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德语培训中心     Fahrschule Rainer     
显示结果从 1 到 5 共计 5 条

混合查看

上一文章 上一文章   下一文章 下一文章
  1. #1
    版主 幼儿园小班
    注册日期
    2007-01-02
    文章
    791
    Thanks
    0
    Thanked 1 Time in 1 Post
    声望力
    19

    预设 关于“方舟子”现象

    关于“方舟子”现象


    海外华企特邀中医师:俞燕政医生
    一、 中医药学的科学性不是方舟子可以否认的。
    方舟子不是医学家、也不是药物学家。他更不懂中医!他是新另类、只是学术界一个“小丑”而已。
    首先,举个例子:曾有个不信中医的华裔,在身患严重“黄汗”多年、屡治不愈的情况下,托友来找笔者诊治。一见面他说,他的三个子女都是该国某著名医科大学的高才生;也到过台湾找了著名的中医(找错了),可就是无法治愈他的病。请求笔者给其诊治。经笔者认真四诊后,只是下了简单的清热燥湿等中药,不到20天其症状基本消失;治愈后,他原笃志不渝的西医观念终于动摇了。
    方舟子看到一些报道(如:“黄连因能引起新生儿溶血症而在新加坡和美国被禁”等等)就要全盘否认中医药学的科学性!大有哗众取宠的表现。
    笔者,在国外从事十几年的中医药临床治疗工作,始终弘扬中医药,给病人治疗全采用中医药疗法,疗效显著,受当地病人称赞。新加坡虽禁用黄连,可是,因病到邻国请中医诊治的新加坡患者却大有人在。此情也是笔者亲身所经历的。
    近年来,陆续发现个别中药存在一些毒性反应,也是时代的进步,也是中医药发展的一个新信息。不必大惊小怪。况且,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管理上的问题、也是可以控制的。
    西药的毒性不是更多吗?(附带二张西药致残照片)
    我们不妨用科学的态度对待新问题,发现它、解决它,而不是全盘否认。
    中医药最忌讳的是:“外行管内行”!早已有前车之鉴!

    二、西医、中医,包括现代医学的医疗经验和成果,人类都要继承、和创新!
    无论何种医学都要得到人类的尊重和支持。
    方舟子不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中医,这是他最大的致命点。从他前后的论点转变可以看出,他过于草率。方舟子只是一个普通学者而已。一个科学的论题,得到专家和行业权威的结论后,再下断言也为时不晚。
    方舟子的言论对中医药的伤害还浅吗?
    方舟子是否知道,中药学的十八反十九畏吗?有人说:“中医不能接受科学的方法来检验”有何依据?
    中医学也有完整的系统论和方法论的医学体系。
    据笔者了解,不懂中医学的人说中医不好,很大程度上是不了解中医,学不会中医。中医确实不是人人易学精的学科、而且知识量很大。当今, 需要应用现代的计算机技术(包括诊断和检验技术)来补充和提升中医药学对于人类的贡献。

    三、科学是社会进步的象征,但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分。
    中医药学的科学成分,比西药更为广阔,只是人们目前还没有水平完全掌握它、应用它、认识它罢了!
    中医药的医疗效果,如果因那些还没有经过“科学的方法检验”的部分依然存在,你就可以把中医药定为“不科学”吗?
    以方舟子指责的“黄连”的偏见为例,现就以黄连的《现代药理研究》结果,回答某些人所谓不能用“科学的方法检验”的谬论吧。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连有以下作用:
    1. 黄连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1)抗菌:黄连主要成分为小檗碱,有广谱抗菌作用。体外抑菌实验证明,黄连对多种球菌、杆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黄连素在低浓度时可抑菌,高浓度时则杀菌。试管法显示对皮肤真菌也有抑制作用。
    (2)抗病毒:鸡胚实验证明,黄连或小檗碱对甲型流感病毒PR8株及56-S8株亚甲型流感病毒FM1株、乙型流感VirusIec株、丙型流感Virus1233株以及新病毒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3)抗病原虫:黄连或小檗碱体外实验证明,对阿米巴原虫、锥虫、黑热病原虫等有抑制作用。在试管内对钩端螺旋体杀灭作用。还可抗滴虫。
    2. 黄连有抗炎作用。
    3. 黄连有解热镇痛作用。
    4. 黄连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小檗碱能防治因氯化钙、乌头碱、氯化钡、肾上腺素、电刺激以及冠脉动物结扎所诱发的动物实验性心律失常,并有明显的量效关系;对氯化钙-乙酰胆碱诱发的房颤也有良好的对抗作用;临床也证实小檗碱对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室性及房性心律失常有效。表明其具有广谱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小檗碱有正性肌力作用,减慢心率,使舒张期延长,有利于心脏休息,扩张阻力血管和容量血管并降低血压,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同时,小檗碱还有一定的抗心衰作用。
    〔 5. 6.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省略)〕
    以上黄连的1至15条的现代药理研究结果,都是经得起“科学的方法检验”的。
    至今还没有哪味西药可以完全代替黄连的所有功效,且副作用比黄连低。你好好想想吧!方舟子先生。
    还有,方舟子是否知道中国古代的医生们,早在什么时候就用黄连为我们的先辈们治病?挽回了多少生命吧?而且,还有法可循地、指导我们正确使用黄连;更可敬的是,还建立了中医药学的系统理论。

    四、从朴素的科学原貌,到精确的科学创新
    从朴素的科学原貌,到精确的科学创新,都是人类必须走过的历史过程。中医药学的科学性有待我们更进一步的发展和挖掘。
    近日,国家16部委联合发文鼓励中医药创新发展,发文《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力挺中医药。该《纲要》指出,中医药创新发展的基本任务是“继承,创新,现代化,国际化”,将中医临床研究、中药产业发展、基础理论研究、标准规范研究、创新体系建设和国际科技合作确定为中医药发展的优先领域。
    对待中医药的科学性,我们要认真思考,深入研究;不要被“浮躁的一代”学者所迷惑,更不要被别有用心的人所蒙蔽,对那些带有政治用心的恶意企图要依法严厉打击。

  2. #2
    版主 小学二年级 此帖已删 的头像
    注册日期
    2006-12-31
    住址
    Wien
    文章
    2,532
    Thanks
    0
    Thanked 1 Time in 1 Post
    声望力
    21

    预设 回复: 关于“方舟子”现象

    又见中医专家拿个案说事。个案对于疗效的判定在现代医学里面是毫无价值的。现代医学告诉我们,甚至连专业医生的个人经验都是不可靠的。中医至今只能依靠个案来研究药物疗效,没有严格的统计对照实验。中医里面往往一个药方对某些人有用,对大多人却无用。其中找不到什么规律。只不过在偶尔见效的时候就要拿出来吹一吹。不见效果的时候就找各种借口推卸掉责任。这在现代医学看来是很落后的。

    西药毒性的确很多。但都通过研究而能控制剂量权衡利弊而使用。中医对中药毒性无法正确认识,被美国新加坡禁掉也就不值得同情了。

    黄连的那些药理研究结果还远远不能说明它的临床效果。从药理到临床还有很大的距离。没有临床研究证实疗效却又被发现含有毒素的药物,当然要禁了。


    PI = 3.123456789....

  3. #3
    版主 小学二年级 此帖已删 的头像
    注册日期
    2006-12-31
    住址
    Wien
    文章
    2,532
    Thanks
    0
    Thanked 1 Time in 1 Post
    声望力
    21

    预设 回复: 关于“方舟子”现象

      我亲历的中医药治病故事

      王伯瑶

      方舟子先生:

      最近我很关注新语丝网站关于中医药批判,许多文章的理论阐述相当地深刻、
    精辟,这必将对我国健康科学、医疗卫生和保健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我
    国政府主管部门和主流传煤会力挺中医药,这不奇怪,然而令我吃惊的是,我的
    一些同事在现代生物医学方面也有一定造诣,过去也很赞同你对伪科学和学术腐
    败的无情揭露,但一谈到中医药的批判却不那么赞同了,似乎这是大逆不道的。
    因此,我忍不住也想在此说几句,从实践角度批评中医的谬误。

      我是西医科班出生,曾从事西医内科临床工作近20载,搞现代生物医学实验
    研究亦有20多年了,是华西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授,也是所谓的“博导”。我
    刚一大学毕业,就被学校派到四川绵阳地区农村参加“四清”巡回医疗,当时农
    村很贫穷落后,西医药非常缺乏,农民很相信中医,由于我的传统中医的家族背
    景,我亦努力自学中医药,死记各种方剂、汤头,开始实践中医给农民治病,后
    来又参加中草药防治钩端螺旋体病的“710”战备科研,一支由全国中西医药工
    作者组成的队伍深入四川农村和山区,爬山涉水,广泛收集民间验方和单方,采
    集中草药,进行实验研究,多年的艰苦努力,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一无所获,
    当时领导的总结是“积累了大量资料”以肯定大家的辛劳。当时中医和西医之间
    也有过激烈的争论,被认为是路线斗争问题,领队被撤职。中医师们认为还是应
    该研究传统方剂和进行辩证施治。我们知道钩端螺旋体病是由钩螺旋体引起的一
    个急性全身性感染性疾病,可在农村人群和军队中造成爆发流行,但发病过程多
    是自限性的,大多数患者象感冒一样不经特殊治疗在5~7日内自行恢复,但少
    数病人如果未能早期进行有效抗生素治疗,可导致肝肾等多器官损伤,特别是肺
    弥漫性大出血致病人急性死亡。我们对180多例肺弥漫性出血病例的分析中发现
    大多数患者发病初期都被误诊为感冒,未经抗生素治疗或在乡间进行中医药治疗。
    当然,在那次全国性大规模中草药战备科研活动中也不都是一无所获,另一支中
    草药防治疟疾的“523”战备科研队伍也研发出一个青蒿素防治疟疾。

      中医药虽然并不都是一无是处,但就总体而言,特别是在防治感染性疾病方
    面确实比现代医学落后。再举一个发生在我家中的例子,我的祖父是一位乡间的
    私塾先生,患肺结核,由我的一位叔公用中医治疗,40岁出头就病故了,当时我
    还很小,只有一点印记,他躺在床上不断咯血,面夹潮红,枯瘦如柴。据说我那
    位叔公还读过什么“上下册”,有一套奇异功夫,我有一点印象的是说他可意念
    使母鸡不抱蛋,大凡家中孵小鸡决不能让他知道。我的祖父除了服用他开的汤药
    外,还要接受他的发功。我的三叔12岁患左髋关节结核,红肿,穿孔流脓,肺也
    有了结核,咳血,病情越来越重,我的父亲最后把他送省城华西医院治疗才保住
    了性命,但留下终生残疾,跛腿,支气管扩张,时常咳吐脓痰,后来也主要采用
    西医方法治疗,活到60岁才最终死于肺心病。我的幺兄弟也是在12岁时患肺结核,
    来省城由我用西医方法治疗,在我家注射链霉素1月后,回乡继续坚持服雷米封1
    年,得到完全治愈,现在身体很强壮。他很感激地对我说是哥哥(应是现代医学)
    救了他的命,同村好几个患肺结核的人早就死了。

      在凤凰台“一虎一席谈”节目上那个裴教授举出他亲手用中药方剂治疗好了
    肝脓肿的案例。这种个案,我也可举出不少。我的一位邻居大娘腹泻,开始由她
    的女婿用抗生素治疗,腹泻不止,还出现腹胀,厌食,请我开中药,一副“半夏
    泻心汤”就起效了,邻居很是感激。但我诊治的腹泻病人是很多的,大多数都不
    能用该方治愈的。慢性肺脓肿的治疗相当棘手的,用西医办法气管内滴注抗生素,
    病人相当痛苦的。我曾经在华西医院中医科跟随周国雄主任搞了1年中医药治疗
    肺脓肿,主要用所谓“活血、化瘀、破血”中药,也进行了抗生素治疗,从经验
    上看有些病例中药似乎起了某种作用,但总结不出规律。在“文革”中听说都江
    堰市有位民间中医生治好了西医确诊的肝癌,单位上还准备派我去学习,后来因
    有高干患肝癌住院,每周用小汽车把他接来,我跟随着看他诊脉开方,他的药方
    主要就是那个“茵陈蒿汤”,用药量相当地大,搞了1年多,没见他治好或使病
    情有所减缓的1例住院肝癌病人。1980年代初我被公派赴美国进修回国后,我妻
    子的伯父邀我与他在成都中医学院附院研究中医治疗癌症,他声称曾用中药为某
    高干治疗肝癌使病情得到缓解,只因不听他的医嘱,吃了鸡公而亡。我的妻子家
    族是省城小有名气的传统中医世家,解放前在成都市新都区还开有“泰吉昌”大
    药房,当今也有几位小有名气的中医师。我妻那位伯父早年本是华西协和大学医
    学院毕业生,攻读了8年的现代医学,由于传统中医世家的背景,后来搞了中西
    医结合,在成都中医学院任职。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谦虚,
    诚实,平和,很老实的,但对中医药治病效果也会有上述那种说法。

      中医药的治病效果确实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个体差异太大,虽然现代临床医
    学也强调个体化原则,但对一个特定疾病总有一个基本规律可循,总要有一个基
    本相同的治疗方法或药物,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病人的全身状况或不同病情发
    展阶段,辨证地进行综合治疗。然而对同一个疾病根据征候可能开出不同药方,
    甚至同一个病人在同一个时间,不同的中医生开出的药方炯异,却对病人有某种
    疗效,甚至奇效,确实令人难以理解。我相信象我妻伯父那样的大多数中医师并
    不都是在那儿坑蒙拐骗。我认为那些中医药显效或奇效的病例中有相当大部分病
    人是心理性疾病或器质性疾病有相当严重的心理因素,中医其实只起了心理安慰
    或暗示作用。这里举两个我亲身经历的极端例子。在农村巡回医疗时有一天半夜
    我被紧急呼叫去抢救一位“蛔虫堵塞气管”的病人,我背上药箱和气管切开包,
    摸黑跌跌拚拚,匆匆赶到病家,一看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没有任何窒息征象,
    只是病人主观感觉很严重,叫喊喉头有蛔虫在爬,出不了气。问病史,患者看了
    医疗队放映的防治血吸虫的宣传片后,回家就感到有“蛔虫”从胃向上爬,次日
    家人到镇上买了驱蛔虫药服,没见驱出蛔虫,晚上就发作上述症状。这是一个典
    型的癔病,病人看不到驱出的蛔虫,无论你如何解释都不会起效的,我设计了一
    个“骗术”,告诉病人我给你用“化虫”的药,先给予两片阿托品,使病人口干
    舌燥,然后服下冬眠灵让病人昏昏入睡。次日病家提着一大篮鸡蛋来感谢我的
    “救命之恩”,说我开的药很厉害,果真把蛔虫都“化”掉了,医术真高明!我
    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不敢接受如此恭维。类似的一个例子发生在我院一位中医身
    上就不那么地道了。他声称用穴位鸡内金埋线法治好了外伤性瘫痪18年的病人,
    还献什么“祖传秘方”。当时媒体进行了大规模宣传,当局把这位先生树为学习
    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标兵,到处作报告。媒体是这样写道的:那位病人名叫金凤,
    18年来只能在地下爬行,接受穴位鸡内金埋线手术后,马上从手术台上下来就能
    围绕手术台直立走上几圈。不用任何神经系统的特殊检察,凡是有点现代医学常
    识的人从这个报导中都会知道这是一个典型的癔病。

      两年前我叔从老家带来一位经当地医院(三甲乙级医院)确诊的食道癌病人,
    我力主手术治疗,当时华西医院胸外科医生认为病变部位离喉头太近,不适宜手
    术,病家因经济原因本也不愿住院用现代医学方法治疗,只是来省城请我开中药
    方的。最近我的一位在老家开中医诊所的侄儿来我家称这位病人一直服我开的中
    药方,病好了,身体健康,照样劳作,在老家我的那个方剂被许多人传抄,但我
    都忘了开的些什么药。我着实不相信我开的那个药方能治疗癌症,因为当时病人
    一定要求我开中药方,我只是随便开了一个药方,主要是想安慰一下病人心情。
    说不定癌症也有自愈倾向?我打算出资叫病人再来华西医院检查,了解真实过程。

      在我这一生的医学实践中感悟到一个理念:医生治病只是对病人起一种帮助
    作用,主要还得靠病人自身的康复(抗病)机制。我曾诊治过一个慢性发热病人,
    一位中山医科大学毕业的医生,反复发热半年多,凡能做的检察和会诊都做了,
    始终未能明确其病因,但最后痊愈了,病人很感激我,其实并未用什么特殊药物,
    也未用中药,只是住院观察和检察;我也抢救过一些危重病人,有败血症,有农
    药中毒的,什么办法都用了,我自己都觉得不行了,甚至已出现临终那种呼吸状
    态,病人却最后奇迹般地活过来了。中医吹嘘的那些神奇疗效我觉得只不过是无
    知的表现,我们现在迫切需要的是在国人中大力普及现代医学知识!

      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目前还不甚了了,从精神分析角度看无疑它与文化背景
    密切相关,中医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手段、对亚健康状态(中医的“肾虚”,我体
    会多数情况应属于现代医学中的慢性应激综合征)或某些生理功能(比如消化和
    神经内分泌)的调整以及强身健体等方面,应该说在国人中还是有相当大的存在
    空间的,也是有益的,轻言废止似乎还不合时宜,现在当务之急是停止主流媒体
    对中医药的迷信宣传,批判“中药无害”论、“中医治本、西医治标”论,“中
    医先进”论,揭露中医神话和坑蒙拐骗。

      我的体验某些中草药或方剂还是有某种真正意义上的治病效果的,比如抗炎
    症作用,对免疫、消化和神经内分泌的调节作用等,从中研发新药不失为一项重
    要策略。但是,要揭示出中药或方剂的药效机制相当困难,因为中药成分太复杂,
    要弄清楚有效化合物极不容易;还有可能不是中药化合物本身而是其代谢产物发
    挥药效;此外,还有一个药效分子的相互作用问题。这需要呼唤高智慧和高新技
    术。


    PI = 3.123456789....

  4. #4
    版主 小学二年级 此帖已删 的头像
    注册日期
    2006-12-31
    住址
    Wien
    文章
    2,532
    Thanks
    0
    Thanked 1 Time in 1 Post
    声望力
    21

    预设 回复: 关于“方舟子”现象

    这个作者觉得中药里还有不少可发掘之处。毕竟也是几千年的经验摸索。这点我完全可以接受。但是中医理论的不科学,还是很显然的。


    PI = 3.123456789....

  5. #5
    版主 小学二年级 此帖已删 的头像
    注册日期
    2006-12-31
    住址
    Wien
    文章
    2,532
    Thanks
    0
    Thanked 1 Time in 1 Post
    声望力
    21

    预设 回复: 关于“方舟子”现象

    中医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手段、对亚健康状态(中医的“肾虚”,我体
    会多数情况应属于现代医学中的慢性应激综合征)或某些生理功能(比如消化和
    神经内分泌)的调整以及强身健体等方面,应该说在国人中还是有相当大的存在
    空间的,也是有益的,轻言废止似乎还不合时宜,现在当务之急是停止主流媒体
    对中医药的迷信宣传,批判“中药无害”论、“中医治本、西医治标”论,“中
    医先进”论


    PI = 3.123456789....

主题讯息

目前查看此主题的会员

目前有1位用户正在查看此主题。(0 位会员和 1 游客)

发文规则

  • 不可以发表新主题
  • 不可以发表回复
  • 不可以上传附件
  • 不可以编辑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