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不能改变我们的业力,为什么还要拜佛
2014-09-08 咏给明就仁波切 如一斋


当你一旦成佛之后,你的第一个计划是什么?


你还没有计划吗?在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这个问题就是:既然佛陀有着遍知的功德,他知道一切,他知道我们所有的痛苦跟困难,佛陀又有慈悲,他对着我们有着无量的慈悲,以及佛陀他具备一切的大力,他有着身语意一切的力量,那为什么他还不来救我们,还让我们在这里呢?


我们仍然还有感冒,还会头晕,尤其在这个菩提迦耶胜地,当我们越接近佛的时候,我们似乎就越感冒越生病了!为什么?而且甚至这个世界有这么多的问题,每个各体他都有各种的痛苦,比如说像海啸,在台湾还有台风、还有地震,为什么?


为什么佛陀不帮我们呢!为什么佛陀不用他的力量,把我们就像从地上捡起一块石头,将我们往上一扔直接扔向净土呢!就好像在街边上捡起一块石头丢到二楼上一样那么的容易。「喔!看到有一个众生,抓起来,就丢上去,容易吧!」为什么佛陀不对我们这么做?


因为,我们有我们自己的「业力」。


你必需自己要做点什么事情,因为如果你自己什么都不做的话,那是没有办法透过外力来改变你的业力,业力是不能够直接的被外在力量所改变的。你需要有二个方法,也就是方便跟智慧的方法。方便的方法就是「你要不断的去祈请、去祈求、去升起慈悲心」;而智慧的方法就是「你要能够真正瞭悟明白到空性」于是这才能帮你。所以说『业』是没有办法马上就改变的,但是到这里又会有第二个问题发生。既然业力又不能够马上被改变,佛陀也不能够改变我们的业力的话,为什么我们还要去祈求佛陀,我们还要不断的去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那只会让自己更累而且浪费时间而已,不是吗?


事实上,你并不是在浪费时间,因为这即是属于第二种的方法也就是「方便」的方法。如果你有很强烈的大的去祈请佛,你就会得到大的加持,如果你只是中等的祈请祈求那你就得到中等的加持,如果你只是小小的祈请祈求那你只是得到小的加持。所以这就是因缘观待的一种情况。就好像「佛」是一座大罄,而你的祈求跟「祈请」就像是罄槌,而那个「加持」就像是那个罄所发出的声音。如果你大力的敲一下它就会有大力的声音,中等的力量就中等的声音,小小的力就小小的声音,因此你应该要去打佛陀了!我不是这个意思。所以你不要去打佛陀,你也不要去打老师,我的意思是「你要去祈请祈求」。在这里我们「信心」的部份讲完了。


就像我昨天有讲到的,所谓信心有三种:净信、欲信、胜解信。而这个「胜解信」是最重要的,什么叫做「胜解」,就是你要知道原因,你要知道佛陀的功德,因此今天我多讲了一些佛陀功德的部份。佛陀的功德有三种,当你知道佛陀有这三种功德的时候,于是你就比较容易升起信心,而且你可以运用在你日常的生活中,非常的容易。所以你可以一边念着「阿弥陀佛」而可以有着你的日常生活,而不用说一直猛念「阿弥陀佛」然后还要怀疑说阿弥陀佛听不听得到呢!因此当你认识到这种功德的时候,你甚至可以在喝水的时候仍然具有信心,你感觉到,你就在阿弥陀佛的前面,阿弥陀佛在一切地方,于是你觉得你自己是安全的,你受到佛菩萨的眷顾跟守护。


接下来就要讲「慈悲」,我们怎么样在日常生活中练习慈悲呢?很容易,没有问题的!但是,在这里有一个「但是」没有很多「但是」。首先第一个:你必需要学习什么是慈悲,什么是菩提心,这是你首先必需要学习知道的。所以昨天我已经稍微的讲过了,怎么样去增长慈悲心,怎么样去练习慈悲心。如果你懂得的话,你就可以运用在你的日常生活当中。


事实上,所有人都有着慈悲心,甚至你是杀人犯或是那个老大,这是指那个不好的老大,所以你也会有基本的慈悲心,你会爱你的孩子,会爱你的宠物小猫小狗甚至你的宠物蛇,所以像是希特勒他也是很喜欢狗,但是呢!你要用到好的方面或是坏的方面那就取决于你自己了,就像
法王之前有提到的“每一个人都拥有慈悲心,但是你要把它运用在对的地方。”
每一个人都不希望得到痛苦,对吧!你必需要了解这一点。你了解这点之后,你会感觉自己和所有人都是一样的,然后你更会感觉到你和其它的人就像兄弟姐妹一般,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都是一样的,我想要得到快乐别人也想要得到快乐,我不想要痛苦别人也不想要得到痛苦,即便你只不过是有一点不同的颜色以及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外,至于要得到快乐,这个大家都是一样的。如果你不了解到这一点的时候,于是我们大家彼此之间就会有误会、误解,我不喜欢他,因为他讲的比我多,我也不喜欢他,因为他长的比我高,我也不喜欢那个人,因为他不喜欢臭豆腐…就像这样。


各种的问题产生了,甚至你没有办法认出来,如果你真的能够懂得“自己跟他人其实是一样的时候”,那时候你反而会没有了恐惧,你也会更有安全感,甚至你也会更了解了你和他人之间的情况了。所以科学家也说:当你有了瞋心的时候,那就会阻碍、障碍了你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关系,有百份之九十的情况你没有办法真正清楚地看到,你没有办法真正清楚地认识,因为你的感知会是一个错误的感知,因为你没有办法看到一个真正清楚地情况;如果你有强烈的瞋心,你看到的每个人你都会觉得不太好。


所以在这里假设有二个人,第一个人某甲A他有强烈的瞋心而且是很自私的人,那B的这个人呢他是有着慈悲心的人,假设这二个人在这里看着你的时候,那个有着瞋心的人就是某甲A,他心里会觉得:“喔!这个人也不好、那个人也不好、你看这个人看我的眼色很奇怪,我也要回他这样的眼神来看他。”
就好像有一个人看着我们的时候,我们心里可能以为说:“那个人用怪怪的眼神看着我,而且还在我背后说我坏话的样子。”
那我们也要用这种眼神去看他,那我们就回以这种不好的态度或脸色去响应那个人,可是对方只是很平常他也没有什么,反而他觉得:“奇怪!为什么你用这种眼神来对着我?”
但是对方又可能想觉得:“奇怪!为什么我什么都没有做,他为什么要这样子来对着我?”
不过他也可能不高兴了,也回报这种脸色跟眼神来对你,于是你就又想说:“你看!又来第二次了,他又来了!”
就是这样子,于是你又回报他,慢慢二个人就打起来了。


所以就像我们过去世界整个的历史,就像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样,你去找它的原因事实上都是很小的,甚至都是没有什么道理、没有什么原因,它的原因往往都是自私自我跟瞋恨所产生的。我要比别人更强,我要消灭这个国家,就是这些小的原因而产生这么大的灾难。所以这只是一般对于慈悲的认识、以及对于慈悲的说法,以及对于自私跟瞋恨感觉的说法。


接下来要讲:怎么样真正在日常生活当中运用练习慈悲,特别是要配合着痛苦跟困难来练习慈悲。所以每一日我们都会遇到很多各种的情况,当然也会有很顺利很成功,也会遇到有很多的困难,会升起很多负面的烦恼、各种的情绪。而对我们最大的挑战主要有三个,第一个就是「障碍」、第二个就是「烦恼」、第三个是「苦」,这三个是主要对我们最大的一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