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管理学院老老校友的工作感想
一个管理学院老老校友的工作感想
许久许久没有在BMY上发帖子了,记得02年刚刚毕业的时候,连续发了几篇应聘咨询公司经验的帖子,有不少同学对此很感兴趣,给我写了不少信。
正在上海开年会,被手下的一个电话吵醒,睡不着,突然有了一种想写点东西的冲动。
时间一晃六年过去了,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六年意味着从刚入大学到硕士毕业。02年的时候,博士毕业加入了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当时可能是管理学院为数不多的直接进入顶尖咨询公司的毕业时,自我感觉不错,现在想想当时真的很幼稚。不过我还真的非常感激这段经历,在此期间培养了我一个开阔的视野和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
05年因为身体原因从罗兰贝格离开后,又去了美国,在Lehigh 大学做了一段时间的辅导员,之后投奔了底特律试图在GM的全球采购中心谋个位子,当时是一心想留在美国,可越是想的事情偏偏得不到,我因为J1签证,必须回国服务两年,所以到手的工作机会黄了,也许这是老天的安排,如果我当时留在了美国,拿着6-7万美元的年税前工资,也许今天随着经济危机和美国汽车行业的严重衰退,正在面临失业的挣扎,也许我的人生轨迹与现在完全不同。
05年回国后加入了德国大众汽车中国总部,当时定居在北京,做了一件至今都让我觉得得意的事情就是赶在房价疯涨前,在东四环首付了一套150平米的房子,精装修才6700元,后来曾经疯涨到19000,现在虽然北京房价正在下滑,至少还要13000元/平米。
比较幸运的是,刚刚加入大众,作为助理就随着我的老板被外派到一汽大众,负责物流变革的推进,我的老板是一个新加坡人,被聘为一汽大众销售公司总经理,我真的非常感谢他,给予我一个施展自己能力平台和支持,在一汽大众的两年半期间,他给予我充分的授权,任由我按照自己的想法,在一汽物流公司这个全国第二大汽车物流公司的平台上,推动了一系列的改革,并且也获得了对方认可。还记得,今年六月份当我任职期满离开长春的时候,几十人到机场给我送行,热泪纵横。在这两年的时间里,我获得了极大的锻炼,由于有充分的授权,有了新的想法,马上就进行尝试,再通过经验总结来验证想法,这既有成就感来进行自我激励,也为我以后的职业生涯积累了业务经验,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社会经验
今年八月我加入国内最大的民营汽车物流公司,做执行副总经理,掌管一个10亿年销售额的汽车物流业务。虽然做的很辛苦,但是看到企业因为自己的努力,而不断进步,颇有成就感。
我希望分享五点心得给大家:
1)千万不能把聪明当成偷懒的借口
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我的导师孙林岩教授跟我说过的一句话"一个人如果聪明加勤奋,就一定能做成事"。我自觉比较聪明,在这六年期间,我一直在不懈的努力,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所以才有今天的发展。
2)要有明确的职业规划,清楚的知道自己在不同阶段想要追求什么。
我博士刚毕业的时候,就对自己未来20年的职业生涯,做了虽不完美,但经过认真思考的规划。也正是依据此,让我在不同的时间点,果断的进行了职业重新选择的决定
3)刚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一定不要在乎收入的多少,关键是发展的平台。
我的职业发展路线是 咨询公司- 外企基层-外企中层 - 企业高管,随着职位的上升,收入自然也有了比较大的改变,现在我的收入至少相当于我刚工作时的十几倍
4)一定要有一项一技之长,并且做事勤动脑子
我对我的属下说我的用人原则是 “工作认真,为人诚实,用脑做事”,前两条是我们合作的前提和基础,第三条是他能够得到提拔和职业发展的条件
5)出国并不是实现职业理想的唯一途径
05年的时候我一门心思想要把握住GM的那个OFFER,留在美国,当时是6万美元多的年薪。如果当时留下了话,我现在可能还是这个收入水平,在美国过着中低产阶级的物质生活,底层社会的精神生活,极难得到提拔,即使是一个小小的经理。也许时至今日有可能随着美国经济的衰退,已经加入了失业大军。而我目前在国内的收入即使换算成美元,也远远高于在美国的收入,而我所面临的事业平台,是掌管10多亿产值的一个企业,这在美国是不敢想象的。
先聊这些,有空继续
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