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市场蜜饯合格率低 甜味素超标厉害
2006年5月31日 11:53 来源:新华网
合格率最低的是蜜饯
●乱加、多加食品添加剂普遍存在蜜饯制作过程中,大畈屋、yake被检不合格
●黄酒合格率84%,酱油合格率82%,与2004年相比分别增长了27.6与8.5个百分点
●抽检的饼干90%合格,不合格原因在于“食品标签”标注不规范

从浙江省工商局获悉,近期全省工商机关针对饼干、蜜饯、黄酒、酱油等日常食品及调味品组织开展了一次流通领域商品质量专项监测工作。昨天,省工商局公布了这四类商品的抽检结果,合格率最高的是饼干,达到90%,最低的是蜜饯,黄酒合格率84%,酱油合格率82%,较2004年有了较明显的提高。
蜜饯:食品添加剂乱加、多加成最主要问题
蜜饯产品是以干鲜果品、瓜蔬等为主要原料,经糖渍蜜制或盐渍再添加各种甜、酸及相关食品添加剂加工而成的食品,如各类果脯、话梅、九制陈皮、山楂饼等。但此次抽检不合格检出率超过1/3,发现的问题如下:
1)、最大问题是合成甜味剂-甜蜜素、糖精钠、安赛蜜(AK糖)在蜜饯商品中普遍添加。
本次抽查中有16批商品该类项目不合格,占检验批次总数的53.3%,添加量超过标准要求最多的样品有以下几种:
糖精钠含量最高的密饯是:标称富城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广东省)生产的“金碧富城”好一点话梅(规格:140g/袋,生产日期:20050516)含量达31.5g/kg。
甜蜜素含量最高的蜜饯是:标称汕头市金平区动心食品厂生产的“动心一族”正宗话梅(规格:100g/袋,生产日期:20060220)含量达51.5g/kg;超过国家标准要求最高的是:标称潮安县中泰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中泰”牌酸乌梅(规格:70g/袋,生产日期:20060318),实际超过标准要求规定的15倍。
安赛蜜(AK糖)含量超过国家标准要求最高的蜜饯是:标称杭州经济开发区大畈屋工贸有限公司生产的“大畈屋”牌大马酸话李(规格:散装,生产日期:20060128)与开心话梅(规格:散装,生产日期:20060225),分别超过标准要求规定的7倍与9倍。同时,“大畈屋”牌大马酸话李(规格:散装,生产日期:20060128)产品因柠檬黄、苋菜红超标被判不合格。
2)、着色剂使用量超标。
着色剂(柠檬黄、日落黄、苋菜红、胭脂红、亮蓝)是一类人工合成色素,主要用来增加产品的色彩,这些食品添加剂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性。造成着色剂超标的原因是个别企业只看重产品的外观色泽而不控制使用量。
3)、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
二氧化硫用于蜜饯产品中是增白、防止产品褐变。生产企业在生产时考虑到二氧化硫随着贮存时间而逐渐降低会导致产品褐变,所以在生产时加大了“亚硫酸盐”的使用量。
4)、标签标注不规范。
国家标准规定蜜饯产品中使用了食品添加剂,在产品的标签中必须标注出来。本次抽查中有14种产品标签包装配料表中未标注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如甜蜜素、色素)名称,目的是有意回避、隐瞒事实。
蜜饯产品是妇女、儿童最喜欢的休闲食品,工商机关提醒选购和食用应注意:
1)、糖渍类产品质量相对较好,主要是需要用大量的糖,不需要再加入各种“合成甜味剂”,主要品种有-金桔、白糖杨梅等。
2)、购买品种上:应注意“表面发白”产品,发白原因有三,一是盐、二是甜蜜素、三是上色的钛白粉
3)、看标签:首先应看生产日期是否在保质期内,尽可能选购生产日期短的商品,一定要关注标签上标注的添加的食品添加剂种类。
4)、由于含有大量的合成添加剂,特别是儿童,最好少吃或少量多餐。
酱油:存在偷工减料问题
1)、氨基酸态氮含量不符合标准要求。氨基酸态氮是表明酿造酱油中大豆蛋白经微生物水解率高低的特征指标,氨基酸态氮含量越高,酱油的质量越好,鲜味越浓。本次抽查中有3批次商品的氨基酸态氮项目不合格,一定程度上反映产品偷工减料。
2)、铵盐/氨基酸态氮(之比)超标。造成指标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使用原料或生产工艺条件不当等,反映酱油是否用正常生产工艺发酵出来的,本次抽查中有1批次商品的铵盐/氨基酸态氮项目不合格。
3)、标签标注不规范。按标准要求酱油产品应在标签上标明酿造酱油或配制酱油,氨基酸态氮含量、质量等级、用于“佐餐或烹调”、产品标准号(生产工艺)等。本次抽查中有5批次商品的标签项目不符合标准要求。主要是未标明产品的质量等级、生产工艺、用途等。
4)、氯丙醇(3-氯-1,2-丙二醇)”指标是检查企业在生产酱油时是否有“掺杂、造假”行为,此次抽查发现从衢州市供销超市有限责任公司抽取的广东开平市和记酱业调味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和味轩”牌香菇老抽酱油(规格:500mL/瓶高盐稀态佐餐酿造酱油三级;生产日期:20050918;QS认证产品),其氯丙醇含量达:4.1mg/kg。
5)、三氯丙醇是一类公认的食品污染物,国内外毒理数据显示它具有致癌作用,并造成肾脏和生殖系统损伤。个别酱油生产企业利用这种富含氨基酸的酸水解植物蛋白液作为一种增鲜剂,添加到酱油、蚝油等调味品中以增加其鲜度,从而造成了上述食品的污染。一些急功近利的企业,钻标准的空子,为降低产品成本,往往在配制酱油中大量添加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将含有三氯丙醇的配制酱油标称“酿造酱油”,欺骗误导消费者。
酱油根据质量等级可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最常见的是最低级-三级酱油;根据饮食分类有:烹调型(应经过烹煮)与佐餐型(即食)。
工商机关提醒选购酱油时可参考以下几点:
一看标签上标明的氨基酸态氮含量,特级、一级、二级、三级酱油的氨基酸态氮含量分别≥0.8g/100ml、≥0.7g/100ml、≥0.55g/100ml和≥0.4g/100ml。
二看标签上的酱油类型是酿造酱油和配制酱油,佐餐酱油还是烹调酱油,根据用途选购。
三看生产日期,不要购买过期产品,要有QS标志。
黄酒:添加甜味剂和食用酒精是主要问题
黄酒中的问题包括:
1)、添加合成甜味剂。
强制性国家标准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发酵酒种不得添加甜味剂(糖精钠、甜蜜素、安赛蜜),黄酒属于发酵酒,按标准规定是不允许添加合成甜味剂的。而本次抽查中有5种产品添加了合成甜味剂。
2)、黄酒品质质量问题
正常生产工艺条件下,一斤米所允许酿出的黄酒产量,绍兴酒不超过1斤8两,普通黄酒不超过3斤。部分小企业技术水平低,生产条件差,黄酒生产后期勾兑时添加了“食用酒精”,产品质量不高,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因而造成感官、酒精度、非糖固形物、总酸、氨基酸态氮、甜蜜素及糖精钠等多项指标同时不合格。
工商机关提醒选购黄酒时应注意:
1)、应在正规的大型商场或超市中购买大型企业或有品牌的企业生产的黄酒产品。
2)、消费者在不了解购买产品的情况下,尽量选购产品标签上注明执行国家标准的黄酒产品。如GB/T13662,GB17946等,因为符合这些标准的产品质量有保证。
3)、选购黄酒时,应注意观察酒液应呈黄褐色或红褐色,清亮透明(允许有少量沉淀)。袋装黄酒质量比瓶装黄酒质量要差一点,检验发现个别袋装黄酒产品连作为酒的“酒精度”都没有。
饼干:标签标注不规范
本次饼干商品抽查发现的主要问题是:标签标注不规范。国家标准规定,饼干产品中如果使用了食品添加剂,在产品的标签中必须标注出来,抽查发现有2批次产品标签包装配料表中未标注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如甜蜜素)名称。另1批次商品没有正确标注产(商)品的“真实名称(行业规范名称)”。
工商机关提醒,面对市场上各式各样的饼干产品,建议从下面几个方面来选购和食用:
1)、购买场所:首选正规或规模比较大的商场和超市,因其对进货渠道的选择、把关比较严,货物流通快,产品质量比较有保证。并注意规模比较大的企业和知名品牌,这些企业的质量意识比较强,产品质量好一些。
2)、看标签:首先应看生产日期是否在保质期内,应注意生产的日期与选购日期的间隔应尽可能短;其次看厂名、厂址、电话、执行标准、配料表是否齐全,还应看清配料表中的各种配料,确定是否适合自己。同时还应关注添加食品添加剂的种类。
3)、气味和滋味鉴别:质量好的饼干应具有产品特有的香味,甜味纯正,酥松香脆,无异味,不粘牙(含有生粉时会粘牙);饼干产品中油脂含量是比较高的,油脂容易变坏,应注意其油脂酸败的哈喇味。
4)、食用:因饼干中含有一定量的“(明矾)”,最好作为补充食品消费,儿童不宜多吃;因饼干的水分较少,吃时应注意多喝水。
工商:加强后处理
下一步,针对本次抽查结果,我省工商部门将加大后处理力度,对不合格商品进行全面清查,对经销不合格商品的经营者依法立案调查,同时要加大对不合格商品生产厂家生产的同类不同批次商品的监管力度,扩大检测范围,增加检测频率,使假冒伪劣商品及不合格商品无藏身之地。
监测商品不合格名单:
蜜饯类:
标称广州市果王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话梅(规格:150g/袋;生产日期:20050908;商标:图案);
标称杭州余杭益民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盐津梅(规格:180g/袋;生产日期:20060317;商标:益民);
标称上海义林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奶油葡萄干(规格:450g/袋;生产日期:20051229;商标:义林);
标称芜湖市凯旋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溜溜雪梅(规格:168g/袋;生产日期:20060312;商标:溜溜梅);
标称广东佳宝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九制话梅(规格:110g/袋;生产日期:20060301;商标:佳宝);
标称汕头市金平区动心食品厂生产的正宗话梅(规格:100g/袋;生产日期:20060220;商标:动心一族);
标称杭州华联果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乌梅(规格:200g/盒;生产日期:20060216;商标:梦思);
标称新兴县联生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酱梅(规格:200g/盒;生产日期:20060324;商标:联生);
标称温州市谢池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青甜绿榄(规格:140g/袋;生产日期:20060402;商标:谢池);
标称杭州余杭华亨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鲜山楂(规格:200g/盒;生产日期:20060403;商标:无);
标称杭州余杭华亨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开胃山楂(规格:250g/盒;生产日期:20060322;商标:无);
标称潮安县中泰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酸乌梅(规格:70g/袋;生产日期:20060318;商标:中泰);
标称杭州经济开发区大畈屋工贸有限公司生产的大马酸话李(规格:散装;生产日期:20060128;商标:大畈屋);
标称杭州经济开发区大畈屋工贸有限公司生产的开心话梅(规格:散装;生产日期:20060225;商标:大畈屋);
标称广州好日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蜂蜜乌梅(规格:320g/盒;生产日期:20060201;商标:无);
标称浙江富阳分公司生产的话梅肉(规格:散装;生产日期:20060215;商标:无);
标称富城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好一点话梅(规格:140g/袋;生产日期:20050516;商标:金碧富城)。
黄酒类:
标称上海(梅龙集团)沪西状元楼贸易有限公司食品厂生产的烹调酒(规格:400mL/袋;生产日期:20060308;商标:状元楼);
标称湖州练市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糯米黄酒(规格:400mL/袋干型二级;生产日期:20060211;商标:练市);
标称湖州练市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练市优黄(规格:500mL/瓶干型一级;生产日期:20060331;商标:练市);
标称临安横畈第二酒厂生产的特制加饭酒(规格:400mL/袋;生产日期:20060404;商标:无);
标称上海皇家酿酒有限公司生产的三年陈谷和黄酒(规格:500mL/瓶半干型一级;生产日期:20050707;商标:谷和);
标称衢州市九九酒厂生产的状元红(规格:375mL/袋;生产日期:20060316;商标:四丰堂);
标称绍兴市古煌酿酒有限公司生产的特酿黄酒(规格:400mL/袋;生产日期:20060122;商标:古煌);
标称江苏恒顺醋业股份有限公司(镇江恒顺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恒顺料酒(规格:350mL/袋;生产日期:20060324;商标:恒顺)。
酱油类:
标称江苏恒顺醋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酿造酱油(规格:500mL/瓶低盐固态佐餐和烹调;生产日期:20050623;商标:恒顺);
标称广东省揭阳市港峰酱料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特级香菇老抽(规格:500mL/瓶高盐稀态佐餐和烹调;生产日期:20051021;商标:港峰);
标称广东省揭阳市港峰酱料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香菇老抽王酱油(规格:630mL/瓶高盐稀态佐餐和烹调;生产日期:20051219;商标:港峰);
标称开平广中皇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生抽王酱油(规格:800mL/瓶高盐稀态佐餐和烹调;生产日期:20060205;商标:广中皇);
标称开平市和记酱业调味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香菇老抽酱油(规格:500mL/瓶高盐稀态佐餐三级;生产日期:20050918;商标:和味轩);
标称广州市番禺区石基广州天成食品厂生产的老抽王酱油(规格:600mL/瓶高盐稀态佐餐和烹调;生产日期:20060228;商标:广厨信);
标称上海周太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酿造酱油(规格:800mL/瓶高盐稀态烹调三级;生产日期:20060101;商标:周太); 标称昆山统万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天然加铁红醇酱油(规格:500mL/瓶高盐稀态佐餐和烹调;生产日期:20060126;商标:万); 标称山西水塔老陈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黄豆酱油(规格:500mL/瓶烹调三级;生产日期:20060108;商标:水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