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奥迪第一款SUV——Q7投入中国市场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它流线的外形、严谨的做工和低调的风格赢得了国内一些理性消费者的好评。那么,当你开着Q7的时候,你知道它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吗?这其中包含着奥迪开发团队的很多辛酸苦辣。下面这篇文章就是介绍奥迪Q7的研发过程,耐心看完,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虚拟的世界和一款感性的轿车
•从在2003年北美车展上亮相的Pikes Peak概念车,到2006年开始量产的奥迪Q7,其间的时间跨度还不足三年。
•模拟技术在研发Q7的过程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广泛应用。
•声音、感觉和气味等“软因素”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马丁•温特考恩博士(Martin Winterkorn)现任德国奥迪汽车股份公司理事会主席,用他的话来说,“对于奥迪来说,奥迪Q7代表着一个还不太明朗的领域,就奥迪自己的产品线而言如此,就市场的竞争前景来说也是一样。这个市场提供给消费者的虽然并不是动感十足、动力强劲的车辆,但这些车辆同样拥有宽阔的内饰空间、多功能性和越野能力。要研发出适合这个市场的车辆并不容易,这是我们的研发团队必须面对的一个特殊挑战。”
大约有5000人在奥迪汽车股份公司的技术研发部门工作。从2002年开始,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不同程度地参与到了AU 716车型的研发项目当中,这是奥迪Q7在公司内部的产品标号。除了为数众多的技术研发部门以外,从提出概念和绘制设计草图阶段开始,就有来自生产、工具制造、质量保证和市场部门的专家参与到了项目之中。毫无疑问,即便对于整个汽车行业来说,开发类似奥迪Q7这样的车辆也是人们所经历的最为复杂的任务之一。也正因如此,对于其中涉及到的很多任务,我们也只能在这里略微提及,或者作一些简要的描述。
在奥迪公司,工程师、设计师、数学家、物理学家、工业化学家、机械学家、车间的工作人员、电子学家和IT专家们在虚拟的计算机世界里工作,汽车碰撞车道、测试台和其他测试设备、风洞都成为了他们的工作场所,或者可以说,他们是在一个感官的世界里工作。不过无论他们的具体职责如何,他们都为一个美好的结果做出了某种贡献:一款第三代的SUV运动型多功能车的诞生。
概念开发
从设计的立场看,很多概念可能都是完美的,但从技术层面讲,这些概念并不一定都能够在实际中得到贯彻。因此,当设计师们投身工作的时候,他们在概念开发部门的同事们也同时开始了将车辆项目现实化的过程。就像奥迪的车辆概念部门负责人拉尔夫—格哈德•威尔勒(Ralf-Gerhard Willner)所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扮演着中间人的角色,需要在不同的世界间斡旋。”他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了如下的界定:在充满感性的设计风格、法律许可范围内的消费者需求和设计概念的技术可行性之间寻求最佳的妥协方案。
概念开发部门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确定车辆的主要尺寸和总体结构。工程师费利克斯•毕佛(Felix Biffar)对奥迪Q7项目是这样理解的:“从最开始的时候,奥迪Q7的整体设计草图都将重点放在了典型的奥迪高品质之上:设计、驾驶动力、安全、操作概念、舒适度和便利性。”他进一步解释说,AU 716项目最初的设想之一就是将第三排座椅作为选配件。“市场调查的结果验证了这一点,对于这样的车身尺寸来说,消费者的确希望拥有这种灵活、实用的座椅布局。”
第三排座椅带来了长达三米的轴距。同样从最开始的时候起, SUV较高的座椅位置特性也被包括在了需求规格说明书中,其他的特点还包括运动型车辆的操纵性能、超过平均水准的长途驾乘舒适度、越野能力、充足的乘员空间和同类车型中首屈一指的负荷面积。
超过五米的总长度和接近两米的宽度让该车的大尺寸车身显得仪表堂堂,不过尽管如此,奥迪Q7还应该具备运动型车辆的视觉特征。因此,概念开发部门在很早的阶段就需要确定以下内容:车轮的尺寸、所提供的发动机和变速箱类别、空气悬挂的使用、MMI多媒体交互操作的概念以及油箱的容量。毕佛说:“从一开始,我们的目标就是创造出一款‘高性能SUV运动型多功能车’,这款车必须能够将以下的所有亮点集于一身:充满感性的设计、舒适度、灵活的操纵性能、奢华的装饰、灵活性和宽大的内饰空间,到目前为止,现在市面上的SUV还没能成功地做到这一点。”
到了2003年底,奥迪Q7的技术规格大部分都最终确定了。只要车辆的主要尺寸确定了,概念开发团队就可以基于概念车快速地推动整个的研发进程。与其他的项目不同,毕佛和威尔勒将该进程描述为“简约的”,甚至是“无拘无束的”。对此,威尔勒给出了自己的解释:“我们的优势在于奥迪Q7 是一款全新的产品。所以没有任何先入为主的观点左右我们,而且我们也无须基于一款此前的车型开展工作。”
当研发工作开始的时候,核心小组仅仅包括12个人,但随着项目的进展,投入工作的总人数开始稳步上升,最终大约有500人(包括男性和女性)全身心投入到奥迪Q7的开发工作中。








回复时引用此篇文章





~~~~

书签