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陀佛七法会
欣逢弥陀佛圣诞,维也纳佛光山于12月10、11日9:00-17:00启建弥陀法会精进念佛二永日,发四十八愿,一心不乱的念佛,以达克期取证之效,敬邀十方大众拨空前来参加,均沾法益!
「阿弥陀佛」这一句足以涵盖一切意义。对人的关心,对人的礼貌,对人的友爱,对人的同情,对人的帮助等等。一念「阿弥陀佛」,我们的慈悲心就会生起,瞋恨心就会消失;一念「阿弥陀佛」,世间所有的委屈、不公平,都会看破、放下。

念佛法门在佛教里是最简单易行的一个修行方法,在民间也最为普遍流通。「阿弥陀佛」四个字是什么意思?
所谓「人天路上,作福为先;生死海中,念佛第一」,念佛法门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人有烦恼、有生死,在生从何处来,死到何处去的生死之谜没办法解决时,佛陀告诉我们念佛法门,开示有一个西方极乐净土可以永生,让人生有了希望。
「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阿弥陀佛」是一尊佛的名号,它的意义广大,它是万德洪名,在中国话的意思,第一是「无量寿」,就是阿弥陀佛寿命无量、不受时间限制。第二是「无量光」。阿弥陀佛的光芒,到处普遍,无量的光明,不受空间限制。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事物是真理,阿弥陀佛就是真理。念「阿弥陀佛」,就是为了和真理相应,为了能超越对待的时间、空间,超越人我是非,超越一切,最终得到解脱。这就是念佛的意义。



念佛如何才有功德?
星云大师说:「只管念佛,不必他求,念佛念自己的心,念佛念到无念,功德自显,如水清月明。」
梵名 Amita-buddha为西方极乐世界之教主,略称弥陀。阿隬陀佛成道之本缘,据无量寿经卷上载,过去久远劫世自在王佛住世时,有一国王发无上道心,舍王位出家,名为法藏比丘,于世自在王佛处修行,熟知诸佛之净土,历经五劫之思虑而发殊胜之四十八愿。此后,不断积聚功德,而于距今十劫之前,愿行圆满,成阿弥陀佛,在离此十万亿佛土之西方,报得极乐净土。迄今仍在彼土说法,即净土门之教主,能接引念佛人往生西方净土,故又称接引佛。阿弥陀三尊像通常以观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为其胁侍,而与此二尊并称为西方三圣。

念佛缘起

念佛法门起源于古印度频婆娑罗王及韦提希夫人,被太子阿阇世幽闭大牢,心生悲苦叹。娑婆世间罪孽绵延无期,堪苦受罪。后来因为佛陀开示解脱法门,以念佛求一心不乱,证入念佛三昧得大自在,进而涅盘。由此可知,净心之要,无如念佛,一念净行,蒙佛接引,「一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
佛经云:「念佛一生,罪灭河沙;礼佛一拜,福增无量。」念佛功德殊胜,将来仗佛威神力,灭除烦恼业,更能往生极乐世界,花开见佛,闻悉法音,开佛知见。

憨山大师念佛法语

念佛本是超生死,先须要识生死心;痴爱便是生死根,不拔其根难解脱。
痴爱即是念佛心,即将念佛断痴爱;痴爱若能念念断,心心弥陀金身现。
即此便是真精进,不可一念暂忘却;净土就在净心中,不得向外别寻觅。

維也納佛光山:Sechshauser Straße 50, 1150 Wien
電話:01-9417408
按图片以浏览大图

名称:	20161210.jpg
浏览次数:	47
文件大小:	1.66 MB
ID:	231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