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理论当中,大家比较熟悉的一句话就是“以毒攻毒”。其实,“毒”是什么?以“毒”能不能攻“毒”,中医至今还是十分模糊的。其实,中医所讲的 “毒”,如“痈疮肿毒”之类,早在19世纪70年代巴斯德就为我们解释清楚了,那不是什么“毒”(poison或toxin),而是“细菌感染”。过了 30多年以后,意大利医生艾利奇发现了细菌的“可染色性”和“化学亲和性”。它为我们“以毒攻毒”奠定了科学基础。抗生素就是利用细菌的这两个特性杀死细 菌,以达到拯救患者的生命的目的的。毫无疑问,用抗生素来杀灭细菌,才是科学意义上的“以毒攻毒”,而中医的“以毒攻毒”则是非常盲目的。由于使用抗生素 “以毒攻毒”是根据细菌的“可染色性”和“化学亲和性”进行的,这又为安全使用抗生素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