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商纣先征西北的黎,后平东南夷,虽取得胜利,但是穷兵黩武,加剧了社会和阶级矛盾,招致灭亡,最后兵败自焚,故《左传》称:“纣克东夷而损其身”。
战争缘起
商朝后期,周武王十一年(前1027年或前1046年)一月二十六日,此时纣王正派大军远征东夷之际,周武王姬发见机不可失,在吕望等人辅佐下,以兵车三百乘,虎贲(精锐武士)三千人,东进突袭商,总兵力史称有士甲四万五千人,此说夸大。
同月二十一日,周军抵达孟津,与庸、卢、彭、濮、蜀、羌、微、髳等“方国”(商为王畿,臣属为方国)部落的部队会合。二十八日周军由孟津冒雨东进,从汜地(今河南荥阳汜水镇)渡过黄河,至百泉(今河南辉县西北)而东行,每天近三十公里的速度急行军,直捣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二月二十六日抵达牧野(今河南省淇县南、卫河以北)。
纣王得知消息,只得仓促部署军队,但此时主力远在东南地区,无法即时征调。只好武装大量奴隶迎战周师,《诗经》上称“殷商之旅,其会如林”。史称有七十万之众,较夸张,但兵力肯定较周武王多许多。二十七日清晨,周军庄严誓师,历数了商纣王的种种暴行,史称“牧誓”。
[编辑]战争经过
誓师结束,武王下令发起总攻击,先遣吕尚以数百名精锐部队出击,商军中的奴隶和战俘全无斗志,掉转戈矛,周军在牧野(今淇县以南、卫河以北)大破商军,商朝大军顷刻瓦解。纣王见大势已去,仓惶逃回朝歌,登鹿台,“蒙衣其珠玉,自燔于火而死”,史称“牧野之战”。
据《逸周书·世俘》记载,此战“血流漂橹”,极为血腥残酷。孟子观此书之后感叹:“尽信书,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致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流漂橹也!”然而客观看当时情况,《世俘》所记载的情况可能比较接近事实。
[编辑]战争结果
牧野之战武王大获全胜,击毙和生俘大量商人,并大肆捕猎,虎、熊、犀牛、鹿等动物,掠夺了大量的珠宝财物,胜利后,武王用“轻吕”击刺纣王的尸体,接下来周武王四处征伐商朝各地诸侯,驱逐商朝大将蜚廉(黄飞虎)于海滨,逐一肃清殷商残余势力。
但是此时仍没有完全消灭商朝,如:子武庚的封地仍获得保留,而当初商人南征的军队也没有完全消灭,一部分仍然保留在东夷,直到周成王、周公的时代才完全消灭。
[编辑]年代考证
关于武王伐纣的年代在过去在研究上有四十多种说法(从前1130年—前1018年都有)。根据《国语》记载伶州鸠说:“昔武王克商,岁在鹑火,月在天驷,日在析木之津,晨在斗柄,星在天”,可推定为公元前1046年。历史学家何炳棣认为鹑火是东周的洛阳,《竹书纪年》记载公元前1027年才是正确的年代。夏商周断代工程确定为公元前1046年。









回复时引用此篇文章
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