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德语培训中心     Fahrschule Rainer     
显示结果从 1 到 2 共计 2 条
  1. #1
    论坛管理员 高中二年级 outuo 的头像
    注册日期
    2006-12-29
    住址
    Vienna, Austria
    年龄
    43
    文章
    7,072
    Thanks
    8
    Thanked 15 Times in 14 Posts
    文章
    3
    声望力
    10

    预设 范大中:大国国民心态是什么样的心态

    基于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年内GDP极有可能超过德国,十七大前后国民信心高度膨胀,昨天的社论谈到了一种大国国民心态,在国内任何一个涉及时事的网上论坛都不难发现持这种心态的人,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国家要不断地强大,不断地超越,在诸如GDP等具有明确可比性、可排序性的项目上超越别人,以超越证明强大,国家强大则我们就是大国国民——他们深为这种强大而幸福。
    不好判断这种大国国民心态是好或坏,只是觉得此类心态太过熟悉,与“大跃进”时代的“赶英超美”何其相似啊,不过现在比的是登月与GDP,那会比的是钢铁产量而已。心态还是那个心态,换个攀比的项目罢了。争强好胜没什么不好,人类从来就是在争强好胜中进步的,关键的是在什么问题上与人相争,你固然可以因为腰间系了根名牌皮带而对方是地摊货而骄傲幸福,你精通茴香豆的“茴”字四种写法而对方只会一种而自觉知识渊博,但不得不说,从你与别人争胜的项目选择上可反映出眼光与格调。
    有人说,如果以GDP而言,盛唐时代的GDP世界第一,至今还有人沉浸于那遥远1000年前的大国骄傲中,动不动就梦回唐朝,但唐朝就那么好吗?好到还想回到那年代做大唐子民?如果是,那我只能说孙中山那一代人的热血算是白费了。盛唐的强大并不能让中国老百姓过上多久的幸福日子,随后即是权力纷争,五代战乱,昙花一现的强盛并没有从此为中华民族带来安宁与久远的幸福,难道我们还要重走那样子的强盛之路?走这样的强盛之路会让你骄傲多久?

    千年前的心态不应再继续延续下去,何不换个思想,不要老去比GDP啊钢产量啊这些数字类的项目,比一下体制、法治、社会保障、人心凝聚力这些不能以数字量化的项目?在这些项目上的较量,才会真正将整个华夏民族带上幸福之路,而且幸福也来得更为恒远与持久,更有未来。
    推荐阅读:不要大跃进式的赶超心态

  2. #2
    论坛管理员 高中二年级 outuo 的头像
    注册日期
    2006-12-29
    住址
    Vienna, Austria
    年龄
    43
    文章
    7,072
    Thanks
    8
    Thanked 15 Times in 14 Posts
    文章
    3
    声望力
    10

    预设 Re: 范大中:大国国民心态是什么样的心态

    最近好消息不断。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国民大感振奋,在民众与专家对话中,已经明确提出了何时“超俄赶美”的问题。国家统计局公布前三季度经济数据,GDP继续高速增长,极有可能年内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三经济大国。这两条好消息,前者具有象征意味,带有复兴的仪式感,后者实实在在,以最宏观的尺度描述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十七大前后,民众的国家意识异常浓厚,呈现在他们视野中的,刚好是这样一个成绩卓著、一往无前的国家印象,形成了乐观、骄傲、鼓舞、自信的集体情绪。


    不论对于国家或者个人,都必须有乐观自信的心态才能不断进步。但同时,乐观自信不能过分,不能沦为盲目的亢奋。目前来看,由于让人高兴满意的消息震耳欲聋,让人沮丧愤怒的消息隐匿为流言飞语,国民情绪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中难免会形成盲目的乐观。超俄赶美、世界第三经济强国这些概念,也反映出了人们的大跃进式期待,像火箭升天一般的亢奋。前一段时间,中国股市市值首超日本,专家一片忧虑,指出其中已经存在巨大的泡沫,但是仍有许多人几乎是故意地,忽视中国股市的高市盈率高风险,把它当成一个简单的好消息,觉得中国又在某一方面超过了日本!
    如果心平气和,我们就应该承认,中国航天技术虽然得到了很快的发展进步,但是比较俄国和美国还相差很远。航天技术也不应该被当成大国之间虚荣攀比的游戏,它的发展应该与国力相匹配,更应该与国民发展的需要相匹配。在这样的认知下,我们应该讨论切实的问题,航天技术发展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它现在遇到的困难是什么,它目前的研发模式有什么样的优势,又有什么样的弱点。但是不,国民没有那样的耐心,今天探月卫星上了天,等不及明天就想成为世界第一。


    如果心平气和,我们就应该承认,中国的GDP总量即使超过了德国成为世界第三,人均GDP还差得很远。GDP不能说明民众的财富状况,也不能说明他们的个人发展程度、生活幸福指数———而这些,才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真正目标,这些指数的提高,才是为执政者提供合法性和正当性。近年来,人们对过去的唯GDP论有了许多反思,早就已经认识到,GDP不能反映出我们为它所付出的社会成本和环境成本,不能反映出增长的代价、资源配置的效率,更不能反映出财富的分配、社会的公正、人民的幸福。实际上,国家的宏观调控也一直在努力解决经济发展过热的问题,GDP当然不是增长越快越好。但是,当GDP总量排名上升的消息,还是被处理成国家崛起的证据,在事实上加强了民众心中日益蓬勃的大国意识和复兴意识。


    每当海外的“中国威胁论”鼓噪的时候,我们都会强调自己只是谋求和平发展的发展中国家。但其实,许多国民都会暗自欣喜,把国外媒体的言论拿来当佐证,心中笃信中国已经非常强大、足以令世界惊恐。这些人可以忽视自己的所见所感,可以不理会中国人真实的生活处境,更不想提及中国社会深陷其中的各种难题———那些鼓吹赶超的人,有两种可能的心态:或者是为了满足大国国民的臆想,故意地盲目,不看那些明显的落后、虚弱和卑劣;或者是为了鼓舞自己,有意识地强调形势一片大好,只是空洞地相信问题都会得到解决,而不去考虑问题要如何解决。这两种心态其实没有本质区别,前一种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后一种是逃避现实自我催眠。


    中国的国力在增强、经济在增长,从长期来看国民的生活水平在改善,社会的自由度在提高———这些都是事实,提起这些让人心情愉快;但同时,中国处在严重的贫富分化、阶层矛盾和制度性腐败之中,中国人也正处在价值崩溃、道德沦丧的边缘———这些也是事实,如果能够在前进的激情中正视这些困难和差距,国民就能够将乐观自信保持在理性的范围内,这样的国民才能真正成就一个健康清明的大国、强国。

主题讯息

目前查看此主题的会员

目前有1位用户正在查看此主题。(0 位会员和 1 游客)

发文规则

  • 不可以发表新主题
  • 不可以发表回复
  • 不可以上传附件
  • 不可以编辑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