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罗伯特米尔肯1946年生于加利福尼亚的恩西诺市,是美国著名的金融投资家和慈善家,就是他在1970年至1980年间一手建立了高收益债券市场,这种债券又被称为垃圾债券。1989年,他因为诈骗而被起诉并被判刑,在他服刑期间,有些人诋毁他称之为80年代贪婪的华尔街银行家的代表人物。他在那个时候的绰号就是垃圾债券之王。
当年,因为在证券市场上利用交换内部消息进行交易,他被美国政府指控犯有98项欺诈和证券欺骗的罪行。在和检察官达成以认罪而减刑的协议后,米尔肯承认犯有6项证券交易违规和财务报告违规的罪名,并因此获刑十年。但是实际上他只在监狱里呆了不到两年就出来了。有人对此提出批评,认为这是米尔肯自编自导的一出公关活动来提高自己作为一名金融投资家的声誉,特别是让公众们都知道他所创的这种高收益高风险的金融工具。在过去的三十几年里,米尔肯积极参与了慈善活动,并在1982年与人合伙创立了米尔肯家族基金,来资助医学教育和研究。因为他的大力支持,财富杂志在2004年的封面故事中成其为改变了医学界的人。
米尔肯2007年身家21亿美元,在福布斯全球最富有的人的排行榜上名列第458位。
他从伯明翰高中毕业,同学中包括事后成为电影演员的莎莉菲尔德和辛迪威廉姆斯。1968年,他以全优的成绩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哈斯商学院,然后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沃顿商学院获得了经济管理的硕士学位。在沃顿的时候,他深受希克曼教授的影响,这个希克曼以前曾是美联储克利夫兰总部的主席,就是他提出一个非投资类债券的组合比投资类债券的组合所带来的风险调整后的收益要多。
通过教授的介绍,米尔肯在1969年得到了一份在德雷克赛尔哈里曼利普雷公司实习的暑期工。在MBA毕业后,他就留在了该公司,那时公司已改名为德雷克赛尔费尔斯通公司。他当时在低级债券分析部门当头,并得到了一些资本进行交易。据说,他工作起来很玩命,甚至晚上坐公共汽车时还带着矿灯安全帽看公司的文件。
1973年,德崇证券成立,米尔肯是少数几个从被兼并的公司里留下来的人。他说服了新老板,同时也是沃顿的校友,伯恩汉姆让他来筹建并领导一个高收益债券交易部门,部门成立不久就赢得了100%的投资回报率。到了1976年,米尔肯在德崇的年收入已达到了5百万美元。1978年的一个周末,米尔肯将整个的部门转移到了洛杉矶,他所有的客户根本就没想到部门的转移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完成了。不久,他又将部门转移到了贝佛莉山庄威施尔大街9560号,在大楼的第四层,他设置了一张X型的大交易台,这使他跟更方便地同其他交易员打交道。他依然忘我地工作,1986年因部门扩大,部门又租下了第五层,办公室里最显著的就是三张 X型的交易台。
到了80年代,米尔肯的客户们(其中最著名的是弗雷德卡尔的生命保险公司和汤姆斯皮格尔的哥伦比亚储蓄和贷款公司)已经发展到了很大的规模,以至于使米尔肯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筹集到一大笔钱。据说,当时为了给MCI通讯公司融资(当时MCI还是一个蓬勃成长的提供长途电话服务的公司),米尔肯在一个小时之内通过电话联系就筹集了10亿美元。一些著名的有线电视公司,像约翰马龙的电讯公司,特德特纳的特纳广播公司和蜂窝电话的先驱克瑞格迈克凯公司,以及斯蒂夫威恩经营的赌场都是米尔肯的大客户。此外,当时有很多的小型和中型的公司发展缓慢,经营成本过高,这些公司的头头们每天一大早就跑到米尔肯的办公室门前,乞求他通过德崇帮助公司发行高收益的债券。毫无疑问,80年代的那些大公司的成功都离不开米尔肯,是他的理念给公司带来了发展契机。当时有一句流行语,市场是根本就不缺少资本,缺的是管理的天才。
强大的融资能力助长了一些公司通过杠杆收购来并购其他上市公司的行为。德崇当时给一些上市公司发出绿色信函,声称德崇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帮助该信的持有人在市场上筹集到足够的钱来对其施行并购。这封信又被称为高度自信的信函。其中著名的公司是科尔伯格克拉维斯罗伯茨公司,也被称为“持绿信的人“。他仅仅从对那些大型的,发行蓝筹股的公司进行杠杆收购的威胁中就能获利。米尔肯的业务当时进行的很容易,因为那些老牌华尔街投行害怕自己同那些发行蓝筹股的公司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受到威胁,而没有进入到这个市场里。但是,由于市场的巨大利益的吸引,那些大的投行也纷纷加入进来,其中包括所罗门兄弟公司,摩根斯坦利和波士顿第一银行等等。值得注意的是,被杠杆收购的公司起初都是一些变得脆弱的公司,这里没有提到RJR 纳布拉斯克公司这个例外,对其的并购是当时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并购案,因为它发生时,米尔肯已经离开了德崇。
1986年,德崇高收益债券交易部门的奖金已经达到了7亿美元。扣除给其他同事的1亿5千万美元的奖金外,米尔肯独得5亿5千万美元,比拥有一万名雇员的德崇一年的收益还多,尽管表面上,他当时只是一名德崇的资深副主席,并且还得向德崇主管交易的头汇报工作,但是米尔肯在公司的位置是无人能敌得。
米尔肯将利用垃圾债券来融资和并购的艺术发挥到了极致,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80年代发生在华尔街的杠杆并购案,即对其他上市公司的恶意并购。好莱坞的大导演奥立佛斯通事后拍了一部电影叫华尔街,里面由迈克尔道格拉斯主演的角色的原型就是迈克尔米尔肯。
在他的批评者中包括美林的马丁弗里德森和作家本杰明斯坦,这个斯坦还曾经给米尔肯写信想讨一份工作呢。米尔肯在高收益债券市场上的先锋者的地位其实很有意思,高收益并伴随着高风险的债券在大萧条期间和之后一直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但是,斯坦福费尔普斯,一个德崇的合伙人和米尔肯的老对头也肯定了米尔肯在当代高收益债券上场上作为先锋者的地位。在整个80年代的高收益债券市场上,德崇是唯一一个债券发行商和代理交易商,根本就没有人能够有本事挑战以米尔肯领军的德崇。
米尔肯当时被称为是美国自摩根之后华尔街最有权力的金融家。当面对华尔街一些咄咄逼人的大公司时,德崇的银行家们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总是带着一句口头禅: „迈克尔也这么说……“。
1979年以后,因为在高收益债券交易部门出现的一些不道德甚至是违法的交易行为,米尔肯一直受到美国证监会的密切注意。他自己的角色也备受争议。丹斯通,以为德崇的前高管在他的书中说到米尔肯对证券法规总是持以轻蔑的态度,认为这些阻碍了证券市场上的自由交易。米尔肯曾经容忍了手下有疑问的并且违法的交易行为。但是米尔肯自己还是遵守了法律法规,他经常给德崇的首席执行官弗雷德约瑟夫打电话讨论一些道德问题。但是,另一面证据显示,米尔肯在交易时总是要求得到比正常情况下要高得多的收益。
美国证监会一直到1986年才开始对米尔肯展开正式调查,原因是一个交易员伊万博斯基承认通过内部消息进行证券欺诈,他把米尔肯给供出来了,并交代伙同米尔肯进行非法交易,其中包括交换内部消息,操纵股票交易,欺骗和囤积股票获利。除了证监会,连纽约南区检察官朱利安尼也开始独立的犯罪调查,所有调查的焦点都集中到了米尔肯领导的部门,在德崇的内部调查中,米尔肯拒绝合作。
各种调查持续了两年,1988年,德崇在自己都被证监会正式起诉后,还坚称没有任何的违法行为,一年后,朱利安尼开始认真考虑是否根据反欺诈和腐败机构法来起诉德崇,他以前曾经用过此法来对付有组织的犯罪。消息传来,德崇立即表示以认罪来换取减刑,因为历史上还没有一家公司可以在被根据此法指控后能够幸存的。但是,由于朱利安尼的要求太过严厉,其中包括让米尔肯离开德崇,谈判破裂了。
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