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德语培训中心     Fahrschule Rainer     
显示结果从 1 到 3 共计 3 条

混合查看

上一文章 上一文章   下一文章 下一文章
  1. #1
    高级会员 高中二年级
    注册日期
    2006-12-29
    文章
    7,376
    Thanks
    0
    Thanked 2 Times in 1 Post
    声望力
    26

    预设 挑战极限!BMW G650X/K1200GT/R1200GS

    一般人总以为BMW重型机车只适合中年人,近年来不管是在国内外,其一直致力于全车系的年轻化,并将产品线广布至所有领域,趁着总代理办新车试乘会,我们要好好体验这奔放魅力。
    不管是四轮或是二轮,BMW总给人一种高贵、悠闲的感觉,其实在国外,BMW投入大量时间、金钱在赛车与极限运动上,从本次所引进的G系列即可一目了然。或许您之前压根没想过BMW会生产越野滑胎车,但相信不久之后即会发现,BMW重型机车强调休闲娱乐的成分竟会如此之大。
    驾驭极限征服地表;越野之王传奇延续
    俗称“Bird”的BMWR-GS系列,其顶级车型R1200GS正式登台已有一段时日,上一代的R1150GS为越野车中的排气量之王,在后继车型R1200GS上再度提升40c.c,加上进排气门加大、发动机零组件轻量化、提高压缩比后,出力提升了18%之多,到达100hp/1.72kgm,同时油耗量也减少了8%。
    有鉴于前一代车型过于笨重,BMW在设计R1200GS时特别量身订做了一份减肥清单,例如车身体型缩小12%,部分结构改用轻量化高刚性素材制造,使车重轻了三十公斤。除了机械零件之外,联机路系统都大幅简化,此举减轻了重量也让后续维修更方便,而在大量采用轻量化设计之下,新一代R1200GS重量从原本的241kg锐减至199kg(含油水225kg),成果可说十分惊人!
    另外,前后避震器本次也做了全面改良,虽同样采用两组减震结构的BMWTelever前叉系统,但筒身直径由原本的35mm增至41mm,除了刚性大增之外,前轮反应也更加准确。再加上新的轻量化轮框,同时BMWPrarlever后摇臂和传动轴重量都有所减低,令R1200GS在弯道的操控极限更高。


    『R1200GS以征服所有地形作为本质核心,都会至荒野都可以是它的道路』
    虽说R1200GS是属于越野车,但在On-Road方面亦有相当均衡的设定,从沙漠到都会区都可以是R1200GS的骑乘范围。在大幅轻量化后,略为沉重的骑乘感消失,由不像1200c.c级的灵活感取而代之,变速箱亦经过重新设计,除了换档更滑顺之外,齿比的提升也让加速更为顺畅,即便在六档仍能感受到加速感。
    新一代的R1200GS完美保留了全功能领域的道路特性,却能拥有更灵活轻巧的动态表现,其改变并不是只有账面上的50c.c,绝对足以称之为脱胎换骨,将越野之王的传奇延续下去。

  2. #2
    高级会员 高中二年级
    注册日期
    2006-12-29
    文章
    7,376
    Thanks
    0
    Thanked 2 Times in 1 Post
    声望力
    26

    预设 回复: 挑战极限!BMW G650X/K1200GT/R1200GS

    排气量级敬陪末座;娱乐成分位居榜首
    G650X的上市,与R650GS一同成为BMW重型机车之中排气量最小的一台,销售年龄层属于年轻族群,当然,自认年轻的也算,但这并不表示G650X被归类为入门车种,事实上,轻巧、多用途才是最初的设计定位。为此,BMW甚至生产了三种车型,彼此之间的用途设计均不相同,满足车主不同的休闲生活与喜好。

    『Sachs后避震器提供无段预载、40段软硬可调功能,行程随着车型差异也会有所不同』
    G650X动力采用一具源自于F650的652c.c.单缸发动机,但在内部组件轻量化与细部调校的帮助下,马力由原本50hp小幅上升至53hp、扭力则为6.1kgm,动力曲线偏向低转速域设定。而在BMS-CII发动机监控程序、双火星塞等辅助之下,使G650X顺利通过目前最新、也最严苛的五期环保(EU-3)检验,展现出BMW一贯的可靠性与经济表现,原本的皮带传动设计也正式由炼条取代提升耐用性。
    前后避震器是G650X所强调的卖点,前避震采用在BMW车系中十分罕见、直径达45mm的倒立式设计,后避震器方面,Moto与Country版高低可随意调整,且软硬皆可微调,以符合每位车主不同的骑乘习惯。值得注意的是,除了Moto版采用四活塞卡钳之外,Challenge与Country版本皆使用单向双活塞卡钳,悬吊、外观等也有所不同,用途差异壁垒分明。
    若要说G650X有多好骑,热爱极限运动的人可能会较容易了解个中乐趣,毕竟这并不是一台适合长途巡航的休闲街车,挑战极限、征服地形才是它的本质定义。G650X采密齿比配置,配上低转速大扭力设定,加速表现十分顺畅,出力也相当线性,当面临弯道时,G650XMoto马上展现出其灵巧的一面,顺着G650X独特的调性,即可体验到与一般街车完全不同的滑顺过弯感受。


    『G650XMoto有别于以往沉稳的外观设计,以年轻化为出发点』
    除了优异灵巧的弯道与加速表现之外,G650X的极速表现也不差,官方公布最高极速为170km,以一台越野滑胎车来说已可归类为高极速一派。毕竟这类型的车很少在拼极速,只是G650X为了强调轻量化,主油箱加备用油箱总容量仅止11.5公升,长程续航力可能略有不足,但相信会买G系列的车主,应不会在意这种事。

    G650X共分为Moto、Country、Challenge三种版本,主要差异在于外观、悬吊系统、煞车、胎圈四部分,Moto版主攻滑胎运动,外型最接近一般街车,框胎也采用街道设定。Challenge则与Moto完全相反采越野设定,前后避震器行程为三者中最长,并使用钢丝轮框和越野巧克力胎。Country则介于两者之间,外型采60年代复古设计,避震器行程设定主重灵活轻巧,轮胎采On/Off-Road两用设定,但尺寸比Challenge小了一号。

  3. #3
    高级会员 高中二年级
    注册日期
    2006-12-29
    文章
    7,376
    Thanks
    0
    Thanked 2 Times in 1 Post
    声望力
    26

    预设 回复: 挑战极限!BMW G650X/K1200GT/R1200GS

    科技来自房车概念;庞大身形灵巧有余

    在休旅跑车车种中,K1200GT可算是最顶级的车型,不论在运动性或舒适性,两者之间并无所谓取舍,不负其GranTurismo的代号。
    K1200GT在电子配备设计上大量运用BMW房车概念,行车计算机显示接口几乎被原封不动地搬上K1200GT,新一代EVO-Paralever避震系统提供三种主要阻尼模式,再细分单人/双载/行李三项共九种硬度设定,车主更可在行驶途中透过按钮进行变化,不需停车扭转避震器调整螺丝,且电动风镜、加温手把、超大置物箱为长途旅行时的贴心配备。
    有别于其它车款,K1200GT采用直列四缸发动机,而非远近驰名的水平对卧,在BMW精密设计调校之下,拥有152hp/13.26kgm的动力。除此之外,K1200GT虽无法和R1200GS的轻量程度相提并论,但与上一代车型相较之下,也有6%幅度的轻量化,马力和扭力分别提升了17%与11%、负重能力多了19%、油缸容量增加17%。换句话说,全新K1200GT变得更加轻盈有力,连带加强休旅与运动的表现。
    发动K1200GT后,透过车身所感受到的并不是以往熟悉的水平对卧脉动感,而是由几乎感受不出震动的滑顺细腻取而代之。毕竟K1200GT仍是一台近三百公斤的庞然大物,起步时依旧会感受到一丝沉重感,油门反应也属温吞,但在转速跨越三千转后,动力便源源不绝地自后轮涌出,加速反应亦变得轻快。
    K1200GT完美揉合运动与休旅二种不同取向的要求,彼此之间甚至无任何取舍,BMW的设计功力令人钦佩。
    当真正感受到K1200GT沉重感几乎消失时,反倒不是在直线表现,而是在进出弯道之时。虽然K1200GT体型较大、重量也不轻,但拜其三千转即有75%扭力输出的低转速域出力,以及悬吊几何和车重平衡的精巧设定,仍能表现出有如日系街车般的轻巧灵活感受,整体使人为之惊艳。
    或许会有人认为,K1200GT不像日系休旅跑车那般猛暴,但对BMW来说,一台光有冲劲的休旅跑车绝不是他们所要给车主的感受,安全、舒适、性能并重才是其一直以来所追求与实行的层面,能够同时将休闲与运动二项因素完美发挥并揉合在一起,旅跑旗舰车款K1200GT当之无愧。
    试驾感言;高度的骑乘乐趣
    有别于日系或其它欧洲车厂,BMW重型机车其实很少过分强调直线加速或是最大马力,而是在安全、性能、舒适这个三角关系中间取得一个完美平衡。对于BMW来说,重型机车的核心价值只有二个字─“享受”,在本次试驾的三款车中,的确可明显感受到其对于重车休闲活动的设计要求与用心,无论是On-Road或是Off-Road,BMW总能给人最极致的享受。

主题讯息

目前查看此主题的会员

目前有1位用户正在查看此主题。(0 位会员和 1 游客)

发文规则

  • 不可以发表新主题
  • 不可以发表回复
  • 不可以上传附件
  • 不可以编辑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