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说好的珍惜,却管不住自己的脾气

智悲讲堂 [COLOR=rgba(0, 0, 0, 0.298039)]前天[/COLOR]
编前语:
爱默生说:凡是有良好教养的人有一禁诫——“勿发脾气”。


世界心理卫生组织指出,70%以上的人会以攻击自己身体器官的方式,来消化自己的情绪。


人们在生气时,大量的血液流向脑部,血液含氧量减低,血液和细胞内的毒素增加,肝部受损,皮肤毛囊周围容易发炎,时间久了,相由心生,脸色暗沉,出现暗疮或雀斑等肌肤问题。

十分见效的美容秘笈——
佛陀告诉我们:
喜欢发脾气的人,
今生会长得越来越难看,
来世还会投生为丑陋者。
所以,
若想长得漂亮,
光用昂贵化妆品是不够的,
还应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不能乱发脾气,
也不能动不动就口不择言地伤人。
——堪布微博2013.2.25



生气导致的情绪激动,使心脏血流比平时增加一倍,从而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甚至猝死。

情绪对我们健康非常不利。
科学家发现,
一个刚发过脾气的人,
他呼气所凝结成的水珠,
注射在老鼠身上,老鼠会死掉。
这说明什么?
嗔心是有毒的。
在2500多年前,
佛陀很超前地
把贪、嗔、痴称为三毒。
因此,
我们不要过分地随情绪所转,
保持心态平静很重要。
——堪布微博2014.9.6



我们总习惯在家人面前争强逞能、喋喋不休,在亲人面前寸步不让、摔门而去,在爱人面前讥讽嘲弄甚至爆发雷霆。孰不知,人的牙齿是硬的,但舌头是软的,生命一场不过百年,到了最后,牙齿掉了,但舌头依然柔软。脾气来了,福气就走了,要留住福气,先控制脾气。


凡事要争个高低对错,事事要摆个怒目横眉,结果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爱人远去,亲人疏离。


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发很大的脾气,
更没必要跟人大吵。
即使出现了让你不高兴的事,
也不能让嗔心一直“凝固”,
融化不了。
生气后转头就忘,
在佛教中也是一种成就相。
有句格言说得好:
大成就者生气,
就像棍子击打水面的痕迹,
一下子就没了。
——堪布微博2015.2.2



如果连脾气都控制不了,即便给你整个世界,早晚也会被你毁掉。

有些人骂人、
挖苦人特别刻薄,
什么话都说得出口。
虽然凡夫人难免有脾气,
但有时还是要克制一下。
否则,
气头上说的话,
往往是口不择言,
就算后来意识到不对,
但话已出口,
想收回来就难了。
因此,
语言上要温和,
切莫伤害别人,
不然,
“利刀割体痕易合,
恶语伤人恨难消”,
偶尔的伤害也许需要一生来抹平。
——堪布微博2011.2.1



有一句著名的话:我是为了你好。我们经常以爱之名,将自己的期待和希望,凌驾在他人之上,打着“为你好”的名义,语重心长地教育别人,当对方达不到我们的要求时,我们就会怒火万丈、大肆咆哮。

别人对你发脾气,
常常是因为他潜意识对你有幻想,
给你设定了一些预期,
当你不符合的时候,
他就接受不了。
尽管预期可能不切实际,
你也不知道有这些标准,
但他根本不管,
于是矛盾就此产生。
反过来说,
你对别人挑三拣四,
往往也是这个原因。
所以,
佛陀教我们“无住生心”,
不要有设定,
不要有框架,
才能更贴近真相。
——堪布微博2017.2.16



通常,脾气被视为一种消极情绪,我们努力避免生气,这种生气的情绪,佛教中称为嗔恨心。

当我们发脾气时,
强迫自己不要生气,
是不可能的;
光靠祈祷,
让自己不要生气,
也不现实。
如何才是正确的方法?
了解什么因缘让你生气,
透过对因缘的认识,
消灭嗔心之根,
这才是解决之道。
——堪布微博2014.5.3




其实嗔恨心并不可怕。

嗔恨心的本体是什么呢?
就是菩提,是智慧。
《六祖坛经》也讲:“烦恼即菩提。”
如果你没有认识嗔恨心的本来面目,
它就是烦恼,
给你带来无量痛苦;
但当你认识到了之后,
不但对你没有丝毫障碍,
反而会成为智慧的助伴。
——堪布微博2017.11.4

好好珍惜,管住自己的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