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德语培训中心     Fahrschule Rainer     
显示结果从 1 到 5 共计 5 条
  1. #1
    版主 小学二年级 此帖已删 的头像
    注册日期
    2006-12-31
    住址
    Wien
    文章
    2,532
    Thanks
    0
    Thanked 1 Time in 1 Post
    声望力
    21

    预设 伪科学:“酸碱体质”

      专家痛批伪科学:“酸碱体质”纯属谬论

      ●本报记者 张彤 蒋乃珺

      2008年09月09日《生命时报》

      近两年,在出版物和网络中流行着一种“健康新说”——大部分疾病的罪魁
    祸首都是“酸性体质”,这些疾病涵盖了当前几乎所有常见病,如高血压、糖尿
    病、肿瘤,甚至抑郁症等,因此提倡食用“碱性食物”。

      此言论经一些媒体和网络转载,影响了相当一批读者。但《生命时报》记者
    从肾脏病学、肿瘤学、营养学界权威人士那里得到的信息表明,该言论纯属伪科
    学,没有丝毫科学根据。

      肾病学家:食物影响不了体液酸碱度

      听到上述说法后,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卫生部中日友好
    医院肾病中心首席专家谌贻璞教授首先表示,在现代医学中根本没有“酸性体
    质”、 “碱性体质”这些词。他解释说,正常人体内的酸碱度(pH值)稳定在
    7.35—7.45之间。之所以这么稳定,在于人体有三大调节系统,分别为体内缓冲
    系统调节、肺调节、肾脏调节。

      在体内缓冲系统中,最重要的是碳酸氢盐系统,它的“工作原理”,简单地
    概括,就是体内酸多了,有碱性物质来中和;碱多了,又有酸性物质来中和。而
    肺调节,就是当体内酸性物质增多时,人会加快呼吸,将酸性的二氧化碳更多地
    呼出去,反之则呼吸变缓。肾脏也很重要,它能吸收碱性的碳酸氢盐,并排泌酸
    性产物。只有当以上三大调节系统出了问题,比如尿毒症、糖尿病酮症、慢性阻
    塞性肺病等情况下,人体内的酸碱平衡才会打乱,出现代谢性或呼吸性酸中毒,
    而人体内的酸碱度在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受到食物影响的。

      一本宣传“体酸是百病之源”的书称:“当人体的pH值处于7—7.35之间时,
    属于弱酸体质,容易受到小病痛的干扰。”谌贻璞教授对此表示:“血pH值到
    7.2是严重的酸中毒,已经到生命的极限了。”书中还称:“pH值处于6.9—7,
    人极易患上癌症等重大疾病……”谌贻璞教授哑然失笑,“我在临床上就没见过
    pH值低于7的活人,更甭说慢慢存活着去患癌症了。”

      之所以“身体偏酸”会被着重渲染,这可能跟临床上酸中毒疾病较常见有关。
    谌贻璞教授介绍说,人体酸碱平衡紊乱有四种: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
    代谢性碱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其中前两者较多见,但绝不能说人病了身体就会
    “偏酸”了。并且,就酸中毒的治疗来说,首先要从“治本”着手——尿毒症引
    起的,需要透析;糖尿病引起的,要用胰岛素;若是慢性阻塞性肺病引起的,则
    需要改善肺功能……在病情严重的情况下,才需要静脉给碱性药物,根本不可能
    靠吃“碱性食物 ”来解决。

      上述图书名为《找对病源,碱回命》,还附赠100张pH试纸,建议读者“通
    过测尿液的pH值来判断体内酸碱度”。谌贻璞教授指出,这毫无科学根据,人的
    尿液本身就偏酸,而尿液的酸碱度根本不能反映体内的酸碱度。尿液酸碱度是与
    饮食相关,吃肉蛋奶等高蛋白物质时,尿液会偏酸一些;多吃蔬菜水果,尿液会
    相对偏碱一些。事实上,通过饮食调节尿液的酸碱度,只能防治泌尿系统的某些
    盐结晶沉积或结石疾病,如为防尿酸盐结晶沉积肾脏或形成尿路结石,应该让尿
    液偏碱;为防尿路草酸钙结石形成,就应使尿液偏酸。

      该书开篇即称:“联合国卫生组织公布过一组数据——全世界有70%—80%的
    人属于不健康的酸性体质,有超过90%的人死于因为体质酸性化引起的高危疾
    病”,记者询问了多位教授级专家,大家对这些数据闻所未闻,也没听说过“联
    合国卫生组织”这个机构。

      而据该书编辑刘女士介绍,此书在市场上“卖得很好”。记者试图联系该书
    作者,但遭到了拒绝。刘女士称,作者为成都某中医院的医生。但她既不知道作
    者的真实姓名,也不知道其具体工作单位,更没有见过面,他们之间的联系是通
    过他人进行的。而刘女士一直强调“这很正常”。据记者了解,出版此书的图书
    公司中没有一名学医的编辑,但他们却出版了多部医学保健类图书。

      营养学家:酸碱性食物是无稽之谈

      按照“酸碱体质论”的说法,人必须吃“碱性食物”才能健康。就此,记者
    采访了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副主编程义勇。程
    义勇说,早在上世纪 40年代,有研究食品化学的学者将食物燃烧后剩下的残渣
    溶于水,再测酸碱度,以此分析食物中的矿物质成分。但食品化学研究与食物进
    入人体后复杂的代谢有着天壤之别。程义勇指出,某些所谓的科普文章主张“选
    择食物要注意酸碱平衡”,是缺乏科学依据的,根本不值得提倡。

      但“酸碱性食物”一说在民众中造成了很多困惑,不少人询问营养学会的专
    家。对此,中国营养学会特别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中做出了澄清:
    “‘食物酸碱平衡论’称,谷类、肉类、鱼和蛋摄入过多可以导致酸性体质,引
    起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蔬菜水果属于碱性食物,能够纠正
    酸性体质,防治慢性疾病。事实上,蔬菜水果之所以能预防上述慢性疾病,是因
    为它们产生的能量低,且富含维生素、矿物元素、膳食纤维等,而不是碱性的作
    用。”

      程义勇强调,“我们检索了全球近50年来1000多篇有关机体酸碱平衡的论文,
    没有发现因为食品酸碱性引起酸性体质的研究报告。负责任地说,食物分为酸碱
    性是食物化学的研究范畴,跟食物进入体内以后的代谢变化是截然不同的两回
    事。”

      肿瘤学家:肿瘤病因与酸碱无关

      “酸性体质导致肿瘤”是“酸碱体质论”中很吸引眼球的一点,记者就此采
    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孙燕教授。他认为,“酸性体质
    致癌” 根本“不值一提”。孙燕院士指出,人为什么会得肿瘤是通过生物学试
    验研究的,就是对动物、体外细胞进行长期的致畸、致癌、致基因突变试验,以
    观察某种因素是否会导致正常细胞转化为癌细胞。

      孙燕介绍说,经过上述研究,目前公认的致癌因素有五类:第一,多环芳烃、
    芳香胺类等化学因素,多与环境污染和职业因素有关,可能诱发白血病、肺癌、
    膀胱癌等;第二,电离辐射、热辐射、慢性炎性刺激等物理性致癌因素,对白血
    病、骨肉瘤的发病有直接影响;第三,病毒,如幽门螺杆菌可诱发胃癌,人乳头
    瘤病毒是宫颈癌的主要诱因,乙肝病毒可诱发肝癌等;第四,遗传因素,像乳腺
    癌、大肠癌等都有较明显的家族史;第五,免疫功能缺损。

      “当然,这些年也有一些变化,”孙燕说:“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营养不
    均衡、环境污染、内分泌失衡、肥胖,再加上过大的精神压力,都可能成为致癌
    的诱因。”

      不过,孙燕表示,即使具备上述条件,人也不会一下子就患上癌症,而需要
    一个内外因素长期作用的过程。从这种角度来看,所谓“酸性体质致癌论”也是
    完全不成立的。

      到底是科普还是营销

      其实,很多宣称“酸碱体质论”的文章,都是在为推销某种所谓的“碱性产
    品”做铺垫。

      记者注意到,一年前网络上的“酸碱体质论”文章还多以“科普”的面目示
    人,如今,几乎在所有该类文章后面,都有产品的身影或隐或现,不由得让人怀
    疑这是不是一种市场营销手段。

      在新疆某保健品生产厂家的网站里,充斥着大量关于“酸碱体质”的“科普
    文章”,宣称各种癌症都与“酸性体质”有关。而他们提供的产品——“恰玛古
    碱性食品 ”就具有“排出人体内的酸性物质,纠正人体酸碱度”的功效,而且
    价格不菲,10毫升的一小瓶精油就卖358元,一瓶90粒的胶囊卖280元。除此以外,
    如 “弱碱性水杯”、“碱性离子水”、“天然绿藻”等新奇产品,也都搭上了
    “酸碱体质论”的“便车”。

      不过上述言论经网络和媒体转载,影响不小,不由得让人想起上世纪风靡一
    时的打鸡血、红茶菌,乃至前不久被批驳的“排毒餐”。对此,程义勇表示,科
    普宣传的对象是普通老百姓,因此内容必须是得到充分证明的科学知识。“有些
    所谓的‘科学发现’、‘科技成果’没有足够的实验依据,只是简单的推论或猜
    测,如果随意传播,就会误导广大群众。在学术界允许专家之间有不同观点的争
    论,但一般群众对充满了术语的科普文章缺乏足够的辨别力,容易受骗上当,这
    就需要专业科技工作者站出来澄清。”

      谌贻璞教授则认为,对这些胡编乱造、敛财坑人的伪科学一定要狠狠揭发,
    使它成为过街老鼠,让科学恢复原貌。


    PI = 3.123456789....

  2. #2
    初级会员 新生儿
    注册日期
    2008-10-10
    文章
    15
    Thanks
    0
    Thanked 0 Times in 0 Posts
    声望力
    0

    预设 回复: 伪科学:“酸碱体质”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卫生部中日友好
    医院肾病中心首席专家谌贻璞教授首先表示,在现代医学中根本没有“酸性体
    质”、 “碱性体质”这些词。他解释说,正常人体内的酸碱度(pH值)稳定在
    7.35—7.45之间。之所以这么稳定,在于人体有三大调节系统,分别为体内缓冲
    系统调节、肺调节、肾脏调节。
    ----0---------0--------
    7月18日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的揭秘人体各器官衰老时间表的文章。最近英国研究人员确认了人体各个部位在同时光较量中开始败下阵来的年龄。研究显示大脑在20岁就开始衰老,大脑中神经细胞(神经元)的数量逐步减少。我们降临人世时神经细胞的数量达到1000亿个左右,但从20岁起开始逐年下降。到了40岁,神经细胞的数量开始以每天1万个的速度递减,从而对记忆力、协调性及大脑功能造成影响。英国伦敦帝国学院健康照护健保信托机构顾问、神经学家沃基特克?拉克威茨(Wojtek Rakowicz)表示,尽管神经细胞的作用至关重要,但事实上大脑细胞之间缝隙的功能退化对人体造成的冲击最大。实际上,人体一些部位在我们外表变老之前功能就开始退化。大脑细胞末端之间的这些微小缝隙被称为突触。突触的职责是在细胞数量随我们年龄变得越来越少的情况下,保证信息在细胞之间正常流动。

    那‘信息’是什么呢?‘信息’就是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激素。可见它是什么决定人体疾病、衰老与否信号。现在的生理学内分泌章第一句话:“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是调节机体的各种功能,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两大信息传递系统”。它是对正常人体认识的阐述,它也是对治疗人体疾病总的方向性的指导(2008年07月》《中华医学临床探索》全文 网址 http://www.lcyxts.net/View.asp?ID=844 )《机体功能医药学是融中西医学于一体的二十一世纪的新医药学》)。


    显然人体只有二大调节系统。

    方舟子支流的专家也是搞伪科学的专家。乌鸦落在老母猪身上看见别人黑,看不见自己黑。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 风华正茂: 指点江山 ,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http://zy88093139.blog.tianya.cn

  3. #3
    初级会员 新生儿
    注册日期
    2008-10-10
    文章
    15
    Thanks
    0
    Thanked 0 Times in 0 Posts
    声望力
    0

    预设 回复: 伪科学:“酸碱体质”

    酸碱体质”纯属谬论。 对。专家也是搞伪科学的专家。乌鸦落在老母猪身上看见别人黑,看不见自己黑。
    论科学与伪科学,首先确定谁科学谁不科学。科学是遵循本身规律,并且必须是经过百分之百的实践检验的。西医现阶段生物的统计与双盲检验都不是以达 到百分之百为目的的方法,那统计与双盲检验是科学的标准吗?循证医学是消除症状的医学 ,不是以遵循人体本身功能规律为标准的医学,那现阶段的循证医学科学吗?把西医现阶段的循证医学的不科学说成是科学。那西医现阶段的循证医学不就是伪科学吗?什么融中西医学思想于一体的二十一世纪世界一流的科学的医药学呢?2008年07月》《中华医学临床探索》全文 网址
    http://www.lcyxts.net/View.asp?ID=844 )《机体功能医药学是融中西医学于一体的二十一世纪的新医药学》。这是世界医学健康领域最重大新闻,健康生活最新理念。是最新、最快、最有用的健康资讯,是世界医学最重大的医学突破和生活常识新解。这可是西医杂志。这是科学共同体的共同认识吧?
    中医评论家毛嘉陵做客新浪“网上大讲堂”对话5位各领域专家,讨论中医面临的严峻现实,探讨中医是不是科学?其精彩共识是:现在中医也好,西医也好,他们对疾病的认识、对人体的认识、对健康的认识,实际上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还是处于盲人摸象的阶段。
    首先确认方舟子支流是不科学的,他却说自己是代表科学,证明他们是伪科学(“伪科学”指的是“一些人为了个人或集团利益故意推出或制造的“非科学”,隐含有不正当目的,而不完全是真理与否的问题。这些内涵,我想,人们已经基本认同)。

    以上文字我也贴在曹天德的博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聘任教授,主研超导理论及相关问题。
    曹天德的《伪科学与民科》 帖子的评论,他也有回复。博主回复:中医是国人实践的产物,其精华部分合理利用了中药对病毒的抑制、调动了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并达到恢复机体的正常活动功能。这是我的总结,不知合理否?但要注意,中医也有的是实验不全面的产物,有的由于人体随环境的变化而失去了功能,有的是少数人“捏造”的,所以有的是伪科学或非科学。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 风华正茂: 指点江山 ,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http://zy88093139.blog.tianya.cn

  4. #4
    版主 小学二年级 此帖已删 的头像
    注册日期
    2006-12-31
    住址
    Wien
    文章
    2,532
    Thanks
    0
    Thanked 1 Time in 1 Post
    声望力
    21

    预设 回复: 伪科学:“酸碱体质”

    引用 作者: z88093139 查看文章


    全文 网址
    http://www.lcyxts.net/View.asp?ID=844 )《机体功能医药学是融中西医学于一体的二十一世纪的新医药学》。这是世界医学健康领域最重大新闻,健康生活最新理念。是最新、最快、最有用的健康资讯,是世界医学最重大的医学突破和生活常识新解。这可是西医杂志。这是科学共同体的共同认识吧?

    你的文章有在此杂志上出版吗?随便在网上贴一个恐怕谁都可以吧。


    PI = 3.123456789....

  5. #5
    初级会员 新生儿
    注册日期
    2008-10-10
    文章
    15
    Thanks
    0
    Thanked 0 Times in 0 Posts
    声望力
    0

    预设 回复: 伪科学:“酸碱体质”

    是在此杂志上出版的,是不能随便在网上贴的,谁都不可以的。网上是可以投稿的。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 风华正茂: 指点江山 ,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http://zy88093139.blog.tianya.cn

主题讯息

目前查看此主题的会员

目前有1位用户正在查看此主题。(0 位会员和 1 游客)

发文规则

  • 不可以发表新主题
  • 不可以发表回复
  • 不可以上传附件
  • 不可以编辑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