“设计师”和“自恋”就是一对亲密恋人,如影随形。李晓雯自恋倒算不上,自信却被牢牢打上了“李晓雯牌”标签。“我骨子里就想当最好的设计师。”如果这句话出自他人之口,有那么一点狂妄的意思。从李晓雯嘴里轻描淡写地说出来,不是恶狠狠的宣誓,却能从纤瘦的身体里迸发出一种力量感,可信度指数摇摇上升。
留学巴黎之前,李晓雯曾经在深圳著名设计师韩家英的设计公司工作过。“韩家英本人好像很少对设计师进行评价,我只记得他夸我‘色彩感特别好’。”
李晓雯把这种“李氏自信”原封不动打包到了巴黎。即使进入法国一流的设计学院ECOLE D’ ART MARYSE ELOY学习,紧张、担忧、惶恐这些词天生就和她产生不了联系。一个星期之后,她已经完全适应学院了,最得意的是包装设计课,她收获了每次的全班第一。就连参加代表了国际香水瓶设计最高水准的“2004年国际香水瓶设计大赛”,她也具有把奖项收入囊中的自信:“我所在的学院在法国是一流的,我的包装课每次都是全班第一,而香水瓶设计就属于包装类,以此类推,三甲的三个名额肯定有我的吧。”
她甚至预先演习了几遍获奖感言。可是真到了2004年5月的那一天,巴黎乔治五世大街的LA SUITE酒店宛若众神游玩的仙境,台阶上满是鲜花花瓣,满眼满耳是白色的阿拉伯传统服饰和欢快的阿拉伯乐曲,主持人宣布第二名的得主是李晓雯时,她仍然有几秒钟反应不过来,甚至差点忘了自己排练的台词。
2. 设计巴黎机场VI,加入中国元素
李晓雯是巴黎机场新VI系统的主力设计师。而巴黎机场旧的视觉系统的设计者就是法国的设计大师让·维德迈尔Jean Widmer,正是李晓雯在ECOLE D’ ART MARYSE ELOY的导师。
巴黎机场建于上世界七八十年代,设计风格是钢筋水泥的粗野主义,冷冷的灰色调,水泥墙面就直接暴露在人们面前。现在,巴黎机场方面希望改掉这种单调的外观。这时李晓雯刚进入法国著名的设计公司W&cie工作,公司的其他设计师做了一些接近德国风格的设计,客户始终绷着脸。李晓雯尝试着做了一两款设计,没想到客户连连惊呼:“这就是巴黎机场想要的风格啊!”就像当年苦苦寻找小婉君的琼瑶阿姨看到金铭一样。
在李晓雯的构想下,巴黎机场将变成一个大画廊:最有代表性的历史性建筑如凯旋门、埃菲尔铁塔、凡尔赛宫,最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如《蒙娜丽莎》,法国人特别喜爱的动物如公鸡、青蛙,还有法式长面包和咖啡……都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客户尤其欣赏的是李晓雯有关花的题材的设计,融入了中国传统的某些手法,客户语无伦次地说:“太漂亮了!”
巴黎机场的VI设计是个浩大的工程,李晓雯的设计工作还在持续进行中,现在只是她短暂的回国休假而已,顺便装修自己的家。据说有的电台电视台主持人“说”“听”了一天之后回到家,什么声音都不想听,只想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而有的室内设计师自己家里只有四面墙,一点装饰的念头都没有;几乎所有的大厨在家里都从来不做饭……李晓雯却完全不一样,她对自己的新家设计可是踌躇满志:简约,又富有中国味。说不定,最有“李晓雯个性”的设计就出现在她的新家里。
![]()
![]()
人物话本
把香水瓶设计成浴巾,这太冒险了
人物时代:服装设计界中国元素是一种很重要的流行。比如两次获得“中国十佳设计师”的罗峥,最著名的作品秀之一——2003年中国国际时装周上的“幻影”,就是以中国元素为主题。你的设计作品是另一个领域了,也会融入中国元素吗?
李晓雯:当然。比如我在2004年国际香水瓶设计大赛上的获奖作品,就很有中国味道。我取名为“韵”,这是一个很东方的词汇,整个设计也是以很东方的“韵”来贯穿。一般的香水瓶都是静止的,可是我觉得香水瓶应该也像香水一样,能体现一个人的气质和性格,所以应该是动感的、有生命的、和人之间有交流的,所以我想了很多办法让它“动”起来。最后我把香水瓶设计成类似一片春天的绿叶,而香水就像沙漏一样,一滴滴顺着叶尖滴落下来。
人物时代:你说在巴黎机场的视觉系统设计里也融入了中国元素。设计师韩家英认为不太可能,他说中国元素不适合巴黎机场,而应该选择国际化的元素。
李晓雯:中国元素也是国际化元素的一部分。一直以来,韩家英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位中国顶尖的设计师,他是向国际展示中国的设计实力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近期的新图书馆的VI设计我就很喜欢。
人物时代:在2004年国际香水瓶设计大赛上获得了第二名,你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那么第一名的设计就真的比你优秀吗?
李晓雯:获得第一名的设计是一个非常超前的概念,“设计”本身就是一条浴巾!就是说,在浴巾上洒上香水,把浴巾披在身上,那么浴巾就是广义上的香水瓶了!听评委说在最开始这个设计被丢进了垃圾桶!因为这种太超前的概念,被接受和被抛弃都极有可能。获奖者太冒险了,如果是我,是不可能这样做的。
人物时代:目前巴黎机场的新VI系统是将法国的文化融进绘画形式里,为什么让一个外国人来做这件事呢?
李晓雯:法国文化的特点就是兼容并蓄,只要是优秀的设计就会被认可和喜爱。比如我的老师JEAN WIDMER就是瑞士人,而他对法国设计界有深远的影响,还有美国华人建筑设计师贝聿銘受邀设计卢浮宫金字塔。其实我也融入了一些中国元素,客户也认为很棒。
标题
人物时代:既然你师从Jean Widmer,你的设计风格也和他属于同一派系吧?
李晓雯:其实现在设计界太多元化了,并没有特别的流派,甚至可以说每个设计师都是“一元”,所以也很难说我的风格和谁属于同一派系。也许不久的将来中国会掀起新的运动,对整个设计界产生冲击,因此产生新的派别。当然有几个代表人物,对设计界的影响还是非常大。我最欣赏的设计师有我的导师Jean Widmer,还有Neville Brody。我的导师对法国的设计贡献很大,扭转了整个法国设计的局面。我认为这是我们这一代在中国应该做的事情。
人物时代:光从设计的角度,从巴黎回到深圳,觉得差别很大吗?
李晓雯:其实深圳的设计水平走在全国的最前沿,个别设计可以说和国际接轨了。COCO PARK就是非常不错的设计,它使用了COCO这样一个女孩子的形象,首先就赋予了一种概念,再围绕这个主题组合元素,迎合了热爱时尚的年轻人,概念定位很准确,设计也很成功。
人物时代:可是为什么有时深圳的设计又给人小打小闹的感觉?
李晓雯:深圳聚集了中国顶尖的设计人才,但设计可能还不成体系。我们这批人要做的正是把国外的优秀体系、理念运用过来,深圳就是打头阵的城市。
人物时代:那么深圳离“设计之都”的构想就不远咯?
李晓雯:深圳成为设计之都、中国成为设计大国的目标是一定可以成功的。中国现在走的正是当年日本走的路,成为设计大国并不遥远,而深圳的设计在全国都属于领先地位。
人物时代:有一种说法是“设计救国”,会不会把设计的作用夸大了?
李晓雯:我觉得非常有道理。设计是国家的软实力,日本韩国当年也是一个制造工厂而已,成为设计大国后整体实力也上升许多。









回复时引用此篇文章





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