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开幕式必须把孔子‘抬出来’”(1)
国内学术界现在已经达成如下共识:
1、 二千五百年前中国的学校就开设了奥运项目体育教育课,开始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
2、 孔子是“奥运项目引入中国古代学校的第一人”、“奥运之神”;
3、 奥运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延伸,很多奥运项目因孔子而走向世界,中国某些项目如举重、射箭能在短期内取得如此辉煌成就与孔子文化有关;
4、 孔子本人身体力行,为中国体育事业做出了表率,是体育界的超级巨星。若当时有奥运会的话,孔子在中长跑、马术、射箭、举重等很多项目上都能打破世界纪录,获得多枚金牌。
这可不是搞笑,而是一年来实实在在发生在中国大陆的真实事件。最近电视里国学大师、大学问家们一天到晚都在讲这些玩意,可以说是资料翔实、来源可 靠、推论合理、无懈可击,我跟周围的人辩论数次,每次都是大败而归。我古文底子太差,糊弄个样板戏还可以,可人家引得都是十三经之类的古籍,弄得我几乎要 崩溃了。
这次高潮的出现还与国学大师季羡林有关。因为季羡林是陈寅恪的学生,其他各位国学先贤又相继离世,国内公认季羡林是唯一在世的国学大师,唯一能够 把儒释道三家理论说得清楚的泰斗。有位记者搞了个采访报道“季羡林建议奥运开幕式将孔子‘抬出来’”,一时间很多主流媒体报纸,包括《南方周末》、《中华 读书报》、《人民日报海外版》都争相刊登( http://news.qq.com/a/20070728/000510.htm )。因为是大师提出来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后来在包括网络在内的各种媒体上展开了“激辩”。说是激辩,实际上人们并没有什么原则的分歧,都赞同作为中 华传统文化中最核心的因子,孔子的符号必须出现在在奥运会上,尤其是开幕式上,只是有人认为技术操作上有些困难,孔子的形象是“腐儒”,又不能像施瓦辛格 一样露出二头肌来,若让孔子身着长衫,手持竹简,弄点不伦不类的“公祭”排场,又会大煞奥运开幕式的风景,与奥运气氛相去太远。为此《广州日报》还专门发 了篇文章:孔子可以抬,关键是咋抬( http://sports.qianlong.com/4713/2007...83@3989078.htm )。文章提出实在不行就把孔子弄成一个卡通形象,没准还可以从此风靡世界。以后有位名叫陈仓的学者又在《南方周末》发表署名的文章:奥运会抬孔子不如抬关公( http://news.qq.com/a/20070906/002322.htm )。文章提出奥运会抬孔子不如抬关公的动议,认为奥运会是竞技体育大会,是武会,不是文会。要抬只能抬武圣人关公,而不能让文宣王参加奥运会。下面是我从《南方周末》上摘下来的一段,全文诸位可以自己点开去看。
“在华人传统思想文化圈,儒释道三家皆认可关公,兼容关公精神。关公的塑像或牌位无所不在,“关老爷”塑像与观世音菩萨、弥勒佛和寿星老爷的供奉率相近, 具有认同社会性、价值普适性、偶像群众性、崇拜普遍性等特点,是海内外华人最崇拜的神圣偶像之一。奥运会是竞技体育大会,是武会,不是文会。关公勇猛顽 强,孔子四体不勤,奥运会崇尚“更高更快更强”,奥运体育盛会崇武尚勇,抬出文圣人难道想偃武修文吗?如果一定要抬个中国人的偶像出来的话,只能抬武圣人 关公,让文宣王参加奥运会岂不滑稽?关公是大众偶像,孔子是精英偶像,奥运会是群众性活动,关公的群众性大大高于孔子,英武的关公比文弱的孔子更能激励大 众体育运动。奥运会体育搭台,经济唱戏,奥运会也是经济盛会,关公不但是竞技体育(武术)高手,而且是工商界崇拜的“武财神”,标志仁义生财,人和发财, 团队合作精神的关公比安贫乐道、鄙视工商业的孔子更合适担当体育文化经济活动的“形象大使”。
其实抬关公也有个“关公可以抬,关键是咋抬”的问题。是不是把周仓、关平也抬出来,关平的至死相随和周仓的义不独生的故事怎么交代?赤兔马、青龙偃月刀扛不扛?这些都会难倒张艺谋。
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