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评测中心】尼康在北京奥运前发布了其首款全幅数码单反D3,让众多尼康粉丝全幅夙愿成真的同时,也发布了1230万有效像素的DX格式数码单反D300,按照尼康官方的说法,就是“成就了尼康DX格式性能的终极版”。2007年可谓是尼康大翻身仗的一年,全幅数码单反的历程已经开始,而针对老对手佳能的“间隙定位”产品战略仍然驾轻就熟:D300就应该是一款定位于佳能EOS 40D和5D之间的产品。关于尼康“田忌赛马”式的竞争方式并不是本文要讨论的核心,D300评测上篇中,我们将着重针对D300的成像性能进行分析比较。
尼康D300
比较之前的D200,尼康D300的配置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它使用1230万有效像素的新型CMOS,等效感光度涵盖了ISO 100~ISO 6400的范围;融合了尼康新提出的EXPEED数码影像处理概念,使用了新的51点自动对焦系统;应用新的场景识别系统和优化校准系统以求获得更加精准、灵活的成像白平衡和照片风格;此外,“现场”视图(即通过LCD实时取景)模式和感应器自清洁这两项热点功能的加入,也让D300的表现更加抢眼。
与尼康之前的机型和它的竞争机型比起来,D300定位高端,各项重要功能非常齐全,技术规格也都几乎是非高端不取。D300在规格方面的主要亮点在于以下一些方面:1230万的有效像素数比起佳能EOS 40D和奥林巴斯E3有数量上的优势;高到ISO 6400的等效感光度在周遭可能成为竞争对手的机型中也是最高的;而3英寸的VGA屏幕规格,跟索尼A700一样几乎显得有些奢侈。而51点自动对焦系统,最高8幅/秒(需使用电池盒)的连拍速度,则比较明显地从规格上凸显了D300高端的产品定位。以下是D300的详细技术规格:
尽管大体风格仍然保持着尼康数码单反的一贯特点,但是从细节来看,D300经过了较多的改进,细节处的手感比起之前的尼康机型会有些许的不一样。关于操控性的详细讨论我们将在D300评测的下篇中呈现。
D300的正面
除了光圈预览按钮,D300仍然在机身正面提供了一个可自定义功能的FUNC按钮。而手柄处的红色倒三角比以往的更加柔和,这其实也是整个机身设计上的变化趋势,整体风格和手感趋于柔和,如果拿汽车做个比较,就颇有点像从卡迪拉克到甲壳虫的风格转变趋势。
D300的背面
D300机身背部操控界面的设计与前代机型D200无异,当然已经改进了照片回放的放大缩小操控方式,而且3英寸的屏幕占去了背面的大部分面积,所以侧边的操控按钮更加靠边。
D300的顶部
D300的机身顶部采用了D200的设计方式,不过在拍摄模式拨轮上增加了LV模式(现场视图,即通过液晶屏进行实时取景)。
D300的侧面
除了常规的数据接口之外,D300还提供了HDMI接口,用来将显示信号输出到高清设备上,这对于影棚用来远程取景是非常实用的功能。
D300的底部
D300可以使用专门的竖拍手柄电池匣,底部提供了连接触点。
我们用D300在5000K标准色温灯(显色指数大于95%)照射下拍摄metagrebeth色彩测试标板,然后用软件分析它的成像色彩倾向和自动白平衡准确性。拍摄时照片均存储为大尺寸高质量的JPG格式,“设定优化标准”设置为默认的“标准”模式,以下是分析结果:
sRGB色域下的自动白平衡色温误差
sRGB色域,“标准”模式的成像色彩偏差
sRGB色域,“自然”模式的成像色彩偏差
adobe RGB色域,“标准”模式的成像色彩偏差
从上面的测试结果来看,尼康D300的自动白平衡能力很好,能够准确地识别环境光源色温,获得真实的成像色调,比起我们所测试的佳能EOS 40D来说,也只有极小的差别。而从成像色彩偏差情况来看,“自然”模式下色彩还原准确、自然,饱和度适中;“标准”模式下色彩饱和度较高;此外,D300对肤色(1、2号色块)和绿色的表达仍然稍显浓重。
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