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叶儿黄
文/刘夙
银杏,是中国特产的树种,也是中国人十分熟悉的树种。野生的银杏目前仅
在浙江西天目山、贵州务川和重庆金佛山等地有少量分布,但栽培的银杏却早已
遍布大江南北。银杏的用途是多方面的,它是很好的观赏树种,被我国和世界其
他国家广泛用作行道树和园艺树种,还是佛教中的一种圣树,因而在寺庙中也广
为栽培。银杏的木材也很优良,而且因为其生长缓慢,成材不易,更显名贵。此
外,就是用白果和银杏叶片来做食品和药材了。
白果就是银杏的种子。银杏是雌雄异株的裸子植物,不形成果实,因此“白
果”一名从植物学的角度讲是不正确的。白果有三层种皮,最外层蜡黄色,肉质,
因含有丙酸、丁酸等低级脂肪酸而有臭味,在其破裂或腐烂时臭味更烈,这就是
雌银杏树不适合作行道树的原因。白果的中种皮为坚硬的骨质,白色,内种皮为
一层薄薄的红褐色膜,内种皮里的种仁(包括绿色的胚和白色的胚乳)才是可食
用和入药的部分。因此,要得到种仁,必须先把外种皮剥掉,再把中种皮敲开,
然后还要用水浸泡,以使紧贴在种仁上的内种皮变软而易于除掉,这工序真是够
繁琐的。
不过,白果是很有名的干果,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的鲁菜中有一道名菜“诗礼
银杏”,就是以白果为主料做成的,所以爱吃白果的人大概不会嫌剥白果麻烦。
但是白果不可多食,因为吃多了会中毒。其毒性成分长期以来被误认为是氰苷
(一种分解之后能产生剧毒的氢氰酸的物质),这很可能是因为中医主要用白果
来镇咳,而同样被中医用来镇咳的苦杏仁和桃仁的有效成分是氰苷分解后产生的
氢氰酸,所以有人看到白果和苦杏仁、桃仁一样都是种仁,就想当然地以为白果
也含氰苷了。
但是所有的化学分析都表明,白果压根不含氰苷,真正的毒性成分其实是白
果酸(ginkgolic acid)及其衍生物。而白果酸及其衍生物根本不能镇咳,白果
中所含的其他物质也都没有镇咳的效能。
正因为如此,国外从来不用白果入药,但他们却对银杏叶片情有独钟。原来
银杏叶片含有大量的黄酮类物质,在其将黄未黄的九月时,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可
高达24%,这是其他任何一种植物都不能比拟的。在那些认为黄酮类物质能治病
的内科学者看来,银杏叶片无疑是最好的提取来源。
不过银杏叶片并不能直接服用,因为它和白果一样含有有毒的白果酸。有的
人听说银杏叶片能促进健康,直接就从银杏树上摘叶子泡茶喝,结果喝得头晕耳
鸣,上吐下泻,这只能说是自作自受。现在普遍采用有机溶剂提取银杏叶片中的
黄酮类物质,并要保证提取物中的白果酸含量不能超过百万分之五。因具体提取
方法不同,银杏叶片提取物的成分也不一样,而有不同的名称,德国威玛舒培博
士(Dr. Willmar Schwabe)药厂研制的EGb 761是最常用的一种。
对于黄酮类物质的药效,我在《七月雪莲开》一文中已经有所论述,结论是
没有确凿的证据能够证明其药效。银杏叶片提取物也摆脱不了这个命运。在欧洲
(特别是德国),银杏叶片提取物被用来提高智力,减缓智力衰退,特别是用在
阿兹海默症(即早老性痴呆)的治疗上。但是据《科学美国人》2003年的一篇报
道,临床实验表明银杏叶片提取物的效果并不显著,有的实验丝毫显示不出它的
药效,甚至还有实验表明它反而会降低智力。而且,所有这些实验的样本数都不
大,如果进行更大规模的临床实验,说不定连一点正面的效果都显示不出来。这
篇报道不无讽刺地说,银杏叶片提取物“也许会轻微地提高你的记忆力,但是你
吃一根糖棒也能获得相同的效果”。正因为如此,美国FDA不认可银杏叶片提取
物是药物,它只能作为膳食补充剂出售,任何在美国经销银杏叶片提取物的个人
和公司如果声称它可以治病,都要遭到FDA的追查和警告。
在中国,情况当然相反。各种银杏叶片制品卖得不亦乐乎,在单独的银杏叶
片提取物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复方”,一会儿和人参搭配,一会儿和绿茶为
伍,而且所有这些商品都宣称可以治病。深圳海王公司还为他们的银杏叶片制品
想出了“六十岁的人,三十岁的心脏”这样一句苦心孤诣的广告词,堪与八十年
前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白金龙香烟广告词“饭后一支烟,赛似活神仙”相媲美了。
十月中旬,北京气温降下来之后,银杏的叶片便全部变黄,所有的树都披上
了黄色的盛装。北京大学公主楼前的银杏小道,此时更是美不胜收,很多人都觉
得这是北大最美的景色之一。我想这才是银杏叶片最大的价值。







回复时引用此篇文章
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