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德语培训中心     Fahrschule Rainer     
显示结果从 1 到 3 共计 3 条
  1. #1
    论坛管理员 高中二年级 outuo 的头像
    注册日期
    2006-12-29
    住址
    Vienna, Austria
    年龄
    43
    文章
    7,072
    Thanks
    8
    Thanked 15 Times in 14 Posts
    文章
    3
    声望力
    10

    预设 一切关于单反-扫盲贴

    单镜反光相机Single Lens Reflex,缩写为SLR)又称单眼相机,使用一块放置在镜头与胶片间的镜子把来自镜头的图像投射到对焦屏上。大部分单反相机通过目镜观察五棱镜反射来的图像,但也有其它形式的取景器,例如俯视取景器。



    Nikon 在1979年推出的单镜反光相机 EM

    简史
    Graflex最早在1909年生产出单反相机。现代的35mm片幅单反相机是在1936年由Exakta提出的。意义重大并且定立了标准的单反相机及厂商包括康泰时(CONTAX)S系列、哈苏(Hasselblad)、美能达(Minolta)SRT 101、尼康(Nikon)F系列和美能达Maxxum 7000。

    [编辑] 技术简介

    这张单镜反光相机光学组件的截面图显示了光如何通过透镜(1),被反光镜(2)反射到磨砂取景屏(5)中。通过一块凸透镜(6) 并在五棱镜(7)中反射,最终图像出现在取景框(8)中。当按下快门,反光镜沿箭头所示方向移动,焦平面(3)打开[1]。,图像被被摄在胶片(4)上,与取景屏上所看到的一致。


    自从1970年代起,这项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开始,单镜反光相机成为了高级摄影爱好者和专业摄影师的新宠。
    单镜反光相机最主要的优势在于摄影者可以从取景器中直接观察到通过镜头的影像,称之为单轴反射式取景。许多现代的单镜头反光相机都提供了辅助对焦装置,包括测距连动装置和自动对焦功能。为了减少重量,许多现代的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用反光镜代替了五棱镜
    单镜反光相机避免了微距摄像中的视差现象。旁轴照相机使用一个额外的反光系统将影像反射到取景器上,这样在取景框上得到的影像与镜头所拍摄的是有差别的。在摄影者与被摄物体距离较远时这种差别并无大碍,但是当进行微距拍摄时,这种差别就非常明显了。
    大多数单镜反光相机具有快速更换镜头的能力,使相机的用途更加广泛。同一台照相机可以用于肖像、风景、运动和微距拍摄。一些早期的非单镜头反光相机也具有这项能力。
    大多数单镜反光相机使用35mm的胶片,这样的大小为大多数摄影爱好者和一些专业应用平衡了照片质量、尺寸和成本等因素。注重大图输出质量的专业摄影师会使用较大片幅的单镜反光相机。

    电子化

    1985年,Minolta于日本推出α7000(北美推出称为MAXXUM 7000),不但于机身内整合自动对焦(AF)、镜后测光(TTL)等技术,更将以往在镜头上调整的光圈环移至机身,也将常见的机械旋钮改为数位按键,并加入了现今常用的PASM测光模式,机身上另有LCD显示各项摄影参数。α7000的推出,刺激了当年日渐颓靡的单镜反光相机市场,并促使日本各大相机厂商于日后推出全电子化的单反机身,如Canon于1987年推出EOS(Electro-Optical System)相机,使用电路取代传统的机械连动,此后全力投入电子化单反系统,不再推出机械式相机。

    数位化

    90年代中期数位单镜反光相机开始发展,其便利性受到许多专业使用者的喜爱,2003年后数位单镜反光相机与储存媒体的大幅平价化,让许多业余摄影者得以省却冲片费用,也让单镜反光相机更加普及。


    优势与劣势

    优势

    • 在使用同轴直射CCD取景的视差的优势。
    • 精确的取景和对焦。这一点对于微距和远距摄影很重要。
    • 可以查看景深(一项常被低端单镜反光照相机忽略的特性)。
    • 多数的单镜反光相机可自由更换镜头。
    • 常见的单反镜头比固定镜头相机提供了更广泛的光圈范围,尤其是增加了最大光圈(典型的如在50毫米定焦镜头上提供f1.4到f1.7的光圈)。这主要带来个两个好处:
      1. 可以在更昏暗的条件下拍照而不使用闪光灯。
      2. 可以获得更浅的景深使得散景更加浓郁,某些摄影场景很需要这样的特性,特别是人像摄影。


    劣势

    • 由于其复杂的机械装置,在同等片幅下,单镜反光相机的体积要大于旁轴照相机
    • 由于反光镜需要时间进行移动,因此产生相对较长的快门时滞。在使用电子系统的单镜反光相机上,时滞问题还有可能被自动对焦时间拖长。
    • 由于反光镜的往返移动,会造成额外的噪音和震动。有些单镜反光相机具有反光镜预升功能,在拍照之前就把反光镜提升并锁定来减少曝光时的震动。但这仅适用于被摄物体在反光镜预升时会相对保持静止的情形下,因为观景窗在这时是漆黑一片的。
    • 在小光圈的情况下,取景器很暗,难以进行手动对焦。这个问题在自动对焦镜头普及后获得些许改善。
    • 在使用电子闪光设备的情况下,曝光时间受到限制。
    • 由于需要给反光镜留出移动的空间,设计广角镜头更加困难。
    135单镜反光相机纪录

  2. #2
    论坛管理员 高中二年级 outuo 的头像
    注册日期
    2006-12-29
    住址
    Vienna, Austria
    年龄
    43
    文章
    7,072
    Thanks
    8
    Thanked 15 Times in 14 Posts
    文章
    3
    声望力
    10

    预设 回复: 一切关于单反-扫盲贴

    数码单镜反光相机Digital Single Lens Reflex Camera,常简称为DSLR),简称数码单反相机是一种以数码方式记录成像的照相机。属于数码静态相机(Digital Still Camera, DSC)与单反相机(SLR)的交集。


    由知名日本相机品牌Nikon出品的准专业数码单镜反光相机,Nikon D200

    特色


    记录媒介

    相对于传统使用的单反相机,数码单反相机是以电荷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 device,CCD)或互补式金属-氧化层-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之类感光板元件捕捉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的光线,转换为电子讯号以数码方式储存于特定规格的储存媒介中(通常是快闪存储器类的设备),以取代传统单反相机的溴化银盐胶片

    光学原理

    相对于一般的消费型数码相机,数码单镜反光相机具有截然不同的光学特性,例如只使用光学取景器(Optical View Finder,OVF)来取景,观景窗内的影像是利用棱镜或其他光学原理折射自主镜头(一般消费型相机的观景窗大都采用数码显示或复眼成像原理来运作)。
    然而,DSLR(乃至于所有的SLR)依靠反射原理取景而不能使用机背的LCD显示器来呈现画面,是基于原来胶片单反相机的结构背景,因此是一种功能上的限制而非优势。不过2006年时Olympus E-330相机的推出突破了传统,同时采用了OVF和EVF(电子观景窗)两种取景方式,更加接近一般数码相机的使用,使得普通数码相机和数码单反相机的界限将越来越模糊。

    镜头

    数码单镜反光相机与大部分的单反相机一样,通常都是采取镜头可拆换(Interchangable Lens)的设计。但要注意的是,这特性只是在大部分的此类相机上成立却并非永远成立,市面上仍有少部分使用单反光学原理的数码与银盐相机,其主镜头与机身采一体制造不能拆换的设计。

    焦长比

    由于大面积的数码感光板制造成本高昂,迄今只有最昂贵的顶级专业数码单镜反光相机,才会配备尺码相当于35mm银盐胶片的全片幅(24mm x 36mm)感光板。除此之外,与一般的数码相机同样,大部分的数码单镜反光相机都是采用面积小于35mm胶片的感光板。依照光学原理,由于小面积感光板所需的成像圈较小,因此感光板离成像镜片的距离可以设计得比35mm相机短,依照光学原理,较短的成像焦长配合上一样曲光率的镜片,结果是其采像焦长会比35mm来得长,而此焦长增加的倍率,正好就是数码感光板与35mm胶片的对角线长度比一致,称为焦长比。焦长比是只有可以拆换镜头、但却又未使用全尺码感光板的数码单镜反光相机才需注意的特殊性能数据。
    依照此特性,一架搭载尺码相当于先进摄影系统(Advanced Photo System,APS)胶片面积大小感光板的数码单镜反光相机,其焦长比大约是在1.6:1左右。如果我们在这架数码相机上装置一焦长200mm、35mm传统单反相机使用的定焦镜头,则它实际上的成像焦长会相当于200mm x 1.6 = 320mm,这原理可以类推到各种焦长不同的定焦或变焦镜头上。

    数码单镜反光相机专用镜头

    近年来由于数码单镜反光相机的普及,有许多光学厂商开始制造一种针对非全尺码感光板数码单镜反光相机而开发的数码专用可拆换镜头,这种镜头拥有适合数码相机的成像圈大小。其优点是在同样的焦长下,数码专用的镜头无论是体积、重量还是成本都能比传统银盐相机降低,但是,如果我们将数码相机专用的镜头装在传统银盐单反相机上使用的话,会在画面中出现所谓的“暗角”现象,也就是成像圈包含不了整个胶片的范围,因此在胶片的边缘处产生黑色的阴影。严重时,甚至会发生镜片组在近端(广角端)时触碰推挤到感光元件(例如胶片架)造成损坏的可能。
    除了成像圈大小的差异外,由于棱镜效应,玻璃与塑胶等组成镜头透光部位的物质,对于各种颜色的光线之折射率有落差,因此容易在镜头处于广角端时,于画面的边缘产生渗色现象(同一个影像不同颜色的部分,因为折射率不同而而在画面边缘处分开),降低画面的锐利度。这种情况虽然在传统相机上也会遇到,但在数码相机上却特别明显,为了解决这问题,通常要配合数码摄影而开发的镜头都会加装特殊的低色散镜片或于镜头上镀上特殊镀膜,这也是数码摄影适用或专用镜头在设计上一个与以往不同的特色。

    DSLR一览

    从早期以传统单反相机为基础加装数码机背(Digital Camera Backs),一直到今天专门针对数码需求而开发的专用机种,DSLR已经逐渐取代胶片相机在专业领域的市场占有,变成市场主力族群,也因此吸引了越来越多传统相机光学名厂的加入。迄今为止曾推出DSLR产品的厂商或品牌包括了佳能(Canon)、康泰时(Contax)、富士(Fujifilm)、柯达(Kodak)、柯尼卡美能达(Konica Minolta,2003年以前原称Minolta)、尼康(Nikon)、奥林巴斯(Olympus)、宾得(Pentax)、适马(Sigma)等厂商,而原本主要从事消费电子产品制造的大厂松下电器(Panasonic)、索尼(Sony)与三星(Samsung)亦在2005年宣布透过与既有光学厂合作的方式投入DSLR市场,而成为最新的参与厂商。在这些品牌厂商中,柯达虽然是最早将数码感光技术应用在单反相机上的厂商,但由于该公司的产品都是以其他品牌的传统相机为基础进行感光元件部位的改装,因此在定位上与其他的专用机种还是有点不同的。除此之外,中片幅相机专业厂间宫光学(Mamiya-OP)也在2005年底正式加入数码相机市场,推出世界第一款数码中片幅相机Mamiya ZD。2006年,莱卡(Leica)发表Panasonic Lumix DMC-L1的姊妹机DIGILUX 3,是这家光学老厂第一次以自己的品牌投入DSLR市场(在此之前莱卡只曾推出过消费型数码相机产品以及传统单反相机的数码机背)。
    爱普生(Epson)曾在2004年时推出过一款名为R-D1的镜头可交换式数码相机,2006年再推出名为R-D1s的改良版机种,莱卡亦在2006年推出跟R-D1/R-D1s同类型的M8。在光学原理上这些相机其实是一种测距连动相机(RangeFinder Camera),与单反反射成像(Single Lens Reflex)原理有所不同,严格上这几款相机并不属于DSLR相机的族群,但为求详尽还是将其列出作为参考。

    佳能(Canon)

    • Canon EOS D2000(1998年3月上市,已停产):由Canon与Kodak合作,以Canon的EOS 1N基础所推出的DSLR,属于Kodak DCS520的双生版本,具有200万像素的分辨率。
    • Canon EOS D6000(1998年12月上市,已停产):EOS D2000的性能加强版本,Kodak DCS560的双生版本,具有620万像素的分辨率。
    • Canon EOS D30(2000年4月上市,已停产):使用300万像素等级CMOS感光元件,第一款针对数码需求而开发的Canon相机,焦长转换率为1.6x。
    • Canon EOS-1D(2001年8月上市,已停产)
    • Canon EOS D60(2002年1月上市,已停产)
    • Canon EOS-1Ds(2002年8月上市,已停产)
    • Canon EOS 300D(2003年7月上市,已停产):又称为EOS Kiss Digital(日本市场)或Digital Rebel(北美市场)。
    • Canon EOS-1D Mark II(2003年12月上市,已停产)
    • Canon EOS 20D(2004年7月上市,已停产)
    • Canon EOS-1Ds Mark II(2004年8月上市,已停产)
    • Canon EOS 350D(2005年1月上市):又称为EOS Kiss Digital N(日本市场)或Digital Rebel XT(北美市场)。
    • Canon EOS 20Da(2005年2月上市,已停产):只在日本市场销售的天文摄影专用EOS 20D衍生版。
    • Canon EOS-1D Mark II N(2005年7月上市,已停产)
    • Canon EOS 5D(2005年7月上市)
    • Canon EOS 30D(2006年2月上市,已停产)
    • Canon EOS 400D(2006年8月上市):又称为EOS Kiss Digital X(日本市场)或Digital Rebel XTi(北美市场)。
    • Canon EOS-1D Mark III(2007年4月上市):Canon第一款可以利用实时取景的DSLR,连拍速度达到每秒10幅,乃目前所有DSLR之中最快。
    • Canon EOS 40D(2007年8月上市)
    • Canon EOS-1Ds Mark III(2007年11月上市)

    康泰时(Contax)

    Contax原本是德国光学名厂卡尔·蔡斯(Carl Zeiss)自己拥有的相机品牌,在1970年前后由于与日本电子相机大厂八州精机(也就是之后的Yashica)合作,生产线由德国完全转移到日本境内而成为纯日本生产。1983年10月时Yashica被京瓷(Kyocera)合并,Contax因此成为Kyocera旗下的品牌。不过,由于获利不佳,在经过多年的经营之后,京瓷已在2005年4月时宣布要结束Contax事业群的运作,而包括旗下唯一DSLR产品--Contax N Digital--在内的全部摄影产品阵线都陆续在2006年时停产。
    • Contax N Digital(2000年6月上市,已停产):世界上第一款使用全尺码(长宽为36mm x 24mm,约与传统35mm相机用胶片相同)CCD的DSLR,实际上的像素为600万。

    爱普生(Epson)

    • Epson R-D1(2004年2月上市,已停产):世界上第一款数码化的测距连动相机,是爱普生与日本光学公司柯西纳(Cosina)合作开发,使用610万像素等级、APS-C尺码的CCD作为感光元件,可以使用莱卡(Leica)M Type系列的镜头。
    • Epson R-D1s(2006年2月上市)
    注:Epson R-D1及R-D1s并不属于DSLR一类。

    富士(Fujifilm)

    • Fujifilm FinePix S1 Pro(1999年12月上市,已停产):340万像素等级的DSLR,但由于使用富士独特的蜂巢状晶格排列CCD(富士称其为SuperCCD技术)而非一般的棋盘状排列,因此可以制造出比CCD像素值还高的613万等级影像。由于富士本身并没拥有传统单反相机产品,因此是借用Nikon F60为基础改良而成,可以支援所有符合Nikon F镜头接环规格(F Mount)的交换式镜头。
    • Fujifilm FinePix S2 Pro(2001年12月上市,已停产):使用Nikon F80作为基本的机身结构。
    • Fujifilm FinePix S3 Pro(2004年1月上市,已停产):使用Nikon F80作为基本的机身结构。
    • Fujifilm FinePix S5 Pro(2006年10月上市):使用Nikon D200的机身作为基本结构,采用被原厂称为“SR Pro”的1,234万像素之SuperCCD影像传感器。

    柯达(Kodak)

    柯达可以说是最早将数码与摄影结合在一起的一家公司,自1991年的DCS100开始,他们推出了前后多代的DSLR产品,主要都是以专业用途为主采高价位导向。由于柯达主要擅长的是感光技术而非相机制造,因此他们历代的产品都是以其他相机大厂所推出的传统单反相机之机身为基础,加上数码感光元件而改良成DSLR。除此之外,他们也针对其他厂牌的相机推出专用的数码机背(Digital Camera Backs),运用范围广及欧日多个相机品牌,规格上也不是只有35mm相机才适用。柯达公司已在2005年5月公告他们停止生产所有专业数码单镜反光相机产品,因此DCS系列专业用DSLR也已走入历史。
    • Kodak DCS100(1991年上市,已停产):以Nikon F3为基础所推出的DSLR。比较特殊的是,DSC100是一架非常少见、储存资料的媒介不在机身上的相机,而是利用讯号线将感光板所得到的数码资讯,送到一个外接的数码储存单元(Digital Storage Unit,DSU)中储存。
    • Kodak DCS200(1992年上市,已停产):以Nikon N8008s为基础所推出的DSLR,储存资讯的媒介是内建于机身上的80MB硬盘。
    • Kodak DCS400系列(1995年3月上市,已停产):以Nikon N90传统单反相机为基础所开发的DSLR,共有两版,分别是200万像素等级的DCS420与620万像素等级的DCS460。
    • Kodak DCS500系列(DCS520于1998年1月上市,DCS560于同年8月上市,皆已停产):与Canon合作以Canon EOS-1N的机身为基础所开发的DSLR,有200万像素等级的DCS520与620万像素的DCS560。除了Kodak版本外,Canon也有推出这两款相机的双生版本,命名为EOS D2000与D6000。
    • Kodak DCS300系列(DCS315于1998年6月上市,DCS330于1999年6月上市,已停产):一款以Nikon Pronea 6i传统相机为基础所开发的DSLR,其中DCS315使用130万像素等级的CCD作为感光元件,焦长转换比率为2.6x,DCS330则为3百万像素等级。
    • Kodak DCS600系列(DCS620于1999年1月上市,DCS660于1999年5月上市,DCS620x于2000年4月上市,皆已停产):以Nikon F5传统单反相机的机身为基础所开发出的DSLR,其中包括200万像素等级的DCS-620与6.2百万像素的DCS660,以及同为200万像素等级但拥有超高感光值(ISO)模拟能力的DCS620x(ISO 400至4000,增强模式下可进一步强化到6400)。
    • Kodak DCS700系列(DCS760于2001年2月上市,DCS720x于2001年5月上市,皆已停产):以Nikon F5传统单反相机的机身为基础所开发的DSLR,其中DCS760使用630万像素等级的CCD为感光元件,焦长转换率为1.3x,DCS720x则是使用200万像素等级的CCD,焦长转换率为1.6x,强调的是高ISO值与连拍能力的运动摄影用途。
    • Kodak DCS Pro系列(DCS Pro-14n于2002年8月上市,DCS Pro SLR/n于2004年1月上市,DCS Pro SLR/c于2004年3月上市,皆已停产):使用1350万像素等级全尺码CMOS的专业用DSLR系列,其中DCS Pro-14n与DCS Pro SLR/n是以Nikon F80的机身作为开发基础,DCS Pro SLR/c则是以Sigma SA9/SD9/SD10的机身为开发基础,但使用Canon EF系列镜头接环。

    柯尼卡美能达(Konica Minolta)

    日本两家摄影相关专业厂--拥有多年摄影光学技术的美能达(Minolta)与擅长胶片与感光技术的柯尼卡(Konica)在2003年8月合并,一同进军数码摄影市场,推出多款评价优异的产品,向来以敢大胆尝试新技术而著称。然而,高额的技术投资与好评不见得代表高额的获利,由于不堪长期亏损,柯尼卡美能达集团已于2006年1月时将旗下光学摄影部门出售给原本是合作伙伴的日本电子产品巨擘索尼(Sony),虽然仍会持续合作参与相机产品的开发,但柯尼卡美能达已完全从摄影市场的经营中退出。
    • Minolta DiMAGE RD-3000(1999年9月上市,已停产):使用两片150万等级CCD,利用影像贴合(Image Stitching)技术将获得影像合二为一的270万像素等级DSLR,使用符合Minolta V Mount规格的镜头。
    • Konica Minolta Dynax 7D(2004年8月上市,已停产):又称为α-7 Digital(日本市场)或Maxxum 7D(北美市场),是全世界第一款使用感光元件防手震(该厂称为Anti-Shake)设计的DSLR,使用610万像素等级、APS-C尺码CCD。
    • Konica Minolta Dynax 5D(2005年6月上市,已停产):又称为αSweet Digital(日本市场)、Maxxum 5D(北美市场)或α-5 Digital(中国大陆市场)。

    莱卡(Leica)

    德国莱卡相机跟日本松下电器有多年的合作关系,松下电器的数码相机镜头采用莱卡技术,莱卡则以部分由松下电器推出的数码相机作为蓝本,推出姊妹型号。
    • Leica DIGILUX 3(2006年9月上市):Panasonic Lumix DMC-L1的双生版本。
    • Leica M8(2006年9月上市):使用Kodak出品的1030万像素等级CCD,焦长转换率为1.33x,是莱卡第一架自行开发没有对应Panasonic机种的数码相机。虽然M8是可以拆换镜头的数码相机(使用莱卡自有的M Mount系列镜头),但却因为其光学上使用的是测距连动原理而非单反反光成像原理,因此严格来说并不属于DSLR的一类。

    间宫(Mamiya)

    与一般传统相机厂商大都是以135(35mm)胶片规格为起点的发展方式不同,日本的间宫光学(Mamiya-OP)是擅长制造中片幅相机的专业厂商。虽然业内早已存在专门为了中片幅相机而开发的专用数码机背产品,但Mamiya在2005年底时推出的Mamiya ZD,仍然是有史以来第一款中片幅单反数码相机产品。但随着消费机和高阶DSLR的问世,Mamiya的相机销售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尽管Mamiya为了挽回市场推出Mamiya ZD,仍然销售不佳,因此Mamiya于2006年4月21日宣布将旗下的光学及影像部门全部转售给日本Cosmos数码影像公司,并且于2006年9月1日退出光学机械事业并同时将光学机械部门及分公司Mamiya转让给Cosmos,至于Mamiya相机日后维修服务,也由新公司负责。
    • Mamiya ZD(2005年12月上市):使用长48mm、宽36mm,5356×4056像素(共计2170万像素)大型CCD作为感光元件的中片幅DSLR,采用该厂自有的645AF接环(645AF Mount)系统之交换式镜头,焦长转换率为1.16x。

    尼康(Nikon)

    • Nikon E2/E2s(1995年上市,已停产):使用130万像素等级CCD的DSLR,其中E2s是可进行每秒3幅连拍的高速机种。
    • Nikon E2N/E2Ns(1996年上市,已停产):E2/E2s系列的局部改良产品,其中E2Ns为高速专用机种。
    • Nikon E3/E3s(1998年上市,已停产):使用140万像素等级CCD的DSLR,其中E3s为高速专用机种。
    • Nikon D1(1999年6月上市,已停产):使用262万像素等级的DSLR,是以Nikon自厂的F5与F100两款传统单反相机之部分结构为基础针对数码化需求所设计出,焦长转换率为1.5x。
    • Nikon D1X(2001年1月上市,已停产)
    • Nikon D1H(2001年1月上市,已停产)
    • Nikon D100(2002年1月上市,已停产)
    • Nikon D2H(2003年6月上市,已停产)
    • Nikon D70(2003年12月上市,已停产)
    • Nikon D2X(2004年8月上市,已停产)
    • Nikon D2HS(2005年1月上市):400万像素LBCAST图像传感器的DX画幅高速专业DSLR,是D2H的改良版。连拍速度为每秒8.5幅,CAM2000自动对焦系统,支持GPS数据写入功能,焦长转换率为1.5x。
    • Nikon D70s(2005年4月上市,已停产): 610万像素CCD图像传感器的DX画幅DSLR,是D70的升级版。焦距转换率为1.5x。
    • Nikon D50(2005年4月上市):610万像素CCD图像传感器的DX画幅入门级DSLR。焦距转换率为1.5x。
    • Nikon D200(2005年12月上市):1020万像素CCD图像传感器的DX画幅中级准专业DSLR,是D100的升级版。全像素连拍速度为每秒5幅,CAM1000自动对焦系统,支持GPS数据写入功能,焦长转换率为1.5x。
    • Nikon D2XS(2006年6月上市):1240万像素CMOS图像传感器的DX画幅顶级专业DSLR,是D2X的改良版。全像素连拍速度为每秒5幅,裁切高速模式下连拍速度为每秒8幅,CAM2000自动对焦系统,支持GPS数据写入功能,焦长转换率为1.5x。
    • Nikon D80(2006年8月上市):1020万像素CCD图像传感器的DX画幅DSLR。焦距转换率为1.5x。
    • Nikon D40(2006年11月上市):610万像素CCD图像传感器的DX画幅入门级DSLR。焦距转换率为1.5x。
    • Nikon D40X(2007年3月上市):基本上跟D40一样,但拥有1020万像素CCD图像传感器的DX画幅入门级DSLR。焦距转换率为1.5x。
    • Nikon D3(2007年11月上市):Nikon第一款使用全尺码COMS传感器的顶级专业DSLR,用以取代原本的顶级机种D2XS。其中在厂方称为FX(相当于传统35mm胶片规格)的格式下拥有1210万有效像素的画质,但为了兼容Nikon原有的DX格式镜头,因此也可切换成有效像素约在600万等级的DX模式。在连拍能力上,FX与5:4格式下连拍速度为每秒9张,但在DX格式下连拍张数可进一步提升到每秒11张。除此之外,D3还拥有包括双记忆卡插槽、Live View电子观景窗(厂方称为LV模式)等以往Nikon产品未曾使用过的新技术[1]
    • Nikon D300(2007年11月上市):D200之后继机,采用SONY生产的1230万像素之DX格式CMOS,连拍速度每秒6张。除了与D3同样首次使用Nikon过去不曾见到的Live View电子观景窗功能外,也是第一款具有感光元除尘功能的Nikon DSLR[2]

    奥林巴斯(Olympus)

    • Olympus E-1(2003年5月上市,已停产)
    • Olympus E-300(2004年8月上市,已停产)
    • Olympus E-500(2005年8月上市)
    • Olympus E-330(2006年1月上市):世界上第一款拥有电子式观景窗,采用实时取景(原厂称为Live View)的DSLR。Olympus在E-330的光学取景器内装置了一个小型的CMOS感应器,取得与观景窗中看到一模一样的图像但显示在机背的LCD上。除此之外,使用者也可选择使用主CMOS感应器来取景,但缺点是镜后测光(TTL)与自动对焦(AF)这两种功能会暂时无法使用。
    • Olympus E-400(2006年9月上市)
    • Olympus E-510(2007年3月上市):设有实时取景模式,亦是Olympus第一款设有感光元件防手震的DSLR。
    • Olympus E-410(2007年3月上市):现时属于全球最轻最细小的DSLR,并设有实时取景模式。
    • Olympus E-3(2007年11月上市)

    松下电器(Panasonic)

    原本仅从事一般消费型数码相机生产的Panasonic采用与Olympus合作的方式进入DSLR领域,因此与Olympus一样采用的是与传统胶片相机完全不同的4/3系统。在镜头系统方面Panasonic采用莱卡的光学技术,这部份是与该公司一般消费相机雷同。
    • Panasonic Lumix DMC-L1(2006年6月上市):与Olympus E-330局部共通的衍生机种,也具有与E-330相同的电子观景窗(Live View)机能。
    • Panasonic Lumix DMC-L10(2007年9月上市):有别于其他有Live View的DSLR,L10在Live View时感光元件除了用作取景之外,更会以传感光线反差的方式进行对焦,期间画面不会有任何迟滞及变黑,此举使L10可以加入人面对焦功能,成为世界上第一款设有人面对焦功能的DSLR。

    宾得(Pentax)

    • Pentax *ist D(2003年1月上市,已停产)
    • Pentax *ist DS(2004年8月上市,已停产)
    • Pentax *ist DL(2005年5月上市,已停产):Pentax的入门DSLR机种。
    • Pentax *ist DS2(2005年7月上市,已停产)
    • Pentax *ist DL2(2006年1月上市):*ist DL的局部性能改良版本。
    • Pentax K100D(2006年6月上市):拥有该厂称为SR(Shake Reduction,意指“减震”)的防手震技术,此技术利用两个惯性陀螺仪来传感机身在垂直与水平方向的加速度,并且经计算后以磁力原理高速地进行CCD元件的位置微调而达到降低手震程度。
    • Pentax K110D(2006年6月上市):基本上跟K100D相同,只是取消了防手震功能。
    • Pentax K10D(2006年10月上市):Pentax首部达1000万像素的DSLR,并亦具如K100D所配备的SR防手震技术。
    • Pentax K100D Super(2007年7月上市):跟K100D相同,只是新增CCD元件除尘功能。

    三星(Samsung)

    韩国电子大厂三星原本是家重型机械、半导体与生产消费性电子产品的公司,并已涉足一般消费型数码相机与照相手机市场一段时间,2005年10月时三星宣布与宾得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投入DSLR的开发,并于2006年1月17日发表该公司第一款DSLR产品--Samsung GX-1S。与他们的消费型数码相机系统同样,三星的DSLR主要是采用德国光学厂信乃达(Schneider-Kreuznach)的镜头系统。
    • Samsung GX-1S(2005年1月上市):Pentax *ist DS2的双生版本。
    • Samsung GX-1L(2006年2月上市):Pentax *ist DL2的双生版本。
    • Samsung GX-10(2006年9月上市):Pentax K10D的双生版本。

    适马(Sigma)

    • Sigma SD9(2002年1月上市)
    • Sigma SD10(2003年9月上市)
    • Sigma SD14(2006年9月上市)

    索尼(Sony)

    虽然索尼长期以来一直都是数码摄影领域的大品牌,且有多家光学专业厂使用Sony所开发、制造的感光元件,但Sony却从未真的以自己的品牌涉足DSLR领域。2005年7月时Sony宣布将与柯尼卡美能达携手合作投入DSLR的开发销售,并出乎意料之外地在2006年1月19日公开宣布将直接接收合作柯尼卡美能达的摄影事业部门,以及包括α Mount镜头接环系统在内、相关的DSLR技术。柯尼卡美能达则于2006年3月31日正式结束摄影事业部门的营运。
    • Sony α-100(2006年6月上市):1020万像素,采用原本Minolta所开发的α接环,是Sony有史以来第一款DSLR产品。
    • Sony α-700(2007年11月9日,日本国内销售开始):1224万像素,采用Sony α接环,是Sony第二款DSLR产品。

  3. #3
    高级会员 幼儿园中班 宝贝 的头像
    注册日期
    2006-12-30
    住址
    wien
    年龄
    42
    文章
    1,364
    Thanks
    0
    Thanked 2 Times in 2 Posts
    声望力
    20

    预设 回复: 一切关于单反-扫盲贴

    多谢多谢 ...
    正需要呢...
    嘿嘿

主题讯息

目前查看此主题的会员

目前有1位用户正在查看此主题。(0 位会员和 1 游客)

发文规则

  • 不可以发表新主题
  • 不可以发表回复
  • 不可以上传附件
  • 不可以编辑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