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因为在太平洋岛国上意外发现二战时期中国抗日将士的遗冢,如果不是因为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热播引起的“中国远征军热”,如果……如果不是有太多的如果,我们可能想不起在清明时节提及他们——那些埋骨海外的中国军人,他们都睡在哪里?他们睡得好吗?是否在4月4日这一天有人前去问候?带着这一连串的问题,我们开始了一次震撼心灵的旅程。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于冬、董晓宾发自北京
拉包尔,这座以火山命名的西太平洋岛屿城市,位于巴布亚新几内亚,人口不足三万,却因为60多年前的珊瑚海海战和中途岛海战闻名遐迩。自去年12月“八百壮士”遗骸在海外无人问津事件被披露后,拉包尔再次成为海内外华人关注的焦点。所以,我们的调查从这里开始。
抗日将士忠骨散落东南亚
去年12月,一位名为“天竺道”的大陆网友在网上转述了从澳大利亚一位朋友那里听到的消息: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拉包尔西北方向十几里处,一座荒凉的山坡上埋葬着部分“八百壮士”的遗骸。
据介绍,澳大利亚政府近年多次派飞机搜索二战飞机残骸,一名飞行员意外发现密林中有几座刻着中文与中国军队标志的墓碑和墓地。当地华侨获悉后,出钱雇用了丛林土著人带路,在一处荒坡蔓草丛间找到了三座中国军人墓碑,其中就包括1937年10月在上海淞沪会战“四行仓库”死守不退而名震中外的“八百壮士”的部分遗骸。
“我们根据国内网友反馈的信息找到了三处荒芜的墓地,但后来证实那并不是‘八百壮士’的墓地。在当地华侨的帮助下才找到了这里。”中国驻巴布亚新几内亚使馆的一名工作人员向《国际先驱导报》证实了当地确有“八百壮士”遗骸,但不在媒体之前报道的三处地方。据使馆工作人员介绍,新发现的墓地“辨认难度很大,但墓地附近的野草却很特别。有的地方茂盛,有的地方却很稀疏”,后来发现野草稀疏的地方正是墓地,有乱石堆砌其上。
据当年战俘集中营的幸存者田际钿老人回忆,“八百壮士”当年在血战数天后被俘,其中一些被日军押解到这里为其修筑工事,大多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敌人的折磨下牺牲,直到1946年初盟军占领了拉包尔,幸存者和当地的华侨为死难者建造了墓地。
荒凉孤岛上的寂寂坟茔
时隔60余载,热带地区长年的降水以及频发的火山地震活动,已经使这些墓地遭到了很大程度的毁坏。尤其是1994年9月的一次火山喷发几乎摧毁了整个拉包尔城,这些英烈的墓地再次遭劫。
“在巴布亚新几内亚首都莫尔兹比港也有不少中国英烈的墓地,上个世纪80年代还能找到一些残存的墓碑。”侨居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华人陈常一向《国际先驱导报》介绍说,但是,随着城市的建设和战乱,这些英烈的墓地如今已踪迹全无。
据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的资料记载,二战期间,先后有1600多名中国军人被押送到拉包尔战俘集中营当劳工,其中653人遇难。而在整个巴布亚新几内亚境内,有一千多名中国将士长眠在了这座荒凉的孤岛上。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让人感到欣慰的是,今年3月24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政府将以隆重、庄严的方式纪念在太平洋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抗战将士遗骸归国。
拉长历史的焦距,再次回到那个血与火的岁月。据资料显示,仅缅甸密支那就埋葬着4000多名中国军人的遗骨。然而,天灾加上人祸,仅有零星远征军墓地幸存。而作为中国远征军反攻前修整地之一的印度,曾有华人推动整修过其中一座墓地,更多的则在荒烟蔓草中等待发现。
被遗忘的“援老抗美”英烈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分布在海外的中国军人公墓,除了埋葬二战时期牺牲的将士外,还有相当多的烈士牺牲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国际支援行动。
呈“S”形状的老挝和中国交界的大部分边界线,横亘在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南端,每天都有许多人和车经这里往返中老两国之间。2004年以来,来自多国的建筑工人开始在这一地区联手修建一条国际公路。而在这条被称为“昆(明)曼(谷)公路”的沿途,还遗留着特别的中国烈士陵园——因修公路“援老抗美”而牺牲的200多名中国烈士,已在此静静躺了近40年。
2008年的一天,《南风窗》记者尹鸿伟在去采访昆曼公路“老挝段”开通的路上,发现了之前听闻过的中国援老抗美烈士陵园。尹鸿伟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尽管锈迹斑斑,但纪念碑上“坚决支持英雄的老挝人民把抗美救国战争进行到底!”的字样依然可以辨认出来。
可能很多今天的中国人都不太清楚这段历史:为了支援老挝抗美斗争,从1959年起,中国每年向老挝无偿提供大量的武器装备和后勤物资,帮助老挝训练了大批部队和军事技术人员。1962年到1978年,中国还派出11万人,无偿为老挝修筑公路,而为了保证工程顺利完成,中国又先后派出防空部队2.1万余人。
据史料记载,在援老抗美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有269人献出了生命,其中210人安葬在老挝孟赛和班南舍烈士陵园中。不过,今天这些墓地给尹鸿伟的印象是“没人管”,到处杂草重生,墓碑锈迹斑斑,显得有些凄凉。
来自中国使馆的祭奠
与老挝境内的中国烈士墓相比,同一时代在援越抗美中牺牲的中国烈士墓,得到了相对妥善的保管。2009年4月4日清明节这天,位于越南奠边省孟莱市中国烈士陵园内纪念碑基座前,一个红黄白色小花扎成的花圈被摆放在那里,挽联上工整地书写着“中国驻越南大使馆敬挽”,原来是使馆派人前来祭扫。
自1951年至1976年,1446名中国援越人员在越南人民抗法、抗美救国战争中献出了宝贵生命,他们分别被安葬在越北部和中部的57座烈士陵园内。
同样在这一天迎来一声故国亲人问候的,还有长眠在朝鲜的中国志愿军烈士们。
4月4日,中国驻朝鲜使馆和中资机构的工作人员在志愿军后代、驻朝大使刘晓明的率领下,来到位于平壤市内牡丹峰麓的中朝友谊塔和平壤市兄弟山区的志愿军烈士墓,向先烈默哀致敬,敬献花圈。
据资料显示,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共有13万余人阵亡,安葬在朝鲜大地。战后,朝在各地修建了二百多处纪念碑和烈士墓地。1973年金日成指示朝有关部门修建志愿军烈士合葬墓,以加强维修和管理。现朝在桧仓、开城、平壤、价川、球场、龟城、阳德、平山、肃川、长津湖等地都建有志愿军烈士合葬墓,由当地政府指定专人负责管理。

走进越南的中国烈士陵园


在这座得到越南方面妥善保护的陵园墓碑前,摆放的祭品不乏五粮液、茅台等名酒和名牌香烟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何丰伦发自南宁
清明前夕,一路阴雨霏霏。
“你们来了。”67岁的越南老人、孟莱陵园工作人员武士振看到记者一行时,并没有流露出诧异的表情。
“他们寂寞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最近三五年间,不断有从中国来的人员前来收集各种资料,拿着相机拍摄墓地照片,清明前后人数更多。”武士振的语调很平静。
据说,来这里的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年富力强的中年人,在墓碑前敬上的不乏五粮液、茅台等名酒和名牌香烟。
52座烈士墓的故事
走进陵园,油然而生一股仰慕之情。两旁的红木棉郁郁葱葱,甬道从大门通向纪念碑主碑。主碑的两侧是花坛,地面上清晰可见五角星水泥雕刻。纪念碑顶部是五角星,正面从上而下刻写着“援越抗美烈士永垂不朽”。52座烈士墓整齐排列在主碑后,碑身呈长方形,墓碑上用中文刻着烈士姓名、生前单位职务和牺牲时间等。
从墓碑上看,孟莱烈士陵园中牺牲的烈士分别来自安徽、福建、云南、湖北、贵州、广西、湖南、河北、山东等地,最年轻的徐展新烈士,广西苍梧县人,1947年出生,1966年10月牺牲,牺牲时还不到20岁。
武士振告诉记者,这里的陵园保护得很好,烈士陵园一向是越南国家负责修缮的,国家、省和市每年都有一定的拨款下来。
中国烈士事迹写进越南教科书
曾多次带领援越老兵重返战友陵园的越南导游李氏庄告诉记者,在越南抗法、抗美救国战争中,1400多名中国援越人员为支援越南人民的正义事业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长眠在越南北部和中部的40处烈士陵园内。
清明前夕,记者还来到位于越南锦普港的另一处烈士陵园,看到了1965年在这里牺牲的中国士兵陵墓。
锦普港被誉为兵家必争之地,与北部湾中心的白龙尾岛近在咫尺,白龙尾岛恰恰是美军飞机前往中国援越交通生命线“胡志明小道”的必经之路。
由于没有找到陵墓的管理人员,对这里安葬的中国士兵人数无从知晓,但根据当地一位年逾70岁的老人回忆:“最少有20多人,甚至更多。”
贾铁钢无疑是让当地群众记忆较为深刻的,他是中国援越船运大队在越南牺牲的第一个人。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直到今天,贾铁钢烈士的事迹仍然被越南当地中小学校当做爱国主义教育的典范教材。一些学校还保持着在清明时节前往烈士陵园祭奠烈士的习惯。
“中国军队是最好的部队!”
参加过10号公路修筑的越南老人尹氏雄说:“这辈子我先后见过法国兵、日本兵、美国兵和中国的解放军,但中国军队是最好的部队!”
尹氏雄回忆,1965年开始,中国军队就不断进入越南,不会说越南话,却全都穿着越南人民军的服装或者蓝色工作装,“我们只知道是中国的后勤部队,来帮我们修路的,先是住帐篷,后来建起了木板房,用锄头、铲子和手推车开山挖路。修不过去的路,甚至采取悬崖上吊着绳子,用手打洞,用炸药开挖的办法。”
最难的还是要应付来自天上的敌人。美军飞机几乎每天都会例行侦察、轰炸,大量的炸药倾泻而下,士兵们只能在夜里干、在雨雾蒙蒙的季节拼命抢时间。
“都是很好的小伙子。很年轻,很能干,能吃苦,农活忙的时候,甚至还帮我们抢收抢种,从来没有发生过骚扰村民的事情,平时他们也很少进村。”

牺牲后的烈士被集中掩埋在当地的烈士陵园中。村民们对这个地方充满崇敬和敬畏的感情,每年清明时节,当地都有民政部门、部队的政府官员前往扫墓。陵园也从最初的木碑式建成了水泥混凝土式。
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实际上,中国人和越南人从来也没有忘记那段并肩作战,为民族独立自由奉献出满腔热血的先烈们。
常年研究中越关系问题的专家、广西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陈雄章,2008年曾经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共同编撰了《革命先烈图典》,详细完备地考察了广西境内的革命先烈和烈士陵园。然而,让他颇为遗憾的是:不少牺牲在越南境内的资料档案尚未归入其中。
陈雄章说:“这是一段不能忘却的纪念,中国人民和越南人民一道,在争取民族国家独立自由的战斗中浴血奋战,每一位中国人都应该记住这段历史,在反思中珍惜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