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德语培训中心     Fahrschule Rainer     
显示结果从 1 到 6 共计 6 条

混合查看

上一文章 上一文章   下一文章 下一文章
  1. #1
    论坛管理员 高中二年级 outuo 的头像
    注册日期
    2006-12-29
    住址
    Vienna, Austria
    年龄
    43
    文章
    7,072
    Thanks
    8
    Thanked 15 Times in 14 Posts
    文章
    3
    声望力
    10

    预设 中国战争史 - 未完待续

    中国战争史是条古老悠久的历史演进之路,从信史的牧野之战起到近代的国共内战都包含在其中。随着时代的演进、战争的编制与装备日新月异,参战人数与伤亡人数也逐渐增加。讽刺的是多数战争并未带来和平的契机,相反的战争的种子往往在战事结束后播洒到人们的心头。透过这段漫长追搠,希望能展现出战争的无奈与残酷。

  2. #2
    论坛管理员 高中二年级 outuo 的头像
    注册日期
    2006-12-29
    住址
    Vienna, Austria
    年龄
    43
    文章
    7,072
    Thanks
    8
    Thanked 15 Times in 14 Posts
    文章
    3
    声望力
    10

    预设 回复: 中国战争史

    阪泉之战是中国上古时期传说中的一场战争,见于《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名轩辕。黄帝时期,神农氏统治着各部落,但神农氏日渐衰微,于是各部落之间争战不断。以轩辕为首领的部落,在战争中逐渐强大起来。很多小的部落都归附了轩辕。炎帝和蚩尤也是两个很强大的部落的首领。炎帝和蚩尤成为黄帝最大的两个对手。炎帝和蚩尤先发生冲突,炎帝联合黄帝击败蚩尤。黄帝修整军队,经过充分的准备后在阪泉和炎帝进行决战。经过三次激烈的战斗,最终黄帝战胜了炎帝。[1]
    阪泉之战的地点,一种说法认为在河北涿鹿东南。也有说在今北京延庆。另一种说法认为是阪泉在今山西运城市解州镇,理由有二:解州镇春秋晋国时称解梁,汉代置解县。据《解县志》记载:解梁古时曾称作涿鹿。第二,从如今的地图看,炎帝的都城是蒲阪,即今山西省永济县蒲州镇,“黄帝居于轩辕之丘”,是在今日郑州市轩辕丘,而运城正好处于两者之间,离永济相当近。有个说法是黄帝突袭炎帝,取得决定性胜利,那么运城解梁的说法就比较可信。如果是河北涿鹿的话,那么两个大帝得故意北上开战,不合情理。所以运城解梁是最有可能的阪泉之战地点。

  3. #3
    论坛管理员 高中二年级 outuo 的头像
    注册日期
    2006-12-29
    住址
    Vienna, Austria
    年龄
    43
    文章
    7,072
    Thanks
    8
    Thanked 15 Times in 14 Posts
    文章
    3
    声望力
    10

    预设 回复: 中国战争史

    涿鹿之战是相传中国远古时代,有熊氏黄帝与神农氏炎帝两族联合,同蚩尤九黎族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战争。
    约四五千年前中国父系氏族社会时期,传说兴起于今中国中西部的关中平原、山西西南部的黄帝族与炎帝族经过融合,沿着黄河向今华北大平原西部地带发展。而兴起于今冀鲁豫交界地区的蚩尤九黎族,则由东向西发展。两大部落联盟为争夺适于牧猎和浅耕的地带,在涿鹿之野(即浊陆,今太行山与泰山之间古河、济浊流充斥的广阔原野)展开长期争战。黄帝先把炎帝杀掉,再把蚩尤擒杀。 传说蚩尤率领所属72氏族(或说81氏族),利用浓雾天气围困黄帝族。黄帝族率领以熊、罴、狼、豹等为图腾的氏族,数战不胜。在浓雾天气的当中,黄帝以指南车击败蚩尤,终在中冀之野(即冀州,今河北省涿州,乾隆初下江南时曾因其富庶题字称之为天下第一州,至今那里还保存有蚩尤墓遗迹)将其擒杀,取得战争胜利的部落联盟首领黄帝成为华夏族的共同祖先。

  4. #4
    论坛管理员 高中二年级 outuo 的头像
    注册日期
    2006-12-29
    住址
    Vienna, Austria
    年龄
    43
    文章
    7,072
    Thanks
    8
    Thanked 15 Times in 14 Posts
    文章
    3
    声望力
    10

    预设 回复: 中国战争史

    夏朝末期(约公元前1600年),在商灭夏的战争中,商汤率领商部落士兵与夏军在鸣条(今山西安邑)进行的一场决战,这场战争成为夏王朝灭亡的转折点;战争的结果导致夏王朝灭亡,商汤建立了中国的第二个王朝商朝;
    由于夏桀姒履癸无道,矛盾重重,当时民众愤慨地诅咒他“时日曷丧,予偕汝皆亡”(“太阳啊你什么时候要灭亡,我们愿意跟你一起灭亡!”太阳暗指夏桀),四方的诸侯也纷纷背叛而去,夏的属国商渐渐演变为与之抗衡的对手。
    汤他在贤臣伊尹、仲元的力辅下,巧妙谋划,“先为不可胜”,逐一翦除夏桀的羽翼,孤立夏后氏,最后一举攻克夏邑。首先派遣伊尹数次打入夏桀内部,充当间谍,掌握了夏王朝“上下相疾,民心积怨”的混乱状况;二是采取先弱后强、绝其羽翼之决策,第一个打击目标指向夏的属国葛,以替童子复仇的名义起兵灭葛,继而集中兵力逐步灭韦、顾,并攻灭夏桀最后一个堡垒即实力较强的昆吾,打通了最后灭桀的道路;三是把握时机,当汤停止向桀纳贡时,桀即刻调九夷之师,准备伐商,汤则视情马上“谢罪请服,复入职贡”以稳住桀,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不久传来桀诛杀重臣、众叛亲离的消息;汤乃再行停止向夏桀的贡奉;此时桀的指挥完全失灵,九夷之师不起,有緍氏公开反抗;此时伐桀时机成熟而果断下令起兵。
    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汤兴兵伐夏,战前他隆重举行誓师,《尚书·序》载汤“与桀战于鸣条之野,作汤誓”即为商汤向士兵们发表的征伐夏桀的誓师辞。誓师后汤简选良车70乘,“必死”6000人,联合各“方国”军队,采取战略大迂回,绕道至夏都以西突袭夏都,桀仓促应战,西出拒汤,同汤军队在鸣条展开战略决战;决战中汤军奋勇作战,一举击败了夏桀的主力部队,桀败退归依于属国三朡;随之汤乘胜攻灭了三朡,桀率少数残部逃往南巢,不久病死,汤回师西亳召开了众多诸侯参加的“景亳之命”大会,得到3000诸侯的拥护,取得了天下其主地位,从此夏朝宣告灭亡。

  5. #5
    论坛管理员 高中二年级 outuo 的头像
    注册日期
    2006-12-29
    住址
    Vienna, Austria
    年龄
    43
    文章
    7,072
    Thanks
    8
    Thanked 15 Times in 14 Posts
    文章
    3
    声望力
    10

    预设 回复: 中国战争史

    由于商纣先征西北的黎,后平东南夷,虽取得胜利,但是穷兵黩武,加剧了社会和阶级矛盾,招致灭亡,最后兵败自焚,故《左传》称:“纣克东夷而损其身”。
    战争缘起

    商朝后期,周武王十一年(前1027年或前1046年)一月二十六日,此时纣王正派大军远征东夷之际,周武王姬发见机不可失,在吕望等人辅佐下,以兵车三百乘,虎贲(精锐武士)三千人,东进突袭商,总兵力史称有士甲四万五千人,此说夸大。

    同月二十一日,周军抵达孟津,与庸、卢、彭、濮、蜀、羌、微、髳等“方国”(商为王畿,臣属为方国)部落的部队会合。二十八日周军由孟津冒雨东进,从汜地(今河南荥阳汜水镇)渡过黄河,至百泉(今河南辉县西北)而东行,每天近三十公里的速度急行军,直捣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二月二十六日抵达牧野(今河南省淇县南、卫河以北)。

    纣王得知消息,只得仓促部署军队,但此时主力远在东南地区,无法即时征调。只好武装大量奴隶迎战周师,《诗经》上称“殷商之旅,其会如林”。史称有七十万之众,较夸张,但兵力肯定较周武王多许多。二十七日清晨,周军庄严誓师,历数了商纣王的种种暴行,史称“牧誓”。
    [编辑]战争经过

    誓师结束,武王下令发起总攻击,先遣吕尚以数百名精锐部队出击,商军中的奴隶和战俘全无斗志,掉转戈矛,周军在牧野(今淇县以南、卫河以北)大破商军,商朝大军顷刻瓦解。纣王见大势已去,仓惶逃回朝歌,登鹿台,“蒙衣其珠玉,自燔于火而死”,史称“牧野之战”。
    据《逸周书·世俘》记载,此战“血流漂橹”,极为血腥残酷。孟子观此书之后感叹:“尽信书,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致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流漂橹也!”然而客观看当时情况,《世俘》所记载的情况可能比较接近事实。
    [编辑]战争结果

    牧野之战武王大获全胜,击毙和生俘大量商人,并大肆捕猎,虎、熊、犀牛、鹿等动物,掠夺了大量的珠宝财物,胜利后,武王用“轻吕”击刺纣王的尸体,接下来周武王四处征伐商朝各地诸侯,驱逐商朝大将蜚廉(黄飞虎)于海滨,逐一肃清殷商残余势力。
    但是此时仍没有完全消灭商朝,如:子武庚的封地仍获得保留,而当初商人南征的军队也没有完全消灭,一部分仍然保留在东夷,直到周成王、周公的时代才完全消灭。
    [编辑]年代考证

    关于武王伐纣的年代在过去在研究上有四十多种说法(从前1130年—前1018年都有)。根据《国语》记载伶州鸠说:“昔武王克商,岁在鹑火,月在天驷,日在析木之津,晨在斗柄,星在天”,可推定为公元前1046年。历史学家何炳棣认为鹑火是东周的洛阳,《竹书纪年》记载公元前1027年才是正确的年代。夏商周断代工程确定为公元前1046年。

  6. #6
    高级会员 幼儿园小班
    注册日期
    2006-12-30
    文章
    580
    Thanks
    0
    Thanked 0 Times in 0 Posts
    声望力
    19

    预设 回复: 中国战争史 - 未完待续

    这个 值得好好看看

主题讯息

目前查看此主题的会员

目前有1位用户正在查看此主题。(0 位会员和 1 游客)

发文规则

  • 不可以发表新主题
  • 不可以发表回复
  • 不可以上传附件
  • 不可以编辑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