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忽然有个女生朋友开玩笑地说:“我有点爱上我室友了哈~我给她打电话问她什么时候回来的时候,真有点恋爱的感觉呢。”当然,她很肯定,她并不是真的爱上她的室友。想一想如果那位室友是异性,会不会因此产生这样一种感觉:为什么对他有这种感觉?为什么对别人没有?我真的依赖他,他一刻不在我就不知所措,我真的是爱上他了!于是
一段恋情开始。
一个朋友化的感觉,却因为性别的转换,轻而易举地侵占了爱情的领地,可笑。的确,我承认恋爱就是一种超越理智的感觉,但绝不是如此儿戏,如此泛滥的感觉。而事实上又有多少人的恋爱是以此为开始?
因此,有些人的恋爱只会几个月,甚至几个星期,结束了,然后很快又开始了新的感情,因为他们博爱,他们只是想找个异性伴侣陪伴自己让自己摆脱寂寞。
因此,当他们结束一段又一段情时他们不会有任何伤感,至多是愧疚。因为他们没有用过情,确切的说没有用过很深的感情,他们会对所有的异性都有好感,但却对任何人都不会执着。
因此,他们开始时充满他人不及的愚蠢和疯狂;却在结束时极尽他人不屑的聪明和现实。
他们以一个天真浪漫的感觉开始,却以一个超乎凡人的理智结束。结果让自己在天堂幻想与地狱现实的巨大落差面前弄得狼狈不堪。
挣扎着挺过来的,却可怜到要用“在一起时间的长久”,“不忍心放弃长时间的感情”来作为维系下去的纽带,时间,作为一场感情最后的唯一,成了大多数人的桎梏。谁知如此不分手的“苦心”,其实是一种“狠心”。
相反,想想自己,想恋爱吗?想。可是恋爱来了,只想逃脱。有时想想,为什么要让自己单身,难道是爱上了孤独?记得有个群:因为优秀,所以单身。我想换掉这个自嘲式的说法:
这种单身,叫做宁缺毋滥!不是我一个人,而是一群人。
他们并非印象中的最理智的人,而恰恰是最相信感觉和缘分的人,只不过他们的感觉
是出乎于伤心与兴奋的阶梯的情绪,
是平淡相处几年突然发现你的价值等于自己的生命,
是面对一个不可能的结果却仍然义无反顾地去做,
是忘了自己是谁,忘了自己要做什么,忘了自己为什么要活在这个世界上。
是无论走到哪里,无论等到何时,都在心中有一个不仅无可替代,而且至高无上的位置。
是敢于说出此生最爱是一个已经永远离开我讨厌我的人,而从不担心吓跑自己的追求者。
为了寻找一份属于自己的感情,他们可以忍受寂寞的吞噬,他们可以软化想念的尖刀。
一棵树上吊死,是对这些人最普遍的讽刺。但我从不觉得这是缺点。
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对每一位异性朋友都很周到,却不会从中发展任何恋情,无论关系有多么暧昧,因为他们看似对每位异性都很随便,但绝对不会随便。而一旦真正开始,便会把对方作为婚姻的对象——他们懂得珍惜生活。
但他们不会为了结婚而结婚,为了恋爱而恋爱。在没有确定自己对对方的感觉到至爱的时候,不会武断发展。他们不想用自己试验,更不想分开的时候留给对方的感觉只是浪费时间,不想让“不适合”的借口戴上“理由”的帽子。
也许时代不同,多数人坚信没有过程怎么知道是否适合,不能让光阴如此流逝。我笑了:这同指腹为婚有个本质的共同点——先确立关系,后发展感情。我并不反对,如果你喜欢的话。
信仰自由的時代,自得其乐也未尝不是一种乐趣。
无论如何,自己始终信仰宁缺毋滥,单身不是代价,而是身价。
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