伉俪情深、相夫教子
胡锦涛在甘肃的14年中,有一半时间是在甘肃建委度过的。 1975年至80年,胡锦涛担任甘肃省建设委员会设计管理处副处长。时值文革后期,胡锦涛在76年随路线教育工作队到兰州郊区的永登县调查研究,食住都在农民家中,每日起早摸黑工作,写调查报告之外,还要下田、打扫。1980年胡锦涛由于工作优异,被提拔为甘肃省建委副主任,与家人住在兰州市滨河路的建委家属楼,这是一栋五层楼高的曲尺形建筑,属于五十年代的仿俄罗斯建筑。
据建委的人说,因胡锦涛的家距离建委很近,当年胡锦涛每日徒步从建委家属楼到建委办公楼上班,大约需时五至六分钟。建委办公楼在省政府大院内,若要进入建委办公楼,需从省政府大门进入。曾经在胡锦涛办公室斜对面工作的一名退休干部说,胡锦涛为人随和,每天在建委办公楼长长的走廊内,只要是迎面走过,胡锦涛都会主动与对方打招呼。如今的建委大楼外貌依旧,长长的走廊还是当年的样子,但已显得陈旧。当年胡锦涛曾经工作过的副主任办公室,现改为副厅长办公室。
在住在家属楼的日子里,胡锦涛的妻子刘永清在工作之余还要做家务,包括检查两个孩子的学习成绩。胡锦涛的邻居都说,刘永清非常能干,炒得一手好菜,而对于友人的夸奖,刘永清总是谦虚地说“随便炒,只要你们吃得开心”。刘永清作风十分平民化,出现于公众场合时,态度相当柔和轻松。胡锦涛曾向清华的同班同学说,“如果有事可以找我,找不到可以找永清”。
胡锦涛在甘肃、贵州任职时,刘永清都随行。不过,1988年胡锦涛赴西藏担任区委书记时,刘永清及子女均留在北京。胡锦涛1982年进入共青团工作时,刘永清曾在共青团辖下的中国青年旅行社担任副总经理,直至1992年胡锦涛由西藏调回北京后,才调职北京市政府,目前担任北京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副主任。
由于胡锦涛出任中共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职务之后,出国访问机会大增,夫妻俩经常一起乘专机出国访问,在常人眼里很是风光,其实他们比谁都累。首先,出访前要做好多准备工作。从服装的协调搭配,到出访国的文化礼仪,生活习惯、宗教信养、习俗禁忌等等,一点不能出差错.因为谁都知道,他们的出访不仅仅是代表着个人,更是代表我们国家的整体形象。那是非常繁重的政治任务,象征着来访者对宾主双方友好关系的高度重视。
刘永清的穿着打扮很得体,如胡锦涛访问法国时,身穿深色西装,淡灰色、海蓝底的领带,黑色、薄底、没有鞋带的皮鞋,刘永清则是搭配法国蓝套装、银色胸针和项链、奶白色半高跟鞋。两人的衣着看上去很合衬。穿衣打扮或是与胡有一定的反差,或是风格接近,既保留了自己的特色,又凸现出胡的个人气质。国外媒体一致认为,刘永清性格文静、平易低调,自然大方,给人朝气与清新的感觉。良好的教育造就了刘永清出众的气质风度,又彰显出其良好的个人修养。
刘永清和大部分六十多岁的人不同,也和大多数女性不一样,她不爱化妆打扮,而是一个电脑迷,可以说是位“求知型”的第一夫人,出门时定会带上心爱的笔记本电脑,有时甚至带上两台。透过网络了解国内外动态,利用电脑为胡锦涛的工作查阅资料。难怪有人这样说:再也没有比她更合适的(胡的)“电脑秘书”了。
刘永清与胡锦涛育有一子一女。由于这对子女行事风格低调,外界对他们了解不多,只知儿子在大陆一家医院担任管理阶层职务,女儿胡晓华(一称胡海清)人在美国。
胡锦涛的儿子胡海峰现任中国清华同方威视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同方威视是全球领先的海关检测设备提供商,该公司向澳大利亚出口海关X光货柜扫描机,并且被安装在悉尼和墨尔本,成为海关反毒和打击走私的重要武器。胡海峰为人十分低调,尽量避免" 抛头露面",过着家和单位两点一线的简单生活。他们之所以如此谨慎,也是为了回避外界的非议。
胡锦涛的女儿胡海清,毕业于清华大学,完成了“上海中国欧洲国际商业学校”的MBA课程,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才女。很多企业向她提出了“破例”待遇和优厚条件,但为了回避外界的谣言,她都宛然谢绝了。胡海清的丈夫为新浪网前CEO茅道临。
2002年10月4日,61岁的刘永清重返阔别43年的母校——重庆巴蜀中学。
刘永清
1940年生于重庆
1959年毕业于重庆巴蜀中学并考入清华大学,后户籍调入北京,与胡锦涛是同班同学。
1965年从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毕业后,分配到甘肃兰州的水利部第四工程局工作。
1970年2月与胡锦涛在甘肃结婚(婚后生有一儿胡海峰、一女胡海清)。并调到甘肃省建委设计处任科员,后又到贵州任职。
1982年后在共青团辖下的中国青年旅行社任副总经理,
1992年调北京市政府工作,任北京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副主任。
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