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德语培训中心     Fahrschule Rainer     
第1页,共2页 1 2 最后最后
显示结果从 1 到 10 共计 12 条

主题: 部分F1术语

混合查看

上一文章 上一文章   下一文章 下一文章
  1. #1
    高级会员 博士四年级 kina 的头像
    注册日期
    2006-12-29
    住址
    ━═★宙斯帝國★═━
    文章
    16,071
    Thanks
    0
    Thanked 0 Times in 0 Posts
    声望力
    35

    预设 部分F1术语

    技术篇

    Aerodynamics 空气动力学:
    空气动力学是现代赛车运动设计开发中最重要的一个课题。无数的设计师们在为如何降低赛车风阻、增加下压力而费尽心机,绞尽脑汁。关于空气动力学的研究一直在进行着,一刻也不曾停过。至于F1则是世界上所有竞速赛事中空气动力学运用得最彻底的一项赛事。

    Ballast 定压器:
    为了满足F1赛车重量最低限制的规定,各车队不得不在赛车内安装定压器。随着技术的发展,定压器的用途也变得更加灵活。现在有些车队甚至使用定压器来平衡赛车前后的重心,而且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Bargeboard 扰流板:
    扰流板位于前轮后端、侧箱前端,其作用是将该区域内气流分流,使气流顺着扰流板方向分别流向侧箱,内部及外部,从而起到分流的作用。

    Blister 气泡:
    轮胎达到一定温度时表面会出现一些小的气泡。造成气泡的原因是轮胎质地过于柔软,或者轮胎内压过高导致温度上升。气泡出现会带来诸多弊端,比如造成轮胎异常震动或者抓地力不足等。

    Brake 制动装置:
    F1赛车所使用的标准制动装置是4轮独立碟片式制动系统,所用刹车碟和挡板全部采用碳纤维制成,坚固耐用。另外,F1不允许使用ABS防抱死刹车系统。

    Carbon fibre 碳纤维:
    全称为碳纤维强化树脂(CFRP),该物质采用树脂中提炼出的纤维连同环氧树脂一起在真空、高温、高压的条件下煅烧制成。目前F1赛车的车体部件大部分都是用这种轻质坚固的碳纤维加工制成的。

    Chassis 底盘:
    赛车最基本的构件,赛车引擎和悬挂都安装在底盘上。

    Chimney duct 排气孔:
    很多车队都在赛车侧箱上方开了一个排气孔,这个排气孔可以将进入侧箱的气流顺利排出并导向尾翼,从而起到了整流的效果。2002年,麦克拉伦的赛车第一个起用了这种排气孔的设计。

    Cockpit驾驶座舱:
    F1赛车的驾驶座舱非常狭小,车手每次必须先卸下方向盘才可坐进座舱。座舱空间虽然狭窄,但却相当坚固,整个支架全部采用碳纤维制成,内部还备有应急灭火装置,最大程度确保了车手的人身安全。

    Compound 混合橡胶层:
    F1轮胎也同样包含了许多高科技成分。轮胎周围的软质混合橡胶层其成分包括橡胶、聚合物、硫磺、碳黑、石油等,改变不同的原料或使用比例均会导致轮胎各方面特性的变化,比如柔软度、耐磨性、耐高温性、最佳工作温度等等。

    Damper 减震器:
    是F1赛车上安装的一个冲击缓冲装置。减震器常与悬挂弹簧一同使用,并在赛车进行过程中吸收来自路面的撞击,控制弹簧的伸缩,以达到稳定赛车的目的。通常F1赛车前后4个轮子周围都会安装减震器,现在有些设计师为了更好地控制赛车前后方向的震动,还在赛车后部中央安装了减震器,效果也非常不错。

    Deflector 扰流片:
    安装在前轮后侧,与扰流板与同样的功效,可以疏导从前悬挂流经的气流。1993年这一设计首次出现在麦克拉伦的赛车。

    Diffuser 扩散器:
    扩散器,顾名思义就是扩散气流用的装置。它也属于F1赛车典型的空气动力学套件之一。扩散器一般位于赛车后部下方,靠近尾翼下端的位置。扩散器可以控制从赛车底部流经气流的流向,增加底盘与地面气流的流速,同时为赛车生成更多的下压力。

    Down force 下压力:
    根据空气动力学所产生作用于物体的向下的力。F1赛车可以通过前后定风翼以及车底效应获得大量下压力,使轮胎表面紧贴地面,从而确保赛车过弯时的顺畅以及较高的过弯速度。据统计,F1赛车所承受的下压力最大可达2吨。

    Dry tyre 干胎:
    在赛道干燥的情况下,F1赛车一般多使用干胎出战。根据F1技术规则规定,每个干胎表面必须有4道胎沟,像其他赛事中赛车所使用的没有胎沟的光胎在F1中是不允许使用的。

    End plate 翼端板:
    翼端板位于前后定风翼主翼板两端,其作用是可以对流经赛车两侧的气流进行整流。以前的翼端板都是平整的,现在的翼端板则慢慢开始出现3D的形状。

    Electrical control unit 电子控制元件:
    简称ECU,是一组能够控制引擎内部火花塞喷射与点火时机的电子控制系统。

    Engineer 工程师:
    F1的工程师跟一般意义上的工程师有些差异。F1各车队为对内每一部赛车都准备了一名工程师,该工程师主要负责对某部特定赛车的数据收集、技术分析,并配合车手一起调校赛车。优秀的工程师与车手在一起配合的话,往往能发挥出更强大的竞争力。

    Extreme weather tyre 全雨胎:
    直译的话即“在极端恶劣天气下所使用的轮胎”,这种轮胎只有在赛道出现大暴雨的情况时,经组委会同意方可使用。实际上这才是真正的雨胎,一般下小雨时F1的赛车所使用的是中性胎,全雨胎的胎沟比其他任何一种轮胎都要深,包括中性胎。每场比赛前各车队都会事先登记各自所准备的轮胎类型,没有登记的轮胎是不允许使用的。但是,这种全雨胎却是例外,因为使用这种雨胎的决定权不在车队,而是在组委会那里。

    Flat spot 轮胎磨平:
    因刹车使用过度致使轮胎与地面接触的某一部位被磨平,出现这种情况时由于轮胎不再是完整的圆形,所以赛车会出现震动的现象。

    Front nose 前鼻:
    前鼻位于赛车最前端,前定风翼就安装在赛车前鼻两侧。除了与定风翼配合使用产生下压力外,发生以为时前鼻还可以起到缓冲和冲击的作用,因此前鼻的结构也必须是非常牢固的。

    Front Torque Transfer System(FTTS) 前轮扭力传输系统:
    F1赛车的左右前轮并没有采用联动格式,各自是相互独立的。而这种系统则可以借助赛车变速箱及离合器来实现对左右轮胎扭力的分配。B.A.R.本来打算在今年推出他们新研制的一种FTTS,但因其不是百分只百机械格式。系统中还采用了油压和电子控制技术,于是被F1认定为违反技术规定,而B.A.R.也只好放弃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Front wing 前定风翼:
    前定风翼位于赛车前鼻的两侧,主要功能是帮助赛车获得的下压力。近几年F1赛车使用较多的前定风翼格式一般都是两端翘起,中间下陷的形状。据说这样的设计可以使更多气流进入赛车底部从而产生更多下压力。

    Fuel effect 燃油效应:
    所谓的燃油效应是指赛车载油量对赛车单圈成绩的影响程度。说得通俗点即油耗的问题。一般在较长的高速赛道,油耗较小,车队宁可采用多进站的策略也要让赛车轻载油,以提高成绩。而在较慢的中低速赛道,油耗较大,车队会让赛车尽量多载油少进站,以节约时间。因此中低速赛道也可称作是燃油效应较大的赛道。

    Gear box 变速箱:
    变速箱可以通过控制引擎的输出功率的大小来控制车速的变化。F1的变速箱一般都设7档,安放在后悬挂周围。最近有的车队开始使用碳纤维制的变速箱,这估计应该是出于减少载重的考虑。

    Graining 橡胶颗粒:
    主要出现在磨损后轮胎的表面,若过多会影响轮胎正常工作,致使轮胎抓地力下降,尤其是前轮更为明显。

    [G-force]G力:
    重力加速度的单位,主要指赛车瞬间加速或者过弯时作用在车手身上的力。一般用数字加G来表示G力的大小,如4G。数字越大表示G力越大。

    Grip 抓地力:
    轮胎附着地面的力。轮胎抓地力越大,赛车过弯速度就越快,加减变速能力就越出色。

    [HANS Device]HANS系统:
    全称是head and Neck Support Device,即头颈保护装置。自2003赛季起FIA规定每一位车手参赛时都必须佩带HANS系统,以确保安全。HANS系统与车手头盔以及安全带连接在一起,当车手遭强力撞击时,可以保护车手的头部不会撞向方向盘,颈部不会因冲击过大而扭伤。这一项技术最初源于美国的一项赛事,随后被F1认可并引入到正式比赛中来。

    Helmet 头盔:
    F1规则规定F1车手以及维修站内的车队技师在比赛过程中必须自始至终佩带头盔进行驾驶或作业。每一个头盔都需达到F1官方严格指定的指标方能投入使用。从本赛季中段起,F1规定所有头盔一律改用碳纤维材质,以代替以前的强化塑料材质。这一举措无疑又增加了头盔的安全系数。

    Introduction box 集气箱:
    集气箱的主要作用是存储从驾驶舱上进气口进入的气体,并将这些气体逐步送入各个汽缸。因为集气箱的存在,F1的引擎汽缸可以多吸入相当汽缸容积25%的空气,这会增大引擎的进气压力,进而增强引擎的转速和功率。

    Intermediate tyre 中性胎:
    中性胎也就是浅沟雨胎。现在F1只认可一种雨胎,于是大部分车队在登记湿地轮胎时都选择使用中性胎。如果赛道积水严重,组委会会自动默许使用全雨胎(深沟胎),而无需事先登记。

    Keel 龙骨:
    龙骨原意指贯穿船头与船尾、支撑船体重量的承重结构,在F1赛车悬挂后方凸起部位我们也能看到同样的结构。在F1主要盛行两种龙骨结构,即单龙骨结构(代表赛车:法拉利)与双龙骨结构(代表赛车:麦克拉伦)。一般而言双龙骨结构在空气动力学方面的优势较大,可以帮助赛车获得更多的下压力。但是双龙骨结构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前悬挂形状的设计,而且抗冲击及牢固性不如单龙骨结构,所以很多车队更多的倾向于单龙骨结构作为他们的首选。

  2. #2
    高级会员 博士四年级 kina 的头像
    注册日期
    2006-12-29
    住址
    ━═★宙斯帝國★═━
    文章
    16,071
    Thanks
    0
    Thanked 0 Times in 0 Posts
    声望力
    35

    预设 回复: 部分F1术语

    运动篇

    Check flag 黑白格子旗:
    宣告比赛结束的格子旗。在比赛开始与结束前出示,第一个接受黑白旗挥舞的即比赛的胜利者。

    Drive-through penalty 判罚通过维修区:
    作为比赛中违规处罚的一种,由组委会向违规车手发出判罚指示,要求车手限速通过维修区,且中途不得停下。

    Fastest lap最快圈速:
    比赛时由某位车手做出的全场单圈最好成绩,即最快圈速。目前做出最快圈速并没有额外的积分(以前在1950~1959年,车手可获得1个积分),但是成绩将被组委会记录在案。

    Formation lap 热身圈:
    也称暖胎圈。在正式比赛开始前车手们再驾驶赛车绕场一周,对赛车、赛道作最后的确认,并对轮胎进行预热。

    Free Practice 自由练习:
    在自由练习规定时间内,各车队可以按自己的内容部署在赛道上练习或测试。现在F1在每个比赛周的周五安排2次各1小时以及周六上午安排2次各45分钟的自由练习时间,共计3个半小时。

    Green flag 绿旗:
    绿旗表示黄旗危险警告区域已过,车手可以正常加速或超车。另外,当热身圈结束后所有赛车各就各位作好发车准备时,工作人员也会出示绿旗向组委会示意一切准备就绪。

    In lap/Out lap 进站圈/出站圈:
    当车手从维修区出发准备进行自由练习或者排位赛时,赛车从维修区出来到计时段开始前所跑的那一圈叫出站圈;自由练习或者排位赛结束后,赛车驶回维修区的那一圈叫做进站圈。在排位赛进行时,车手从出站到做完成绩进站共要在赛道上跑3圈,而只有其中第二圈都不计时,即出站圈和进站圈。

    Installation lap 调试圈:
    在自由练习时间段开始时,首先会有一圈调试圈,作用类似正式比赛前的热身圈,车手可以对赛车进行最后的确认工作。

    Jump start 抢跑:
    在示意比赛正式开始的5盏信号灯全灭之前,若有赛车先起动,将被视作抢跑,并会在随后接受处罚。

    Lap time 单圈成绩:
    即赛车跑完一圈所花的时间,F1在测试时所记录的时间全部精确到千分之一秒。

    Launch control system 起步控制系统:
    所谓起步控制系统,是指搭载在F1赛车车身上、能够控制赛车起步状况的电子控制系统。这种电子控制系统可以在赛车起步时防止车轮打滑,并使赛车在启动的瞬间最大限度地获得加速动力。2004赛季F1已经正式禁用了这一技术,但F1各车队随即又在规则允许范围之内开发了一套拥有同样效果的电子控制系统。

    Mechanic 技师:
    F1每一支车队都拥有数十名技师。技师除了负责赛车的组装、修理、调校之外,在比赛中还要担负换胎及燃料补给的任务。

    Oil flag 油旗(红黄长条旗):
    红黄长条相间的彩旗,出示该旗表示前方路段有积油、杂物,示意车手减速或提高警惕。

    Orange ball 黑底橙圈旗:
    出示该旗表示组委会认定某部赛车有异样情况发生,或者赛车损坏或出现机械故障需要即使进站修理。该旗会同标有赛车号码的指示牌一同出示,若车手无视警告,将被判违规。

    Over take 超车:
    即超越前方车辆。目前F1车手主要运用前方赛车尾部气流或者晚刹车战术来完成超车。在涡轮增压时代,车手通过涡轮增压来提高赛车速度进行超车;现在使用自然吸气引擎,车手通过瞬间提高引擎转速来实现超越。

    Oversteer 转向过度:
    转向过度的实质即赛车后轮抓地力不足。造成转向过度的原因很多,比如赛车前后重心平衡变化、刹车使用状况、轮胎磨损及悬挂的设置等,都会导致赛车过弯时出现转向过度的情况。

    Parc ferme 车辆检验站:
    排位赛或决赛结束后,所谓赛车都会被停放在车辆检验站,由F1专人看管,等待接受检验。尤其是在排位赛结束后,所有参赛赛车都将送到这里来,除了必要的安全检测之外,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对赛车进行改动和调校。

    Pit start 维修区出发:
    F1允许排位赛没有成绩的赛车在决赛开始时从维修区出发,但出发时必须等塞道上所有正常出发的赛车驶过之后,才能启动。

    Pit stop 进站:
    比赛进行过程中,赛车可以驶回维修区进行换胎或燃料补给等操作。现在,进站策略已经成为各车队较量的又一大焦点。

    Plank 阶梯板:
    F1技术规则规定,每部赛车底部中央位置都必须安装一块宽30cm、厚1cm的木质阶梯板,由于这块阶梯板的存在,赛车底部将不再是一整块平面,而是回出现局部高度落差。这种设计主要是为了减少赛车行进中所获得的下压力,从而间接控制赛车速度。F1技术规则规定,只要赛车阶梯板低于标准厚度的1%以上,赛车就将失去参赛资格。

    Pneumatic valve 气动阀门:
    目前很多F1的引擎内部都采用了压缩空气驱动阀门的方式来实现引擎的高转速。在F1首先使用气动阀门技术的是雷诺车队,自这种技术被引进之后,有关引擎转速的竞争就愈演愈烈。

    Podium 领奖台:
    决赛结束后,排名前三位的车手有资格登上领奖台参加颁奖仪式。不过,由于颁奖仪式是在赛后车检之前举行的,所以这只是一种临时的表彰仪式。比赛结果仍要视车检结果而定。

    Point 积分:
    从2003赛季起,F1规定决赛成绩前8位车手可以依次获得10、8、6、5、4、3、2、1个积分。整个赛季结束后,积分最多的车手将获得车手总冠军,积分最多的车队将获得车队总冠军。

    Pole position 杆位:
    排位赛成绩第一的车手将有资格占据决赛最前排发车的位置(即杆位),因此获得排位赛第一的车手也叫“杆位车手”。

    Race 决赛:
    通常决赛会在每一个比赛周日下午2点准时进行。比赛距离一般在305公里左右(摩纳哥站除外),第一个跑完全程的车手即比赛的优胜者。也称分站冠军。现在F1规定,比赛中车手不仅可以进站换胎,还可以进行燃料补给

    Rear wing 尾翼:
    尾翼也称后定风翼,被安装在赛车车身尾端。通常尾翼结构为上方2块翼板,下方1块翼板,有时为了获得更大下压力,还可以在尾翼处设置辅助翼片。尾翼可为赛车提供大量下压力,同时尾翼还负担着保持赛车平衡的作用。

    Radiator 热交换器:
    热交换器位于赛车两端侧箱内,是赛车引擎的主要散热设备。热交换器主要通过循环水流来散热,当吸热槽中储水吸收引擎热量并升温后,热交换器可导入外部空气冷却储水,冷水再被循环用于吸收引擎热量,如此反复即可达到散热的功效。

    Red flag 红旗:
    当赛道上发生重大事故、以外或天气原因致使比赛不能正常进行时,组委会会出示红旗示意比赛或者自由练习停止。近年来,F1竭力避免使用红旗,尽量通过安全车来解决赛道上的问题。

    Refuel 燃料补给:
    与过去相比,由于现在F1比赛时允许赛车进站加油,因此F1赛车的油箱体积设计得越小越好。当比赛中赛车进站加油时,因为车队必须使用规定的加油装置,按规定的加油速度(指油管流速)进行燃油补给,因此一般可以从赛车进站加油的时间来推算赛车具体加油量的多少。

    Regulation 规则:
    F1的规则主要分技术规则以及竞技规则两大部分。技术规则对F1一切关于技术层面的问题作了详细的规定。竞技规则则主要针对赛事的进行以及运营方面的一些问题作了规定。

    Retirement 中途退出:
    即比赛中赛车因事故或者机械故障不能完成剩余的比赛而提前退场。

    Safety Car 安全车:
    决赛中若发生事故造成赛道上赛车拥堵现象或者赛道上碎片过多,为了清理赛道组委会会出动安全车来疏导赛道。安全车出动后,所有赛车均需放慢速度紧跟在安全车后面,不得超车,直至安全车撤离赛道比赛才可正式开始。安全车车顶装有回旋灯,驾驶安全车的车手则是来自德国房车大师赛(DTM)的车手。

    Scrutineering 车检:
    F1车检的目的是检查赛车有没有违反F1的技术规定,内容主要包括赛车两翼以及重量的检查。

    Sector 计时段:
    F1将每一条赛道都分成了3个计时段,每个计时段间都有计时点和计时器,一般从发车线到第一计时点间的部分为第一计时段,从第一计时点到第二计时点间为第二计时段,剩下的第二计时点到发车线为第三计时段。每个计时段都各有特色,通过各个计时段成绩的比较,车迷们就能直观地了解F1车手成绩的好坏、水平的高低了。

    Set up/Setting 赛车调校:
    赛车调校即根据每一条赛道的特性及比赛现场状况对赛车作适当的调整,以适应比赛的需要。一般调校的内容主要包括悬挂、空气动力学套件、刹车平衡、引擎性能、变速箱齿轮变速比等等。

    Sidepod 侧箱:
    侧箱位于车身两侧,热交换器和油冷器就安装在这里。另外,发生事故时,侧箱还具有吸收赛车两侧冲击力的作用。

    Slipstreaming 尾端气流效应:
    当一前一后两部赛车在知道上行驶时,若后者离前者较近(机驶入前者的低压气穴),后者可以利用前者尾端气流提高自己的速度。通常直道上所发生的超车很多都是利用这种尾端气流效应实现的。

    Spair cat/t-car 备用车:
    现在F1每支车队除比赛正式用车出现故障或损坏时,车队可以使用备用车继续参赛。另外,F1还允许车队的3号车手在周五自由练习中驾驶备用车进行测试。

    Stepped bottom 阶梯底盘:
    当赛车底盘加装阶梯板后就构成了阶梯底盘。阶梯底盘不同于平面底盘,后者可获得较多下压力,前者却会损失一部分下压力。但是F1为了限制赛车速度,已明确规定禁止采用平面底盘格式。

    [Stint]X停:
    一般赛车从决赛发车后到第一次进站叫“1停”,第二次进站叫“2停”,依次类推。车队会根据赛车的耗油量、轮胎磨损情况以及对手的状况来确定究竟该采用几停完成比赛。这其实就是通常所说的进站策略。

    Stop-go penalty 判停:
    若比赛中车手出现比判罚通过维修区情况更严重的违规行为,组委会会对该车手处以判停的处罚。此时赛车必须驶回维修区指定判停地点接受长达10秒的判停。判停期间不得进行换胎或燃油补给。

    Team order 车队指令:
    F1每个车队都有1号、2号两位车手,且1号车手是车队重点照顾对象。通常比赛中为了让2号车手帮助1号车手,车队会向2号车手发布指令。示意让车或其他操作。车队指令表现的最露骨的一次是2002年澳大利亚站的法拉利车队。但此后F1已经明令禁止这种有违体育道德与精神的行为。

    Tear-Off strips 护目镜薄膜:
    比赛前,在车手头盔的护目镜上,事先粘有两三层塑料薄膜,这些薄膜可以使护目镜免受杂物的直接污染,所有的污物颗粒都会附着在粘膜上,车手只要定时撕掉一层粘膜即可保持护目镜的清洁。

    Test driver 试车手:
    F1每支车队除了两名正选车手以外,还拥有1~2名试车手。试车手的任务主要是帮助车队调试赛车,比如周五自由练习时试车手就被允许进行测试。有时主力车手缺席自由练习,试车手也会代替他们调校赛车。以前F1的车队试车手多为年轻车手,但近几年一些车队开始起用F1老车手作为试车手,比如麦克拉伦的伍兹和德拉·罗萨。据说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些车手经验丰富。

    Telemetry 遥测技术:
    遥测技术是制车队可以通过安装在赛车上的遥感器,随时了解到包括油温、水温、胎压、引擎转速在内赛车的各项技术指标及数据。原本车队还可以通过更先进的监控系统对赛车实行实时远距遥控(即在维修站内对赛道上的赛车进行远程控制),但目前这一技术也被严令禁止。

    Torque 扭力:
    扭力的原意是指将1千克物体移动1米所需要的力。在F1的世界,讲得通俗点,扭力也即赛车引擎动力的大小。引擎输出功率是由扭力和引擎转速两个因素决定的。因此不管引擎转速快到什么样的程度,如果缺乏扭力,引擎的性能仍旧会停留在较低的水平。

    Traction control system 牵引力控制系统:
    所谓牵引力,是指引擎通过轮胎作用于地面的力。通过控制牵引力,可以防止轮胎打滑,把更多的动力传向地面,从而提高引擎的工作效率。在F1,雷诺的牵引力控制系统被公认是最出色的。

    Understear 转向不足:
    所谓转向不足,即是赛车对方向盘的灵敏度反映较迟钝,转向困难。在过弯是,若赛车转向不足,所走的线路往往会比以往更长更大,若情况严重还有可能冲出赛道。

    White flag 白旗:
    白旗表示前方有慢车,示意车手多加留意,并适当减速。

    Wind tunnel 风洞:
    风洞是F1各车队专门用来开发赛车空气动力学套件的实验模拟装置。风洞由一个巨大的风扇、以1∶2比例制造的模拟赛车以及大型机械臂组成。风洞可以模拟赛道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气流情况,从而为车队设计空气动力套件提供足够的空气动力学数据。据说,最近某车队为了追求模拟数据的真实性,还特意建造了一个使用真车尺寸模型的风洞。

    Winglet 侧翼:
    侧翼位于F1赛车的尾翼前端,以及侧箱顶端后侧。侧翼的主要作用是将流经侧箱上方的气流准确导向尾翼,从而达到整流的效果。

    Yellow flag 黄旗:
    黄旗表示前方区域有事故发生,示意车手减速行驶。黄旗区域内任何赛车不得超车。

  3. #3
    高级会员 博士四年级 kina 的头像
    注册日期
    2006-12-29
    住址
    ━═★宙斯帝國★═━
    文章
    16,071
    Thanks
    0
    Thanked 0 Times in 0 Posts
    声望力
    35

    预设 回复: 部分F1术语

    赛道·设施篇

    Apex 路肩:
    路肩即弯道内侧顶点左右的位置,一般完美的过弯线路与路肩正好呈切线状态。

    Chicane 组合弯:
    组合玩一般由数个连续的短弯道组成,通常用来在某一区段内对赛车的速度加以限制,以免赛车因连续加速导致车速过快。

    Control line 控制线:
    即比赛的始发/终点线。排位赛时,赛车从驶过控制线起开始计成绩,到一圈后驶过控制线为止结束计时,以此为车手的单圈成绩。

    Gravel trap 缓冲区:
    在弯道外侧及大直道末端铺设的砂石区域,可以在赛车冲出赛道时帮助赛车减速。

    Hair pin curve 发夹弯:
    形状设计得像发夹一样的弯道,赛车在这里几乎要180o 大转弯,因此往往是整条赛道设计速度最慢的地方。

    Paddock 围场:
    在维修区背面的特殊围栏区域,只有车队相关人员和极少数媒体可以进入那里。车队的运输车辆及移动总部都被安置在那里。

    Pit 维修区:
    在印有始发/终点线的主直道一侧的那一块狭长区域,即赛道的维修区。维修区内设有维修通道,维修通道沿途设有各支车队的维修站。隔在维修通道与主赛道之间的区域即各车队指挥比赛的指挥中心

  4. #4
    高级会员 博士四年级 kina 的头像
    注册日期
    2006-12-29
    住址
    ━═★宙斯帝國★═━
    文章
    16,071
    Thanks
    0
    Thanked 0 Times in 0 Posts
    声望力
    35

    预设 回复: 部分F1术语

    组织·团队

    Concord agreement 协和协定:
    协和协定于1981年3月6日由各车队代表共同签署,并于同年4月22日起开始实施,是一部明确规定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各项事宜的F1宪章。协和协定对F1经济运营及赛事规则方面做了比较详细的规定。比如协和协定规定国际汽联是F1惟一合法的所有。除此之外,协定大部分内容都被严格保密,只有极少数F1管理高层才有知晓权。协和协定每5年都会更新一次。

    Constructors Championship 车队总冠军:
    作为F1两项主要荣誉之一的车队总冠军,是专为每部赛车的底盘制造商,也即车队设置的一个奖项。现在F1每支车队都有2名正式车手,将2名车手赛季获得积分累加即为车队积分。年终排名时车队积分最多的车队即被授予车对总冠军。截止2004赛季,法拉利已经连续6年获得了这一项殊荣。

    Drivers Championship 车手总冠军:
    对应于车队总冠军,年终积分最多的车手即可获得车手总冠军称号。截止2004赛季,迈克尔·舒马赫已经连续5年夺得车手总冠军,并且已经获得了7座车手总冠军的奖杯,这已成为了F1的一个记录。

    FIA 国际汽联:
    FIA全称是“Federation International de I’Automobile”,即国际汽车联合会。FIA 是全球最高级别的赛车运动行政机关,各国汽联均归属于国际汽联。FIA主要负责包括F1、WRC、越野赛在内各项赛事的统筹管理,任何赛事必须得到FIA的认可才能开展或进行。

    [FOM]F1管理公司:
    FOM全称是“Formula One management LTD”,即F1管理有限公司。FOM主要负责F1赛事的经营、车队、车手的管理、以及F1的利润分配。凡是涉及F1商业运作的所有事宜都由FOM出面解决。由于伯尼·埃克莱斯顿是FOM的幕后老板,所以才会说伯尼掌握了整个F1的命脉。

    GPDA 车手协会:
    GDPA全称是“Grand Prix Drivers Association”,即F1车手协会。该协会目前由马克·韦伯担任会长。最近,GPDA在每个比赛周周末都会定期召开会议,商谈有关车手安全提案以及参加各项社会慈善活动的事宜。

    Press Conference 记者见面会:
    F1规定 在每个比赛周内,从周四开始每天必须定期举行记者见面会。一般周四由F1直接指名4位车手出席,周五由4~5名车队老板或经理参加,周六为排位赛前3名,周日为正式比赛前3名。

    Sponsor 赞助商:
    在F1,赞助商主要分两种形式。第一种是出资的形式。这种赞助商通过赞助一定数额的资金来同车队达成协议,车队将赞助方的商标印在赛车车身上。第二种是技术赞助的形式,比如提供引擎,或轮胎,或相关技术。目前技术赞助在F1也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

    Stove league 冬季转会期:
    这个词原意是指F1的转会高峰在冬季,人们通常在为着火炉取暖的时候谈论下赛季车手的席位问题。但是随着F1竞争的日趋激烈,很多车队甚至早在夏天就已经确定了下赛季的车手席位,由此也派生出了另一个新词:Pool league (意为人们在游泳池里讨论下赛季的车手席位),用来形容夏季转会市场的热闹景象。

  5. #5
    版主 硕士一年级 heavywind 的头像
    注册日期
    2006-12-29
    文章
    10,875
    Thanks
    0
    Thanked 0 Times in 0 Posts
    声望力
    29

    预设 回复: 部分F1术语

    还是老婆好啊

  6. #6
    高级会员 博士四年级 kina 的头像
    注册日期
    2006-12-29
    住址
    ━═★宙斯帝國★═━
    文章
    16,071
    Thanks
    0
    Thanked 0 Times in 0 Posts
    声望力
    35

    预设 回复: 部分F1术语

    引用 作者: heavywind 查看文章
    还是老婆好啊

    那还用说?

    哼~总是另寻新欢~

    真是的!!!

  7. #7
    版主 硕士一年级 heavywind 的头像
    注册日期
    2006-12-29
    文章
    10,875
    Thanks
    0
    Thanked 0 Times in 0 Posts
    声望力
    29

    预设 回复: 部分F1术语

    能容忍我也是你的一大优点阿

    引用 作者: kina 查看文章
    那还用说?

    哼~总是另寻新欢~

    真是的!!!

  8. #8
    高级会员 博士四年级 kina 的头像
    注册日期
    2006-12-29
    住址
    ━═★宙斯帝國★═━
    文章
    16,071
    Thanks
    0
    Thanked 0 Times in 0 Posts
    声望力
    35

    预设 回复: 部分F1术语

    引用 作者: heavywind 查看文章
    能容忍我也是你的一大优点阿

    要不然,我还能怎么样????

    有什么委屈都只能忍气吞声......................

  9. #9
    版主 硕士一年级 heavywind 的头像
    注册日期
    2006-12-29
    文章
    10,875
    Thanks
    0
    Thanked 0 Times in 0 Posts
    声望力
    29

    预设 回复: 部分F1术语

    表扬一下~~



    引用 作者: kina 查看文章
    要不然,我还能怎么样????

    有什么委屈都只能忍气吞声......................

  10. #10
    高级会员 博士四年级 kina 的头像
    注册日期
    2006-12-29
    住址
    ━═★宙斯帝國★═━
    文章
    16,071
    Thanks
    0
    Thanked 0 Times in 0 Posts
    声望力
    35

    预设 回复: 部分F1术语

    引用 作者: heavywind 查看文章
    表扬一下~~


    明白了,这种日子我还得继续................

主题讯息

目前查看此主题的会员

目前有1位用户正在查看此主题。(0 位会员和 1 游客)

发文规则

  • 不可以发表新主题
  • 不可以发表回复
  • 不可以上传附件
  • 不可以编辑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