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摄影技巧:换方向也许能拍到更好的照片

摄像方向是指摄像机与被摄对象在摄像机水平面上的相对位置,即平常所说的前、后、左、右或者正面、背面和侧面,通常进行摄像的时候,总是首先选择摄像点,也就是选择摄像方向,摄像方向确定之后再确定摄像角度。

  一、正面方向

  即通常所说的正前方,摄像机对着被摄对象的正前方拍摄。正面方向拍摄有利于表现被摄对象的正面特征,能把被摄对象的横向线条充分展示在画面上。正面方向拍摄容易显出庄重、静穆的气氛以及物体对称的结构。

  可以看到画面中人物的完整面部特征及神情,有利于画面人物与观众面对面地交流,增强了亲切感。一般来说,各类节目的主持人,或被采访对象在屏幕上出现时都采用这个拍摄角度。

正面方向拍摄,由于被摄对象的横向线条容易与取景框的水平边框平行,同时如果主体的画面面积很大,则容易被主体横线封锁,使视线无法向纵深伸展,因此常常显得呆板,缺少立体感和空间感。另外,它也不利于表现运动、动感,且大量地出现平行线条会影视画面构图的艺术性。

  二、背面方向

  即通常所说的正后方,摄像机对着被摄对象的正后方拍摄。背面角度是个很容易被摄像人员忽视的角度,其实,处理好这个特殊的角度,常常可以收到某种意想不到的效果。从背面拍摄可以为观众提供较强的主观参与感,许多新闻摄像记者采用这个角度表现追踪式采访,具有很强的现场纪实效果。

背面方向拍摄常用于主体人物的画面,可以将主体人物与背景融为一体,背景中的事物就是主体人物所关注的对象。如拍摄一个人站在门口,眼仰望上前方,这时通过拍摄的镜头可以看清楚他眼前的景象。背面方向的拍摄不重视人物的面部表情,而注重以人物的姿态来表现内心感情,并作为主要的形象语言。

  背面构图能造成一种悬念效果,选择背面角度拍摄,由于观众不能直接看到画面内人物的面部表情,如果镜头处理得当,则能积极调动观众的想象。如拍摄对象坐在桌前一动不动,这时可以让观众充分想象然后配上一些画外音,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三、侧面方向

  即通常所说的正左和正右方。摄像机对着被摄对象的正左或正右方向拍摄。正侧面方向拍摄物体与正面方向的拍摄特点基本相同。正侧方向用于拍摄人物有其独特之处:

  一是有助于突出人物的正侧面的轮廓线条,容易表现人物面部轮廓和姿态,更容易展示拍摄对象的侧面形象。拍摄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时,如若想在画面上显示双方的神情、彼此的位置,正侧角度常常能够照顾周全,不致顾此失彼。如在拍摄会谈、会见等双方有对话交流的内容时,常常采用这个角度。

  注意:在拍摄画面内人与人间的对话和交流时,应注意镜头时间不宜过长,否则观众就会感到被冷落。

  二是正侧面方向拍摄由于能较完美的表现运动物体的动作姿态,显示其运动中的轮廓形式,展现出运动的特点,因此常用来拍摄体育比赛等以表现运动为主的画面。

  当然,正侧面方向也有不足之处,那就是它不利于展示立体空间。

 四、斜侧面方向

  即通常所说的左前方、右前方以及左后方、右后方。也就是摄像机处于被摄对象的正面、背面和正侧面之外的任何一个位置都属于斜侧面方向。

  斜侧面方向拍摄的特点是能使被摄对象的横向线条在画面上变为斜线,使物体产生明显的形体透视变化,同时能扩大画面的容量,使画面生动活泼,有利于表现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如拍摄队列整齐的行进队伍,拍摄一排整齐的树林,一排整齐的灯笼等都会展现这样的效果。

  斜侧面方向拍摄既有利于安排主体和陪衬体,也有利于突出主次关系,是摄像时运用最多的一种拍摄方向。如在电视采访中,通常的作法是以近景景别构图,采访者位于前景、后侧面角度;被采访者位于中间稍后、前侧面角度。这样,观众的注意力会很自然地集中到被采访对象的身上。

对某一具体被摄对象来说,将拍摄方向、高度以及视距变化带来的景别变化三者结合起来,那么,这三者的不同组合将会产生一系列不同视角,形成一系列不相同的画面形象,能够创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

数码摄影技巧 谈如何才能拍出美丽的夜景

 与传统相机相比,数码相机拍夜景时受到技术上的限制无法进行二次曝光,对于暗处的细节表现相对而言要差一些,要想完美地表现所拍的景象就得费一番周折。对于刚接触到数码摄影的朋友而言,如何用数码相机拍出完美的夜景?

  愈夜愈美丽这句话对于夜晚的城市而言真是恰如其分的,不眠的城市有着丰富的色彩、鲜艳的灯光,由此夜景的拍摄成了摄影的一个题材。虽然数码相机拍夜景有困难,但我们可以以靠LCD屏及时检察曝光情况,通过调整色温获得更满意的色彩。

  夜拍也讲究拍摄地点

  夜景拍摄还要讲究地点的选择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可以说夜晚炫目的灯光是进行夜景拍摄的前提条件,没有灯或灯光稀少,物体就不能表现出来,或表现不清楚。有了足够的灯光,不仅可以使物体呈现层次,也可以使画面更加明亮和清晰。因此,选取合适的拍摄地点是相当重要的。

  夜拍器材有些讲究

  虽然任何一部数码相机都可以拍夜景,但是器材的差别最终会决定片子的效果差异。首先要有一部提供光圈优先、快门优先功能、曝光补偿功能的数码相机。由于四周灯光容易干扰拍片的效果甚至形成光斑,数码相机的遮光罩则可以轻松地解决上面的问题,如果没有遮光罩的话也可以临时用大一点的书或其他物体遮挡。

  此外,夜景拍摄中大部分时间都需要长时间曝光,手持拍摄基本上是不可能,因此需要使用三脚架以固定相机。如果相机备有快门线或者遥控器的话则更易拍出清晰的片子(如果两者皆没有的话,可以尝试使用相机的自拍功能),像奥林巴斯5050随机配备这类小附件,在夜景拍摄中会大有用处。对于新手来说,没有三脚架的时候可以因地制宜地选取路边的栏杆或者半人高的围墙作固定相机之用。当没有任何依靠的东西时,可以尝试使用高感光值和大光圈进行手持拍摄。

  夜拍实战技巧

  目前许多中高档的数码相机都提供P(自动)、A(光圈优先)、S(快门优先)、M(手动)曝光的拍摄模式,此外大多数的数码相机都提供了场景拍摄模式,最常见的模式就是夜景模式和微距模式两种。对于新手来说使用有夜景拍摄模式的数码相机进行拍摄是最方便和有效的方法。如果你的相机没有提供场景拍摄的模式,那么在拍摄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光圈与快门

  一般情况下,除了特别需要,我们都喜欢使用较小的光圈值(大概F8至11左右)以增加曝光时间。较小的光圈可以令远景与近景画面同样清晰与细致,特别是商店橱窗的霓虹灯招牌可以清晰的显示,否则霓虹灯招牌就会形成一团光,看起来模糊不清。有意思的时,只要曝光时间足够长,路上的行人就不会出现在照片里(原因是人群在移动,在长时间曝光下,人的身影便变得不明显),而行驶在路上的汽车则会形成一道道光的影子(光圈值F7、曝光时长 12秒、ISO值160)。如果你想要以夜景中的人群为拍摄的主体,那么就得使用较大的光圈(F5.6左右,太大会使背景虚化)或者使用高感光度 (ISO)来提高快门速度。

  进行准确的测光

  相信拍摄夜景最令人觉得困难的地方就是测光了。当拍摄远距离夜景时,黑色的天空会影响相机的测光读数,使拍摄出来的照片曝光过度。此外,如果在拍摄时受到射灯或其他强光影响,某种程度上照片便会曝光不足。大部分数码相机都备有多种测光模式,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对应的测光模式。因为不同的测光模式会直接影响照片的曝光准确度。为了拍摄迷人的夜景,最好在拍摄时适当地做一两级曝光补偿调整。如果使用快门优先或光圈优先模式进行拍摄时,很多时候也会出现曝光过度的现象,这时如何调整曝光补偿值就得由大家去多多尝试了。

  如何使用白平衡

  选择不同的白平衡,将直接影响到照片的色调以及所表达的意境。一般来说不要选择自动白平衡,这样会影响到灯光固有的颜色,使之失去特有的色温感觉。如果是拍摄城市夜景的话,一般来说我们都会使用Tungsten(钨丝灯)白平衡,因为用这种白平衡比较接近灯光的效果。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视乎环境而定。

  夜景中的对焦

  由于普通数码相机对焦感应器对于低反差和低亮度的景物难以准确对焦,所以在进行夜景拍摄对焦时,尽量将对焦点对准明亮的景物上,对准焦点后再锁定焦距进行构图。当然也可以切换到手动对焦,利用LCD来查看对焦的效果。大概估计景物和相机之间的距离,然后通过LCD的数值显示,选择合适的焦距。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之外,在拍摄夜景时最好避免使用闪光灯,这样会破坏现场的气氛,并且一般的随机闪光灯在夜景拍摄中也起不到太大作用。想要拍出好的夜景片子,除了多拍之外,还要多看别人拍的片子,从中学习拍摄的技巧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