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凡事只要问心无愧就好,不一定非要得到所有人的赞叹,只要对得起自己良心,别人不满意也没办法。毕竟佛陀都不能满足所有众生,像我们这样的区区小人,又怎么可能做到呢?


索达吉堪布精彩问答


在平坦的大路上开车,看不出每个司机有什么不同,可一旦遇到了紧急情况,他们的技术即见分晓。同样,在平稳安乐的生活中,每个人的修行似乎都不错,可一旦遇到了逆境,他们的境界立见高下。在平坦的大路上开车,看不出每个司机有什么不同,可一旦遇到了紧急情况,他们的技术即见分晓。同样,在平稳安乐的生活中,每个人的修行似乎都不错,可一旦遇到了逆境,他们的境界立见高下。在平坦的大路上开车,看不出每个司机有什么不同,可一旦遇到了紧急情况,他们的技术即见分晓。同样,在平稳安乐的生活中,每个人的修行似乎都不错,可一旦遇到了逆境,他们的境界立见高下。


问:人如果做了坏事,向神祈祷,就可以得到幸福吗?


堪布答: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许多人。那么,身为佛教教主的佛陀,到底是怎么说的呢?《中阿含经》中就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


曾经,有一位名叫伽弥尼的天子前去拜访释迦牟尼佛。


他问:“人如果做了坏事,向神祈祷,可以得到幸福吗?”


佛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反问道:“如果把大石头扔到河里,你向神祈祷,它会浮上来吗?”


伽弥尼摇头答言:“不会。”


佛说:“人如果造了恶业,即使向神祈祷,也绝对得不到幸福,因为恶业一定是会堕落的。”


佛又问伽弥尼:“如果把油倒在河里,你向神祈祷,它会沉下去吗?”


“不会。”


佛接着开示:“所以,人如果造了善业,即使你向神祈祷,要他堕落,也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善业一定是会上升的。”


第四章 醒世歌


憨山大师,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不仅精通佛教的大小乘经典,对道教、儒教的教义也造诣颇深。他圆寂后肉身不坏,至今仍供奉于广东南华寺。


他为世间红尘中人开示的《醒世歌》,一直传承至今。我们有幸读到它,也可以算是和大师结上了善缘。


“扬人恶,即是恶”


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谨慎应酬无懊恼,耐烦做事好商量。


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要昧着良心,切莫随意宣扬他人的过失;与人交往要谨慎应酬,不要因一时冲动,就做出令自己懊恼的行为;做事务必要有耐心,遇到问题尽量跟大家商量。


《醒世歌》中,前后两句的字词都是对应的,从修辞学的角度来讲,也是一篇很好的作品,值得细心品味。


此处讲了,我们做事不能埋没良心,到处宣扬别人的过失。《弟子规》中说过:“扬人恶,即是恶。”宣扬他人的恶行,就等于自己作恶。


其实,别人说我们过失时,我们肯定不乐意,那么将心比心,这对别人也是一样。所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大家以后尽量不要说别人的过失,而且也不要观察他人的毛病,正如六祖所言:“常见自心过愆,不见他人是非好恶。”


此外,在与人交往时,理应谨慎应酬,懂得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对上者要尊敬,对中者要和睦相处,对下者要以慈悲心维护。


当今时代,人与人之间,需要有互相合作的能力。一个人若没有良好的人格,与别人合作时就会经常发生矛盾。这样的话,就算你有再过硬的技术、再绝伦的才华,最终也无有用武之地。


而且,在做事的过程中,我们不能自作主张。麦彭仁波切在《君规教言论》中再三强调:遇到重大的事情,必须要和大家商量,若能如此,即使功败垂成,人们也不会对你有怨言。否则,凡事都是自己一个人说了算,事情成功也就罢了,万一失败的话,众人就会把过失统统归咎于你。


所以,不管是什么人,在为人处事的过程中,不能想什么就干什么,一定要有善巧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