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本土跨国公司正经历并购4年来最严重的一次考验,杨元庆能否重新赢得信任?
两年前,联想集团在年度总结中以惯常的高调宣示“联想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冲向海外的象征”时,它的创始人柳传志在接受美国《商业周刊》采访时表示,尽管没有出大事,但联想集团最危险的时期还没有过去。在另一个访谈中,他甚至用一种中国人罕有的语气表示:“今天谁也怨不着,他们(指杨元庆等新一代联想管理者)当时都是最主张收购的,所以现在的煎熬必须认了。”
当现实与自我评价相背离时,一般也是危机敲门时。2008年末陆续传出的消息证明,相比“他们”,这位创始人对联想的判断可能更加准确。
这些消息正在逐步揭开这家以成熟稳重和高调著称的公司不为人知的一面:两大业务部门之一的消费PC事业部总经理张晖离职;日本分公司总裁离职;最后,连这家公司的董事长杨元庆都被传因业绩不佳主动请辞。联想集团针对该消息发布了一条30个字的简单声明,称媒体报道“不实”,并未做出哪怕多一点儿的说明。
这种在宣传上的被动并不难理解,因为为这家公司执掌公关业务多年的大中华区品牌沟通部高级总监朱光也在12月22日宣布了离职。
依然留在联想的这位总监的同事们并没有停止工作。他们在低调又积极地向外界传递着这样一个消息:变革即将到来。很可能就在2009年的1月中旬,这家一向被看做是中国公司走向国际化的代表企业将公布进一步的重组计划,包括组织架构重新调整、新的裁员计划等等。但是,外界的理解却是,更大的震荡还在酝酿中。
这不得不让人重新想起现在仍掌管联想集团母公司的柳传志11个月前说过的话,他称对于联想控股旗下的五大板块,自己“最放不下的仍是联想集团”。柳传志现在代表大股东在联想集团行使“非执行董事”的权力。他说,“联想连着我的身家性命。之所以在退出联想集团决策层后着力发展培植另外三家子公司,也是基于分散风险的现实考虑,起码内心不再那么紧张和焦虑了。”“到现在为止,不得不承认,并购IBM PC业务,联想冒了很大风险。”
联想最新一季度表现不佳的财报当然是造成混乱的因素之一。在联想2008年11月发布的财报中,其净利下滑了78%,即将公布的重组计划也是杨元庆在这切看起来就变得困难重重?
别把所有问题都归咎于经济危机。过去一年,位列全球前五的PC厂商中,只有联想的销售增长低于10%。第三季度联想的电脑发货量增长了8%,但这只是总体市场增幅的一半。
研究机构Gartner的数据显示,联想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从1年前的7.8%降到了7.3%。就连之前一直位列全球PC市场第二阵营的华硕现在也可以站出来向它发起挑战了。其CEO沈振来言之凿凿地表示,2009年第二季之后,华硕就可以逐渐拉开与东芝、联想市场占有率的差距,独居全球第四大PC厂商。
真正出了问题的是联想自己。“无论是新产品的推行、毛利率的把控还是区域战略的执行都不到位。”杨元庆在发布财报时非常坦诚地说。
在过去的25年中,这家公司在中国的电脑市场上几乎是不可战胜的。无论与国内规模稍小的同行还是跨国巨头们相比,这家公司的战略都显得更加敏锐和实用。它们长期占据着中国三成的PC市场,并把自己的渠道一直延伸到每一个省的县乡级市场。
不过,在2005年那次耗资12.5亿美元对IBM个人电脑业务的收购完成后,这家公司似乎发生了一些变化。
在收购完成后,这家纯粹中国血统的公司猛地被拽上了全球舞台。仅仅3年后,该公司已经有六成的销售额来自国外,按发货量统计,它已是全球第四大电脑制造商。收购完成后,联想一下子就拥有了国际化的品牌、国际化的渠道和许多被合同和优厚待遇保留下来的国际化高管。一切看起来都不错,这是一家成熟的跨国公司,但实际情况却不这么简单。
曾任联想首席财务官的马雪征指出了问题的症结:“美国的形势最令人担心。我们在这个市场面临强大的价格压力。我们多次提到的供应链问题使情况更为复杂—我们创造了需求,但却未准备好去满足这种需求。”马雪征抓住了关键问题:冷落消费者,会使消费者很快离你而去,这对品牌建设是灾难性的。
供应链是联想走出中国市场后碰到的第一个难题,也是解释之后几年联想连续变动的一条主要线索。最初,IBM团队在联想内部享有崇高的地位,他们拥有比联想员工高得多的薪水,并且业绩考核更加宽松。但是,即使在IBM原有的架构中,个人电脑业务也从属于蓝色巨人的服务器等业务。联想的老员工们知道如何制造电脑,也知道如何把电脑卖出去,但他们不知道怎么把一台电脑从深圳运到波士顿会更有效率。可惜的是,这些IBM的技术官员也同样不知道这一点。
从2005年收购以来,联想的全球供应网络一直是个问题。联想负责全球供应链的高级副总裁加里?史密斯(Gerry Smith)曾经形容说,整个供应网看起来像意大利空心面一样乱。戴尔等竞争对手可以在几天内发货,而联想的发货时间有时长达数周,甚至数月。
2005年底,原戴尔亚太区总裁威廉?J?阿梅里奥(William J. Amelio)顶替来自IBM的史蒂芬?沃德(Stephen M. Ward),出任联想集团CEO。到了2006年5月,5名戴尔高管几乎同一时间加盟联想,成了阿梅里奥送给联想的礼物。这些戴尔高管出现在联想的意义正是“供应链专家”—所有做电脑的人都知道,要想找这个地球上最会做供应链的一群人,就应该去戴尔公司。
据华尔街日报披露,调整供应链的最初努力曾在这家公司内部引发强烈反响。由于阿梅里奥认为所采取的措施推进不够快,他撤掉了2006年担任联想供应链负责人的刘军,让一位前戴尔管理人士来接替这位广受欢迎的中国高管。刘军被安排暂时休息一段时间,去美国进修。一直以来,他都被看作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他被裁掉的消息令公司气氛骤然紧张起来。另外两名中国高管不久之后便辞职了。
杨元庆说,中国员工都在猜测公司是否还需要他们。
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