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避孕药(外用内用总概)
(1)成分和原理
孕激素,作为一种甾体激素,能抑制排卵。孕激素中加进雌激素类化合物能提高避孕效果,减少副作用。
避孕药的种类相当多,分女用和男用两大类,常用的几乎全部为女用避孕药。根据作用原理及作用环节不同,女用避孕药可分为:
(a)主要抑制排卵的药物:通过抑制下丘脑—垂体系统分泌的促性腺激素,而抑制排卵。所用药物多为雌激素和孕激素组成的复方制剂。
(b)主要阻碍受精的药物:通过杀灭精子和改变子宫粘液理化性质,使精子不易穿过宫腔而避孕。如低剂量孕激素,外用杀精子剂及用于输卵管堵塞的输卵管粘堵剂。
(c)主要抗受精卵着床的药物:通过干扰子宫内膜正常发育转化,而使受精卵不易着床。如较大剂量孕激素及其他事后避孕药。
(d)主要影响子宫和胎盘功能的药物:通过收缩子宫或使胎盘组织变性,坏死,使其流产而达到避孕目的。
避孕药还可根据其避孕效果的长短及剂型分为:短效口服制剂,长效口服制剂及针剂,皮下埋植剂,阴道环,外用避孕药(药膜,外用避孕片,避孕栓,避孕膏)等。
(2)各类用法特点
(a)短效口服避孕药:一个周期22片。从月经的第五天开始服用,连用22天,每日1片。停药后3—5天来月经。此种药适合长期与丈夫同居的妇女使用。药物有口服避孕药I、B号等。
(b)长效口服避孕药:每月只服药1次可避孕1个月。适用于长期与丈夫同居又不能坚持每天服用短期避孕药的妇女,但不宜长期使用。药物有复方18甲、复方炔雌醚等。
(c)速效避孕药:优点是在使用时间上不受月经限制,月经周期的任何一天开始服用都能发挥效果。适合两地分居、探亲的女方服用。药物有炔诺酮片、甲地孕酮等。
(d)长效避孕针:每月注射l针可避孕1个月。但易引起经期延长、周期缩短、月经量增多。药物有复方已酸孕酮注射剂。
男用口服避孕药有棉酚等。人们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同居时间的长短合理地选择,以达到避孕目的。
(e) 无避孕保护,采取补救避孕措施可防止意外的妊娠。性交后措施往往被称为“翌晨”避孕法。采用多种雌激素方案可达到止目的。一般多以炔雌醇结合炔诺孕酮等在房事后24小时至72小时口服药。
(3)使用避孕药的注意事项及应用原则
一般健康的育龄妇女皆可使用甾体激素避孕药,但用药期间可能会出现一些轻微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头痛,水肿,体重增加,乳房胀痛,皮肤色斑,性欲和精神改变等。一般无需治疗,大多随用药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消失,或采用更换药物品种的方法,其症状会减轻。
在使用甾体激素避孕药时,由于药物剂量过低,漏服药物,使用避孕针避孕,用药时间长而使药物剂量过高,均能引起月经紊乱(突破性出血—月经间期不规则,月经量不等的子宫出血;经期延长;周期缩短;闭经)之不良反应。如遇上述问题,应及时处理。
在服用短效口服避孕药1—2年后,可停服1—2个周期以观察能否自然恢复月经,发现闭经者暂不宜服药。停服药期间应采用其他方法避孕。服药期间如避孕失败造成妊娠应及早终止妊娠。如欲生育,应停药半年后再怀孕,停药期间可彩用避孕套避孕。长期服药者应每年进行一次体验,测量血压,体重,腹部检查,乳房及盆腔检查。发现异常应停药。
在使用外用避孕药,如药药膜,片剂,栓剂,药膏时,造成避孕失败而致妊娠应做人工流产,不宜继续妊娠。
服用长效避孕药应特别注意勿将长效避孕药当做短效避孕药服用,造成服药过量,对机体产生不良反应。在使用外用避孕药时,一定要认清标识,不得口服。有些避孕药为糖衣片,如糖衣潮解,剥脱或药片粘在一起会影响避孕效果,不能再服用。长效避孕药服药限不超过2—3年为宜。而短效避孕药服药年限以不超过5—6年为宜。
由于甾体激素类避孕药对机体各系统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如:雌激素用量一日超过50毫克,长期使用,有发生血栓性疾病的危险;孕激素可使年龄大者及吸烟妇女的心脑血管发病危险性明显升高。甾体激素避孕药也可促使有糖尿病家庭史的隐性患者发病等。因此使用时应掌握以下原则:
(a)以往或现在有静脉或动脉血栓者,慎用。
(b)有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史者,不宜应用。
(c)原发性高血压者可在医师指导下应用。严重高血压症及肾原性高血压者不宜使用。如用药期间发生高血压症,应停药观察。
(d)胰岛素依赖型的糖尿病患者不宜使用。有糖尿病家族史或有糖尿病前期病史,如妊娠糖尿病史者,应在医师指导下应用。
(e)急,慢性肝炎及肾炎者不宜应用。有肝,肾病史,目前功能正常,无症状者,宜在医师指导下应用。
(f)子宫肌瘤,肺结核患者,宜在医师指导下应用,并定期进行复查。
(g)癌症或癌前期变化,或乳房有肿块者不宜使用。
(h)甲状腺功能亢进者,暂不宜应用。
(i)用药期间,发生偏头痛或持续头痛者应停药。







回复时引用此篇文章
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