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德语培训中心     Fahrschule Rainer     
显示结果从 1 到 2 共计 2 条
  1. #1
    版主 小学二年级 此帖已删 的头像
    注册日期
    2006-12-31
    住址
    Wien
    文章
    2,532
    Thanks
    0
    Thanked 1 Time in 1 Post
    声望力
    21

    预设 《魔戒》中霍比特人确实存在过

    英国科学家近日发表一项研究结果,更充分证实了“霍比特人”在人类发展史上确实存在过。
    英国伦敦帝国学院进化动物学家林德尔·布朗厄姆和马塞尔·卡尔迪洛在18日出版的《生物学通讯》上发表文章说,电影中出现的“霍比特人”,也许是原始人类的一支,由于进化压力才演变成矮小体型。这为“霍比特人”真实存在说补充了新证据。
    文章指出,一种“岛上原则”是造成这支原始人类演变得矮小的原因。“岛上原则”指由于岛屿上 食物数量有限,体型较小的物种能更好存活,之后逐渐演变为较大型物种;相对地,较大体型物种则因食物不足面临严酷生存挑战,逐渐变得矮小,这是因为食物需 求量小的物种拥有更大生存优势。
    调查发现,在岛上生活的较小体型(体重小于5公斤)的灵长类动物,与它们在大陆上生活的同类 相比,身材都发生了膨胀;而大型灵长类在岛上则比在大陆的体型“缩水”了一大截,缩小比例在52%到80%之间。这为“霍比特人”从原始人类中演变而来提 供了理论依据,因为“霍比特人”的体型是现代岛民平均体型的55%,是原始智人体型的52%。
    2003年,科学家曾在印尼弗洛勒斯岛上发现了女性小矮人骨骼化石,并将其昵称为“霍比特人”。这种小矮人身高约1米,脑容量只有380毫升。据科学家推测,“霍比特人”生活在2万到8万年前的古代。
    破解“霍比特人”谜团
    起初,我们以为这是个小孩儿,大约三岁。这些易碎、微小的骨头是我们刚从印度尼西亚弗洛勒斯岛上一个广阔的洞穴里发掘、清理出来的。但我们仔细观察后发现,它们其实属于一个发育完全、大约1米高的成年人。
    难道我们看到的不过是一个现代人,因疾病或营养不良而阻碍了发育?不,这些骨头看起来很原 始,而且,从凉布洼(在当地芒加尔语中,意思是“清凉洞”)出土的其他遗骸看来,这具骨骼并非绝无仅有,而是曾经居住在这个偏远岛屿上的矮小族群的典型代 表。我们发现了一种新的人类。
    回到实验室,我们分析了这些骨骼和其他文物,才开始明白我们的发现意义何其重大。我们给这个 矮小的人类亲戚取了个绰号,叫“霍比特人”。她生活在1.8万年前,正是现代人(也就是像我们一样的人类)向全球迁徙的时期。但是,“霍比特人”看起来更 像一种人类远祖的袖珍版,这种人类远祖距今180万年,来自亚洲的另一端.
    我们不经意发现了一个失落的世界:从更远古时代存活下来的矮人,生活在史前人类的主流之外。他们是谁?对人类的进化史,这些失散的亲戚能告诉我们些什么?
    弗洛勒斯岛长360公里,位于亚洲大陆与澳大利亚之间,从未有什么大陆桥将它与这两块大陆连 在一起。即使在海平面很低的时期,从亚洲大陆以“跳岛”的方式来到弗洛勒斯,也必须跨越最长可达24公里的海洋。大约4000年前,现代人类开始把猴子、 猪、狗等动物带到岛上。这之前,能到达此岛的陆地哺乳动物只有剑齿象(大象祖先,已绝种)和啮齿类动物——前者游泳而来,后者则借助了水上漂浮物。在大脑 具备了造船能力的现代人到来之前,没人能够到达弗洛勒斯;至少,大多数科学家过去是这么认为。
    但在20世纪50和60年代,一位天主教教士兼业余考古学家西奥多?韦尔霍文发现了早期人类 存在的迹象。在弗洛勒斯岛的索阿盆地,他在剑齿化石旁边发现了石器,而剑齿象化石年代据估计在距今约75万年。因为已知“直立人”至少在150万年前,就 居住在附近的爪哇岛上了(直立人是人科动物的一个古老的种,人科包含人类及其近亲),于是韦尔霍文推断,“直立人”通过某种方式,穿越了大海,来到弗洛勒 斯岛。
    韦尔霍文以业余考古学家的身份说出如此耸人听闻的言论,没有能使考古界信服。但在20世纪 90年代,另一些研究人员凭借现代技术,为索阿盆地出土的工具定年,结果发现其年代大约为84万年前。韦尔霍文果然说对了:人类祖先确实远在现代人到来之 前,就踏上了弗洛勒斯岛。只是岛上早期居民的实际遗骸从来没被发现过。
    此篇文章于 08-08-16 02:49 被 此帖已删 编辑。


    PI = 3.123456789....

  2. #2
    版主 小学二年级 此帖已删 的头像
    注册日期
    2006-12-31
    住址
    Wien
    文章
    2,532
    Thanks
    0
    Thanked 1 Time in 1 Post
    声望力
    21

    预设 回复: 杆子王是怎样炼成的

    新研究发现章鱼有6条胳膊2条腿

    一只章鱼在玩魔方



    章鱼其实有两条腿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8月14日消息,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一种称为“马维斯”(Mavis)的大型太平洋章鱼帮助研究人员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我们每个人对章鱼8条触角作用的认识都是错误的。
      不具备人的“偏手性”
      章鱼的名称源自古希腊,意思是8英尺。“马维斯”生活在韦茅斯海洋生物中心的一个水箱内,它其实有六条手臂和两条腿。研究章鱼行为的研究人员来 到中心对其展开研究,结果发现我们对章鱼一些最基本的认识都是错误的。就在此之前,人们还认为章鱼的触角平均地分布于身体两侧,一侧四个用于驱动身体,另 外一侧四个用于操作物体。
      这项研究在全欧洲20个海洋中心实施,最初目的是为了寻找有关章鱼是否像人一样,对身体一侧的偏爱超过另一侧。研究人员将魔方在内的玩具放入到章鱼水箱内,然后仔细观察章鱼用哪些肢体去摆弄玩具。
      领导实施这项研究的克莱尔·利特尔(Claire Little)说:“我们发现章鱼实际上有六条手臂两条腿。”而之前人们普遍认为,章鱼通过四根触角去移动身体,另外四条触角去觅食和操作物体,但研究人员观察发现,章鱼利用最靠后的两条触角去绕岩石和海底游动。
      利特尔说:“每当想要游泳时,它们还利用这两条腿去划动游走,而其他的触角则用于驱动身体。”“马维斯”的头部大小相当于餐盘,肢体长约半米 (20英寸),是个头最大的章鱼之一。在触角吸盘的帮助下,它能轻松地张开手掌抓住蛤蜊和河蚌,而这两种动物往往让人类束手无策。
      最聪明的海洋生物
      利特尔表示,这种体形庞大的野生太平洋章鱼最大的重量可达71公斤,尽管“马维斯”距离这一极限还有一段距离。利特尔说:“我们并未尝试将它从水箱中捞出来称重,因为这会让她受外伤。”
      章鱼是最聪明的海洋生物之一,能学会如何打开果酱罐,操作魔方等小物体,尽管迄今为止,它们尚未成功解开这个魔方。研究期间,研究人员发现,一 旦章鱼触角缠在一起,它们就会用第三对手臂去帮忙解开。利特尔说:“真正令人吃惊之处在于,章鱼使用身体两侧前部第三对触角的频率。”
      尽管这一对触角远比前面两对那么显眼,但仍超出我们的预期。之前的一些研究表明,最后面的四条触角主要用于驱动身体。利特尔说:“在我们研究的 章鱼中,我们发现超过一半根本没有展现出对右侧或左侧肢体的偏爱。剩余的章鱼则在偏好右侧和偏好左侧的肢体之间相当平均地分开。章鱼的眼睛角度朝向身体前 方,所以,如果它用眼睛去确定要去移动哪些触角的时候,我们估计对触角偏爱的选择更直接地取决于它的视线。这正是我们发现的准确结果。”
      策划实施更大规模研究
      之前的一些研究发现,章鱼更偏爱身体一侧,这一点解释了为何一些章鱼是“近视眼”或具有视觉障碍。利特尔说:“我们发现有7只章鱼确实对身体一 侧的偏爱程度超过身体另一侧,这可能是因为其他的眼睛存在一些弱点。”她说:“如果这些动物身体有病,我们现在可以更有效地照顾它们,从它们喜欢的方向喂 食物和药物。对于患病的动物来说,任何有助于减压的方法都会对缓解它们的病情有巨大的帮助。”
      研究人员从2000多次观察中收集了相关数据,受邀参加这项研究的志愿者在此过程中提供了不小的帮助。 我们最为熟知的章鱼是普通章鱼 (Octopus vulgaris),体型中等,也分布于英国水域。利特尔的研究小组现正在策划一个大规模研究项目,这样,研究结果就可以发表于科学杂志上。(孝文)
    此篇文章于 08-08-16 02:51 被 此帖已删 编辑。


    PI = 3.123456789....

主题讯息

目前查看此主题的会员

目前有1位用户正在查看此主题。(0 位会员和 1 游客)

发文规则

  • 不可以发表新主题
  • 不可以发表回复
  • 不可以上传附件
  • 不可以编辑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